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20卷第2期 2006年4月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Shiezib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Vo1.2O No.2 Apr.2006 西方专家治国论合法性的历史演变及其困境 梁 孝 (中国人民大学人文学院,北京100872) [摘要]专家治国论是西方一种重要的社会思潮,它主张技术专家全面管理社会。它的合法性的历史演 变经历了三个阶段。培根把科学家视为上帝在人问的代表;圣西门认为科学家代表实业社会的理性原则;现代 工业社会论认为技术专家的权力源于生产领域技术的要求。当代技术统治论已经陷入难以解决的困境之中。 [关键词]专家治国论;理性;工业社会;技术决定论 [中图分类号]B02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30412006)02—0023—04 Short History and Dilemma of the Legitimacy of West Technocracy UANG Xiao (School of Humanities,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Beijing 100872,China) Abstract:West Technocracy.an important scioal thought.claims that experts should govem society totally.Its history of legitimacy includes three phases:Bacon regarded scientists as a represent of God;Saint Simon believed that scientists represented atrional principle of industiral society;modem industiral social theory believes that the power of experts comes from the technical demand of productive realm. Key words:tchnocracy;reeason;industiral society;technology determinism 随着现代化的发展,科学技术与科技专家在社 会领域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大,这标志着社会的巨 大进步。但是与此同时,在思想领域衍生了专家治 国论的倾向,并错误地认为它代表一种进步的方 向,将其等同于决策科学化、政治文明化。本文以 岛上,科学家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他们的科学机 构——所罗门宫既是一个科学家集团,又是一个教 会;每一个元老既是科学家,又是教土。他们研究 自然,发明各种机械技术,搜集科技信息。在科学 家的统治下,人们生活富足、道德高尚。这部作品 西方专家治国论的合法性作为切人点,从它的历史 演变及其困境来澄清专家治国论的实质。这对正 确理解政治文明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 专家治国论,英文为Technocracy,也有人译作 集中体现了培根的专家治国论思想。但是,培根生 活在西方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之初,教传 统仍主宰着思想领域。在这一传统中,人们把向上 帝的归依、等待上帝的拯救视为人生目标。人们注 “技术统治论”。其主要论点就是认为要由科学家、 技术专家统治或管理社会。“合法性”这一概念指 权力的正义性,它关注两个问题:一个是权力来源 于什么?另一个是权力应用于什么目标?本文以 培根、圣西门和工业社会论作为专家治国论三个历 史阶段的代表,从这两个层面探讨专家治国论合法 性的历史演变及其内在矛盾。 一 重上帝的启示、道德的修养,而轻视理性认识,轻视 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在这一背景下,科学家统治的 合法性何在?培根如何赋予科学家至高无上的地 位?科学家与教土合一又意味着什么?对于这些 问题,必须通过培根对教传统进行的全新的解 释来理解。 首先,培根把自然规律理解为上帝之“光”。他 认为,上帝在创世时先创造光,再创造万物,并在创 培根是专家治国论的创始者。他在《新大西 岛》中描绘了科学家占统治地位的社会。在新大西 [收稿日期]2005一l l一12 造物上以真切而精细的线条打下了自己的标记。 人们认识自然,就是在认识上帝之“光”。在《新大 [作者简介]梁孝(1970一),男,北京顺义人,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博士生,主要从事哲学研究。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4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第20卷 西岛》中,培根把搜集科技信息的人称为“光的商 人”。由此,培根把科学提升到与宗教并列的程度, 把认识自然的科学活动视为人类通往上帝的另一 条途径。他认为:“按上帝的话来说,自然哲学…… 正应当被拨给宗教充当其最忠诚的使女,因而宗教 是表现上帝的意志,后者则是表现上帝的权利。”l】J 因此不能因前者而否定后者,二者都在人类的救赎 中起重要作用。 其次,培根认为科学是人类的复兴之路。培根 提出,科学的目的就是认识自然、控制自然、改造自 然,增加人类的力量。人类凭借科学控制自然,这 是人类伟大的复兴,是恢复上帝赋予人类的权利。 培根指出,由于人类始祖的“罪”,人类失去了天真 状态和对自然万物的统治。按照《圣经》所说,上帝 创造了人,并让人在伊甸园中管理万物。但是人类 始祖亚当不听上帝禁令,偷食智慧果而获罪,被赶 出伊甸园。从此,亚当及其子孙要遭受苦难以赎其 罪,并等待上帝拯救。但是对于人类始祖的“罪”, 培根作了全新的解释。在培根看来,人类始祖和人 类 罪”在于傲慢、妄自尊大,在于人们不去认识 自然的本来面目。他在《自然与实验的历史》中写 道:“我们是在为我们始祖所犯的罪恶付出代价,并 且还在模仿这种罪恶。他们希望像诸神一样,我们 ——他们的后代——似乎还要胜过他们,我们替自 然制订规律,并以自然的主宰自命。我们耍一切事 物来适应我们的愚昧,而不是要他们适应神圣的智 慧。就是说不要事物顺其本性,我们把我们的概念 的图记加在上帝所创造的一切事物而并不勤勤恳 恳地发现上帝在一切事物上的标记。”_'j 培根认为。只要我们克服傲慢,去努力探索上 帝留在造物上的标记,人类就能重获对自然的统治 权,脱离苦界,重返伊甸园。这就是培根心目中的 “伟大的复兴”。他在《新工具》的结尾写到:“人类 一堕落时就同时失去了他们的天真状态和对自然 的统治权。但是这两宗损失就是在此生也是能得 到某种部分的补救。前者要靠宗教和信仰,后者则 靠技术和科学。”lI J科学就是人类的复兴之路。 再次,培根还认为,科学作为人类的复兴之路 是出于上帝的安排。培根说,“在这里我们不能忘 记但以理(Danie1)关于世界最后一些阶段的一件预 言。那是说:‘许多人将来来往往,而知识将增长起 来’。这明显地暗示出,世界的全部通行和科学的 进步两件事乃是命运,也是既被上帝所命定要在同 一时期之内碰头的”…。凡是出于上帝的、体现上 帝的意志的都是善的。既然知识的增长是出于上 帝的既定安排,人类知识的增长、人类的伟大复兴 也必然是善的。实际上,培根在这里用另外一种语 言表达了“科学——进步”这一现代观念。 由此,培根汪明:科学元老的权力合法性就在 于,他们的权力来源与目标源于上帝,他们是上帝 权利的最佳体现者、上帝历史计划的 高执行者、 上帝意志的体现者。科学家其实就是上帝在人间 的代表,人世间理所当然的最高统治者。 启蒙运动之后,理性推动人类进步成为共识, 一些思想家进而认为要由知识精英管理社会。昂 利-圣西门是这一时期专家治国论的代表,他把专 家治国论与工业结合起来探讨,涉及历史进步规 律、科学与政治、国家与社会及社会中诸阶级地位 等重要问题。在圣西门的思想中,科技专家权:,fJ的 合法性立足于两点:一个是历史必然进步的规律; 另一个是未来社会实业的统治地位。 圣西门把理性理解为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因素。 理性的发展决定了理性在实际事物中的应用水平, 而理性的应用水平决定着实际事物状况。同时人 类理性有着自身的规律而不断进步。圣西门认为 社会是由个人构成的,社会智慧的发展只不过是个 人智慧在更大范围内的发展。一个人必然由幼儿 走向成年,人类理性也必然由幼稚期走向成熟期。 如果说理性决定着每一个时期的历史状况,那么人 类理性的不断进步必然推动历史前进。圣西门描 述了一个理性的历史动力学。理性成了衡量一切 事物存在权利的最高标准。圣西门把人类历史划 分三个前后相继的时代:第一个时代为神学和军事 时代;第二个时代为形而上学和法学家时代;第三 个时代,是即将来I临的时代,是一个科学与实证的 时代。在这个时代,一切理论观点均成为实证的或 正变为实证的,在世俗领域,实业开始占优势。 圣西门认为,未来的实证社会是科学家管理的 实业社会 在这个社会中,社会财富由集体掌握, 社会的唯一的、最高目标是组织起来生产更多的物 品,满足社会成员的需要。所以,未来将是人类与 自然的矛盾,未来社会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有效地进 行生产。囚此,实业社会的政治职责发生了转变。 圣西门认为:“政治学就足关于生产的科学,电就是 建立最有利于各种生产的事物秩序的科学。”l J统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2期 梁孝:西方专家治国论合法性的历史演变及其困境 25 治变为了管理,政治机构变为了管理机构。“在旧 下,社会实质上是受人的统治;(新)社会只受 原则的统治” 3。圣西门所说的原则就是事物本身 的规律。圣西门认为,在原则统治下,“担任各种公 职的公民,即使是担任最高职务的,从某种观点来 看,也起着从属的作用。因为他的职务不管多么重 要,总是遵循并不是由他们选定的方针” 3。在这 里,圣西门提出了专家治国论的本质性观点——物 的原则的统治。 圣西门描述的实业社会,是一个以生产为目 标,受着物的原则支配的公有制社会。私人家庭活 动、人的13常交往活动,或者说市民社会完全压缩 简化为一个巨大的生产体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成为_『单一的生产协作关系。在这样一个社会中, 谁能发现事物的原则,谁能更好地组织生产,谁就 可以自然而然地成为领导者。这样,作为原则的发 现者的科学家理所当然地成为最高的领导者 在圣西门的专家治国论中,科学家权力的合法 性来自于理性必然进步的规律、实业社会中物的原 则,也来自于促进物质的生产,增进社会成员的物 质财富这一目标。圣西门的专家治国论最大的内 在矛盾就是和谐的实业社会这一观念。这实质上 是一种历史终结论。和谐的实业社会根源于圣西 门对理性与实业的关系的理解,他把理性的水平与 实业组织形态相联系。理性与实业是同步前进的, 当理性极大进步,实业也就极大发展,当人类社会 理性化时社会也将实业化。人类在此进入一个和 谐美好的“千年王国”。 他的这一思想是建立在调和启蒙时期两种冲 突的理性观基础之上的。一种是静止的理性观。 这种理性观认为,理性自从世界创造以来就一直存 在着,是一种在历史变化和一切人类活动进程之下 不变的决定力量。当这种理性力量展现得越来越 充分时,人类的生活就会变得越来越美好,直到走 进“下年王国”的乌托邦。另一种认为理性是不断 发展、生生不息的,人类要永远面临新的矛盾。 圣西门理性与实业的联系实质上是静止的理 性观。这与他的理性进步思想相冲突。每一个时 代都是随着理性进步而到来,并随着理性的进一步 发展而成为过去。因此,实业社会也是随着理性发 展而到来,它也将随着理性的进展而成为过去。但 是,当圣西门提出和谐的实业社会这…一历史终结观 念时,他不自觉地是从进步的理性观转换到了静止 的理性观,从而演绎出了和谐完美的实业社会这一 乌托邦。 t个世纪中叶,随着西方社会经济、科技新一 轮的高速发展,专家治国论又以工业社会论的新形 式兴起。 上个世纪50年代,R・阿隆继承圣西门、孔德 的思想,提出了工业社会论并产生了广泛影响。进 而,丹尼尔・贝尔提出了后工业社会论。虽然名称 不同,但他们了采取同样的理论假设。简单地说, 工业社会就是一个科技与生产相结合的社会形态。 它有如下特征:生产在社会中的核心地位;科技在 生产中的决定性作用;人们在生产中执行的功能、 作用决定了他们在权力体系中的地位。近几年媒 体中炒作的信息社会、知识社会、后资本主义社会 也是这一理论的新形式。 工业社会论立足于两个理论,其中一个是意识 形态终结论。意识形态,一般是指维护统治阶级利 益的观念体系 在这里,意识形态专指社会主义 (主义)运动。所谓意识形态终结,就是说在当 代社会,人类已经没有了关于目标的冲突。 w・w・罗斯托、丹尼尔・贝尔、R・阿隆都认为, 在工业社会中,随着生产的发展、财富的增加,所有 的人将从生产中受益,所以社会中的冲突将消失或 减轻。另外,工业社会的经济化特征也将使意识形 态终结。贝尔认为:“工业社会是经济化社会,那就 是说,它们的活动以职能效率原则为中心,它所迫 切需要的是‘以少求多’,并选择更加‘合理的’行动 途径……在这方面意识形态就与此无关了,而是被 生产函数、资本与产量比、资本的边际效率、线性规 划之类的‘经济学’所取代。”l4 J在他们看来,资本主 义和社会主义只是工业社会的两种形式。人类已 经没有了目标冲突,现在的问题是,我们如何发展 技术、发展生产。这实际上论证了专家治国论一个 核心观念——国家非政治化的可能性,即目标的问 题转化为手段的问题。 工业社会论的另一个理论立足点是技术决定 论。它强调科技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决定作用。这 一理论认为,在当代,技术成为社会的主宰,其它要 素都成为技术的附属物。因此,技术的逻辑决定丫 经济、政治的逻辑,也决定了专家在经济、政治领域 的权力 技术的逻辑如何使专家们获得最高权力 呢?工业社会论者依据的是… 种经济和谐论的功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第2(】卷 绩原则。他们认为在生产中,生产由土地、资本、劳 动、知识等要素组成,这些要素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因此它们也都得到与自己作用相一致的报酬 权 力是属于最稀缺的生产要素。美国经济学家加尔 布雷斯认为,现代经济社会本身的性质发生了根本 变化。随着规模巨大的公司的出现,出现了专业化 和组织化,使单个的股东实际上被排除在公司的管 理之外了。同时,股东人数越来越多,资金的来源 广泛使每一个单个的股东并不是不可缺少的了。 对现代的太公司而言,技术是最难得到和难以替代 的。因此,就巨大的和组织性强的公司来说,权力 也就从资本家手中转移到今天的技术专家组织手 中。但是,虽然专家们获得了或即将获得权力,专 家们权力的合法性却陷入了困境。 D-贝尔作为专家治国论的代表,其思想的矛 盾彰显了这一困境。他认为,知识和技术的发展对 社会的作用越来越大,但是在经济领域,人们的行 为更多的是一种经济化模式,这是一种手段的合理 化。他提出,应当追求一种社会学化的行为模式, 在公共利益的引导下去实现手段的最佳化。也就 是说,要从政治的角度来考虑技术、经济的问题。 后工业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随着技术对社会 领域决定性的影响,可以通过预测、鉴定、控制技 术,使社会驶向美好未来。 但是,如何确定公共目标呢?这却不是专家通 过技术能决定的。前面说过,专家治国论的一个关 键论点就是非政治化,目标的问题转化为手段的问 题。贝尔则要将手段的问题与目标的问题、技术的 问题与政治的问题结合起来。科技专家要受公共 目标的统领,他们只能提供手段,而不能决定目标, 这样技术专家虽然会在权力结构中发挥巨大的作 用,但却不应该获得主宰社会的权力。这样,贝尔 自己走出了专家治国论的逻辑。 问题不仅于此,工业社会论更深层的问题在于 它已经成为西方社会的一种意识形态。这一理论 所依据的经济和谐论的功绩原则本质上是一种功 能主义假设。工业社会论的逻辑起点是科学技术 与生产相结合的生产模式。它强调生产诸要素之 间的和谐、一致,其中最稀缺、最不可替代的要素将 得到最大的报酬。这里,它回避了生产资料的所有 制,忽视了经济、政治中的特权结构,以及这种结构 对生产要素的控制和由此导致的人们在社会中地 位的不同。西方学者李普塞特指出:“大多数功能 主义者假设,职位不同其所得到的报酬也应不同, 以便鼓励人们谋求一个在复杂社会中必不可少的 各种不同的职位。根据这种假设,任何分层、制度 在意识形态方面都需要有一套解释和宣传不平等 制度的理由,以诱使人们接受自己不平等地位的合 法性。”【 j工业社会论也正因为这种功能意义的特 征,有意无意地成了为不平等论证的理论。 通过对西方专家治国论合法性的历史演变及 其困境的探讨,可以看到,专家治国论核心立足于 知识推动人类必然进步这一现代精神理念之上。 随着理性(具体化为科学、技术)发展,其内在逻辑 的展开将推动人类进步,而科学家正是体现这种进 步的逻辑。这正是专家治国论的诱人之处。但是 今天,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人类社会历史的复 杂性、不确定性,对人类未来越来越保持开放性理 解。人们深刻地认识到,理性中包含着涉及人类目 标的价值理性和涉及手段的工具理性,人类社会的 进步在于二者和谐的发展。前者要依靠政治领域 的制度的建设,后者才是专家的用武之地。相反, 专家治国论的误区在于,它把理性仅仅理解为工具 理性,把社会进步狭隘地理解为社会工具理性化这 样一个单向度的过程。 就我国现代化进程而言.变幻不定的国际政治 经济秩序、我国社会结构不断的复杂化,我国现代 化的进程必然是一个探索的过程,而不会有简单 的、既定的路径。这一过程中诸多矛盾的解决,必 须包括技术专家参与决策。然而更为重要的是政 治文明的制度建设,以及在此基础一I-确定合理的发 展道路。因此,我们必须对专家治国论的错误倾向 保持一种清醒的认识。 [参考文献] [1][英]培根.新工具[M] 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70—291. [2]余丽嫦.培根及其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 416. [3]圣西门.圣西门选集:第一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79.169—245. [4][美]丹尼尔・贝尔.后工业社会的来临[M].北京:商务 印书馆,1984.87. [5][美]李普寒特.冲突与一致[M].卜海:上海人民出版 社,1995.72. (责任编辑:李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