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暑期大学生回访母校社会实践

来源:好走旅游网


“回访母校•共圆中国梦”哈工大人招生宣传行动

作者:李震辉

一、摘要

在暑假之中,我和哈工大校友,两人一同回访了我们的母校,东北育才高中,并在这里进行了学校的招生宣传工作。在这里,我们向自己的学弟学妹们详细的介绍了哈尔滨工业大学,这个在全国理工类院校之中排名第一的学校。在整个回访过程中,我们详细解答了同学们对哈工大的问题,加深了大家对哈工大的了解,并且向他们讲述了我们在哈尔滨,在哈工大的大学生活,极大地激发了同学们报考哈工大的热情。我们也拜访了自己的老师,老师们也通过我们了解了哈工大,这所综合实力非常强的大学。

二、关键词:

回访 东北育才 哈工大 招生宣传

三、导论:

8月22日,我们“哈尔滨工业大学—东北育才科学高中部”回访母校小分队进行了暑期实践活动。在这次活动中,我们增强高了高三学生对哈工大各专业设置情况的了解,让即将踏入大学校门的学弟学妹们更加了解精彩的大学生活,引导他们做出适合自己的人生规划。结合我们自身的大学生活经历和感想,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来展现当今大学生活的真实面貌,让学弟学妹们对自己的未来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使他们走出迷茫,并激发广大

同学的学习热情,为实现自己的梦想而奋斗。同时,我们还将通过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经验教训,使同学们更好的了解了大学生活。

四、事件综述

东北育才学校是辽宁省综合实力排名前三的一所省级重点高中,已经毕业的七届753名毕业生中,赫滋在2006年获得沈阳市高考理科状元,毕龛在2008年获得辽宁省高考理科状元,高飞在2008年获得辽宁省高考文科状元;共有61人考入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24人考入香港名牌大学,18人进入国外知名大学就读;进入全国前十所大学就读的学生占毕业生总人数的52%。2011年,169名毕业生中获得保送和自主招生资格的人数达到96人,占应届毕业生总人数的57%;其中,获得清华、北大保送与自主招生资格的人数为10人。尤为可喜的是,李昂、杨柳、江中琦三位同学已被清华和北京大学提前录取;李海石同学在清华大学自主招生考试中夺得全国第一名,并且在接下来的高考中获得了辽宁省的第一名。2013年,辽宁省高考“姐妹花”也出自东北育才高中。

我们的目的是要通过我们的宣传来使更多的育才学子更好地了解哈工大,并愿意在自己的高考志愿中报考哈工大,在我写下这份报告的时候已经有人明确地表示自己报考哈工大。

五、实践方法的运用

今年夏天,我和校友利用了自己的假期时间回到母校,通过学长洽谈会和现场咨询两种方式,来使东北育才的学子们更好地了解哈工大的情况,并从同学们的热切话语中体会到了他们急切的认知欲,以及对哈工大的向往和憧憬。并且我们探望了自己的老师,并从和老师的交谈中获知了今年东北育才学生高考的成绩情况和同学们的初步的报考意愿。

六、研究对象的界定

东北育才学校科学高中部位于东北育才学校主校区(浑南新区),拥有集团优质教育资源。部门面向沈阳市和辽宁省其他城市招收优秀初中毕业生,所招收的学生拥有沈阳市学籍,享受集团内公办学生待遇。新生入学时,沈阳市和其他各城市学生混合平行编班,采取30人小班额授课制,以高一课程为起点,实行全寄宿制管理。

七、分析工具的运用

我们采取了回到母校,现场巡讲并进行咨询的方式来向学生们介绍哈工大。

八、文章主体

8月22日,我们哈工大—东北育才科学高中部回访母校小分队进行了暑期实践活动。在这次活动中,我们增强高了高三学生对哈尔滨工业大学专业设置情况的了解,让即将踏入大学校门的学弟学妹们更加了解精彩的大学生活,引导他们做出适合自己的人生规划。结合我们自身的大学生活经历和感想,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来展现当今大学生活的真实面貌,让学弟学妹们对自己的未来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走出迷茫,并激发广大同学的学习热情,为实现自己的梦想而奋斗。

因为早已确定归期,我便和自己的高中校友约定,一起回到自己的高中去进行哈工大的招生宣传工作,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所以,今年放假回家,我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和同学一起回到了自己的高中母校——东北育才高中,这个我梦开始的地方。对于我来说这次活动无疑是成功的。

时光飞逝,岁月荏苒,真的是一点没错。只不过分别了一年,学校里有的地方真真心变化很大……就比如投影系统,原来我高中的时候负责操控本班的投影仪,现在竟然要靠学弟帮忙才能搞定,只能感叹于这时代在进步啊。但是老师们却还是一点没变,依然那么爽朗,那么亲切,看到了阔别一年的老师们,总能感觉到一种发自内心的温暖。

回归正题,此次宣讲时间点选的是高三年级的毕业典礼,高一高二的学弟学妹们也已经考完了自己的期末考试,所以主任为我们的招生宣传工作提供了大力的支持和非常多的帮助,我和校友选择了深入班级,一个一个班级去进行宣讲,获得了大量同学的支持,甚至有人和我们一起行动,全程听了我们的报告,并对我们提供了很多帮助,我觉得已经不虚此行了。由于我们去的那天是高三的毕业典礼,所以有非常多的家长也来到了东北育才,他们也向我们咨询了很多关于工大的各类情况,我也有幸结识了王鹤钦同学的家长,王鹤钦同学现已进入哈工大管理学院学习,是今年的大一新生。

在每个班级的流程都大同小异,我们首先利用20分钟给学弟学妹们介绍了一下哈工大,主要是各种工大图片以及工大的著名“工大Style”视频,在之后的10分钟左右,我们主要为了将来将要参加高考的高一高二的学弟学妹讲解介绍了高三复习经验以及复习方法,而对已经毕业的高三年级学生,我们向他们详细介绍了“东方小巴黎”——哈尔滨这所城市(其实主要是沈阳人在哈尔滨的生活体验)。最后是提问环节,同学们对大学生活还是很好奇的,其实我们更希望高一高二的学弟们能问一些针对高三的问题,不过可能这些孩子还没意识到高三生活的残酷与珍贵吧,我们还是尽量做到了有问就答。而高三的学弟们主要把问题集中在了哈尔滨冷不冷的问题上,好吧,我只好再度强调了哈尔滨的纬度问题,并且赞美了哈尔滨优秀的供暖系统。

每次宣讲的时间我们都控制在了40分钟以内。宣讲结束之后,接下来的时间里我们问候了自己的老师们,并与老师们进行了交流。在交流中,针对刚刚结束的高考,我们询问

了一下育才今年考的情况如何,分数线如何以及学生的报考志愿,究竟有多少人决定报考哈工大等。

总体来说,是对母校的思念和对哈工大的一份责任牵引着我们回到了这个曾生活三年的地方,我们几个能一起考到工大,自然要一起回来看看,而且工大是世界一流大学,在学校宣传宣传是非常必要的。

九、结语

这次回到母校,一是看看母校的变化,二是看看从前的老师,三是为哈工大进行招生宣传。毕业这一年感觉学校内的变化很大,但是刚一进学校还是感觉一下子不习惯,毕竟已经一年没来这个地方了,对面的高楼已经拔地而起了。可是走着走着就感觉都习惯了,仍然是熟悉的板油路,熟悉的教学楼。也看到了熟悉的老师。和老师的谈话时总是感觉时间过的很快,其实也并没有那么多的话题,就是谈谈大学的生活,琐事,说说自己的感受,但是因为曾经那么熟悉,所以即使只是这些简单的东西也会说得很多,很多时候感觉高中的老师就和自己的亲人一样,因为和老师在一起的时间甚至比与家长在一起的时间都要长的多,而老师看待我们亦是如此,回到母校我们更多的收获的是温暖与感动。为工大做的宣传,学生的数量出乎我们的预料,家长的热情也出乎意料,同学们问的问题也比较多,可见,哈工大在母校的影响力还是很大的。我也为自己能够进入如此出色的大学而感到高兴。

十、附录

“回访母校•共圆中国梦”哈工大人招生宣传行动活动照片

我们和老师们的合影

我们在向同学们进行宣传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