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好走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材料工程基础(材料)复习指南

材料工程基础(材料)复习指南

来源:好走旅游网
材料工程基础课程复习指南

材料工程基础课程复习指南

1 流体力学基础

1.1 流体力学概述

1、流体的概念及流体的最基本特性P.2

流体:凡能够流动的物体统称为流体;专业术语定义:流体是指在任何微小的剪切力下都能发生连续变形的物体。 特性:流动

2、流体的物理力学性质及其表征的物理量:惯性(密度与重度的关系)、压缩性与膨胀性 密度:

压缩性与膨胀性:流体的压缩性是指在温度一定时,流体的体积或密度随压强改变的性质流体的膨胀性是指在压强一定时的体积或密度随时间改变的性质。

3、流体的黏滞性、牛顿内摩擦定律内容、流体的动力黏性系数与运动黏性系数及其相互换算、影响流体黏滞性的因素、流体黏滞性与温度的关系;举例说明牛顿流体与非牛顿流体。

粘滞性:所有流体在有相对运动时都要产生内摩擦力,这是流体的一种固有物理性质,统称为流体的粘滞性。 牛顿内摩擦定律:

运动粘滞系数: 动力粘滞系数: 影响粘滞系数的的因素:①物质本身 ②温度

气体的粘滞性随温度升高而升高,液体的粘滞性随温度减少。液体分之间的吸引力比气体要大的多,分子间的吸引力是构成液体粘滞性的主要因素。当温度上升时,分子间的空隙增大,吸引力减小,故液体的黏度降低。相反,气体分子间的吸引力微不足道,构成气体黏性的主要因素是气体分子做不规则热运动时,在不同流层见你所进行的动量交换。 黏性流体:实际流体 理想流体:没有黏性的流体。

牛顿流体:凡是遵循牛顿黏性定律的流体统称为牛顿流体。例:所有气体和大多数相对分子量小的液体均属于牛顿流体,如水、空气等。

非牛顿流体:某些高分子溶液、油漆、血液等属于非牛顿流体。

4、流体力学中的主要力学模型P.2、P.5、P.8

流体连续介质模型、不可压缩流体模型、理想流体模型。

流体连续介质模型;质点与质点之间没用空隙。及宏观连续微观不连续。

- 1 -

材料工程基础课程复习指南

不可压缩流体;如果气体的压强、温度变化不大似为不可压缩流体。密度不变。 5、作用于流体上的力

质量力;质量力与周围流体的存在无直接关系,对于均质流体,总质量力的大小与流体的质量(或体积)成正比。(如重力、磁力、电场力)

表面力:表面力是周围相接触的物体作用于所研究流体表面且与该表面积大小成正比的力,它与流体的质量无关,而与周围物体的存在有直接关系。如大气压力、水压力与摩擦力

1.2 流体静力学

1、流体静压强定义、流体静压强的两个重要特性

流体静压强:当流体处于静止或相对静止时,作用力流体单位面积上的压力称为流体的静压强。

特征:①流体静压力的方向沿作用面的内法线方向

②静止流体中任一点的流体静压强的大小与其作用面在空间的方位无关,即同一点上各个方向的流体静压强大小相等。为标量

2、等压面的定义及其重要特性(质量力与等压面正交)、仅重力作用下水平面为等压面,构成等压面的条件

等压面:静止流体中压强相等的各点构成的面称为等压面。

在静止流体中,作用于任一点的质量力垂直于经过该点的等压面,可更具质量立的方向来判断等压面的形状,例如质量力只有重力时,因重力的方向垂直向下,可知等压面必是一系列的水平面。

3、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式数学表示式、各项能量意义与几何意义、方程适用条件(同种、连续、静止,质量力仅为重力)及其应用方法。

z1p1z2p2zpConst

pp0h

能量意义:单位重量流体所有的位能,压力能

4、压强的两种计算基准:绝对压强与相对压强。完全无气体存在的空间称为绝对真空。 表压: 真空度:

绝对压强总是正的,而相对压强可正可负。

5、压强的量度单位:

- 2 -

材料工程基础课程复习指南

(1)从压强的基本定义出发、液柱高度、标准大气压、工程标准大气压 (2)1atm=101.325kPa =760mmHg=10.33mH2O (3)1at=1kgf/m2=735.6mmHg=10.00mH2O 6、压强的静力学测量原理及计算方法

1.3 流体动力学

1、研究流体流动的两种方法及各自特点:拉格朗日法与欧拉法。 拉格朗日法:跟踪每个质点的运动过程,描述其运动参数。

欧拉法:不着眼于个体流体质点的运动,而是在固定空间位置上,观察在不同时刻流体质点的运动情况。

2、流体动力学的一些基本概念:

恒定流与非恒定流、流线与迹线的联系和区别、过流断面(亦称为有效断面)与流量、水力半径与当量直径、点流速与平均流速。

若流场中空间点上的任何运动要素不随时间变化,称为恒定流,否则为非恒定流。 迹线:流体质点运动的轨迹即为迹线,它是采用拉格朗日法考察流体运动所得结果。 流线:某时刻在流场中画出一条空间曲线,此瞬时在曲线上任一点之切线方向与该点流体质点的速度方向重合,这条曲线就称作流线。

在非恒定流中,流线一般会随时间变化,在恒定流中,流线不随时间变化,流体质点将严重流线走流线与迹线重合。

过流断面:凡是与流线处处相垂直的横截面称为流体的过流断面。 平均流速:公式: 点流速

湿周:在总流的的有效截面上,流体与固体壁面接触的长度称为湿周。 水力半径:总流的有效截面积和湿周之比称为水力半径。 当量直径:

3、连续性方程及其适用条件:

1u1A12u2A2 一元恒定流

u1A1u2A2 恒定流 不可压缩

4、渐变流概念及其过流断面的流体动压强分布规律 在渐变流断面上,,流体动压强近似按静压强分布。

- 3 -

材料工程基础课程复习指南

5、实际流体总流伯努利方程式的数学表示式、各项的能量意义与几何意义、方程适用条件及其应用方法。

z1p1u2112gz2p22u2g22hw12

适用条件:重力作用、同一流线、不可压缩、理想流体、恒定流

物理意义:沿同一微元流速或流线,单位重量流体的动能、位势能、压力势能之和为常数,即总的机械能是守恒的

几何意义;对于重力作用下的不可压缩理想流体做恒定流动时,在整个流场或沿流线,总水头为一常数,即总水头线(各点总水头的连线)为一水平线。

6、过流断面上的测压管水头的定义:位置水头+压强水头

7、总流伯努利方程的应用注意事项: (1)过流断面选取 (2)基准面选取 (3)压强选取

(4)动能修正系数的确定 (4)能量损失的计算h。

1.4 流动阻力和能量损失

1、流体流动的两种流动状态及各自特点及其判断方法。

层流:特征:是流体的运动很规则,流动分成,互不掺混,质点迹线光滑,流场稳定。 湍流:流动不规则,各部分剧烈掺混,质点的迹线也杂乱无章,流场极不稳定。 判断方法:雷诺数 公式:

当Re<2300时,;流动呈层流;当Re>4000时,流动呈湍流,而在23002、流体流动处于层流及紊流状态下过流断面上流速分布规律、动能修正系数的值。

圆管层流:①流体呈旋转抛物面分布②最大速度在中心③平均速度等于最大速度的一半④动能修正系数的准确值等于2

圆管湍流①呈对数分布 ②动能修正系数为1.05—1.1之间取1 湍流程度越大动能修正系数越小

3、流体流动过程中能量损失的类型及其计算公式: (1)沿程阻力损失hl

- 4 -

材料工程基础课程复习指南

沿程损失:是发生在缓变流整个流程中的能量损失,是由流体的黏性力造成的。

液体 气体:

(2)

局部阻力损失hm

局部损失:是发生在流动状态急剧变化的急变流中的能量损失,这种主要是由于流体微团发

生碰撞,,产生漩涡等原因

u hm2g(3)流体流动产生能量损失的原因

(4)减小流动能量损失的措施。

4、尼古拉兹粗糙管的来源、绝对粗糙度()与相对绝对粗糙度(/d)

在人工均匀沙粒粗糙管中进行了系统的沿程阻力系数和断面流速分布的测定。

5、尼古拉兹实验的结论(5点):

(1)层流:/Re 阻力与流速的一次方成正比 (2)过渡流:=f2(Re) (3)水力光滑管: =f(Re) (4)紊流过渡区:=f(Re,/d)

(5)紊流粗糙区(阻力平方区):=f(/d) 阻力平方区

6、实际管道的沿程阻力系数及其影响因素、水力光滑管与水力粗糙管

7、莫迪图的结构与特点(5点)及使用方法。

- 5 -

2材料工程基础课程复习指南

1.5 管路计算基础

1、管路阻力数S及其计算

l8dSH24dg

–管路阻力数SH



–管路阻力数SH的单位:s/m

–流量、扬程(风压)与管路阻力数S关系。

H=SHqV

2、管道沿程阻力损失、局部阻力损失及简单管路的计算

3、管路的串联与并联特点

2

25

1.6 相似性原理与量纲分析

1、保证两个流动问题的力学相似条件

两个流动几何相似、运动相似、动力相似以及两个流动的边界条件和起始条件相似。 几何相似:是指模型流动和原型流动空间相似。几何相似是力学相似的前提 运动相似:是指模型流动和原型流动的速度场相似。运动相似是模型试验的目的。 动力相似:是指模型流动和原型流动的流场,在对应时刻里,各对应点所作用的同名力方向相同,同名里的大小成一定比例。 动力相似是运动相似的保证。

初始和边界条件相似:对于非恒定流动,初始条件是必须的,对应恒定流动,初始条件则失去了实际意义。

2、各个相似准数的表达式及其含义

欧拉准数(Eu):表面两个流动的压力与惯性力的比为一常数 弗劳德准数(Fr):说明两个流体的惯性力与重力的比为一常数 雷诺准数(Re):说明两个流动的惯性力与黏性力的比为一常数。

努塞尔准数(Nu):反映了给定流场的对流传热能力与其导热能力的对比关系。 格拉晓夫准数(Gr):气体上升力与黏性力的比值

普朗特准数(Pr):反映了流体的动量扩散能力与其能量扩散能力的比值关系。

- 6 -

材料工程基础课程复习指南

3、相似三定律

4、相似律

雷诺模型律、弗劳德模型律

1.7 窑炉系统内气体的流动

1、两气体伯努利方程的表达式、各项计算方法与意义、相互转换关系及方程式适用条件:

hs1hg1hk1hs2hg2hk2hw12

适用条件:①不可压缩流体②质量力仅有重力③恒定流

2、垂直分流法则的内容及其适用条件。

内容:在分散垂直通道内,热气体应当自上而下流动才能使气流温度均匀分布;同样,冷气体应当自下而上流动才能使气流温度分布均匀。这就分散垂直气流法则。

使用条件:应用于几何压头起主要作用的通道内,如果通道的阻力很大就不使用。

3、高压气体流动:拉伐尔管适用条件

当高压气体由收缩管嘴流出,最大流速只能达到声速,要想得到超声速气流,必须将喷管做成先渐缩后渐扩的形状,即拉法尔管嘴。同时,在选择原始压强P0与周围介质压强P时,应当是 又使 ,这样气流达到拉法尔管喉部达到声速之后,得以在扩张管继续膨胀以获得超声速气流。

4、烟囱自然排烟的工作原理、影响烟囱抽力的因素,可由下述公式讨论:

21Hhmum22 sgHahmhmu3u22dm2 工作原理:由于烟囱中的热烟气受到大气浮力的作用,使之由下而上自由流动,在烟囱底

部形成负压,而使窑内热烟气源源不断的流入烟囱底部。

影响烟囱抽力的因素:当动压头及压头损失都较小时,烟囱抽力主要取决于烟囱底部的几

- 7 -

材料工程基础课程复习指南

何压头 。烟囱越高,产生的抽力越大,随烟囱底部烟气温度的升高,烟囱的抽力随之增大,这就是间歇式窑炉在点火初期烟囱抽力不如旺火期的原因。随着大气温度降低,空气密度增大,烟囱抽力随之增大,所以夜间烟囱抽力叫白天大,冬季烟囱抽力较夏季达。

5、烟囱设计注意事项,几座窑同时合用一个烟囱排烟情况考虑。

①几座窑合用一个烟囱时,各窑的烟道应并联,并要防止相互干扰,以保护各窑的作用。烟囱抽力应按照几个窑中阻力最大者进行计算,而不是各窑阻力之和,烟囱直径则按几个烟囱总烟气量进行计算。

②燃料消耗量有变化的窑,应按最大燃料消耗时产生的烟气量进行计算

③为保证在任何季节都有做够的抽力,空气密度也应按该地区全年最高气温时的密度进行计算。 ④进行烟囱高度计算时,应根据烟囱所在地的海拔高度进行气压的校正

⑤烟囱高度的确定,还应考虑环境卫生的要求,应将烟气排至高空,以减轻对环境的污染。 ⑥附近有飞机场,不能妨碍飞机的升降,此时烟囱高度一般不超过20M

1.8 泵和风机

1、离心风机与离心泵的结构,特别重视出口安装角2,划分泵与风机的叶轮叶型及其意义。 前向叶片叶轮径向叶轮后向叶轮意义:具有前向叶型的叶轮所获得的理论扬程最大,其次为径向叶轮,而后向叶型的叶

轮所获得的理论扬程最小。前向叶型的风机和泵虽能提供较大的理论扬程,但由于流体在前向叶型的叶轮中流速较大,真正扩压器中流体进行的动、静压的损失也比较大,因而总效率比较低。

离心式泵全部都采用后向式叶轮,在大型风机中,为了增加效率和降低噪音水平,也几乎采用后向性。但就中小型风机而论,效率不是考虑的主要因素,也有采用前向叶型的,这是因为在相同的压头之下,前向性叶轮的轮径和外形可以做的较小。故在微型风机中,大多采用前向叶型的多风叶叶轮。

2、离心风机与离心泵的工作原理

(从四个方面阐述:动力、离心、动能变静压能、负压)。

工作原理:当原动机通过转轴带动叶轮做旋转运动时,处在叶轮叶片间的气体也随叶轮高速旋转而获得离心力,经叶片间出口被甩出叶轮。被甩出的气体挤出机壳后,机壳内流体压强增高,最后被导向风机的出口排出。与此同时,叶轮中心由于流体被甩出而压力降低,外界的流体真正大气压的作用下,沿风机的进口吸入叶轮,如此源源不断地输送气体。

3、离心风机与离心泵的性能参数及其相互关系、风机启动应注意事项

- 8 -

材料工程基础课程复习指南

A流量

B全压:单位体积的气体从风机进口至出口的能量之差称为风机的全压。

扬程:当我重量的流体从进口至出口的能量增值,即单位重量流体通过泵所获得的有效 能量。 C功率:公式: D转速:

风机风机启动前应将风机进口调节风门严密关闭,以防误操作,带负载启动。 4、比转数的概念、相关规定、实用意义及计算

qV1/2nqV1/2对于泵:ns3.65n3/4; 对于风机:ns5.3/4

Hp

比转速的实用意义:

①比转速反映了某系类泵或风机性能上的特点。可以看出比转速大表明其流量大而压头小;反而,比转速小时,表明流量小而压头大。

②比转速可以反映该系类风机或泵在结构上的特点。因为比转速大的机器流量大而压头小,故其进出叶轮面积必然较大,即进口直径D0与出口宽度b2较大,而轮径D2则较小,因此叶轮厚而小。。反之,比转速小的机器流量小而压头大,叶轮的D0与b2小而轮径D2较大故叶轮相对地扁而大。

③比转速可以反映性能曲线的变化趋势。比转速小,则qv-H曲线越平坦,qv-H曲线上升较快,qv- 曲线变化越小;比转速越大则qv-H曲线下降较快,qv-N曲线变化较缓慢,qv- 曲线变化越大。

5、离心泵的气蚀现象、产生的原因。

气蚀:泵出现振动和噪声,在叶轮表面形成麻点和斑痕。在凝热的助长下,活泼气体还对金属发生化学腐蚀,以致金属表面发生块状脱落,这种现象就是气蚀。

产生的原因:①泵的安装位置高处液面高度太大②泵安装地点的大气压强较低③泵所输送的液体温度过高

- 9 -

材料工程基础课程复习指南

6、允许吸上真空度的修正方法及泵的安装高度计算。 (1)修正方法:[Hs]'=[Hs]-(10.33-ha)+(0.24-hv) (2)泵的安装高度计算。

v2Hg[Hs]'h2g

7、选用泵与风机应同时满足的要求、泵与风机的选择步骤。 选用时应满足使用与经济两个方面的要求。 步骤:选择类型

计算最大扬程、流量、或分压 根据qv、H、q选择泵的类型

- 10 -

材料工程基础课程复习指南

2 传热学基础

2.1 传导传热

1、传热的推动力及传热三种基本方式的相关概念 传热的推动力:温差

传热的三种基本方式: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

热传导:是在不涉及物质转移的情况下,热量从物体中温度较高的部位传递给相邻温度较低的部位,或从高温物体传递给相接触的低温物体的过程,简称导热

流体流过物体表面时,依靠导热和热对流联合作用的热量传递过程,称为对流传热的过程。

热辐射:是指物体因自身具有温度向外发射电磁波或光子来传递热量的方式。

2、导热的基本概念:温度场、温度梯度、热流量与热流密度

温度场:是指某一瞬间,空间(或物体内)所有各点温度分布的总称。 温度梯度:表示温度床内某一点等温面法线方向的温度变化率。 ①垂直等温面单位长度的温度变化 ②梯度方向低温—高温

热流密度: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上传递的热量,称为热流密度。符号q;单位W/m2 热流量:耽误时间内通过某一给定面积上传递的热量称为热流量,符号 单位W

3、导热的基本定律(傅里叶定律):qttn或dQdAn nn 任何时刻,均匀连续介质内各点所传递的热流密度正比例于当地的温度梯度

4、导热系数(亦称为热导率)的概念、影响材料导热系数的因素,会解释日常生活的一些例子。 热导率 :等于单位温度梯度作用下物体内热流密度矢量的模 量纲:W/(m*K) 其大小表征物质的导热能力,是物质的一个重要热物性参数。(本身、温度) 把热导率小于0.2W/(m*K)的材料称为隔热材料或热绝缘材、保温材料

大多数纯金属的热导率随温度升高而减小。非导电固体材料,他们的热导率随温度升高而明显增大。这类材料具有多孔结构,由于孔隙存在,不能把这类材料看做连续介质,其热导率实为当量热导率。当温度升高时,不但孔隙中空气的热导率增大,而且材料本身的热导率也增大。此

- 11 -

材料工程基础课程复习指南

外材料孔隙中或多或少会产生对流换热和辐射换热,这些过程又会随温度升高而增强,以上原因的综合结果,就使这类材料的热导率随温度升高急剧增大。

5、导温系数的概念与意义

也称热扩散率。是材料的一种热物理性质,表示材料被加热或冷却时,其内部温度趋于一致的能力,单位为m/h。导温系数愈大,表明材料内部的温度分布趋于均匀愈快。 公式:

6、平壁单位面积热阻以及总面积热阻、圆筒壁单位长度热阻以及圆筒壁总面积热阻的表示形式。

7、稳定态导热的分析与计算 固体壁类型 温度分布 热阻形式 传热量形式 平壁 tw1tw2tw1x ii qtw1twn1ii1in 圆筒壁 ttrtw1w2w1ln rr1ln2r112ilnri+1 riqltw1twn11ri+1lnrii12in 球壁 tt11tw1w2w1 11111r1r 4iriri+1r1r2tw1twn11i14in11rrii+1 2.2 对流换热

1、对流换热的概念及影响对流换热的因素,会解释日常生活的一些例子。 定义: 对流传热是指流体和固体壁面直接接触时彼此的传热过程 影响因素:①流体流动状态和流动起因(自然对流传热和强制对流传热) ②流体的物理性质

③传热表面的形状、尺寸和相对位置 ④流体有无相变 例子:冬季在空气与水中水中冷 冬天骑车有风与无风那个冷

- 12 -

材料工程基础课程复习指南

2、对流换热的基本定律(牛顿冷却定律):qhtwt或htwtA

h:物理意义:当流体与壁面之间的温差为1K时,1m2的壁面面积每秒所能传递的热量。

3、速度边界层与热边界层的概念。

温度边界层:当流体流过与其温度不同的壁面时,在壁面附近将形成一温度急剧变化的流体薄层,称为热边界层或温度边界层。

速度边界层:紧贴固体壁面速度变化很大的薄层叫做速度边界层。

4、与对流换热有关的一些相似准数的表达式及其意义,如:Re、Gr、Pr、Nu

5、定性尺寸、定性温度与特征速度的确定。

特征尺寸:它反映了流场的几何特征,对于不同流场,特征尺寸的选择不同,如对于流体平行流过平板,选择沿流动方向上的尺寸,对于管内流体流动,选择垂直于流动方向的管内直径,对于流体绕圆柱体流动,选择流动方向上的圆柱体外直径。

定性温度:反映了流体流场的流动特性。如流体流过平板来流速度被选择为特征流速;流体管内流动,管子截面上的平均流速可作为特征流速。 定性温度:

6、各种对流换热现象所涉及的特征数方程中的各项意义。

定性温度取流体进出温度的算术平均值 :特征尺寸为管内径 流体被加热时b=0.4流体被冷却时,b=0.3

2.3 辐射换热

1、热辐射的概念与热辐射的特点。

概念:当温度大于0K时,都会不停的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辐射能量。 特点:①热辐射能的传递不需要任何介质,且在真空中传递效率最高。 ②热辐射能传递的过程中伴随着辐射能与热能两种能量形式之间的装换。

2、热辐射 “三率”的定义与含义:吸收率、反射率与透过率 吸收率: 反射率:

- 13 -

材料工程基础课程复习指南

透过率:

3、辐射的几个基本概念:辐射力、光谱辐射强度(单色辐射强度)

辐射力:也称全色辐射力,指单位时间内单位辐射面积向半球空间辐射出去的一切波长的辐射能量,用符号E表示。单位为W/m2

光谱辐射力力:单位时间单位辐射面积向半球空间辐射出去的某一波长范围的辐射能量。称为光谱辐射力。用E 来表示,单位为W/( )

4、黑体辐射的基本性质与人工黑体 黑体通常吸收率 =1的物体称为黑体

5、黑体辐射定律的各式意义:普朗克定律、维恩偏移定律、斯蒂芬-波尔茨曼定律、兰贝特定律与基尔霍夫(亦称克希霍夫)定律 玻尔兹曼公式:

6、黑度(辐射率)、单色黑度(单色辐射率) 、灰体的定义与含义

灰体:如果实验所得辐射光谱是连续的,而且曲线 又和同温度下黑体相当的曲线相似,则称该物体为理想灰体,简称灰体。

7、两个物体间辐射角系数的概念与角系数的几个性质

定义:一表面发射出去的辐射能投射到另一表面上的份额称为该表面对另一表面的角系数。 性质:①相对性 ②自见性 ③完整性

8、两个灰体之间辐射换热的热阻数学表达形式及其意义、两个灰体之间辐射换热的辐射网络图

- 14 -

材料工程基础课程复习指南

9、辐射换热的强化与削弱 遮热板

10、气体辐射与吸收的特点

①与本身性质有关,单原子气体、分子结构对称的双原子气体,如惰性气体氢、氧、氮没有发射和吸收辐射能的能力,可以认为是辐射的透明体 ②有选择性

③气体对辐射没有反射能力,它一面透过一面吸收,在整个气体体积中进行。固体和液体的辐射和吸收都在表面上进行。

11、会计算两个物体间的辐射换热:

T14T24Eb1Eb2112C 11121112b111001001A112A12A21A112A12A2

不发光火焰:当煤气或重油在燃烧室中完全燃烧成烟气后送人窑中时辐射传热完全属于气体辐射范围,由于气体辐射的选择性,不连续性,火焰的颜色略带蓝色或无色,称为不发光火焰。

火焰辐射:由于这些固体微粒可以辐射可见光波,因此在窑炉空间出现明亮的火焰,所以这种辐射称为火焰辐射。

燃料含碳氢化合物越多的燃料,火焰黑度就越高。因为碳氢化合物含量越多,燃烧过程分解出的固体碳粒就越多。

2.4 传热过程

1、会解释传热过程。

2、综合换热系数(亦称表面传热系数)与对流换热系数、辐射换热系数的相互关系、辐射换热系

- 15 -

材料工程基础课程复习指南

数的计算

qhttwtfhchrtwtf

httwtfAhchrtwtfA

Tw4Tf4hrsCb/twtf 100100ht=hc+hr

3、传热过程分析

(1)平壁的内、外热阻形式、热流密度计算:

qtf1tf2n11iht1i=1iht2

(2)圆筒壁的的内、外热阻形式、单位长度传热量计算:

qltf1tf2 ndi1111lnht1d1i=12idiht2d2- 16 -

材料工程基础课程复习指南

3 燃料及其燃烧计算

3.1 燃料的种类及其组成

1、根据状态不同燃料的种类、气体燃料的可燃成分与有害成分。 种类:气态:天然气、高炉煤气、焦炉煤气、发生炉煤气、沼气 液态:石油、汽油、煤油、柴油、重油 固态:泥煤、烟煤、无烟煤、褐煤、焦炭 可燃成分: 不可燃成分: 有害成分:

重油:用裂化及减压蒸馏等方法所得到的油渣有时比重油更重,也是一种燃料油,统称为 重油。

2、液体燃料的种类及特性参数以及相互关系。 A黏度

B闪点、燃点和着火点。闪点:当有火源接近时,若出现蓝色闪光,此时的油温称为油的闪点。若油温超过闪点,则油温蒸发速度加快,当火源接近油表面时,在蓝色闪现后能持续燃烧(不少于5s)此时油温称为油的燃点。若再继续提高油温,则油表面的蒸汽即使没有火源接近也会自发燃烧起来,这种现象称为自然,此时的油温称为油的着火点。 C凝固点

3、按照形成年代划分,煤的种类及各自特点,材料工业所用燃料种类。

泥煤:特点,含有大量水分,热值低,灰分低,挥发分高,为长焰燃料,机械强度低,不便于远途运输,仅能作地方性燃料

褐煤:它较泥煤所含的挥发分和水分少,固定炭多,热值及机械强度均较泥煤高。但褐煤长期储存易自燃和破碎且热值任较低,水分较大,因此也只能作为地方性燃料,褐煤除直接燃烧外还可用来产生发生炉煤气。

烟煤:固定炭增加,热值提高便形成了烟煤。烟煤是近代化学工业的重要原料; 无烟煤:含碳量最高,挥发分很低,热值高,组织细致坚硬不易吸水,便于长期储存。

4、燃料的化学组成及其对燃料性质的影响 ①碳。碳是固体,液体燃料的主要可燃成分。

②氢。氢是重要的可燃成分 ③氧。氧是有害成分 ④氮。氮是惰性物质 ⑤硫。硫是有害物质 ⑥水分。水分是有害成分

⑦灰分。灰分是燃料中不能燃烧的矿物质,其组成主要是 等,灰分是有

- 17 -

材料工程基础课程复习指南

害成分。

工业分析测定:水分,灰分,挥发分产率,固定炭的含量

5、固(液)体燃料的成分表示方法,固(液)体燃料组成表示基准及其相互换算关系:收到基、空气干燥基、干燥基、干燥无灰基。

各种“基”的换算系数K 已知“基” 收到基(ar) 1 空气干燥基(ad) 干燥基(d) 干燥无灰基(daf) 收到基(ar) 100Mad 100Mar100 100Mar100 100Mad100 100MarAar空气干燥基(ad) 100Mar 100Mad100Mar 100100MarAar1001 100 100MadAad100 100Ad干燥基(d) 100Mad 100100MadAad1001 干燥无灰基(daf) 100Ad 1001 6、气体燃料的化学组成和表示方法

3.2 燃料的性质

1、燃料的发热量概念及其测定方法、低位发热量与高位发热量的关系。

Qnet,p,arQnet,p,ar2450Mar9Har kJ/kg

单位质量(体积)的燃料在完全燃烧后放出的热量称为燃料的发热量或热值,通常用Q表示,单位是KJ/Kg或KJ/m3

高位发热量 :常温下的燃料完全燃烧后,燃烧产物冷却到初始温度并使其中的水蒸气冷凝到0 C的水时所放出的热量,

低位发热量 :常温下的燃料完全燃烧后,燃烧产物冷却到初始温度,但水分降为20 C的水蒸气时所放出的热量,

2、标准燃料的概念

规定发热量为29308KJ/kg(气体燃料(标态)为20938KJ/m3)的燃料为标准燃料。

- 18 -

材料工程基础课程复习指南

3.3 燃烧计算

1、燃料燃烧所需空气计算:理论空气量与实际空气量。 (1)固体与液体燃料

100wCarwHarwSarwOar3L022.4 Nm/kg

211243232LaL0

(2)气体燃料

L010011n3wwww33COwHw2CHmCHHSO24mn22 Nm/Nm 212242LaL0

2、烟气量及烟气组成计算:

(1)理论烟气量与理论烟气组成计算 对于固体与液体燃料:

wCarwHarwSarwNarMar3V022.40.79L0 Nm/kg

232281812对于气体燃料:

nwwV0COwHw3CHmCmHn2H2SwCOw2422

ww SOw0.79L0 Nm3/kg2N2H2O(2)实际烟气量及烟气组成计算

VaV0+-1L0 Nm3/kg

3、生产中烟气量、空气量及空气过剩系数的计算

(1)实际烟气量与空气的计算

- 19 -

材料工程基础课程复习指南

(2)空气过剩系数的计算

N2179N2O2CO221

(3)空气过剩系数对窑炉热工性能的影响 ①对空气消耗量的影响。 ②对燃烧温度的影响。 ③对燃烧产物成分的影响。 ④对燃料产物热损失的影响 ⑤对燃料利用程度的影响,。

4、燃烧温度计算 (1)理论燃烧温度计算

(2)实际燃烧温度计算

5、影响实际燃烧温度的因素及提高实际燃烧温度的措施 ①燃料的低位发热量 的影响 ②燃料和空气的预热温度。 ③燃料燃烧的完全程度 ④空气过剩系数 ⑤助燃空气的富氧程度

⑥减少燃烧产物传给周围物体的散热量 ⑦提高燃烧强度。

- 20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aog.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