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生态文化对于现代社会的影响徐海晶(吉林省白城市白城师范学院历史学院,吉林白城137000)[摘要]本文首先对于近年来学术界关注的蒙古生态文化内涵和表现进行简要说明,通过前两部分的论述向读掣言暑■■j熹nO=者展示蒙古生态文化诸多特色。论文最后部分主要阐述生态文明的实施对于现代社会的重要意义,及其发展生态文化对于我国这样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巨大影响,以及发展生态文化对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关键词]蒙古;生态文化;内涵;意义;影响1、蒙古生态文化的内涵蒙古民族的生态文化观念是从其诞生之时起,受到生存环境的影响而自发产生的。虽然从其总体上看这种观念源出于对自然的敬畏和崇拜,但在其发展过程中蒙古民族的生态观念得以不断的丰富,并逐渐与今些年来人们所关注的生态文化相统一,且对现代文明所产生的生态文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近些年来,随着人们对于生态环境的日益重视,生态文化已被众多的学者专家关注,但我们必须要认知的是生态文化并不是现代工业社会的特有产物。其实在人类最原始的阶段,生态文化就已经在一定的程度上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生态文化就其内涵而言,是指从人统治自然的文化过渡到人与自然和谐的文化。…而蒙古先民自其产生之时起就在其生存过程中自觉的遵从生态文化规律,并不断的充实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这一生态文明的观念。生态文化在人类产生的初始阶段是真实存在的,只是由于人类童年时代生产力的水平低下、人类对于知识理论性的总结没有达到一定的高度,因而没有形成完整的系统和理论。在人类社会产生之时,衣食来源均依靠自然的恩赐,那个时期人类的先民对于自然万物是敬畏的,在对自然进行索取的同时,对于自然万物、山川河流、风雨雷电等产生敬畏的心理,这也是自然崇拜和图腾崇拜形成的一个因素。基于这种特殊的生存模式,加之原始的生产力没有对大自然大规模破坏的能力,在原始先民的生存过程中,逐渐形成一种人与自然互惠互利,相互依存,和谐共处的局面。这一情况不仅仅适合于蒙古民族,对于大多数的民族而言都是通用的。但我们必须认识到人类产生的初期并不是人类生存的黄金时代,这种与自然和谐的局面是建立在生产力极端低下的基础上的,但在一时期所体现出来的生态文化的部分内容对于现在社会环境污染等生态问题的解决还是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原始时期所谓生态观并不是生态文化的全部,只是人类祖先基于生存的环境的条件而无意识自发的行为。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之后,尤其是工业社会的到来,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使得人们对于应对自然的能力和控制自然的能力大大增强。随着人们对于物质的要求逐渐膨胀,对于自然界的索取也大大增加。十九世纪二三十年代之后,工业对于自然和生态的重大污染事件频频发生。如大气污染、酸雨、臭氧层破坏、水污染、固体废物、地面沉降、生物多样性变化等等。这些污染现象是人们乱用自然资源,不尊重自然规律所导致的。但最初始阶段人们对于这种污染现象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相反却因为自己能够掌控自然而沾沾自喜。但随着污染的后果曰益严重,尤其是气象反常、疾病变异等现象频发,人们开始注意到生态失衡,违背自然的严重性。而就蒙古民族而言,该时期草场的破坏也日益严重,部分草场出现了严重的沙化现象。因此,在二十世纪初,特别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人们对于社会的发展更强调“人性”价值,注重以人为本,环境的恶化也使人们倡导回归自然,与自然和谐互惠,这为生态文化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基础。。1目前,生态文明建设已经不是少数社会精英、专家学者所追求的理想,而是人民大众的共同事业,并且已经成为世界发展过程中所有国家合作的纽带。只有生态文化持续的发展下去并应用到社会发展进程中,才能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给未来创造可持续发展的空间。2、蒙古生态文化的表现蒙古民族有着非常悠久的发展史,从其诞生之时起游牧经济即为其生活的主要来源。而逐水草而居的生存特点造就了蒙古民族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天人合一的生态观念。虽然这种观念的起源来自对于蒙古祖先对于自然的敬畏和崇拜。但这种观念从蒙古民族诞生之时起,就对整个蒙古民族产生重要影响,并贯穿于整个蒙古民众的日常生活当中,融合到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当中。蒙古民族感恩自然,崇尚自然,珍惜爱护自然的行为在多个方面均有体现。从古至今,蒙古民族的宗教信仰中,对于天地万物的崇拜占有很大的比重。四时游牧,按季节划分草场,可以减轻对于草场的破坏,使草场能够得以休养生息。除此之外,蒙古民族的法律对于草原、水等的保护,也是有明文规定的。蒙古历史发展时期的第一部成文法《大札撒》明确规定了:“禁草生而镬地”、“禁遗火而撂荒”、“禁止水中溺尿”、“禁民人徒手济水,必须用某种器皿”、“禁洗濯、洗穿破的衣服”等等。蒙古民族的葬俗也充分体现生态意识,无论是选择哪种葬式都是让死者自然的消失在草原草场上,实现真正的回归自然。除此之外,蒙古民族的服饰、居住、饮食等都体现了生态意识,这种自发的生态意识对于现在的社会有着重要的影响,对于改变当今的生态危机、环境恶化、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经济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发展都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3、现代社会实施生态文化的重要意义中国生态文化传统是已经延续了几千年的历史,尽管它在不同时期的发展中,受到时代的局限,但是却留下大量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丰富经验和深刻智慧,这些内容为人类建设生态文明提供了宝贵的经验。生态文化的实现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萋=■二oI一年第四期3.1生态文化的实现可以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互惠,实现人类资源、环境等的可持续发展。工业社会所带(下转第312页)黜作者简介:徐海晶(1975--),吉林省白城市白城师范学院历史学院,教师,研究方向:中国古代史、专门史。万方数据掣取车操作:车主在车库门前读卡器再读卡一次IC卡,读卡器接(4)准确定位检测:为了保证车辆是否移动到指定位置,应在相受信息,送往系统,系统自动将相应库位汽车取出送至地面,并应的车位、托盘小车和曳引电动机升降机构上安装检测装置,检'It由旋转装置对输送小车进行旋转180度,这时,车库门打开,车测其是否升降或横移到位;(5)汽车尺寸大小限制装置:设置超主将车辆开出车库了,车库门关闭。取车操作完毕。长光电检测装置。当进入设备的车辆超过适停车辆尺寸时,系整个控制无需人员操作,由程序设计自动实现。图5是控统自动报警提示;(6)防火装置:为了保护车库和车辆的防火安制系统自动存车功能子程序流程图。全,在每个车位上都安装了自动喷水系统。昌6、结语当前,中国已真正步入汽车消费的时代,停车难已成为城市黟管理的一大问题。要科学发展城市的人居环境,就合理地利用器拶城市的空间!PLC控制技术在立体停库控制系统中实际应用,不仅提高了操作系统的可靠性,存取车方便快捷,而且减轻了软《夸岁髫硬件开发的工作量。同时,这种结构的立体汽车库的设计还可以根据需要增加层数和每层停发车辆数,本文系统设计还可以利用合理的空间发展到每层停放8汽车的塔式立体停库。PLC控制技术以其良好的控制性能在机电一体化控制系统方面得到申拶拶了广泛应用,同时PLC还具有与上机位通信功能,为今后实现联网远程实时控制提供了方便。【参考文献】[1]赫英歧,徐建高.PLC在立体停车库控制系统中的应用[J】.机电信息,2010.6.嘲5[2]李波,李国栋,薛兴国.PLC在立体汽车库控制系统中的应用[J].5、车库具有的安全检测系统机电工程,2008.25.(1)延时保护:当车辆没有按规定存放时,设备将自动停止[3】程怀舟,周霞.PLC在立体停车库控制系统中的应用[J】.设计制造,任何操作,处于保护状态;(2)紧急停止装置:设置紧急制动开关,2004.9.当出现异常情况时,能使停车设备立即停止运转:(3)车辆有无[4]常晓玲.电气控制系统与可编程控制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检测:输送小车上安装检测传感器,判断输送小车上是否有车辆;出版。2007.(上接第303页)来的过度开发的恶果已经被人们认识到,因此态的意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从根本有必要提高人们对生态文化的认识和关注,通过生态文化的实上而言,对于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其实并不是某些领导,社现所带来的良好效果,提高人们对生态文化的兴趣,有利于资源会群体乃至专家学者的责任。只有整个社会民众都意识到生态的开发,保护生态环境良性循环,促进经济发展,造福于子孙。文化的重要性,生态文化的发展才能有前途,才能真正实现全人3.2生态文化的发展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延续、发展和补充。类的生态文明。而要想做到整个社会民众都自觉的维护生态文中国传统文明其实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对生态文明做出了有利的化,仅靠纸上谈兵是不行的。我们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要注意解释。中国早期的农耕文化和游牧文化都是生态文化的一种体以点带面,通过生态文化的示范和演示,让人们亲身感受生态文现。在整个华夏文明的发展过程中也体现着天人合一,人与自化所带来的好处,从而自觉的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最终实然和谐发展的观念。《史记・五帝本记》中记载:“时播百谷草木,现全社会的和谐发展,提高国民的综合素质。淳化鸟兽虫蛾,旁及曰月星辰水波,土石金玉,劳勤心力耳目,节3.4生态文化的实施对于促进民族团结,各民族社会政治、用水火财物”。这就是先人对于自然规律的尊重和认知。除此经济、文化的发展都大有裨益。我国自古以来就是统一多民族之外,《苟子》当中也对如何持久有效的利用自然资源,实现对环国家,中国社会的发展是我国各民族共同努力的结果。“1就生态境的保护作出了解释和建议:“圣王之制也:草木荣华滋硕之时,文化而言,在我国各民族的发展过程中都有一定的体现。尤其则斧斤不入山林,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鼋鼍、鱼鳖、鳅鳢孕别是传统的渔猎文明和游牧文明对于生态文明的诠释更加充分,之时,罔罟毒药不入泽,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污池渊沼因此各民族在生态文化的发展过程中从古至今就有同一性和兼川I泽,谨其时禁,故鱼鳖优多而百姓有余用也;斩伐养长不失其容性。因此对于生态文明的实施能够得到多民族的认同,有利时,故山林不童而百姓有余材也。圳”苟子希望通过自己著书立说,于促进各民族间的交流和沟通,从而实现各民族大繁荣,大发展。二阐述帝王合理的治世之道。类似于以上的言论在中国文明的发【参考文献】0_—●展过程中可谓是屡见不鲜,正是这些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合理言[11张国庆.文化、生态文化与中国和谐森林文化体系建设[J】.文史哲,二血论使得中国社会在发展过程中得以不断的进步。因此,近些年2007.3.第来所提倡的生态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是中华文明的延续,是对中[2]叶振国.探索生态文化之内涵[J]环境探索与科技,2007.6.四[3]王天海.荀子校释[M】.上海古籍出版社.期国传统文化更高层次的补充和发展。[4]潘岳环境文化与民族复兴[J].绿叶,2003.10.3.3生态文化的实施和宣传对于提升国民的素质,在民众中[5]王玉.增强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J】.内蒙古社会科学31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提高人们自觉维护自然生(汉文版).1997.4.万方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