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历史-20 (总分100,考试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的4个选项中只有1个选项是正确的)
1. 从结果上看,美国南北战争时期林肯政府的施政措施和罗斯福新政的相同之处是______ A.维护了国家统一
B.巩固了美国的资本主义制度 C.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
D.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国内种族歧视状况
2. 面对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造成的社会极其不和谐局面,罗斯福政府全面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这种干预使之______
A.推行国有化政策 B.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宏观管理
C.计划经济替代自由资本主义经济 D.政府推行社会福利
3. 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根本目的是______ A.极力加强皇权 B.竭力削弱相权 C.削弱将帅权力 D.削弱地方财权
4. 对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的看法,不正确的是______ A.是为了维护政治统一而采取的文化政策 B.本质上是封建文化
C.汉武帝偏向董仲舒,是昏庸的表现
D.儒家思想从此取得独尊地位,对中国历史产生巨大影响
5. 下列朝代中,与秦朝最为相似的是______ A.隋朝 B.唐朝 C.明朝 D.清朝
6. 发动雾月政变,监督政府,夺取了政权,后来加冕称皇帝的是______ A.威廉二世 B.查理二世 C.路易十八 D.拿破仑
7. 拉丁美洲第一个独立的国家是______
A.海地 B.玻利维亚 C.墨西哥 D.哥伦比亚
8. 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事件是______
A.欧洲三大工人运动 B.共产主义者同盟成立 C.《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D.马克思、恩格斯的巴黎会晤
9. 俾斯麦完成统一德国的主要手段是______ A.改革内政 B.加强经济实力
C.推行铁血政策 D.动员全国人民
10. 19世纪中期,深入探索化学元素之间的关系,并制定了化学元素周期表的科学家是______
A.牛顿 B.道尔顿 C.门捷列夫 D.居里夫人
11. 一个唐朝商人从长安出发,沿着丝绸之路的陆路通道行走。途中可以与他进行商品贸易的国家或地区有______
A.西域、大食、波斯 B.大食、波斯、新罗 C.西域、日本、大食 D.波斯、新罗、日本
12. 下列对美苏两极对峙格局形成的表述不正确的是______
A.美苏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矛盾冲突加剧是两极格局形成的原因 B.雅尔塔体系奠定了两极格局的基础
C.北约的成立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的最终形成
D.美苏格局取代了传统的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
13. 乾隆皇帝曾对法国产生浓厚兴趣,打算派外交使团会见路易十六。这一计划最终付诸东流,原因可能是______
A.法国爆发了大革命 B.清政府忙于抗击沙俄入侵
C.中国正在和英使签订两国通商协议 D.普法战争爆发
14. 1979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阿布·辛拜勒神庙建于______ A.拉美西斯二世统治时期 B.图特摩斯一世时期 C.图特摩斯三世时期 D.图特摩斯二世时期
15. “前年杀吴禄贞,去年杀张振武,今年又杀宋教仁;你说是应桂馨,他说是洪述祖,我说确是袁世凯。”这副挽联中提及的事件最终引发了______
A.护国运动 B.武昌起义 C.五四运动 D.二次革命
16.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恢复德国政治大国地位·的条约是______ A.《莱茵保安条约》B.《洛迦诺公约》 C.《非战公约》 D.《巴黎公约》
17. 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在______ A.中共七大 B.遵义会议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D.中共十二大
18. 二战后,美国全球扩张的重点是______ A.亚洲 B.欧洲
C.拉丁美洲 D.远东和太平洋地区
19. 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直接推动了中国社会全面的______ A.体制改革 B.拨乱反正 C.经济建设 D.对外开放
20. 恩格斯评论一位法国人是德国“革命原理的传播者,旧的封建社会的摧毁人”,指的是______
A.卢梭 B.罗伯斯庇尔 C.丹东 D.拿破仑
二、材料分析题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54年,英国又爆发了第三次霍乱,伦敦在10天中就有500人死亡,1866年,霍乱第四次爆发。如果说霍乱的爆发是水污染的原因,那么,各种烟气、热气和毒气也直接带来了多种呼吸道疾病的流行。在英国,肺结核、支气管炎、肺炎、上呼吸道感染已经成为常见病和导致死亡的最大原因。
——据李宏图《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环境污染和治理》
材料二 近代以来英国针对空气污染和水污染的部分法律 时间 法律名称 1843年 《控制蒸汽机和炉灶排烟法》 1855年 《有害物质去除法》 1876年 《河流防污法》
1926年 《公共卫生(烟害防治)法》 1956年 《大气清洁法》 1963年 《水资源法》 1973年 《水法》 1974年 《污染控制法》
材料三 近代工业革命200年来……谁该承担主要责任就不言自明。无视历史责任……是毫无道理的。发达国家如今已经过上富裕生活,但仍维持着远高于发展中国家的人均排放,且大多属于消费型排放;相比之下,发展中国家的排放主要是生存排放和国际转移排放。 ——据温家宝在丹麦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领导人会议上的重要讲话 问题:
21. 概括材料一所反映的问题,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其出现的原因。
22. 材料二说明了什么问题?列举第一、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资本主义发展中出现的有利于环境改善的因素。
23. 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历史责任”和“国际转移排放”的角度,简要说明发达国家在改善全球环境方面应该承担主要责任的原因。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 工业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史的一个重要阶段,它包含政治民主化和法制化、经济工业化和市场化、科技实用化和思想的人文化等方面。可分为五个阶段:①16世纪初工业革命前,工业文明首先在西欧兴起。②工业革命开始以后到19世纪末,人类真正进入工业社会,同时工业文明从西欧扩散到全球。③20世纪上半期,工业文明全面到来,社会出现了巨大的震荡,也进行了调整和探索。④二战后到70年代初,人类吸取了上一阶段的经验教训,工业文明顺利推进。⑤20世纪70年代以来,工业文明深入发展。 问题:
24. 16世纪初到18世纪工业革命前被称为“前工业文明时期”,结合经济和思想方面的史实加以说明。
25. 为实现政治民主化和法制化,18世纪末至19世纪80年代法国和日本分别做出了哪些努力?
26. 二战后初期,全球化主要表现为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形成。这一体系有哪三大支柱?其形成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27. 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在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下,中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发生了一系列新变化,请概括说明。
28. 为主动回应工业文明的冲击,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进行了积极探索,从“走俄国人的路”发展到“走自己的路”。这两个时期的两条“路”各指什么?从实施的结果中你对中国“走什么路”的问题有何认识?
三、论述题
29. 试评价北宋初期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30.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是历史问题也是现实问题。请简述西汉初期统治者、新中国成立初期人民政府是如何恢复发展农业生产的?效果如何?有何启示?
31. 试述高中历史课程资源的类型,以及在开发和利用过程中需要遵循的原则。
32. 请针对《新文化运动》一课作教材分析。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