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进一步推动我校的教学教研工作,全面提高我校教育教学水平,整体提升教师队伍的业务能力,更好的促进教师的成长;2010年我校辛国春校长外出至山东即墨二十八中,认真细致地学习了二十八中“和谐互助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返校后多次组织全校教师认真学习,反复推敲,结合我校实情于2011-2012上学期,在七年级组首先进行试点;经过一学期的尝试,本学期在全校范围内进行推广。
“和谐互助”简单说,就是学生同位两人为一个单元学习组,学习优秀的做“师傅”,学习较弱的当“学友”,课堂上通过师友互助,实现双赢。也可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分组进行。
“和谐互助高效课堂”向课堂要效率,归纳起来,每个教学步骤都按照“独立解决(预习学案)——师友交流(小组探究)——检查学友(互助提高)——师傅补充(互助提高)——全班交流(共同提高)”的形式进行。既有独立思考,又有合作探究,还有全班启发交流,学生问学生答,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学生的交流和讨论后做必要的补充、评价和引导,把握课堂的方向,凸显了主导地位。既把课堂还给学生,又锻炼了教师对课堂的驾驭能力,做到教学相长,通过和谐互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为了更加有利于“和谐互助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全面推广,特制定本活动方案如下:
一、活动目的:
旨在深入推进“和谐互助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开展,提高教师的创新能力、驾驭课堂方面的能力;切实打造具有学校特色的“和谐互助高效课堂”;精心培植出一支务实高效,骨干引领的专业教师队伍。
二、活动要求:
本次活动中学部和小学部同时开展。(注:中学部九年级任课教师可不参加本次讲课,但下学期要进行讲课)
1.因七年级组在过去的一学期里率先在我校试行“和谐互助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故本学期4月初由七年级组语文、数学、英语三科任课教师在全校先讲;其余任课教师在一周后,以教研组为单位进行公开讲课。
2. 各教研组讲课人员由组内确定后提前一周上报教务处,由教务处统一安排讲课时间。(上报讲课人员不得少于本组未讲课总人数的1/2)
3.出课教师要先进行组内集体备课然后再公开授课,讲课结束后要进行组内评课。
4.各教研组要全员参加本组教研活动。 三、考核标准:
本次“和谐互助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公开课活动纳入教师个人教务处量化考核。
1.所占分值为3.66分。(考核实分)
2.本组全员参加本组集体备课、听课、评课,则该教研组每位教师得2分;计算方法为:实际参加人数*2/教研组总人数;不参加不得此项考核分。(公出,病、事假除外)
3.所有讲课教师由评委组进行校内评比(自己组讲课实行回避);本次评比共分两档。一档加考核分1分;其所在教研组组员各加0.4分。二档加考核分0.8分;其所在教研组组员各加0.3分。教研组没参加的所有组员扣实际量化考核分2分,参与人数不够组内人数二分之一的所有组员扣实际量化考核分1分(现九年可除外)。
4.组内参加讲课人数每多出应参加人数(33%)的。每多1%,组内成员每人加0.01分。
5. 每人听课节数为15节,以教务处记录为准,少一节按量化管理扣分。
6.没参加本次全校讲公开课的教师下学期必须进行全校公开课展示。
活力课堂教学评价表
任课教师 教学题目 评价项目 参考要求 1.教学目标设计准确、各环节齐备 导学案设计 2.问题设置合理、有层次,符合学生的认知过程及新课程的要求。 导学案的完成情况及教师的检查(双色笔使用情况有针对性) 1.班级有明确的小组划分 合作学习 2.生生互动,效果好 3.交流热烈、合作充份;有对学习小组的恰当评价 15分 10分 5 3 1 年班 时间 权重 5 评价标准 3 1 评价 自主学习 5分 5 3 1 5 5 5 3 3 3 1 1 1 1.课前展示内容在黑板上书写到位,字迹工整板图规范 学生展示(注:展示人数与质疑对抗人数≥60%为优;40%-60%为合格;〈40%为不合格 2.课堂上参与展示人数 3.课堂参与质疑对抗人数 4.学生展示的质量 1.点拨及时到位、思路引领合理 2.教态自然、组织语言恰当、精练、逻辑清晰 3.课堂上基本程序合理,组织严谨 教学组织 4.总结评价到位 5.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与运用恰当 6.讲课时间教师精讲点拔总结不超过15分钟 教学效果 (达标检测) 评委意见、总分 全面达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大多数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获得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发展 25分 9 9 8 9 5 5 5 5 5 0 7 7 6 7 3 3 3 3 3 -3 4 4 3 4 1 1 1 1 1 -5 35分 10分 10 7 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