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好走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糖尿病合并大血管病变的治疗体会

糖尿病合并大血管病变的治疗体会

来源:好走旅游网


糖尿病合并大血管病变的治疗体会

(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仁慈医院江苏宿迁223600)【摘要】目的 探讨糖尿病合并大血管病变的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 以2008年12月至2011年7月期间本院收治的50例糖尿病合并大血管病变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针对并发症的一般治疗措施,观察组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强化降糖、降压、降脂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压水平、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的变化,观察并随访6~24个月,统计心衰等严重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压水平、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均显著下降,观察组患者的下降程度更为明显,观察组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可比性。1.2 治疗方法:对照组根据患者病情及合并症情况给予相应的降糖、降压、降脂、抗感染等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全面的强化降压、降糖、降脂治疗,并通过饮食控制、适度活动等将血糖、血糖及血脂均控制在正常范围内,疗程为1个月,观察并随访6~24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1.3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压水平、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的变化,观察并随访6~24个月,统计心衰等严重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数据用均值±标准差表

示,组间及率的比较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压水平、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均显著下降,观察组患者的下降程度更为明显。详见表1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注:*表示治疗后指标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示观察组治疗后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发生严重心血管事件1例,发生率为4%,对照组发生严重心血管事件3例,发生率为12%,观察组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 讨论

糖尿病出现大血管病变具有多方面的危险因素,危险性较高的有高血糖、高血压、血脂异常、吸烟、超重、内皮细胞功能异常以及家族遗传史等[2],因此,糖尿病合并大血管病变的治疗不能针对单方面进行治疗,需给予全方位综合的预防和治疗。高血糖是引起慢性血管病变的最重要因素,也是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防止糖尿病血管并发症首先要控制血糖,血糖控制水平与糖尿病血管病变的发生率是成正比的,血糖控制在正常水平之内,可大大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大多数糖尿病患者均合并有血脂代谢紊乱,发生机制可能是:胰岛素抵抗及胰岛素分泌不足,脂肪组织不能正常分解,大量游离脂肪酸被释放,并且脂蛋白脂酶活性降低,最终导致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聚积,高密度脂蛋白降低,脂质物质及内皮细胞在血管壁沉积增多,大大增加了心

血管事件发生的风险,调节血脂水平在正常范围以内,可以有效降低血管病变及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高血压在糖尿病并发症中的发生率也很高,糖尿病人发生高血压可能的机制为胰岛素抵抗,具体机制尚未明确。长期持续的高血压水平,使得动脉血管壁的血流冲击力增大,造成机械性损伤,同时高血压可引起动脉壁痉挛,管壁缺血缺氧,促使内皮细胞发生变性,也增加了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平稳降压同样可以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综上所述,糖尿病合并大血管的治疗不能只针对其发生的并发症进行,需给予全面的强化降糖、降压及降脂治疗,综合治疗能够较好地控制大血管病变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有效减少严重心血管事件的发生,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参考文献[1]胡玲,江芳芳,陆君,伍英,等.强化降糖和降压治疗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前瞻性研究[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5,10.25(10):916~917.[2]赵越,余江毅.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j].医学综述,2009,2.15(3):428~43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aog.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