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从技能型人才需求看高职服装专业的课程改革

来源:好走旅游网
2010年6月 纺织教育 Jun.,2010 第25卷第3期 Textile Education Vo1.25 NO.3 从技能型人才需求 看高职服装专业的课程改革 陈志华 ,顾韵芬 (1.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教学督导室,江苏南通226007; 2.扬州职业大学服装系,江苏扬州225009) 摘要:通过对我国部分省市146家服装企业的问卷调查,了解当前服装行业技能 型人才的现状;对服装奚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岗位设置与企业人才需求进行分析,梳理出典 型工作任务及其职业能力分析,提出高职服装类课程改革的六点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服装专业;技能型人才;课程改革 笔者于2008年9月到2009年2月对全国 45%,高职毕业生约占40%,而本科以上学历 12个省市146家服装企业进行问卷调查,了解 的不到10%,这说明企业对具有较强实践动手 服装行业及企业对高职人才的需求,并通过对 能力的职业院校毕业生是相当重视的。调查还 服装企业岗位群设置、人才素质要求和能力要 发现,企业对设计人员与营销商务人员的需求 求的分析,梳理出典型工作任务及其职业能力 减弱,说明目前服装企业重生产、轻管理,重眼 分析,为高职服装类专业的课程改革提供参考。 前需求、轻长远打算,重操作业务、轻文化含量 的现象仍较为普遍。这对企业今后进行产品开 一、岗位设置与人才需求情况调研 发、规模扩张必然会带来诸多不利。因此,广大 1.私企占较大比例,以生产休闲装为主 中小型服装企业必须在人员结构上加以调整, 在调查的服装企业中,私营企业、个体企业 以增强市场竞争力。 占较大比例,约79%;而股份制企业的比例较 3.企业人才需求以技术类、经管类为主 小,约15%;合资、外资企业约6%。企业规模 目前我国中小型服装企业的产品以外销加 以中小型为主,员工在200人左右,生产流水线 工类占主导,所以对各类人才的需求较为一 设备在200台(套)左右,年产值在1000万元 致,需求量最大的为技术人员,约占30%;其 左右。此外,企业生产的产品多为休闲装、制服 次为经营、管理人员,各占20%;而产品设计、 装、职业装、运动装及针织服装等中低档产品, 技工及市场营销人员需求比例相当,各占10% 其中休闲装的比例最大,约占70%。从企业订 左右;但大型企业对高级人才仍有一定需求。 单看,外销订单在65%以上,但内销产品市场 企业要求人才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掌握服装 也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生产专业技术,能管理、会设计或营销,爱岗敬 2.企业人才结构以中职、高职毕业生为主 业、务实求精,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这与当前 对服装生产企业专业人员的学历结构调查 高职院校服装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基本一致。 统计表明,目前企业中的中职毕业生比例高达 4.服装企业岗位群的设置情况 基金项目:教育部高职高专纺织服装类专业教育教学研究项目(编号:Gzfq08-6);江苏省高职教育研究会教育研究课题(编号 2007—32~3) 作者简介:陈志华(1962一),男,江苏南通人,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纺织品设计与纺织工艺。E—mail:ezhntry@163.corn 52 纺织教育 2010正 各服装企业的岗位群设置不尽相同。目前 职业岗位主要有:部门或车间管理、工艺技术、 产品设计开发、制板技术、质量管理和检测、营 类、CAD类等,其中工艺类、营销类、CAD类的 比例较高,为25%左右;普遍认为应开设以下 专业课程:服装材料与应用、服装结构与工艺、 服装设计、服装CAD、时装设计与技法、服装市 场与营销、服装生产管理等。在所调查的企业 中,目前服装生产一线技术岗位人员的学历层 次85%为大专生和中专生,一般均认为大专生 较为合适,所有企业都希望高职院校培养的毕 业生是应用型的,并能“留得住、用得上”。 二、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设置 销与跟单、专卖店经营等 J。对带班长和生产 组长是否为技术岗位各类企业说法不一,在所 调查的企业中,约70%的企业认为带班长岗位 为技术管理岗,只有30%的企业认为生产组长 需要设技术岗。 5.毕业生就业状况 从调查数据看,已在岗的高职院校毕业生, 对目前工作岗位较满意的约占45%,较不满意 的约占25%。大多数毕业生的工作状态较好, 无论是专业知识还是职业技能方面,基本上能 与企业融合,能较好地适应当前工作。但也存 从调查情况看,企业需求的毕业生应具备一 定的工作能力和基本工作经验,这就要求学生在 校期间系统化地完成一些典型的工作任务。因 此,应让学生在真实的职业情境中学习“如何工 在部分毕业生对现有工作不满意,这主要与其 前期的专业学习有较大的关系。据调查,已就 作”,专业课程教学要从一个具体的“工作领域” 转化为用于学习的“学习领域”,成为理论和实 践相结合的综合性学习任务。根据高职服装类 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结合以上调查分析及对 服装行业整体化的职业分析,在服装类课程改革 中,应先分析其典型工作任务,得出完成典型工 业人员第一次从事专业工作,能在三个月内胜 任本职工作的约占60%,这个比例是相当高 的;而在一年时间里才能胜任本职工作的仅占 20%左右,这说明目前的高职教育基本符合当 前企业的人才需要。 6.专业课程设置的合理性 作任务对应的职业能力,并以行业标准为参考, 结合国家职业技能标准要求,按照职业成长规 律,将职业能力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整 合教学内容,归纳出相应的行动领域,再转换为 学习领域【2 J。以服装设计专业为例,其典型工作 任务分析与职业能力分析见表1。 已就业的毕业生对专业课程开设的重要性 和合理性,认为比较满意的占60%左右,非常 满意的占25%左右,无所谓与较不满意的占 15%左右。认为对企业与个人发展比较重要的 专业课程主要有:工艺类、设计类、营销类、工程 表1 服装设计专业典型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 典型工作任务 A1市场调查 职业能力 A1—1顾客消费心理调研 典型工作任务 职业能力 D1产品局部 D1D 装饰设计 1局部手工装饰设计 A1—2市场动态考察 产品 配套 D2—1帽子包、鞋和饰品设计 A2—1服装资料、展会和网络 设计 D2配件设计 A2信息收集 信息收集 D2—2整体搭配设计 —、A 与整理 资讯 A2—2服装咨询与交流 收集 与产 A3—1色彩预测 品策 划 A3趋势分析 A3—2面料预测 A3—3款式预测 E1—1技术文件准备与管理 E1制板 E 产品 工艺 设计 E2推板 E1—2样板工艺参数制定 E1—3描板复板 E2—1规格尺寸设计 E2—2推板操作 A4—1消费对象定位 A4设计定位 A4—2产品风格、类型定位 E3排料 E3—1排料方案确认 E3—2排料技术文件管理 第3期 陈志华,等:从技能型人才需求看高职服装专业的课程改革 53 (续表) 典型工作任务 职业能力 B1—1艺术效果图绘制 典型工作任务 职业能力 F1—1裁剪工艺操作 B1手绘效果图 B1—2设计效果图绘制 产品 效果 图绘 B F1—2生产工艺确认 Fl产品制作 F1—3产品制作 B1—3款式平面图绘制 B2—1电脑款式效果图绘制 Fl一4后整理操作 制 B2电脑效果图 B2—2电脑款式平面图绘制 F B2—3电脑意境图与产品版 产品 F2—1产品质量检验 面设计 制作 F2产品质量 控制 F2—2生产过程管理 c1面辅料备样 C1—1面辅料确认 c2面辅料性 C2—1面辅料外观质量检验 能测试 C2—2面辅料内在质量检验 C3面料开发 C3—1面料图案和色彩设计 C 设计 产品 设计 F2—3文件和客户信息管理 F3客户产品 F3—1样衣评价 确认 F3—2样品修改 C3—2面料再创造设计 1产品风格和面辅料设计 G1产品发布 G1—1产品风格展示 —CA一C4单件产品 设计 CA一2造型变化设计 CA一3色彩与图案设计 c5系列产品 C5—1构思方案筛选 设计 C52系列产品方案绘制 —G12产品订货会 G 产品 G2服装陈列 G2—1服装卖场设计 展示 设计 G2—2服装会展设计 与推 G3—1商铺、卖场销售 G3服装营销 与管理 G3—2网页设计与销售 在课程开发过程中,校企共同实施工作任 (2) 服装信息的收集与整理; 务分析、职业能力标准确定、课程结构分析、课 程体系构建、课程标准制订及课程建设等工作。 将典型工作任务的职业能力结合岗位所对应的 职业资格要求 ],归纳出服装调研与策划、数 码时装画表现、服装设计、成型针织服装设计、  (3) 服装设计定位的分析;(4) 手绘服装效果图在服装产品策划中 的运用; (5) 电脑服装效果图在服装产品策划中 的运用; 服装工业样板设计与制作、服装制作与生产管 理、服装展示与设计工作室应用共七个典型工 作任务,转换成七门对应的专业核心课程。以 服装产品策划专业核心课程为例,与其对应的 典型工作任务及职业能力分析如下: 1.典型工作任务 (6)系列、主题服装的策划与设计; (7)服装配套产品的策划与设计; (8)服装产品的风格展示; (9)服装卖场、商铺产品的陈列和促销; (10)服装策划方案的编写。 三、课程改革的对策与建议 其典型工作任务包括:A1、A2、A3、A4、B1、 B2 C5 D1、D2 G1 G2、G3 1.认真梳理,积极实施课程教学内容改革 根据服装企业相关岗位的工作过程来确定 课程名称、学时、内容及前后衔接关系。一般服 装企业的设计生产流程是:产品策划一效果图 绘制一产品设计一配套设计一工艺设计一产品 制作一展示推广,通过此流程将服装设计的理 2.职业能力 职业能力有:A1—1、A1—2、A2—1、A2— 2 A3—1 A3—2 A3—3、A4—1 A4—2、B1—1 B1—2 B1—3 B2—1 B2—2 B2—3 C5—1 C5 —2、D1~1、D2—1、D2—2、G1—1、G1—2、G2— 1、G2—2、G3—1、G3—2。 念转化成服装成品。课程开发时,邀请行业、企 业专家和工作分析专家对工作岗位进行梳理, 3.主要教学内容 (1)服装流行知识的认识; 分析典型工作任务;根据职业能力要求,结合行 54 纺织教育 2010年 业职业资格标准,转换成对应的专业核心课程; 再由课程专家、行业和企业专家以及资深专业 教师共同对课程结构进行分析,按项目化进行 课程内容整合,制定课程标准,编写课程方案, 完善教学内容。 2.项目(任务)引导,探索课程教学方法和 手段改革 炼、服装专业培训、为企业技术服务等方式培养 骨干教师;通过选派教师以访问工程师、顶岗实 践、参与企业技术改造和应用项目开发等形式 到企业锻炼,培养年轻教师;通过校企双方人员 互聘,聘请高技能人才和能工巧匠,指导学生的 生产实践,充实兼职教师库,加大兼职教师的比 例。总之,在参与企业的生产和管理、技术改造 和研发新产品的过程中,系统掌握服装设计与 根据高职服装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特点,每 门核心课程选取若干个项目或任务作为情境教 学的载体,将职业行动领域的工作过程融合在 项目或任务训练中。每个项目或任务采用的是 任务引导法(六步教学法),即通过任务(书面 任务书)引导学生完成实际工作过程固有的六 个步骤: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任 务引导法的具体做法是:教师通过下发的任务 书,一步步引导着学生完成工作过程。在每一 步中,以学生为主体,以生产性实训基地、师生 工作室和服装设计中心为平台,培养学生的专 业能力、工作能力和社会能力。 3.精心设计,促进教学评价方式和考试方 法改革 应取消以前实行的“平时考核、期中考试 和期末考试”的三段式教学评价模式,以有利 于学生个性和创新精神为原则,以教学目标为 依据,采取考查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评价学生 作品的方式,并以过程考核为主,而且考核要涵 盖项目任务全过程。根据学习情境设计的要 求,在项目中采取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 评和企业评价多种形式相结合,全面考核学生 的学习情况和教师的教学情况。根据课程内 容,组织学生参加由国家、行业、院系举办的各 种技能大赛,参加企业技术改造或产品开发。 学生参加企业技术改造、产品开发和大赛的成 绩可以作为课程成绩的一部分。 4.多管齐下,提升教学团队建设水平 高技能人才的培养需要一支高素质、高水 平的师资队伍。以往提得较多的是根据高职教 育的特色提升“双师”素质,随着高职教育改 革,特别是课程改革的不断深人,建立一支优秀 的教学团队则更为迫切。通过到国外学习先进 的职教理念、服装类专业的教学模式,以及学习 国内职教课程的开发培训、为社会服务等方式 培养专业带头人;通过与企业对口交流、挂职锻 生产业务流程,同时承担课程建设、教学和实训 指导,逐步提升“双师”素质。 5.创新机制,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是进行工学结 合、实施教学做一体化的最有效场所。应根据 服装企业生产特点和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要 求,积极探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运 行、管理新机制,形成“多元投入、互惠共赢、引 企驻校、人员互通”的校中企、企中校的格局, 并通过共建产品研发(设计)中心以及创建教 师工作室、学生创业工作室等,使实际设计任务 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同时,校企合作共同制定 教学标准,开发设计实训项目,开展技能培训、 应用项目研究、科技成果推广、技术服务等,提 高师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6.加强创新和创业教育,强化职业素质培养 基于服装行业自主创新的时代要求,将创 新、创业教育贯穿于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利用 班会、课堂教学、考察调研、生产性实训、顶岗实 习和创业实训等途径,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素质 教育,培养肯吃苦、能力强、敬业奉献,具有团队 精神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依托师生工作室, 开展设计项目实践,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层次的服 装设计大赛和服装技能大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 力。以生产性实训基地、师生工作室和设计中心 为平台,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同时坚持以就业 为导向,将就业教育贯穿学校教育的全过程。 参考文献: [1]于宏卫.服装设计专业教学改革初探[J].山东省 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4):127—128. [2]项敢.高职服装设计课程工学结合的改革与实 践[J].教育与职业,2008(36):113—115. [3]戴孝林,刘荣平,徐继红,等.高职服装专业职业岗 位知识技能与能力结构关系综述[J].扬州教育 学院学报,2009(1):85—8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