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课题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品德 计算机 年级 初一 班级 时间 年 月 日 1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树立学 好信息学的信心。 2了解计算机的基本工作过程 3掌握计算机的组成及分类 教材分析 重点难点 计算机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计算机的发展及工作原理 1计算机的应用及对人类影响 3计算机的组成几工作原理 板书 A B 设计 C D 示意 2计算机的诞生及发展 讨论 框图 时序 教学操作过程设计(重点写怎么教及学法指导,含课练\\作业安排) 计算机的发展历史及工作原理 1.计算机应用及对人类的影响。 计算机应用涉及面广。 问题:日常生活中计算机的应用? 学生回答。 归纳:辅以实例说明计算机在以下领域应用广泛-科 学计算、实时控制、辅助设计、娱乐、数据 处理、通信、文字处理、教育、智能模拟等。 对人类的影响-随着计算机性能的不断提高, 其功能不断增强,应用领域也在不断扩大。 2. 计算机的诞生和发展。 世界第一台计算机诞生于1946年(美国)…… 50年后的今天,计算机的现状…… 问题1:描述今天的计算机?(从体积、速度、性能、外观等方面。) 问题2:描述今后的计算机? 归纳:计算机发展“迅猛” 比较国内计算机产业和世界先进计算机产业 的现状 3. 计算机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问题1:你见到的计算机由那几部分组成? 学生回答 归纳:计算机系统由硬件和软件二大部分组成 硬件如显示器、主机、键盘、打印机等 软件如计算机日常工作所需的程序、数据和 有关资料等 硬件系统从功能上分类:输入设备、中央处理器、 存储器、输出设备。 问题2:列举各类型的设备? 4. 基本工作过程。 输入-存储-处理-输出 一台计算机的工作过程是: 从输入设备接收程序和原始数据,将所接受到的数据信息全部经适当处理后送入内存储器保存,控制器不断执行保存在内存储器中的指令,控制运算器完成相关运算任务,将运算结果送入存储器保存,最后将保存在存储器中的运算处理结果输出到输出设备。 5. 讨论 存储器的类型及分类? 归纳:存储器分为内外存储器两种类型。 内存储器-只读(RAM)、随机(ROM) 教 学 后 记 只读(RAM)、随机(ROM)的区别: RAM:用户只能从中读出信息,不能用一般方 法写入信息,关机后信息不消失。 ROM:可读、可写,关机后信息不保留。 6. 存储容量的基本单位及换算关系。 基本单位:“字节”B 1K=1024B 1M=1024KB 1GB=1024MB 本节课强调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学习过程中始终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对知识点只进行引导和归纳,学生参与积极,教学效果较好,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