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强选择
宝山8.底面积不同的圆柱形容器A和B原先分别盛有体积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如图所示,现从容器中分别抽出部分液体后,液体对各自容器底部的压强为p甲、p乙,则下列做法中,符合实际的是( )C
A.若液体原先对容器底部的压力相等,则抽出相等质量的液体后,p甲一定等于p乙 B.若液体原先对容器底部的压力相等,则抽出相等厚度的液体后,p甲可能大于p乙 C.若液体原先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则抽出相等体积的液体后,p甲一定等于p乙 D.若液体原先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则抽出相等厚度的液体后,p甲一定等于p乙
嘉定:8.如图4所示,实心均匀正方体甲、乙分别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地面的压强相等。现从甲、乙正方体上部沿水平方向切去部分后,它们剩余部分的体积相等,则甲、乙对地面的压力变化量△F甲和△F乙的关系是( )C
甲 图4
乙
A.△F甲一定大于△F乙 B.△F甲可能大于△F乙
C.△F甲一定小于△F乙 D.△F甲可能小于△F乙
闵行:7.如图 3 所示,盛有水的轻质密封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水对容器的压强为 p水 ,容器对桌面的压强 p容 ,将容器倒置后再放在水平桌面上,此时水对容器底的压强为 p′水,容器对桌面的压强为 p′容,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
A.p水 > p′水, p容 > p′容 B. p水 > p′水, p容 < p′容 C.p水 < p′水, p容 > p′容 D. p水 > p′水,p容 < p′容
闵行: 8.小宇在水中先放入大量食盐,待食盐不再溶解后,盐水密度为ρ,再放入鸡蛋,观察到鸡蛋处于漂浮状态,如图 4(甲)所示。液体静置一段时间后,此时盐水密度仍为ρ,她发现鸡蛋下降至图 4(乙)所示位置。对此过程的判断,正确的是(
)C
A. 液体对容器底部压强变大,鸡蛋受到浮力不变,重力不变 B. 液体对容器底部压强不变,鸡蛋受到浮力变小,重力变小 C. 液体对容器底部压强变大,鸡蛋受到浮力变大,重力变大 D. 液体对容器底部压强变大,鸡蛋受到浮力变大,重力不变
闵行: 10.如图 6 所示,A、B 两个相同的薄壁轻质柱形容器放在水平地面上,两容器中分别盛有相同深度的水和酒精。现将甲、乙两个完全相同的小球分别轻放入 A、B 两容器中,设甲球放入 A 容器后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增加量为Δp水 ,乙球放入 B 容器后容器 B 对地面的压强增加量Δp容 ,已知 Δp水 =Δp容 ,下列说法可能正确的是(
)C
A.若水不溢出,酒精溢出,则甲球漂浮,乙球沉底
B.若水不溢出,酒精溢出,则甲、乙两球都沉底 C.若水和酒精都溢出,则甲球漂浮,乙球沉底 D.若水和酒精都溢出,则甲、乙两球都沉底
青浦:8.均匀实心正方体甲的密度小于乙的密度,两正方体分别放置在水平地面上时对地面的压强相等.现分别在两物体上沿水平方向截去一定质量的物体后,其剩余部分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仍然相等.截去部分的物体质量分别为△m甲、△m乙,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m甲一定大于△m乙 B.△m甲一定小于△m乙 C.△m甲可能等于△m乙 D.△m甲可能小于△m乙
静安:8.如图所示,底面积不同的圆柱形容器A和B分别盛有甲、乙两种液体,两液面相平,且甲的质量等于乙的质量.若在两容器中分别加入原有液体后,液面仍保持相平,则此时液体对各自容器底部的压强pA、pB和压力FA、FB的关系是( )C
A.pA<pB,FA=FB B.pA<pB,FA>FB C.pA>pB,FA=FB D.pA>pB,FA>FB
浦东:8.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实心均匀正方体放在水平地面上,甲对地面的压强小于乙.为了使甲、乙对地面的压强相等,小明设想:沿竖直方向截取部分乙后叠放在甲上;小红设想:沿水平方向截取部分乙后叠放在甲上.若用“一定不行”、“可能不行”、“一定行”做三个表情包,则“可能不行”的表情包( )A
A.给小明 B.给小红 C.两人都给 D.两人都不给
虹口:8.甲、乙两个实心正方体物块放在相同的海绵上,海绵的凹陷程度如图所示.若将它们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厚度,剩余部分仍放在相同的海绵上,则下列图中正确的是( )B
A.
B. C. D.
崇明:7.如图所示,取4个完全相同的正方体物块,分别以甲、乙、丙三种方式叠放(均放在中央位置),在三种叠放方式中,其中底层物块上表面受到的压强分别为p甲、p乙、p丙,则p甲:p乙:p丙关系为( )D
A.3:1:3 B.3:2:3 C.3:3:4 D.2:1:2
松江:7.如图所示,A、B两长方体置于水平地面上(已知mA<mB、SA>SB、hA=hB).将两物体水平截去相同高度,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pA、pB和压力FA、FB的关系为( )B
A.pA<pB,FA=FB B.pA<pB,FA<FB C.pA>pB,FA=FB D.pA>pB,FA>FB
徐汇:10.如图所示,足够大的圆柱形容器A和体积为2V的实心金属块B放在水平地面上,若:①先将B放入A容器底部(未紧密接触),再向A中倒入体积为V的水,此时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变化量为△F1;②先向A中倒入体积为V的水,再将B放入A容器底部(未紧密接触),此时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变化量为△F2,则( )B
A.△F1一定等于△F2 B.△F1一定大于△F2 C.△F1可能小于△F2 D.△F1可能等于△F2
徐汇:15.如图所示,甲、乙两圆柱体放在水平地面上,现将它们水平截去一部分,使剩余部分的高度均为h,若两个圆柱体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力相等,则甲、乙截去部分的质量△m甲 △m乙,圆柱体对地面压强变化量△P甲 △P乙.(均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普陀:8. >ρ
乙
乙
甲乙两个实心均匀正方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地面压强相等,已知ρ
甲
若在两个正方体上部分别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的高度,剩余部分的质量分别为m甲和m,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B. m甲一定等于m乙
A. m甲一定小于m乙 C. m甲一定大于m乙
D. m甲可能等于m乙
杨浦:7.向一个轻质塑料瓶中装入密度为ρA的液体后密闭,把它分别放在盛有密度为ρρ
乙
甲
、
两种液体的容器中,两容器内液面刚好相平,且瓶底和瓶口均相平。若塑料瓶在甲、乙
A A 两种液体中所受浮力分别为F甲、F乙,甲、乙两种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分别为p甲和p乙,如图2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A. p甲
乙
甲 图2
乙 <ρA <ρA
乙
D. p甲=p乙, F甲=F乙
杨浦:9.如图4所示,底面积不同的圆柱形容器分别盛有甲、乙两种液体,液体的质量相等,若从容器内分别抽出部分液体甲和乙,使甲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大于乙对容器底部的压强。若甲、乙剩余部分的体积分别为V甲、V乙,则( )B A V甲可能等于V乙 B V甲一定大于V乙
C V甲可能小于V乙
甲 乙 D V甲一定小于V乙
杨浦:16.如图8所示,边长分别为a、b的实心均匀正方体甲、乙分别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地面的压强均为p,若正方体甲、乙边长之比为a:b=1:2,则两正方体对地面的压力之比F甲: F乙=(16)。现分别沿竖直方向切去相同厚度后,则甲、乙剩余部分对地面压强之比p'甲:p'乙= (17) 。
杨浦:17. 如图9(a)、(b)所示,将同一长方体木块以两种方式放在底面积相同的两个圆柱形盛水容器中,则水对木块底部产生的压强
甲 乙 pa (18)pb,水对木块底部产生的压力Fa(19)Fb,木块放入前后,水
(a) (b)
对容器底部压强的变化量Δpa(20)Δpb(均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奉贤:8.如图4所示,甲、乙两实心均匀正方体分别放置在同一水平桌面上,它们对桌面的压强相等,现分别在两个正方体的上部沿水平方向切去一部分,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D
A.若剩余的高度相等,则甲被切去的质量一定多 B.若剩余的质量相等,则甲被切去的厚度可能多
C.若切去的高度相等,则甲被切去的质量可能多 D.若切去的质量相等,则甲被切去的厚度一定多
甲 图4
乙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