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好走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福建省政和县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福建省政和县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来源:好走旅游网


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卷

历史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宋林政

学校: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 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历史课中,几位学生讨论到商代与周代的一些问题,其中说法恰当的是( ) 甲:“商与周在王位继承上很不相同,商是哥哥死了,由弟弟继位;周是嫡长子不在,则由庶长子继位。”

乙:“商代迁徙频繁,表示他们还是游牧社会;周代海外贸易发达,已进入商业社会。” 丙:“甲骨文提供我们对商代的认识,诗经提供我们对周人生活的认识。” 丁:“商人迷信鬼神:周人遵守礼法。” A.甲、乙 B.乙、丙

C.甲、丙

D.丙、丁

2、下图是山西太原晋祠(周成王之弟叔虞立国之处),晋国属于( )

A.功臣封国 B.姬姓封国 C.商族后裔的封国

D.周人恢复的被商灭掉的古国

3、下表是周王室分封情况一览表,对该表解读不正确的是( )

国名名 对象 晋 卫 鲁 王室子弟 王室子弟 王室子弟 地理位置 今山西 今河南北部 今山东南部 国名 齐 宋 燕 对象 功臣 商朝后裔 王室子弟 地理位置 今山东北部 今河南南部 4北京-?带 注:沿黄河流域的山西、山东是当时的主要农业区 A.周王室同姓分封占主导地位

B.家天下制度由此开始 C.周王室的同姓亲族封地富庶 D.分封对象具有多样性

4、我国历史上,首创“以内制外,以小制大”监察机制,加强集权的统治者是( ) A.秦始皇

B.汉武帝

C.宋太祖

D.明太祖

5、18世纪末以来,“东学西进”使得西欧各国借鉴中国的科举制,逐步推行文官考试制度,促进社会发展。但是科举制在中国却严重阻碍社会的进步,并最终被废除。造成这种不同后果的根本原因是( )

A.西欧的文官考试制度是新生事物,中国的科举已实行1000多年 B.西欧文官考试制度注重实用性知识,中国科举制八股取士很僵化 C.西欧的文官考试制度公平公开,而中国的科举制作弊现象严重 D.西欧处于资本主义上升时期,而中国处于封建主义走向衰落时期

6、国学大师陈寅恪先生认为:“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年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材料所述现象的出现与宋代哪一国策有密切关联() A.创设科举 B.改进活字印刷

C.重文轻武 D.鼓励海外贸易

7、以下历史图片反映了中国古代与地方关系的是( )

A. 汉委奴国王印 B.唐蕃会盟碑 C. 雅克萨之战 D.平定准噶尔 8、德国耶林格认为:“罗马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武力,第二次是宗教,第三次则是以法律。”古代罗马之所以能以法律征服世界,因为罗马法中蕴含着如下观念( ) A.人人平等,公正至上 B.以牙还牙,以眼还眼 C.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D.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 9、公民大会管理的事务有( )

①内政 ②外交 ③军事防务 ④选举

A.①②③ B. 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0、“在此以后,外国渗透中国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直接改变了原有的小农—手工业生产方式,使中国在经济上和财政上都日益陷入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的依附地位。”上述变化主要是由于( )

A.《南京条约》的签订 B.《北京条约》的签订 C.《马关条约》的签订 D.《辛丑条约》的签订 11、欧美各国近代政治民主化进程的伟大成果是 A.资产阶级总统制共和制的普遍建立 B.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C.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普遍建立 D.国家元首都是由民选产生

12、学者杨小凯在《中国政治随想录》中指出:“英国‘光荣’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镒政治设计。这大概是改造制度以进行制度创新、摆脱的循环、走向长治久安的最完美的例子。”材料中的制度创新主要指( )

A.君主立宪制 B.两党制 C.“责任内阁制” D.议会制

13、穿越时空隧道,假如让美国总统奥巴马和法国总统萨科奇回到1875年,他们的共同点不包括( )

A.掌握国家的行政权 B.是最高统帅

C.是国家的元首 D.由民选产生,对议会负责

14、下列事件中使我国民主法制遭到严重破坏的是( ) A.发动人民公社化运动 B.

C.发动“”运动 D.“”的

15、在十报告中指出:“全面正确贯彻落实党的民族,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加快民族地区发展,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 对此说法正确的是( ) A.民族区域自治在新中国后才开始实行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层民主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各民族共同繁荣

16、《礼记.月令》中说:“是月也,土润溽暑,大雨时行,烧剃行水,利以杀草,如以热汤,可以粪田畴,可以美土疆。”此段材料表明我国先民在农业生产中注重( ) A.沤制绿肥 B.治虫灭害 C.利用火耕 D.火耕水溽

17、《旧唐书·食货上》载:“武德七年,始定律令„„所授之田,十分之二为世业,八为口分。世业之田,身死则承户者便授之。口分,则收入官,更以给人。”材料表明唐代均田制( ) A.承认了农民对土地的所有权 B.实质上是地主土地所有制 C.有利于土地与劳动者的结合 D.有利于北方各族的封建化

18、下图是陕西米脂出土的东汉牛耕画像石。从图中我们能读出的正确的历史信息有

牛耕画像石

①牛耕在当时得到了推 ②中国传统步犁形状基本定型 ③东汉绘面技术高超 ④东汉精耕细作技术得到提高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③ D.②③④

19、隋唐时期出现在江东地区、便于水田耕作的工具是( )

20、明清时期,经济领域里的“凡置产业,自当以田地为主”的现象产生的突出后果是( ) A.农民束缚在土地上,使自由劳动力缺乏 B.影响手工业扩大再生产的资金 C.农民购买力低,影响市场 D.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

21、西汉高祖“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北宋允许商人中“奇才异行者”应试。商人地位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官僚机构日益扩大 B.重农抑商出现松动 C.文人社会地位提高 D.商人可以参加科举考试

22、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等认为中国宋代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下列能够支持这一观点的有( )

①街市制度取代坊市制度 ②取消夜市禁令 ③海外贸易兴起 ④纸币的流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3、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后三年内,外资轮船局就损失了1300万两(白银);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工后,江南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减少十万匹。这一现象说明洋务派创办民用企业( ) A.使中国走上了富强的道路 B.一定程度抵制了列强的经济侵略 C.代表了先进的生产力 D.彻底打败了外资企业

24、茅盾的小说《春蚕》中有这样一段描写:“洋鬼子怎样就骗了钱去,老通宝不很明白。但他很相信陈老爷的话一定不错。并且他自己也明明看到自从镇上有了洋纱、洋布、洋油……这一类洋货,而且河里更有了小火轮船以后,他自己田里生出来的东西就一天一天不值钱,而镇上的东西却一天一天贵起来。”以下对这段描写理解正确的是( ) ①小农经济受到沉重打击 ②列强对中国进行商品倾销 ③中国的自然经济已经瓦解

④列强的侵略客观上推动了中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5、19世纪后期,烟台、青岛等开埠通商,引发了山东省经济结构的调整。下表是今济南地区的章丘、济阳在20世纪初花生种植面积占耕地百分比变化表(章有义的《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第二辑)。下列对该表的解读正确的有( ) ①农产品日趋商品化 ②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③两地经济融入世界市场 ④经济作物种植比例上升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6、电视台在《探索.发现》栏目中曾播出“徽商之儒商”节目。节目中说“徽商一个鲜明的特点是‘贾而好儒’‘贾儒结合’。„„清乾隆、嘉庆时期,徽商经营达到极盛,然而

从清道光、咸丰时期至清末民初,徽商渐趋衰落”。我们由此可以推断,徽商“贾儒结合”的实质是( )

A.近代商业和传统文化的结合 B.传统文化与近代经济的结合 C.传统商业和外国资本主义的结合 D.旧式商贾与封建权势的钱权结合

27、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历了产生、初步发展和进一步发展的“三大热潮”,他们的共同点不包括( )

A.一直受到当时的严格 B.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以轻工业为主 C.都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近代化

D.始终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的压迫,但又对其有依赖性

28、以下有关近代洋务运动、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官僚资本、外资经济等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

A.存在着继承和发展的关系 B.对封建自然经济产生了瓦解作用 C.体现了中国近代经济的半殖民地化性质 D.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

29、1935~1936年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年增长8.86%。1936年中国国民生产总值约230亿美元,为日本的1.8倍,占世界经济的近4%,是近代中国经济的最高点。这一时期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国民的推动 B.国内政局的稳定 C.国际社会的支持 D.科技发展的影响

30、中国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社会主义探索过程中取得重要成果是 ( ) A.开展土地 B.发展社会生产力 C.正确分析国内主要矛盾 D.领导“”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其中31题17分,32题23分,共40分。

31、中国古代经济是以小农经济为主体的自然经济, 长期领先世界, 以此为基础形成历史悠久的中华农业文明。结合以下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图

(1) 生产工具变化导致生产方式的改变, 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根据上面材料

一分析, 小农经济的产生有哪些条件?(4分)

材料二: 如图

(2)依据材料二, 指出近代经济结构有何特点。其形成原因是什么? (5分)

材料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农业生产统计表(金额单位: 亿元) 年份 农业总产值 1952年 461 1953年 510 19年 535 1955年 575 1956年 610

(3)据材料三分析1952~1956年新中国农业发展状况?这一状况的出现与当时在农村开展的什么运动有关?(2分)

材料四: 如图是张德元、潘林《农民眼中的农村改革三十年----基于安徽省16市农村千人问卷调查》的部分结果:

(4)从材料四图一看安徽省农民对农村土地承包制的评论, 有58%的人认为: 总体来看是好的。结合你的理解, 说明这一评论的理由。(2分)

(5)在传统的农村社区, 农民们比较重视亲缘、地缘关系, 看重生活快乐、平安是福几乎是大家的共识。然而, 此次调查结果说明, 农民的传统价值观似乎已经被。从材料四图二中可以看出, 安徽农民价值观念最突出的变化体现在哪里?从经济发展的角度分析变化的原因。(4分)

32.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交流、借鉴与碰撞是影响历史发展变迁的重要因素。 材料一

图一 图二

图一是济南刘家功夫针铺的雕版印刷广告。它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平面印刷广告,印刷于北宋时期。其上部文字为:“济南刘家功夫针铺”;中部文字为“认门前白兔儿为记”;下部文字为“收买上等钢条,造功夫细针,不误宅院使用,转卖兴贩,别有加绕,请记白”。

图二是《眼药酸》图。是南宋时为了宣传杂剧“眼药酸”而画的。两个穿戏装的演员,一人用手指着右眼,示意有眼病,另一人则背着布袋,袋上画着许多眼睛,扮眼科医生形象,手拿一瓶眼药酸,请有眼病的演员使用。

(1)宋代济南商标和眼药酸广告的出现,说明了当时哪些社会状况?(3分)图一中反映的印刷技术后来又有什么新发展?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它给欧洲文明进程带来了什么影响?(2分) 材料二

图三 广州十三行

在人类告别风云变幻的20世纪时,中国告别了上个世纪曾经的苦难,经过100多年的求索与奋斗,世界重新认识了中国,中国以新的面貌融入了世界。世纪跨越,中国人跨越的绝不仅仅是一个时间的节点,伴随着国家一起迈入21世纪的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

——《复兴之路》解说词

(2)图三反映出当时中国实行什么对外?(2分)该给中国社会的发展带来了哪些影响?(4分)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和外交方面说明在世纪跨越的关键时期,中国如何“以新的面貌融入了世界”?(4分)

材料三 中国广东商人徐荣村得知英国伦敦要举办世博会的消息,快速将自己经营的“荣记潮丝”装成12捆,紧急托运往英国。徐荣村成为参加世博中国第一人。清正式派和商人携物出洋赴赛,始自1876年美国费城举办的国际博览会(注:1873年维也纳博览会

上,有记载当时任清海关总税务司的英国人赫德曾派了名叫包腊的英国人代表中国参会)。据《清末商品赛会活动评述》记裁:这届世博会大清国的展品“物件悉遵华式,专为手工制造,无一借助机器”, “以丝、茶、瓷器、绸货、景泰器,在各国中推为第一。”在世博会走过半个多世纪后,1905年,清正式颁布了《出洋赛会通行章程》二十条,把参加世博会的“主权”从海关手中收了回来。

1982年5月1日至10月31日在美国田纳西州诺克斯维尔市举行的“能源”专业世博会上,中国贸促会首次代表国家组织中国馆参加。此后,历届世博会的组织者都邀请我国参加。

2002年12月3日,国际展览局第132次代表大会作出了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决定:中国上海成为2010年世界博览会举办地。

——以上材料均根据上海世博会官方网站有关知识整理

(3)根据材料四概括中国参加世博会的历程有哪些变化。(4分)2002年中国申办上海世博会成功的主要原因有哪些?(4分)

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卷

历史试题(参)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宋林政

学校: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 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答案】D 2、【答案】B 3、【答案】B 4、【答案】B 5、【答案】D 6、【答案】C 7、【答案】D 8、【答案】A 9、【答案】D 10、【答案】C 11、【答案】B 12、【答案】A 13、【答案】D 14、【答案】D 15、【答案】D 16、【答案】A 17、【答案】C 18、【答案】B 19、【答案】C 20、【答案】B

21、【答案】B 22、【答案】D 23、【答案】B 24、【答案】C 25、【答案】D 26、【答案】D 27、【答案】A 28、【答案】A 29、【答案】A 30、【答案】C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其中31题17分,32题23分,共40分。 31、【答案】

⑴ ①铁犁牛耕的推广(或铁制农具与牛耕的推广)2②土地私有制的确立2

(2)特点: 小农经济逐渐解体, 近代工业出现, 多种经济成分并存。3原因: 工业文明冲击。2

(3)农业不断发展; 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2

(4)理由: 农民获得生产与经营的自主权, 提高生活水平。2

(5)变化: 农民认为他们生活中最重要的是金钱。2原因: 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 市场经济意识增强。2 32.【答案】

(1)①经济状况:宋代城市商业繁荣;娱乐活动逐渐商业化。科技方面:使用雕版印刷技术。(3分)②发展:11世纪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1分③影响:促进了欧洲文艺复兴和思想。(1分)

(2)①对外:闭关(2分)②影响: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使中国与世隔绝,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4分)③经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外交:积极参加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活动,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2分)

(3)①变化历程:从个人参加世博会到组织参加;从外国人代表中国参加世博会到中国人自主参加;参加世博会产品从以传统手工业产品为主到以现代工业科技产品为主(或者传统与现代工艺并重);从参加世博会到承办世博会。(4分) ②主要原因:改革开

放以来,中国经济取得巨大成就,综合国力居世界前列;中国国际地位和影响空前提高;科技进步;中国政治稳定,人民安居乐业;悠久的历史文化和正在迅速实现的现代化。(4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aog.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