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有灵魂的教师
作者:尹闻杰
来源:《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2011年第10期
摘要:有灵魂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做一个有灵魂的教师,必须不断加强师德修养,在敬业爱岗、热爱学生、严谨治学、为人师表四个方面下功夫,不断的超越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
关键词:师德;敬业爱岗;热爱学生;严谨治学;为人师表
中图分类号:G4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1)30-0062-03
传道之人,必须闻道在先;塑造他人灵魂的人,首先自己必须有高尚的灵魂。纵观古今中外教育名家,无不把德视为最高智慧。从孔子到陶行知,到魏书生,从柏拉图到夸美纽丝,到苏霍姆林斯基……他们都以德示范,人格的力量就是教育的力量。师德是什么?师德就是教师的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就是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就是教师的灵魂!没有德的教育只是一种工具,一种技能,是没有内在价值的。那么,如何做一个有灵魂的教师呢?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一、做一个有灵魂的教师,就必须树立敬业爱岗的职业观
教师的职业道德首先表现在敬业爱岗上。许多优秀教师之所以能做出卓著的成绩,就是因为他们热爱教育事业。相反,一个教师如果不热爱他所从事的事业,也就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工作的动力,失去了起码的责任心,甚至会把自己的劳动视为一种痛苦。
当前,不少教师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无心教学,精力分散。在工作中常有老师这样描述: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教,上课的45分钟简直就是煎熬。持这种心态的人,当然就不可能热爱自己的岗位,更不可能去进行创造性的劳动。诚然“学生难教是最大的苦衷,教师总有一种学生‘一代不如一代’的感觉”。而“学生的苦衷却容易被忽视。其实,现在的学生比我们做学生的时候要苦得多呢!”“体不体谅学生的苦衷,是一个讲不讲人道的问题,是一个教师的职业道德问题”。[1]
敬业才能乐业。湖北省道德模范、蕲春县第四中学教师汪金权就是教师敬业爱岗的楷模。23年前,汪金权从华中师范大学毕业后,放弃在黄冈中学工作的机会,主动申请到山区学校任教。他坚守信念、献身教育;扎根山区,爱生如子;宁静致远,淡泊清贫;恪尽职守,探索育人方法,引导学生高效学习,快乐学习。并先后从微薄的收入中拿出10多万元,资助200多名贫困学生完成学业。汪金权老师的这种经历就是教师敬业爱岗的重要体现。
二、做一个有灵魂的教师,就必须构建热爱学生的情感观
教育是爱的共鸣,是心与心的呼应。在教育过程中,最强烈、最深刻的情感莫过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于教师对学生的热爱。教师对学生的爱既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也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手段。
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只有真爱学生,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热爱学生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而良好师生关系的形成是有效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前提。当教师真正深入学生中间,真心地关爱学生,真诚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时,他们就会像好朋友般的信任教师,就会积极配合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从而达到最佳的教育教学效果。
当前,有的教师只知道简单的传授知识,简单的训教,只注重教会学生应试的本领,忽视对学生的情感培养。特别是有的教师公正缺失,爱有偏差、好恶有别的现象比较突出,这种“爱有偏差”主要有三种表现:其一是“管教式”的爱。认为学生是不懂事的,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管与被管的关系,过分强调对学生的管教,对学生管得严就是爱。例如,学生做错了事或表现出某些缺点时,教师就厉声批评或训斥,或让学生当众做检查,甚至体罚学生等等;其二是“溺爱式”的爱。对一些学习成绩好的学生,特别的呵护,上课只提问“优生”,“差生”想回答也不给机会;作业是优生详改细改,其他学生只给个分数或是一个阅字,就连打扫卫生和文误体育活动都不让优生参加;其三是“放任式”的爱。对待那些智力发展迟缓或社会性发展不良而学习成绩差的学生,采取放任不管的态度。如有的教师时常对这些学生讲:只要你不影响其他同学,上课睡觉都可以。这些都是不尊重儿童教育观支配下的教育行为,是爱有偏差的具体表现。这种教育行为对学生的成长极为不利,特别是有的教师对待学生简单粗暴,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就会用暴力解决问题;有的教师对待学生不公正,这样学生就会有逆反心理。苏霍姆林斯基在《和青年校长的谈话》中指出,所谓公正,就是尊重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在学校生活中,没有也不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可能有什么抽象的公正,教育上的公正,意味着教师要有足够的精神力量去关心每一个学生。因为“教育是一项需要爱心的事业。这个爱心首先表现为强烈的事业心,舍得投入和付出。一些学生学习品质差,甚至有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这是更需要我们的教师用更多的关爱去感化和帮助的”。[2]
教师热爱学生,就要平等对待学生,公正对待学生,并学会从情感上、心理上培育学生。同时,还要时刻对自己的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进行反思。肖川教授说:“一个有事业心和使命感的教师,理当作为教育的探索者,其探索的最佳门径就是从自我反思开始”。[3]
三、做一个有灵魂的教师,就必须形成严谨治学的教学观
学生可以原谅老师的严厉和苛刻,但不能原谅老师的无能。教师的专业功底就是他的看家本领,好教师一定是严谨治学、专业成熟的教师。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人们一直在苦苦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激发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至关重要。而当前,不少教师,自身要求不严,认为自己师范院校毕业,工作一定年限后有了工作经验,应付教学不成问题,特别是评上了副高职称后,再也不钻研了,只是满足教学,业余玩乐。据调查,这种情况“中老年男教师居多,可占到中老年男教师的40%左右”。“分析原因:40岁左右的男教师家庭负担较轻,自己高级职称已经到位,又没有更高的个人追求,个人休闲的欲望比较强烈,于是随波逐流,业余时间疯狂玩乐”。这样就“不注重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和教育观念,在教学中追求平稳,不追求创新和冒尖。这种现象会影响教师队伍的整体形象”。[4] 对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是十分不利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的。
教师要使自己的专业化水平不断成熟,就必须紧紧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培养人的要求,不断的探索和研究,并且做到与学生一起成长。当今的教师,应该有更丰富的内涵,应该承担更多的义务和责任,他不仅仅是学生知识的传授者,更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参与者和合作者,同时还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这也是教师专业成熟的标志。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就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坚持严谨治学,在专业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上不断努力,学习掌握现代教育理论,注意把教育科研的新成果运用于教育教学实践中,尤其要掌握与使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懂得教育哲学,争做专家型教师。否则思想就会僵化,当然也就谈不上专业成熟。
教师的专业成熟还取决于教师的资质和精神修养:假如教师是一个内心世界非常丰富的人,一个富有爱心和教养的人,一个富有想象力和创造性的人,一个能够唤起人们对生活热爱的人,一个能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人,那么,教师不仅可以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也一定能胜任许多其它的工作。相反,假如教师是一个内心世界苍白和贫乏的人,一个粗俗的人,一个不学无术的人,那么不仅不会是一个合格的教师,他所能胜任的工作恐怕是少之又少。
四、做一个有灵魂的教师,就必须树立为人师表的道德观
教师劳动的示范性,决定了教师在思想、品德和作风上必须成为学生的表率。教师只有以身立教、为人师表,才能确立自己在教育中的地位。“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应该首先做到。无数经验证明,身教重于言教。教师只有自己具备了良好的道德修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才能有力地说服学生,感染学生。否则,教师不仅会丧失威信,甚至有可能失去教书育人的资格。”[5] 杜勃留波夫曾经说过:“如果儿童的怀疑涉及到教师的道德方面,则教师的地位更为不幸了”。[6]
教育是一项塑造心灵的事业,教师是一项耐得住寂寞的职业。做教师最要紧的是不能浮躁,着力练好一个“静”字,静以养性,俭以养德。如果教师内心装的是名利权,那饭碗装再好的食物也不会养身,也不会有自己的灵气。教师的美好人生就是身、心、灵的和谐,这样才能发挥教师的力量。因此,教师必须要有自己的理论基础,有独立的人格和批判的精神,这样才能走得远,所教的学生才会走得更远。
品德高尚,为人师表是教师的追求,守住师德底线更是基本要求。华中师范大学的杜时忠教授把现阶段社会道德体系划分为四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无私奉献、一心为公,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层次。第二个层次:先公后私、先人后己的层次。第三个层次:顾全大局、遵纪守法、热爱国家、诚实劳动的层次。第四个层次:自私自利、损人利己的层次。[7]由这种道德体系的层次性所决定,师德内容也存在着高低不同的层次。“红烛精神”就是师德的最高境界,而履行好教师义务,把握好教师良心则是师德的基本要求,也可以说是师德底线。而当前有的教师以教谋私,以生赢利,甚至买卖学生,完全越过了师德底线,损害了教师为人师表的形象。
诚然,教师也有七情六欲,也有一己自由和私利。然而,一旦走进校园,走上讲台,就得净化自己的灵魂,把自我的情绪调整到教书育人的基点上,把一己私利控制在对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学生利益、教育事业、社会公德的尊重和维护上。在物欲横流的社会里,教师必须守住尽义务、凭良心这个道德底线。坦坦荡荡,为人师表,用智慧启迪智慧,用精神铸造精神,用人格塑造人格,决不能“以其昏昏,使人昭昭”,误人子弟,更不能言必利,行必益,为物所役,为欲所累,沾染铜臭。[8]
教师要不断培养自己的职业良心。“教师良心的养成,从教师个人来讲,应从知识、情感、意志三方面进行自我修养。从知识方面讲,教师应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责任和使命意识;从情感方面讲,就是要不断加强自己的职业道德情感的涵养;从意志方面讲,教师应培养自己的道德意志力”。[9]“教师应努力保存教师全部美德的‘源泉’——良心,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自己的良心,像捍卫自己人格尊严一样捍卫自己的良心不受污染”。“请扪心自问:今天,我带来了良心吗?”[10] 因此,教师要时刻心存感激,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形成自己的职业良心,不断的超越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
参考文献:
[1][10]郑杰.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228-229,245.
[2][3]肖川.教育的理想与信念[M].长沙:岳麓书社,2002:214, 113.
[4][9]杜时忠主编.新世纪新师德[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6:275,53.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5]王道俊,王汉澜主编.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567.
[6]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编.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114.
[7]杜时忠.德育十论[M].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3:207.
[8]于淑云,黄友安.教师职业道德、心理健康和专业发展[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aog.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