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好走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2011-2012学年上海市浦东新区八年级(下)期末物理试卷

2011-2012学年上海市浦东新区八年级(下)期末物理试卷

来源:好走旅游网
2011-2012学年上海市浦东新区八年级(下)期末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共20分)下列各题均只有一个正确选项,请将真确选项填写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处.

1.(★★★★★)人的正常体温约为( )

A.30℃B.33℃C.37℃D.39℃

2.(★★★★)甲、乙两物体相互接触后不发生热传递现象,这是因为它们具有相同的( )

A.热量B.比热容C.密度D.温度

3.(★★★★)雕刻师将一块玉石雕刻成一件工艺品的过程中,保持不变的物理量是石块的( )

A.质量B.体积C.密度D.重力

4.(★★★)四冲程内燃机工作时,将机械能转化成内能的冲程是( )

A.吸气冲程B.压缩冲程C.做功冲程D.排气冲程

5.(★★★)骑自行车下坡.不踩脚踏板也会越来越快.在这个过程中( )

A.动能增加,势能减少B.动能增加,势能增加 C.动能不变,势能减少D.动能减少,势能增加

6.(★★★★)某人用扳手拧开某个固定螺丝,如果他按如图甲、乙所示两种方式拧开螺丝,则相对较省力的是( )

A.甲方式B.乙方式 C.两种方式相同D.无法判断

7.(★★★★)如图(a)、(b)所示,用滑轮分别将物体A沿竖直方向匀速提升(均不计滑轮重力及摩擦).若所用的力分别为F 1和F 2,则F 1和F 2的大小关系( )

A.F1<F2B.F1=F2

C.F1>F2D.以上均有可能

8.(★★★)已知水的比热容比铜大.质量和初始温度都相同的水和铜球,如果水和铜球分别放出相同的热量后,迅速把铜球投入水中,则它们之间的热传递情况是( )

A.铜球传给水B.水传给铜球

C.不发生热传递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9.(★★)在四只完全相同的烧杯中,分别盛入相同质量的硫酸、水、柴油和汽油(ρ 硫酸>ρ

>ρ 柴油>ρ 汽油),烧杯中的液面分别如图所示.根据图示情景可知盛水的烧杯是图中( )

A.B.C.D.

10.(★★)甲、乙两个实心物体,已知甲物体的体积大于乙物体的体积.关于这两个物体的质量或密度之间的关系,下列判断中错误的是( )

A.若密度相等,则甲的质量一定大 B.若甲的密度小,则甲的质量可能大 C.若质量相等,则甲的密度一定小 D.若甲的质量大,则甲的密度一定大

二、填空(共34分)请将结果填入答题纸的相应位置.

11.(★★★★)能够绕着某个固定点 转动 的硬棒叫做杠杆.当杠杆保持 静止 状态或 匀速转动 状态时,我们称杠杆处于平衡状态.《墨经》中记载:“加重于一旁,必捶--重相若也”,这里的“衡木”其实就是实验室使用的 杠杆 .

12.(★★★★)蜡的比热容为2.6X10 J/(kg•℃),其单位读作 焦耳每千克摄氏度 ,它表示质量为1千克的蜡, 温度升高(或降低)1℃ 时,吸收的热量为2.6X10 J.一支蜡烛燃烧掉一半后,剩下半支蜡烛的比热容 不变 (选填“变小”、“变大”或“不变”)

3

3

13.(★★★)某种物质 单位体积 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密度是 物质 的一种特性(选填“物体”或“物质”).4℃时纯水的密度是 1.0X10 千克/米 .

3

3

3

14.(★★★)温度是表示物体 冷热程度 的物理量.某天长春市的最低气温为-12℃,读作 负12摄氏度 ;若该天的最高气温为8℃,则该天长春市的最大日温差是 20 ℃.

15.(★★★)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热传递和 做功 两种.在图(a)、(b)中,能说明热传递方式改变内能的是 (b) 选填“(a)”或“(b)”.图中, 气球 具有的内能减小(选填“气球”或“企鹅”).

16.(★★★)如图所示,将一根粗细均匀、长1米、重20牛的铁棒一端支起后,另一端通过细线拉住,使铁棒能在水平位置静止.若将铁棒视作杠杆,把细线对铁棒的拉力视作动力,则杠杆的支点是 M 点(选填“M”或“N”),阻力是铁棒的 重力 ,阻力臂是 0.5 米;细线对铁棒的拉力是 10 牛.

17.(★★★)一只空瓶0.1千克,装满水时的总质量为0.5千克,瓶中水的质量是 0.4 千克,瓶的容积是 4X10 米 .当该瓶内装满某种液体时的总质量为0.6千克,瓶内液体的质量是 0.5 千克,液体的密度是 1.25X10 千克/米 .

3

3

-4

3

-4

3

18.(★★★)在图(a)、(b)、(c)中,物体A的重力为1.2牛,轻质等刻度杠杆均在水平位置平衡.图(a)中,若拉力F 1的作用点为P点,则拉力F 1的方向应竖直向 下 (选填“上”或“下”).图(b)中,拉力F 2的大小为 2.4 牛.图(a)、(b)、(c)中,三个拉力中最大的是 F 3 (选填“F 1”、“F 2”或“F 3”).

3

19.(★★)如图所示,在整修寺庙时,甲和尚用较大的力将一捆木料匀速提高了3米高的庙墙上,乙和尚用较小的力将一篮瓦片匀速提到了8米高的房檐上.根据以上情景,小明和小红就甲、乙两个和尚所做功的多少进行了讨论. 小明的观点:“甲和尚做功多,因为他用的力大”; 小红的观点:“乙和尚做功多,因为他提起的距离大”.

你认为小明的观点 错误 ,小红的观点 错误 (均选填“正确”或“错误”),根据现有条件, 不能 (选填“能”或“不能”)准确比较两个和尚做功的多少.

20.(★★)某小组同学通过实验探究液体吸收的热量多少与液体的种类、液体的质量及升高的温度等因素之间的关系.小组同学在四只相同的烧杯中倒入一定量的水或煤油,用四只供热情况完全相同的酒精灯分别对液体加热.每次实验时,液体的质量、加热所用时间及液体升高的温度等数据分别如图甲、乙、丙、丁所示.

(1)在图甲、乙、丙、丁中,最能说明“液体吸收的热量与液体的质量有关”的是图中 乙、丙 ;最能说明}液体吸收热量与液体的种类有关“的是图中 丙、丁 .

(2)分析、比较图中甲与丁的实验数据及相关条件,可以归纳得出的结论是: 相同质量的同种液体,升高的温度越多,吸收热量越多 .

三、作图题(共6分)请将图直接画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作图请使用2B铅笔.

21.(★★★)如(a)所示是脚踏式家用废物箱的结构示意图,它的实质由两个杠杆组合而成.请在图(b)中画出底部杠杆工作时的支点O、动力F 1和阻力F 2.

22.(★★★)如图所示,轻质杠杆处于平衡状态.请作出力臂L 1和力F 2.

四、计算题(共22分)请将计算结果和答案写入答题纸的相应位置

23.(★★★)对质量为2千克的铁块加热,铁块的温度从30℃升高到80℃.求: ①铁块升高的温度△t.

②铁块吸收的热量Q 吸.c 铁=0.45X10 焦/(千克•℃).

3

24.(★★★)如图所示,小美用8牛的水平拉力,沿直线匀速拉动兔子灯,在50秒时间内使兔子灯前进了25米.求该过程中: (1)小美对兔子灯所做的功W. (2)小美做功时的功率P.

25.(★★★)已知冰的密度是0.9X10 千克/米 ,有一质量为5.4千克的实心冰块. (1)求该冰块的体积V 冰.

(2)若有2X10 米 的冰吸热后熔化成水,求这些水的质量m 水.

-4

3

3

3

26.(★★)实心正方体甲的质量为3千克,体积为1X10 米 .实心正方体乙的边长为0.2米. (1)求正方体甲的密度ρ 甲.

(2)若沿水平方向分别在两个正方体的上部各截下相同的厚度d(如图所示),并使截下部分的质量相等.为符合以上要求,请通过计算求正方体乙的密度ρ 乙.

-33

五、实验题(共18分)请根据要求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作答.

27.(★★★)小红用温度计观察一杯水的温度变化,某时间段内,小红观察到温度计玻璃管中的液面从A位置降低并最终稳定在B位置(如图所示).该温度计的最小分度值是 2 ℃,这杯水所处的环境温度是 26 ℃,水的初始温度 高于 环境温度(选填“低于”或“高于”).在上述过程中,这杯水是在 放出 热量(选填“吸收”或“放出”).

28.(★★★)小华同学做“研究杠杆平衡的条件”实验,他应首先调节 平衡螺母 使杠杆在 水平 位置平衡.然后在杠杆两端分别挂上两组钩码(每个钩码均重1牛),实验现象如图所示,于是小华得出:当杠杆平衡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你认为小华的结论 不具有 普遍性(选填“具有”或“不具有”),解决的方法是 改变力与力臂的大小,再多做几组实验 .

29.(★★★)某同学做“测定石块密度”实验,他用若干材料相同、大小不同的石块进行测量,下表是他设计用于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未全).该同学按正确的实验步骤及操作方法进行测量,当他选择某石块测量时的数据分别如图(a)、(b)所示.请根据实验要求并结合图中数据,将

表中的空项填写完整(数据只填序号1).

3

30.(★★)小张和小李同学为了探究液体质量与体积的关系,他们用甲、乙两种液体进行多次实验,测量得到液体的体积和质量的数据分别记录在表一和表二中.

(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3(或4、5、6)中的液体的质量与体积变化的倍数关系,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对同种液体, 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

(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3与5的数据,他们提出了猜想:当体积相同时, 液体种类不同,液体质量不同 .

①为验证上述猜想,在已有表一、表二实验数据的基础上,小张重新预设了乙液体的体积,并测量出相应的质量(如表三所示).小李分析了小张的测量数据后,认为小张的测量数据有问题,他未经重新测量便修改了小张的数据(如表三修改所示),你认为小李修改数据的做法 不正确 (选填“正确”或“错误”).理由是 数据应以实验测量为准,不能随便更

改 .

②为了达到验证上述猜想的目的,请结合表一中的实验数据,分析指出小张设计并预设表三中的数据存在的不足之处 应使表三所测体积与表一对应的体积相等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aog.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