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目的
为控制替代方法及临时变更可能对顾客造成的风险,确保替代方法及临时变更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2。 范围
适用于产品设计输入过程中对设计替代选择的考虑、制造过程设计输入中可替代的制造技术。 3。 定义
3.1 临时替代方法:替代原检验试验、过程测量、防错装置、生产设备和工装模具,但最终返回原控制状态。 4. 职责
4.1 技术部在项目开发期内,按照项目开发流程及APQP要求,监督相关部门识别过程替代,形成《过程控制方法临时变更清单》并实施。 4.2 工艺部编制《过程测量、防错装置、生产设备、工装模具替代方法清单》、《替代方法PFMEA》、《替代方法作业指导书》. 4.3 质保部编制《检验替代方法清单》、《替代方法控制计划》、《替代方法作业指导书》。 4.4 生产部负责替代方法的实施和日常监控。 5. 工作程序
5.1 识别技术方案及制造技术替代方法
5.1.1 根据《项目开发程序》的规定,当项目进入“产品设计输入阶段”后,由技术部对产品设计输入要求进行识别,对设计替代(技术方案)选择进行考虑。
5。1.2 根据《项目开发程序》的规定,当项目进入“制造过程设计输入阶段”后,由工艺部识别检验试验、过程测量、防错装置、生产设备和工装模具等存在哪些替代需要的可能,并汇编《过程控制方法临时变更清单》。《过程控制方法临时变更清单》应包括:过程/工序名称、替代方法类别,替代前方法、替代后方法。
5.1。3 工艺部根据《过程控制方法临时变更清单》及基于风险分析(FMEA)的方法,编制《替代方法PFMEA》。 5.1。4 质量部根据《替代方法PFMEA》,编制《替代方法控制计划》.
5.1。5 工艺部、质量部分别根据《替代方法控制计划》编制《替代方法作业指导书》。
5.2 过程控制方法的临时更改与实施
5。2。1 当过程控制方法需临时变更启动替代方法时,应由需求部门填写《过程控制方法临时变更申请表》,经部门批准后实施。 5。2。2 在实施临时变更期间,生产部、质量部应按《替代方法每日评审记录》要求,进行每日评审、确认替代方法的符合性、有效性.
5。2.3 临时变更期间,产品及替代方法应具备可追溯性,应记录检验试验、过程测量、防错装置、生产设备、工装模具等替代方法,及产品批次、数量等相关信息。
5。3 返回原过程控制方法
5。3。1 生产部在返回原过程控制方法时,应由生产部、质量部对原过程控制方法进行确认,当原过程控制方法及产品符合规定的要求时,才能返回原过程控制方法.
5。4 过程控制替代方法批准
5.4。1 变更的替代方法当顾客有要求时,应获得顾客批准。
5.4.2 质量部、制造部每年评审《过程控制方法临时变更清单》、《替代方法控制计划》、《替代方法作业指导书》的有效性和适宜性。
过程控制方法临时变更清单 过程控制方法临时变更清单 产品名称 替代方法类别 客户 替代后方法 序号 工序号 过程/工序名称 检验 过程防错生产设备 工装模具 替代前方法 试验 测量 装置 1 2 3 4 是否通知客户: 是 否 编制: 审批:
过程控制方法临时变更申请 产品名称 过程控制方法临时变更申请 过程/工序名称 型号 替代方法类别 序号 工序号 检验 试验 过程测量 申请日期: 客户简称 替代后方法 临时更改 起止日期 防错装置 生产设备 工装模具 替代前方法 1 2 3 是否通知客户: 是 否 编制: 审批:
替代方法每日评审记录 替代过程每日评审记录 产品名称/型号 替代前方法 工序 替代后方法 每日评审情况 替代方法是否符合要求(打√) 是 否 不符合原因说明 是 否 生产日期 产品是否符合要求(打√) 不合格原因说明 生产数量 评审人 (操作工、PQE)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