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技术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技术已成为科技进步的主要标志。社会生活的信息化,也使得小学英语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成为必然的趋势。多媒体信息技术集图形、文字、动画和声音等于一体,创造了生动、形象、交互的开放式教学环境,它具有大容量、多信息、趣味性强等特征,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多媒体的运用有利于创设良好的英语环境,能促使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参与语言实践,使教学效率达到最优化,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的英语水平与能力。
关键字:信息技术 小学英语 兴趣 教学效率 创新精神
随着现代教学技术的发展,现代教学媒体也越来越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因素之一。在课堂教学中,如果只凭借教师通过口头讲述和教授的方式往往让课堂教学效果大打折扣,一本书、一块黑板和一只粉笔的“小米加步枪”的落后教学方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更是如此。
如果利用现代教学媒体,充分向学生展示适当的语境,准确呈现语言信息,并且利用多媒体创设的情境进行合作互助学习,引导学生运用教学媒体这种知识载体反馈教学效果信息,学习自由发挥运用英语的能力,会实现教师和学生之间更好的和谐高效教学过程,达成教学目标。
下面,我就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谈几点关于信息技术应用方面的认识。
一、 应用信息技术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发、唤醒、鼓舞。在教学中如何有效地激发、鼓励学生在一定的情景下,借助来自各种途径的帮助,利用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知识、经验\"同化\"与\"索引\"出要学习的新知识,引起反思,从而获得建构新知识的能力,已成为我们所关注的问题。为此,针对儿童思维的特点,借助多媒体技术,致力创设与主题相关的情境,改变教学信息传递的方法与手段,以此更深层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活学生的学习情趣。
例如:在教学\"red, green, yellow, blue, purple\"五种颜色时,我结合多媒体课件,创设了一个童话般的情境:在晨光熹微中,听见小鸟清脆的叫声,伴随着悠扬宁静的乐韵,眼前由暗到明地浮现了一座美丽的大森林,森林里的小动物们都过着快乐、安逸的生活,天边还出现一道亮丽的彩虹。T: Long long ago, there was a beautiful forest. The animals were so happy. Look! A rainbow. How nice it was!这时屏幕逐一闪现彩虹并用英语介绍:red red; green green...正当孩子们还沉浸在诗一般的童话情景中时,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哈!哈!哈!\"突然一个恶毒的巫婆施下了魔咒,把整座森林都变成了灰白的一片--小鸟不再歌唱,虫子不再鸣叫,鲜花凋谢了,连彩虹也失去了它原有的颜色……此时,整座森林留下的只有一片灰白与死寂。孩子们的心一下子沉下去了。教师马上抓住这一契机来问学生:\"Do you want to see the rainbow again?\"\"Yes!\"\"OK!But do you remember the colours?\"这时孩子们争先说出刚才所听到的、看到的颜色。\"Red!\"\"Green!\"\"Yellow!\"... 一个个新单词,老师还没教,孩子们便能脱口而出,这是因为把多媒体引入了课堂,把图画、语言、色彩、音乐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之相映成趣,为学生们创设了一个色彩缤纷、图文并茂、动静相融的教学情境,促使学生脑、眼、耳、手、口等多种器官同时接受刺激,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思维活动,优化了教学。
二、应用信息技术能够加大课堂容量,提高教学效率
计算机媒体充分运用了现代科学技术,具有较大的教学优势,如突破了教育信息传播的“时”、“空”界限,使信息传送的范围更广、速度更快、地域更远,人的各种感觉得到延伸,教学视野不断扩展,教学时间相对缩短。传统的课堂40 分钟教学往往教师讲解知识点、板书占用的时间太多,学生参与语言实践的机会少,因而教学效率低。而计算机辅助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加快课堂节奏,增加课堂信息容量,加大语言输入量,尽量为每位学生提供更多的语言实践机会。在教学时,我把重点、难点、课文、图片、四会词句、游戏、课文朗读、歌曲、练习题、板书要点等都设计编制成课件,任意调用、重现,大大节省了讲解和板书的时间,为新材料的操练巩固“腾出了时间”。教师可以精讲多练,加快课堂节奏,教学程序环环相扣,这样就加大了课堂训练的密度,提高了训练的效率。
多媒体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对于任课老师也是一种新的考验。因此,在使用现代技术手段的同时,教师不但要有良好的技术基础,而且要有成熟的心理准备。因为如果使用不当,反而影响课堂教学。因而我认为,英语教学中现代技术手段的使用应注意以下几点:
1.忌画蛇添足。多媒体英语教学与常规媒体(录音机、投影仪等)教学之间应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两种媒体配套使用,让多媒体用得恰到好处。但不要贪大求洋,画蛇添足。有时候用了简笔画,让学生很容易理解课文意思。用课件反而没有这么好的效果。
2. 忌英语教师变成放映机。英语教师的渊博的知识和扎实的基本功是人格魅力的有机组成部分,对学生具有持续连贯的耳濡目染的影响力。但在教学中有的老师在教单词的书写过程不是自己板书,而是用多媒体展示笔画及书写过程,教读课文不是自己范读而是跟读课件录音。长此以往,在学生心目中教师如同一个放映员,其威信将大为下降,其教学效果也将大打折扣。
3.忌操作不当。曾经看过一篇报道,对多媒体教学做了一个粗略的统计,发现操作失误的比例竟达到30%。原因可能是教师对计算机运用不熟悉。一旦出了错,便方寸大乱,束手无策,只能让技术人员重新测试,倘无外援便干脆弃电脑于一旁……于是一堂课就此一败涂地。
三、应用信息技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交际能力和创新精神
何克抗教授在他专著的《创造性思维理论——DC模型的建构与论证》中指出:基于言语概念的逻辑思维离不开表象。语言的形式结构若不与表象结合将不能表达任何思想,任何抽象的言语概念也是来自与具体事物的表象。因此,英语单词作为一种语言形式结构若不与表象相结合则难以表达单词的意义。小学生的生活阅历浅,接触的事物不够广泛,缺乏学习英语的语言环境,因此,笔者在英语单词教学中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辅助教学,受到了良好的效果。
1.网络资源提供外部刺激的多种性有利于知识的获取与保持
网络是学生获取知识和存储知识的手段,通过这一手段,可以为学生提供多种感官的刺激,如视觉、听觉、味觉等。心理学家赤瑞特拉通过大量的实验证实了人类获取的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多媒体技术既能看得见,又能听得见,还能用手操作,再加上网络资源容量大,内容丰富且生动直观,我们可以通过鲜明的图像、有趣的声音刺激.
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创造良好的学习情趣,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如在教学dog, cat, mouse, elephant四个动物名称时,让学生从互联网和学校资源库中
查找了大量介绍这种动物生活习性的文字资料和有关的影片片段,制作成了网页型课件。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获得有关这些动物的信息,仿佛置身于动物世界中,与他们近在咫尺。在这些鲜明、生动、活泼、可爱的动物画中教给学生这些单词的读音,运用身体语言模仿它们的动作、形态、叫声,再看看、说说、演演中,学生很快掌握了上述单词,提高了运用事物表象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联想和想象的能力。
2.网络资源的交互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充分体现学习主体作用
游戏是孩子们普遍喜爱的活动,也是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手段。在小学英语单词的教学中,采用游戏教学的方法,营造轻松、活泼、愉快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寓学于乐,乐中去学。
根据网络课件交互性较强的优点,在《What day is it today?》,这一课原本七个单词的发音又长又难记,学生掌握起来比较困难,而且容易混淆和发音不清楚。于是笔者设计了一个八仙过海,路上遭遇了七个星期神为难的闯关游戏,先请学生帮助过语音关,句子关,还有对话关,最后取得了胜利,学生得到如来佛的礼物,一段顺口溜,还有一首星期歌。因为画面的生动形象,以及闯关游戏的设计,使学生的热情空前高涨,一个个争先恐后的帮助八位大仙过海。在这个游戏过程中,学生不断的说单词、句子,学习的欲望得到激发和满足,并且主动出击,就连平时难得举手的同学,也大声读着单词、句子,兴趣十足。
因此,学生在游戏中的学习不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而是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学生通过游戏强化了对英文单词这一抽象的言语概念的识记、理解和运用,从而发展了他们的逻辑思维。
四、应用信息技术可以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因材施教要求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别差异,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集体教学在教学内容和进度上一般取决于学生的平均程度;个别教学工作往往不是一个教师能够做到的,而利用计算机可以根据学生的程度准确地做出学习计划,完成个别化学习所需的大量工作,这对教师来说可以大大减少工作时间,对学生来说可以按照自己的进度学习,有利于调动其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素质教育的出发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使其得到充分发展,为每个学生成长提供机会。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为实现学生全面发展,应做好教学目标、教学层次、综合运用能力这三个方面的工作,着重培养学生在交际中运用英语的能力。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可以排除传统教学的弊端,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使教与学相结合,学生大胆思考,错了也不致伤害学生的自尊心,相反,更能培养他们的自信心。信息技术的介入,为学生在课堂上增加了视、听、说的机会。通过文体、图形、声音、动画和有关技术模拟特定的英语教学中的人物、情节及场景等语言环境,使学生能在更真实的情景中运用英语进行操练,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此外,利用PowerPoint中的超级链接,进行交互式学习,根据学生个别差异,从实际出发,选择适当的教学设置,灵活安排进度。如通过直观形象的视觉刺激手段传递信息以满足视觉型学习群体的信息偏爱,通过交互性的课堂活动激发外向型学习群体的学习兴趣,利用计算机辅助手段发挥触觉型或操作型学习者在“做中学”的优势。通过运用信息技术教学达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的目的,使学生变苦、厌学转变为乐学、喜学,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能力。教师也可及时全面了解全体学生的学习情况,迅速掌握学生个别差异性,对症下药,从而给予及时的辅导。
五、应用信息技术能够突破重、难点。
对于重点句型和对话的理解、掌握,更需要借助多媒体。如教学:“Good morning. Good afternoon. Good evening.”时,我出示第一幅画面,小猴子刚刚起床,窗外太阳刚刚升起,然后我对小猴子说:“Good morning”小猴子也对我说:“Good morning”,然后是第二个画面,小猴子正在户外进行体育活动,火红的太阳挂在头顶,顺利的引出句型“Good afternoon.”,最后,一幅画面,小猴子背着书包,准备回家了,太阳缓缓的落回地平线。学生很容易的掌握了“Good evening.”通过这些画面,让学生明白这些语言的意义和用法。让学生感受到掌握一种外语,并利用它进行日常交际的乐趣。从而使学生对学习英语充满信心,同时又觉得学习英语是一种享受,一种乐趣。而且学生学了以后不仅仅局限于课堂读背,教师可以惊喜地发现他们会在日常的交流中不自觉地应用起来。
总而言之,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如果我们能合理适时地使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系统,创设学习英语的情境,就可以解决英语教学的视听等有关教学问题,使学生通过视听感知英语语言素材,更好地发展视听能力;同时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从而引导学生进行量多而质优的听、说、读、写综合训练,使学生在有限的课堂上获得英语基础知识的同时,语言基本技能得到训练,直接运用英语思维思考和表达的能力得到培养,并为实现用英语进行交际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样,我们就达到了使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小学英语教学的真正目的。
参考文献:
[1] 刘道义,小学英语教学特点与小学英语课面临的挑战 中小学英语活页文选,2001,(8)
[2]马宁,余胜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层次.电化教育资讯,2002,(8):22-24.
[3]李克东.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与方法.吉林教育出版社,2001.78.
[4]何克抗.教学系统设计.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20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