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组合(十九) 语言文字运用+名句默写+诗歌鉴赏(四)
一、语言文字运用
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钱学森是中国航天科技事业的先驱和杰出代表,他胸怀坦荡,光风霁月,是众人仰慕的....对象。
②古建筑之所以卓尔不群,不在于它的创新,而在于它代表了某个时代;当代的建筑不应....该照搬古代,需要有时代气息。
③我们一定要教育党员干部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只要涉及到群众的事,都要无所不为,直到群众满意为止。 ....
④公平和正义是治愈社会心理疾病的最佳良药:只有机会公平,才不会有那么多的社会底层人士自怨自艾,感叹自己怀才不遇。 ....
⑤据知情人爆料,男友是音乐人的吉克隽逸没有和《中国好声音》签约,而是和男友另起..炉灶。 ..
⑥近年来看多了电视上、舞台上一些“腕儿”们的假唱,以及出乖露丑的表演,我对国内....某些所谓的专业团体逐渐失去了应有的信任、欣赏,直至尊重。 A.①③④
B.③⑤⑥
C.①⑤⑥
D.②③⑥
解析 ①光风霁月:比喻人品高洁,胸襟开阔。②对象用错,“卓尔不群”指优秀卓越,超出常人。用于“人”,不能用于“建筑物”。③褒贬失当。“无所不为”是贬义词。④自怨自艾:本义是悔恨自己的错误,自己改正。现仅指悔恨。本句语境感叹怀才不遇,是心怀幽怨,而不是悔恨,望文生义。⑤另起炉灶:比喻放弃原来的,另外从头做起。⑥出乖露丑:指在人前出丑。 答案 C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文艺创作有很多框框需要打破,这有赖于管理部门与创作者积极互动,各自承担一点相应的政策或市场风险,共同营造文艺创作的新活力。
B.普通人身上涌现出的道德力量,向整个社会传递出强大的正能量,在广大群众中形成了一种从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争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者。
C.三年来,地震灾区人民创造了抗震救灾史上的空前奇迹,奏响了惊天动地、气势磅礴的时代壮歌,铸就了自强拼搏、敢于胜利的历史丰碑。
D.论坛围绕“塑造区域绿色增长极”为主题,来自九大国家级新区的代表,就探索绿色发展与创新之道、未来趋势与机遇等议题展开深入对话。
解析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A项,搭配不当,“营造”与“活力”不搭配;B项,成分残缺,缺“形成”的宾语中心语,应在句末加上“的风气”;D项,句式杂糅,可改为“围绕……主题”或“以……为主题”。 答案 C
3.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小说家应尽可能把人物对话写的流利自然,____①____生动活泼,____②____不能完全像实际说话。____③____讲故事或作报告,____④____又决不能像日常说话那样支离破碎,____⑤____不写稿子,____⑥____应像一篇文章。
A B C D ① ∕ 尽管 尽管 虽然 ② 虽然 可是 ∕ 相反 ③ 而 ∕ 而 可 ④ 却 而 却 即使 ⑤ 即使 虽然 虽然 ∕ ⑥ 也 但 但 也 解析 解答此题要分析句间的关系和前后关联词语的搭配。第①处不需要关联词;第②处、第③处和第④处之间构成转折关系;第⑤处和第⑥处构成假设关系。 答案 A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中国茶道是“饮茶之道”“饮茶修道”“饮茶即道”的有机结合。“饮茶之道”是指饮茶的艺术,“道”在此作方法、技艺讲;“饮茶修道”是指通过饮茶艺术来尊礼依仁、正心修身、志道立德,____①____;“饮茶即道”是指道存在于日常生活之中,饮茶即是修道,“道”在此作本体、本源讲。饮茶之道不是单一的饮茶的艺术,____②____,因为它与诗文、书画、建筑、自然环境相结合,把饮茶从日常的物质生活上升到精神文化层次;饮茶修道是把道德修行落实于饮茶的艺术形式之中,目的是修炼身心、了悟大道;饮茶即道是中国茶道的最高追求和最高境界,煮水烹茶,无非妙道。饮茶之道,重在审美艺术性;饮茶修道,____③____;饮茶即道,重在宗教哲理性。
答: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语言的表达,要注意句与句之间的组合与衔接,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语言连贯要求:首先要保持话题的一致性。其次要保持结构、句式一致。再次要保持前后照应。再次要保持情景(境)一致。
答案 ①“道”在此作道德、真理讲 ②而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 ③重在道德实践性 5.当前网上购物已成潮流,以淘宝购物为例,下面是一张购物流程图,请将其转化成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00个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淘宝购物分两个阶段,前期准备阶段包括注册用户、登录首页、搜索筛选物品;实施交易阶段,需要将物品加入购物车、提交订单、支付并等待,最后确认收货。 二、名句默写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在《赤壁赋》中感叹自己的命运时,希望与神仙和明月同在的两句是“挟飞仙以遨游,________________”。
(2)李商隐在《锦瑟》中以“沧海”“蓝田”表现人生的恍惚、迷惘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韩愈在《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描写“小雨”和“草色”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本题属于情景式默写,要能根据各句的提示来推断,然后写出答案。在默写时要注意“沧海”“日暖”“酥”这些字不要写错了。 答案 (1)抱明月而长终 (2)沧海月明珠有泪 蓝田日暖玉生烟 (3)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三、诗歌鉴赏
(一)阅读下面龚自珍的两首诗,完成7~8题。
漫 感
绝域从军计惘然,东南幽恨满词笺。 一箫一剑平生意,负尽狂名十五年。
己亥杂诗
少年击剑更吹箫,剑气箫心一例消。 谁分苍凉归棹后,万千哀乐聚今朝。
【注】 ①此诗写于西北边疆动乱及东南沿海一带遭殖民主义者入侵之时。②分:料想。 7.下面对诗句的理解,其中不正确的两项是( )
A.前诗从诗人心系边疆局势写起,“惘然” 二字奠定了全诗低沉悲凉的基调。 B.前诗中的“负尽”和后诗中的“一例消”,都传达出了诗人忧愤悔恨之情。 C.后诗结尾二句写出了诗人归乡之后,百感交集、心潮难平的复杂况味。
D.两首诗中都提到了剑和箫,它们的寓意是一样的,表明诗人希望用这一武一文来实现改革社会的愿望。
E.这两首诗既豪宕激越,又沉郁悲慨,都表达出了诗人深沉炽热的情感。
解析 B项,前诗中的“负尽”和后诗中的“一例消”,并不能传达出忧愤悔恨之情。D项,“它们的寓意是一样的”有误,后诗更侧重于诗人壮志难酬的忧愤与怅惘。 答案 BD
8.“剑气箫心”是龚自珍人生的真实写照,从这两首诗中,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既拥有报国立业的雄心壮志,又饱含忧国伤时之幽情的诗人形象。或:既有情致又有胆识、刚柔相济的诗人形象。诗人形象包含两方面特征。(能结合具体诗句,紧扣诗人形象特征分析即可)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9~10题。
长安月夜与友人话故山
赵 嘏
②
①
宅边秋水浸苔矶,日日持竿去不归。 杨桃风多潮未落,蒹葭霜冷雁初飞。 重嘶匹马吟红叶,却听疏钟忆翠微。 今夜秦城满楼月,故人相见一沾衣。
【注】 ①苔矶:水边突出的长满青苔的岩石。②翠微:青翠的山色,泛指青翠的山。③秦城:长安。
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宅边秋水浸苔矶”描写了住宅旁边秋水浸湿苔矶的情景,既点明了时令特点,又渲染了一种凄清悲凉的气氛。
B.“日日持竿去不归”是虚写,回忆当年在故乡的生活状态,“持竿”表现诗人生活的闲适,“去不归”表现诗人对持竿垂钓的喜爱。
C.“重嘶匹马吟红叶”使用拟人的手法,意思是马的嘶鸣也许是在吟唱红叶的美好吧,诗人以此表现对家乡风物的赞美之情。
D.“却听疏钟忆翠微”是对故乡风物的回忆,意思是诗人回忆起在故乡山中听到的钟声,还有那青翠欲滴的山色。
E.尾联回到现实,写诗人与友人相见,禁不住流下泪来,泪水沾湿了衣裳,这表现了诗人无时无刻不在思念故乡的深情。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以及思想内容的能力。A项,“渲染了一种凄清悲凉的气氛”错,作者回忆中的故山生活是轻松闲适的。D项,解读错误,“却听疏钟忆翠微”是说听到钟声忆起了故乡的山色。 答案 AD
10.本诗颔联历来为人称道,请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从意象上看,颔联两句各选三种富有特色的景物组接成画,描画故山风情,从侧面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无尽思念;从意境上看,用杨桃、大风、潮水、蒹葭、冷霜、飞雁等意象营造了一种凄清、悠远的意境;语言上,这两句用白描的手法写景,朴素自然,更突出了对故乡景物的记忆之深。
(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1~12题。
满江红·豫章滕王阁
③
②
①
吴潜
【注】
万里西风,吹我上、滕王高阁。正槛外、楚山云涨,楚江涛作。何处征帆木末去,有时野鸟沙边落。近帘钩、暮雨掩空来,今犹昨。 秋渐紧,添离索。天正远,伤飘泊。叹十年心事,休休莫莫。岁月无多人易老,乾坤虽大愁难着。向黄昏、断送客魂消,城头角。 【注】 吴潜,南宋词人,为人正直不阿,曾任朝廷要职,后遭权臣攻击被罢免,改任福建安抚使。此词应为吴潜前往福州道经南昌时所作。 1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万里西风”三句颇有气势,写出了词人登临滕王高阁时的兴致。 B.“正槛外”三句写诗人在船上所见壮观之景,也表现了词人心潮的激荡。 C.“何处征帆木末去”,既写出词人伫立之久,又暗含前途未卜之意。 D.“秋渐紧”,“紧”字呼应上片的“西风”“暮雨”,突出了凄怆之感。 E.这首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真实地抒写了诗人的失意和忧愤。
解析 B项,写作者在滕王阁上所见景致。C项,只是写诗人登高远望时所看到的景象,征帆像行驶在树梢上一样,并未暗含前途未卜之意。 答案 BC
12.请任选一个角度(内容、结构、语言……)赏析词尾画线句的妙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内容上:这三句写临近黄昏,城头的号角又吹起来了,声声入耳,勾引起迁客无尽的羁旅愁思。最后一句“城头角”,使人觉得词人的无尽愁思似乎像那声声号角一样,在广阔的秋空中,久久回荡,情景交融,余韵无穷。
结构上:与上片“暮雨”照应,暮色渐沉,角声混合着秋风、雨意,渲染了萧条悲凉的气氛。以悲凉之景作结,将词人深沉的愁情融入凄怆的秋景,使诗歌显得意犹未尽、含蓄而耐人咀嚼。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