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己唑醇

来源:好走旅游网


己唑醇

英文通用名:hexaconazole 分子式: C14H17Cl2N3O 分子量:314.02

化学名:(R,S)-2-(2,4-二氯苯基)-1-(1H-1,2,4-三唑-1-基)-己-2-醇 CA登记号:[79983-71-4]

物理化学性质

米黄色疏松粉末;比重或密度:约1.04(20℃);熔点:110-112℃;蒸汽压:0.018mPa(20℃);熔解度:水中0.018mg/L,甲醇246g/L,丙酮164g/L,甲苯59g/L,己烷0.8g/L

纯品为无色晶体,熔点111°C,蒸气压0.11mPa(20°C) 25°C,密度1.29g/cm3。溶解性(20°C),水0.018mg/L,甲醇246g/L,甲苯59g/L,稳定性,室温(40°C以下)至少9个月内不分解,酸、碱性(PH5、7-9)水溶液中30天内稳定。PH7.0水溶液中紫外线照射下10d内稳定。大鼠急性经口LD502189~6071mg/kg。由2,4-二氯苯基丁酮与(C6H5)3PH2在二甲基亚砜中反应,得2-(2,4-二氯苯基)己-1-烯,再变成溴代醇后与1,2,4-三唑反应制得。 作用机理

己唑醇属三唑类脱甲基抑制剂;甾醇脱甲基化抑制剂,抗菌活性极高,对真菌尤其是担子菌门和子囊菌门引起的病害有广谱性的保护和治疗作用。破坏和阻止病菌的细胞膜重要组成成分麦角甾醇的生物合成,导致细胞膜不能形成,最终使病菌死亡。该药能有效防治子囊菌、担子菌和半知菌引起的病害,尤其对担子菌和子囊菌引起的病害如白粉病、锈病、黑星病、褐斑病、炭疽病、纹枯病、稻曲病等有较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但对卵菌纲和细菌无效。按推荐剂量在适宜作

物上应用,对环境友好,对作物安全。己唑醇具有渗透性和内吸性。例如在苹果叶中部进行条带交叉施药,药剂渗透进入叶片厚能够疏导移动和重新分布,对于未施药的莫少部分具有很好的保护作用,对基部也有很好的保护作用。

防治对象:

适宜作物与安全性果树如苹果、葡萄、香蕉,蔬菜(瓜果、辣椒等),花生,咖啡,禾谷类作物和观赏植物等。在推荐剂量下使用,对环境、作物安全,但有时对某些苹果品种有药害。 作 物 苹果、梨、葡萄 防治对象 斑点落叶病、轮纹炭疽病、白粉病、黑星病 草莓\\大姜、洋香瓜、黄瓜、白粉病、叶斑病黑痘病、白腐病、炭疽病、黑腐香菜芸豆、韭菜 芹菜、西红柿 水稻 病 黑星病、黑斑病、锈病、轮纹炭疽病 纹枯病、稻曲病 根据实验得知己唑醇成分在黄瓜的幼苗期的抑制作用效果和戊唑醇效果相当(特别在三叶期),比丙环唑和苯醚甲环唑的抑制作用要强;在对根部鲜重和茎粗增加量最为明显;在防治白粉病的效果要比戊唑醇的效果强。

在苹果斑点落叶病和轮纹病防治上面己唑醇>戊唑醇>氟硅唑>腈菌唑>苯醚甲环唑、异菌脲。

在香蕉叶斑病的防治上面,市场上主流的药剂还是以丙环唑为主,但是其对于香蕉的黑星病效果不理想,成为市场上其他产品的其他成分攻击的把柄;己唑醇也在这个地方来做文章,它对于香蕉黑星病有良好的效果。

对梨树的黑星病效果良好,草莓白粉病效果良好

使用方法:

茎叶喷雾,使用剂量通常为15~250g(a.i.)/hm2。以10~20mg/L喷雾,能有效地防治苹果白粉病,苹果黑星病,葡萄白粉病;以20~50mg(a.i.)/L喷雾,可有效防治咖啡锈病或以30g(a.i.)/hm2防治咖啡锈病,效果优于三唑酮[250g(a.i.)/hm2];以20-50g(a.i.)/hm2可防治花生褐斑病;以15~20mg(a.i.)/L可防治葡萄白粉病和黑腐病。己唑醇成分国内主要的剂型为水分散粒剂、悬浮剂、乳油、微乳剂均有。

防治梨树黑星病和苹果斑点落叶病5%己唑醇悬浮剂1000~1500倍喷雾,防治桃树褐腐病800~1000倍。防治水稻纹枯病5%悬浮剂60~100克。根据报道还可以用于放置葡萄白粉病和白腐病10~15毫克/千克,苹果白粉病、锈病10~20毫克/千克,对咖啡锈病有很好的治疗效果,亩用量有效成分2克,防治花生叶斑病有效成分3~4.5克/亩。

剂型与市场

先正达登记的安福(5%己唑醇悬浮剂),主要登记在梨树黑星病、苹果斑点落叶病、水稻纹枯病、桃树褐腐病上。截止2009年7月份己唑醇主要还是以单剂为主,复配制剂将冈霉素·己唑醇,含量为3.5%微乳和11%可湿性粉剂。单剂5%微乳剂13个,5%悬浮剂5个,10%悬浮剂3个,5%乳油1个,10乳油2个,25%悬浮剂一个厂家2个证,30%悬浮剂2个,50%水分散粒剂1个。

根据市场的发展,乳油的份额进一步被压缩,5%的微乳剂成为市场的主流,5%的悬浮剂,成为新的一个对象。高含量逐渐成为市场发展的趋势。总体来看这个市场,近两年才有厂家开始关注,一直保持不温不火的状态,市场上比较有影响的己唑醇产品上格之路的头等功悬浮剂,以及西安美邦的赢利50%水分散粒剂为现阶段市场最高含量的己唑醇,另外上格的叶秀(5%悬浮剂)也有一定的影响。最早见到的是云大科技的翠丽(5%己唑醇微乳剂)。高含量的己唑醇主要市场方向还是主要集中在果蔬市场,低含量的己唑醇主要集中在大田作物。果蔬市场主要还是以香蕉、柑橘和苹果、梨,防治对象为香蕉叶斑病,、柑橘疮痂病、梨树黑星病、苹果斑点落叶病。低含量主要针对水稻、小麦市场和蔬菜市场,以5%的悬浮剂和微乳剂为主。

抢占纹枯病防治市场

防治水稻纹枯病的主打生物农药杀菌剂井冈霉素,曾经长时间霸占我国水稻纹枯病防治的市场份额。但由于药效有所下降,近些年来产量已降至3万-4万吨(按5%制剂计算),己唑醇已经取代了其第一杀菌剂的地位。

水稻纹枯病是水稻的主要病害,每年发生面积在2.9亿亩左右,是我国水稻高产稳产的严重障碍。防治水稻纹枯病生物农药杀菌剂井冈霉素自20世纪70年代问世以来,长期受到市场的推崇。全国有30多个工厂生产井冈霉素,每年

产量可供2亿亩水稻田使用。然而,井冈霉素已经使用30多年,药效有所下降,近些年来产量降至3万-4万吨,使用面积缩减为1.5亿亩左右。

然而新型产品的不断涌现,抢占了井冈霉素的市场份额。在国产品种中,防治水稻纹枯病需求量上升的最大品种是己唑醇,农户称其为“农本便宜、效果快、治病又增产的好药”。经国内农技植保部门推广后,近几年来己唑醇在市场上不断升温。目前己唑醇原药14万元/吨,因厂家增多,竞争激烈,价格同比有些下降。己唑醇防治水稻纹枯病单批次用药成本比井冈霉素高,为3.5元/次,但防效时间长,用药次数少,每亩总成本比井冈霉素低。

水稻后期用己唑醇防病又增产

己唑醇防治禾谷类作物病害效果突出,同时具有增产作用。正常情况下,水稻顶端颖花先开花受精,受精后种子胚胎形成过程中会迅速产生赤霉素等生长激素,促进水稻体内的有机养分向种子运输。这样,先开花受精形成的籽粒在养分竞争上处于优势地位,灌浆充足;后开花的颖花,特别是穗子下部后开放的颖花处于养分竞争劣势地位,常因灌浆不足形成瘪粒,如果在开花后1周不能获取充足的营养灌浆,则这些籽粒将不能灌浆,最终成为空粒。大面积生产实践表明,在水稻破口期和齐穗期使用己唑醇,能使水稻顶端粒争夺养分的优势减弱,使其他籽粒得到较好的灌浆条件,最终提高结实率,增加产量。

生产实践表明,稻田合理使用己唑醇,不仅能防病,还有促进增产的作用。该药在水稻拔节前使用,有利于缩短植株基部节间的长度,从而能预防倒伏;在水稻破口期和齐穗期使用,能抑制水稻顶端粒生长优势,提高结实率;在水稻后期使用,还能减轻叶部病害,使功能叶叶绿素含量增加,光合产量增加,最终使稻谷产量和质量均有所提高。

但己唑醇与三唑酮、烯唑醇、戊唑醇等唑类杀菌剂一样,超量使用会对作物生长产生抑制作用,应注意合理用药。对于30%己唑醇悬浮剂,一般每亩用10~13克,对水稻纹枯病、稻曲病、稻粒黑粉病就有较好的预防作用,后期治疗每亩用量可以加大到15~20克。一般每季水稻最多使用3次。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