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好走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医院智能化系统方案

医院智能化系统方案

来源:好走旅游网
仅供个人参考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目录

一、 项目概况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项目概况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先进性、成熟性和实用性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可靠性、易操作性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 高效率性、实用性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 完整性、可查询性 ................................. 错误!未定义书签。 6. 可扩展性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 主要系统的方案介绍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楼宇机电设备自动化控制系统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系统概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系统目标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系统监控内容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病员探视系统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系统概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系统方案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病床呼叫系统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系统概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系统方案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 门诊分诊排队系统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系统概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系统功能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系统结构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 远程医疗系统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系统概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仅供个人参考

2) 系统方案 .......................................... 错误!未定义书签。 6. 医疗示教系统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系统概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设计范围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系统方案 .......................................... 错误!未定义书签。 7. 多媒体会议系统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设计依据和指导思想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设计依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设计指导思想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系统需求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系统功能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系统设计说明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投影显示系统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音响扩声系统 .................................. 错误!未定义书签。 8.信息发布系统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系统概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系统功能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1 )电子显示屏功能...........................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2 )触摸查询功能 .............................. 错误!未定义书签。 9.卫星接收及有线电视系统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系统概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系统需求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卫星电视接收系统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 分配网络系统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0.计算机网络系统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综合布线系统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安全防范系统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系统组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仅供个人参考

2)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入侵报警系统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 出入口控制系统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 电子巡查系统 ................................... 错误!未定义书签。 6) 停车场管理系统 ............................... 错误!未定义书签。 7) 考勤管理系统 ................................... 错误!未定义书签。 8) 消费管理系统 ................................... 错误!未定义书签。 9) 系统软件管理功能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公共广播及背景音乐系统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系统概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系统功能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4.机房工程................................................ 错误!未定义书签。 1)系统概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 )机房装修工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1 )机房总体规划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2 )机房装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3 )电气工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弱电系统接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大楼弱电系统接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 机房接地系统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4.智能化系统集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项目概况

1、项目概况

石柱县人民医院整体迁建工程弱电智能化系统工程已由石柱县发改委 以石发改审【2010】86号文批准建设,整个工程由一栋13层住院大楼(内外科病房、手术室、ICU、透析等)、一栋4层门诊医技综合大楼、一栋16层南丁格尔学术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仅供个人参考

中心、一栋2层感染中心、配套设备用房及地下车库等组成,建筑面积约92000平方米。为了满足现代医疗、教学、科研的需要,在新建的医院大楼建设建筑智能化系统,建成后的医院大楼将是功能齐全的智能化建筑,是计算机和信息处理等新技术与建筑艺术的有机结合体。

智能化系统工程是利用计算机、通信、自动控制等多项现代高新技术,结合建筑物的特点和业主的使用需求,将建筑物建设成高效、舒适、安全的理想环境为了提升医院的医疗服务水平,更好的为广大患者服务。

现代医院建设要充分重视智能化建设,因此,医院病房大楼在建设中应充分考虑弱电系统方案,以提高医院的管理效率,节约能源,以人为本,最大限度地满足就医病人的需求。

医院的弱电系统主要包括: 综合布线系统、计算机网络及应用系统、有线电视系统、安全防范系统(视频监控系统、入侵报警系统、电子巡更系统)、一卡通系统、大屏显示及信息发布系统(LED显示屏及触摸屏系统)、手术示教系统、候诊叫号系统、多媒体会议系统、楼宇自控系统(BAS系统)、智能照明管理系统、系统集成 (BMS系统)、机房工程等。

2、设计原则

我们在对本医院大楼智能化系统的设计中 ,严格遵循“合理投资、设计一步到位、立足现在、适度超前”的指导思想。特别注重智能化系统的科学性、合理性、先进性、实用性、可靠性、可维护性 、可扩展性、开放性、经济性设计,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仅供个人参考

在此基础上突出智能化系统整体建设的特点。

智能化系统设计同时遵循全面规划和分步实施的原则 ,注意预留预埋到位并有充分余量 ,以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

先进性

结构化综合布线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以及数据库软件乃至 Internet 技术是当今发展速度最快的高新技术领域,新技术不断出现,新产品也在不断推出 。为了确保医院大楼智能化系统有较长的生命周期,保护其在各系统上的投资 ,应选用具有国内同行业领先水平 ,且符合国际发展趋势的技术及产品。同时要注意避免目前尚不成熟或缺乏统一标准规范的技术和产品。在总体设计要一步到位 ,要保证 10-20 年内总体智能化水平不落后 。在管线到位的情况下,可根据技术的发展和财力状况 ,实施智能化系统,以提升技术应用水平。

成熟性

本次设计采用被实践证明为成熟和实用的技术和设备 ,最大限度地满足医院大楼现在和将来的业务发展需要,确保耐久实用。

开放性

医院大楼智能化系统设计的总体结构以信息网络建设为基础,各子系统在此基础上衍生发展应用。作为医院大楼智能化系统建设的基础 ,结构化综合布线是个开放的系统 ,为今后各项应用和发展提供了开放空间。

当前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 ,各种软硬件产品层出不穷 ,但从总体上看,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仅供个人参考

各种技术在开放系统的概念下不断趋于统一 。开放系统已为更多、更广的用户所接受,传统的封闭式系统厂商也开始走开放式的道路,开放式体系结构已经发展成为现今技术的主流。

一方面,选择开放式的体系结构能实现多厂商多产品集成的目的 ,而避免了对某个厂商软 、硬件产品的过分依赖,使医院大楼在今后系统发展和设备选型时有更大的主动权,能选择性能 /价格比较高的软、硬件产品。另一方面,该项目智能化系统与其它系统业务往来和数据通讯也只有在开放的系统平台上才能顺利实现。充分考虑发展的需要,采用开放的技术标准,使系统与未来的新增设备具有互联性和操作性 ,且能很方便地融入全球信息网络中。

标准化

本项目设计及其实施将按照国家和地方的有关标准进行 ,所选用的系统、设备、产品和软件符合工业标准或主流模式 ,支持多种协议可以连接不同的厂商设备和网络。使系统与未来的新增设备具有互联性和操作性,且能很方便地融入全球信息网络中。

可扩展性

医院大楼智能化系统要求不仅体现在其规模上 ,更体现在其服务内容上 。在未来可能的发展情况下,扩建的计算机及其他系统不但要能满足 10 年内业务处理的需要,而且还能具备良好的可扩充性和可升级性,便于及时扩展网络规模。

例如: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仅供个人参考

对基础设施和隐蔽工程要有足够的前瞻性; 保证系统的灵活的扩展性; 保证系统的先进性。 安全性和可靠性

医院大楼智能化系统将在医院大楼的运行和管理中起到重要作用 ,是医院大楼各办公单位日常工作和学习的重要工具,因此系统的设计必须具有高度的安全性 、可靠性和稳定性,包括系统自身安全和信息传递的安全,以及运行的可靠性。因此,系统应具备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本技术规范规定功能的能力 ,应具备长期和稳定的工作能力。为确保医院大楼智能化系统的正常运作 ,要求系统具有很高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因此,具有高可性和强容错能力是医院大楼智能化系统设计过程中的一个首要条件。

作为现代化的医院,从管理和发展的需求出发,保证医院大楼各项工作在高效、方便、舒适 、节能、安全和运营管理服务的科学化下进行 。因此综合以上的系统设计的指导思想和遵循的原则 ,在医院大楼智能化系统的设计中 ,我们强调不仅要立足于本阶段智能化系统发展水平的需求 ,而且要充分考虑到今后业务的发展。因而要求主机、网络、数据库平台等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能够满足先进性 、实用性、可靠性、可扩展性、开放性以及经济性等方面的要求。

实用性

医院大楼智能化系统的设计与实施必须符合本项目实际需要和投资的合理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仅供个人参考

性 ,决不片面追求系统的先进性和超前性,以防止造成投资的浪费。从整体工程的观点出发 ,认真调研该项目的服务功能和服务对象 ,全面进行功能分析和投资分析 ,制定出合理的投资方案才不致于造成投资的浪费。始终贯彻面向应用、注重实效的原则,紧紧围医院大楼的功用特点与实际需要 ,从实用、经济与安全出发,以满足“现代化医院”这一特写使用功能 ,最大限度地满足医院大楼现在业务和未来发展和需求,确保耐久实用。此外,系统具有良好的人机交互界面,以方便实际操作与使用。

智能化方案规划和实施的原则是 :设计一步到位,工程实施应首先满足主要功能的实现 ,特别注重系统设置的合理性、实际可操作性和可扩展性,在此基础上突出整体智能化系统应有的 “亮点”。

可集成性

根据本工程特点及使用与管理的需要,应整体规划、深化设计,逐步集成,不断完善整体功能 ,并应综合优化组合,避免重复设置。

易管理性

选择易于维护和管理的硬件设备和软件系统 ,使整个系统具有较好的可维护性 ,以降低运行成本。必须选择技术实力很强 ,信誉良好的系统集成商提供技术支持 ,使得系统一旦出现故障能够迅速修复 。

经济性 合理的性价比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仅供个人参考

在软硬件系统选型时,要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和性能比较,采用性能 /价格比较高的产品。既要注意避免盲目追求高性能而造成系统处理能力的过分冗余 ,又要防止系统处理能力不足 、可扩展性不强而无法适应业务的发展 ,两者都将造成大量资金的浪费甚至影响业务的正常开展 。所以系统配置时注意采用有长期动态寿命的产品,回避使用短期过渡性技术的产品,使系统既能满足当前的要求 ,也能适应科技的进步。

良好的效益回报

智能化系统是智能建筑运营 、管理的灵魂和核心。医院大楼智能化系统投入的目的就是为入住医院和管理公司的提供办公 、医院大楼管理等服务的系统。众所周知,医院大楼的运营成本主要在水 、电、管理人员开支等,弱电系统是经营管理者向管理要效益,进行现代化的科学管理和节约能源的可靠支撑 。如何向管理要效益是智能化系统设计规划的要点之一。高起点规划、分布实施、基础先行医院大楼智能化系统应高起点规范 ,为将来的发展留下充足的发展空间 ,基础先行,随着建筑基础的建设、完善和技术的发展逐步到位 ,将信息系统的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本次设计的重点 ,为将来现代化的办公环境打下良好的基础。

综合以上的系统设计的指导思想和遵守的原则 ,在该项目智能化系统的设计中 ,我们强调不仅要着眼于本阶段业务处理的需求 ,而且要充分考虑到今后业务的发展 。因而要求主机、网络、数据库平台等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能够满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仅供个人参考

足先进性 、实用性、可靠性、可扩展性、开放性以及经济性等方面的要求。 二、智能化设计思想

1、 需求分析

智能建筑是将传统建筑技术同先进的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自动化技术、网络与通讯技术)相结合,建筑一种舒适、高效的节能环境,为人们提高生产力创造条件,智能建筑是综合经济实力的象征。智能建筑的基础有三部分组成:办公自动化系统( OA),通讯自动化系统( CA),楼宇设备自动化系统(BA)。

本次设计针对医院大楼智能化系统的应用需求,注重从几个方面进行考虑和阐述。

系统的需求定位分析 :为本医院医院大楼智能化系统的定位 、设计提供多角度的分析 ,力求项目定位与应用贴近实际。

系统的结构定位分析:分析本医院医院大楼智能化系统由哪些系统组成,提供哪些服务 ,实现哪些功能,确定了系统的结构形式 。结构定位分析以业主方的技术要求为主要依据 ,结合项目特点进行方案设计。

系统总体技术实现方式 :系统的总体设计是从全局的角度考虑技术的架构实现方式 ,是智能化系统实现的基础,决定了系统的合理性与可行性。

子系统实现方式:子系统的实现是在总体架构基础上如何建立的。 系统的管理模式:包括智能化系统的运作管理及系统的信息管理。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仅供个人参考

2、项目定位

针对本医院医院大楼的建设需求和目前建筑智能化的发展方向,我司结合多年的智能化设计及施工经验,遵循设计全面、适当超前的原则,在设计思路上着重从保证本医院医院大楼智能化系统的合理投资、长期稳定、易于扩容及楼内办公人员的安全、方便使用的角度进行设计。

该项目智能化系统建设应具有本医院的特色,能满足医院办公、物业管理的需要。智能化系统为该项目提供科学的现代化的智能化管理平台以及舒适、安全的工作环境和高效、灵活、方便、快捷的工作条件。

3、设计目标

本项目智能化系统设计目标:安全、舒适、节能、人性化管理和服务。 安全:完善医院大楼安全保卫工作 ,提高物业管理水平、降低管理人员劳动强度 、节省运行能耗、物耗。

节能:将设备节能工作落实到实处 ,充分发挥每台设备的最高效率 ,同时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降低医院大楼运营成本。

舒适:建设信息服务平台,为用户提供的方便、快捷的优质服务。 人性化管理和服务:创造人性化服务、办公的环境,使用户享受网络化、数字化服务。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仅供个人参考

三、总体设计说明

1、总体设计目标

本医院大楼将建成以智能化和数字化为基础的现代化医院,为适应现代化高技术发展的需要,其智能化系统的建设必须为医院管理提供可靠、高速和灵活开放的传输平台和实现途径,为用户提供一个安全、便捷、温馨、功能齐全、工作及办公环境,并且为医院的物业管理提供高效、优质的技术手段,以有效地进行医院大楼的综合管理。

为实现上述目标,医院大楼智能化系统的设计必须结合该项目的实际特点和应用需求,依据相关标准进行设计,在充分满足现代化医院对信息化的需求外,系统设计应适当超前,同时又应立足现在,面向未来,充分展示智能化系统在本医院医院大楼应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本工程的智能化系统的使用功能、管理要求达到国家优质工程标准。其建设主要目标:

提供医院大楼信息化的网络平台; 提供安全、高效、舒适、便利的工作环境;

提供医院大楼的设备(或系统 )、功能和信息共享的智能管理环境,提高医院大楼现代化管理水平,降低运行成本;

提供未来发展所需的智能建筑功能升级与扩展余量。

舒适:医院大楼智能化系统的建设贯彻 “以人为本”的原则,创造一个高品质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仅供个人参考

的环境空间 。

节能:完善的楼宇自控,使空调系统、机电设备的节省达到最佳运行效果以及产生最高的经济效益。

安保:使整个医院大楼环境处于安全的保护之中,确保医院大楼内人员及财产的安全性 。

高效:通过建设高速的通讯网络设施,提供自动化办公及电话通讯等信息通讯功能。

以科学技术为基础,依靠先进的设备和科学管理 ,利用计算机及相关高新技术 ,将自然生态环境和建筑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通讯与信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仅供个人参考

息处理技术等先进技术相结合,应用适度超前的先进、适用、优化集成的成套技术体系和设备体系,将本医院医院大楼的智能化各子系统有效集成,为医院大楼提供一个安全、舒适、方便、快捷、开放的环境,最终实现节约能源,降低运营成本,保护环境和提高服务质量等目标。

2、智能化系统组成图 3、设计依据

国家和地方相关标准及规范:

GB/T50314-2006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

DBJ13-32-2000 《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标准》 DBJ08-47-95 《智能建筑设计规范》 JGJ/G16-92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GB/T50311-2007 《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ANSI EIA/TIA568A/B 《国际商用建筑布线标准》 GB 50348-2004《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 GA/T75-94 《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 GA308-2001《安全防范系统验收规则》

GB 50198-94 《民用闭路监控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GB50200-94 《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GB-50174-2008 《电子计算机信息机房设计规范》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仅供个人参考

GB6510-86 《30MHZ-1GHZ 声音和电视信号电缆分配系统》

GB8898-97 《电网电源供电的家电和类似一般用途的电子及有关设备的安全要求》

GB50150-91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实验标准》 GBJ232-90,92 《电气装置安装施工及验收规范》 GBJ52-83 《工业与民用供电系统设计规范》 GBJ300-8 《建筑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统一标准》 JGJ/T90-92 《建筑领域计算机软件工程技术规范》 GB/T19002-1994 《物业管理 ISO9002》 GBT16-87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软件工程国家标准》国家、地方政府颁布的相关法律、法规、规范 四、系统安装及施工

1.所有系统布线施工方案 1.1系统配线施工要求

配线工程施工前,土建工程应具备下列条件

对施工有影响的模板、脚手架应拆除,杂物清除干净; 会使线路发生损坏或严重污染的装饰工作,应全部结束;

预埋线管和线槽架均安装完毕,位置和尺寸应符合施工图设计要求。 配线工程的一般规定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仅供个人参考

敷设的导线应便于检查、更换、配线工程使用的导线,其最小线芯截面积应大于或等于0.5平方毫米(5类双绞线除外);导线连接时应注意,剖开导线的绝缘层时,不损伤线芯。多股铜芯绒线芯应先拧紧,烫锡后再连接;接线盒内绝缘导线接头处,应采用绝缘胶带包缠均匀、严密,并不低于原有的绝缘强度;从室外引入到室内的导线,在进入墙内的一段应采用绝缘导线,穿墙保护管的外侧应有防水措施。

管线槽架内配线施工

管线槽架内穿线宜在抹灰及地面工程结束后进行,在配线施工之前,应将线槽内的积水和杂物清除干净;系统的配线原则上可以采用同槽分隔方式敷设,但电压大于55V以上的辅助供电回路应另管另槽敷设,特别是电视信号线、广播线和动力线相互之间应有良好的屏蔽和相互隔离度,以防止信号串扰和电磁干扰;管线槽内导线的总截面积(包括外护层)不应超过管槽截面积60%。敷设于垂直或水平管线槽中的导线每超过5m长度时,应在管线槽内或接线盒中加以固定,导线穿入管线槽后,在导线穿出口处直至电气设备接线端应装软护线套以保护导线防止外力的损坏。 1.2插座安装

插座应牢靠地安装在平坦的地方,外面有盖板。安装在活动地板或地面上的插座,应固定在接线盒内。插座面板有直立和水平等形式;接线盒有开启口,应可防尘。安装在墙体上的插座,应高出地面30cm或根据设计要求,若地面采用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仅供个人参考

活动地板时,应加上活动地板内净高尺寸。固定螺钉需拧紧,不应有松动现象。 1.3层间设备的安装

层间设备明装在相应楼层的弱电井墙壁上,安装高度距地面为1.2米。电缆按线序安装在层间设备里面的电缆接线柱上。

2.计算机网络系统

信息社会的高速发展,打破传统的管理模式,人们已不仅仅满足于以往的手工作业,而是利用现代通讯技术、现代计算机技术来进行信息处理和交流,并建立各种信息服务系统,为用户提供各种信息服务。

通过建设一个高速、安全、可靠、可扩充的信息网络系统,实现单位内部信息的高度共享、传递及管理信息化,领导能及时、全面、准确地掌握本院规划、生产、建设、管理、财务、人事等各方面情况。

本医院大楼计算机网络的建设,既要满足网络通信的需要,能适应信息社会的发展,又要考虑网络建设的经济性,实用性和网络技术的成熟性。同时医院大楼的楼层网络设备系统的建设要注重与医院整体网络系统建设的统一性。

楼层网络设备系统的建设内容如下: 主楼的汇聚层建设;

接入层的建设,接入层直接接入网络中心机房的核心交换机; 无线网络覆盖,包括公共区域、休息区及病房的网络信号覆盖。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仅供个人参考

2.1设计简要说明

本医院大楼楼层网络设备系统实施目标是 :建成办公、管理、服务为一体的信息网络系统 ,信息共享化和管理科学化,实现办公的自动化,并确保信息稳定可靠、高速快捷的传递。

实现信息资源和硬件资源的共享;

为楼内的物业管理部门以及智能化系统运营提供一个高速、优质的数据通信和图像传输平台;

具备高速率、并可滑行的进行带宽升级;

支持高速接入 Internet 等国际、国内各种主要互联网; 支持各种形式的多媒体应用 ;

支持病房区域、公共区域的无线上网需求。 楼层网络设备系统的建设内容如下: 汇聚层建设;

接入层的建设,接入层直接接入网络中心机房的核心交换机; 无线网络覆盖,包括公共区域、休息区及病房的网络信号覆盖。 楼层网络设备具有三层交换能力,能进行虚拟网的划分,支持各种最新的、流行的网络协议 ,支持与各种异构平台之间的通信。网络不仅能提供内部的文件及打印共享,同时支持 WWW 的信息发布、网页制作、电子邮件服务 、BBS 公告版等。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仅供个人参考

2.2系统特点 通信类

通信:通过建立医院大楼内的局域网网络,来实现医院大楼信息的共享及交流。对外广域网通信:通过光纤接入到楼内的网络中心的路由器中 ,实现本医院医院大楼 与Intetnet 广域网通信。

信息服务类

Intetnet 网络服务:通过专线实现了广域网的连接 ,内部用户可以通过 WEB 服务器实现和 INTETNET 网的连接,通过电子邮件服务器实现用户电子邮件的功能,而通过用户终端机中的各种远程通信服务软件可以方便地实现 Intetnet WWW 信息服务。对内对外数据传输和信息服务 :通过文件服务器,为所有用户提供信息服务平台 。通过集成管理服务器,可对信息集成管理,提高管理效率。其他数据传输和信息服务:医院大楼内部业务部门和各重要部门可以通过建立其专用计算机局域网系统,实现自身的业务处理及信息交流 ,通过网络虚网功能,使其单独使用一个网段 ,实现其自身信息的安全,也可通过设置内部防火墙来保证信息系统安全。

安全认证到桌面。

系统采用六元素的自动绑定、静态绑定、动态绑定相结合,可以确保用户入网时身份唯一,并且避免了 IP 冲突。

高性能、高稳定、高可靠性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仅供个人参考

整网采用万兆核心、万兆 /千兆骨干、千兆 /百兆到桌面的设计理念。高吞吐量,线速转发的核心路由器和三层交换机 ,所有关键器件的冗余 ,包括主控板、交换网板、电源等,支持板件的热插拔技术,保证了网络的高效运转。 2.3需求分析 用户需求分析

本医院大楼楼层网络设备系统实施目标是:建成办公、管理、服务为一体的信息网络系统,信息共享化和管理科学化,实现办公的自动化,并确保信息稳定可靠、高速快捷的传递。

实现信息资源和硬件资源的共享;

为楼内的物业管理部门以及智能化系统运营提供一个高速 、优质的数据通信和图像传输平台 ;

具备高速率、并可滑行的进行带宽升级;

支持高速接入 Internet 等国际、国内各种主要互联网; 支持各种形式的多媒体应用。 网络技术要求分析

根据实际应用需要,在网络技术上必须提供相应的支持和保证 ,特别在网络容量、网络承载能力、系统可靠性、实用性、Qos、扩展性、网络互联、通信协议等方面保证本医院医院大楼计算机网络的先进性。

网络骨干及承载能力的需求分析

本医院医院大楼局域网的网络骨干是指核心交换机与各接入层交换机的光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仅供个人参考

纤骨干连接,为充分利用光纤传输的优越性及其较高通讯效率,同时为满足医院大楼当前及将来业务的需要,网络骨干采用千兆快速以太网技术,中心交换机与楼层交换机的连接带宽为 1GB。

网络核心及承载能力的需求分析 本医院的核心交换机已经建设完毕。 楼层交换机的性能需求分析

楼层交换机通过千兆光纤连接端口连接核心交换机 ,向下为本地用户提供 10/100M 端口接入,楼层交换机采用 24 个端口或 48 端口课堆叠的以太网交换机,接入层交换机超过 2 台采用堆叠方式连接。

无线交换机主机 服务器结构

企业级机架式服务器结构,可组成集群组系统的硬件和软件。 单机支持不少于 4 个的千兆端口,端口支持 VLAN Trunk 单机的 AES 256 的加密数据吞吐量不小于 4 G bps。 AP 管理能力

单机支持至少 256 端口;

单机支持不少于 1024 个 AP MAC 地址。 管理能力

支持 Console,telnet,Web 管理;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仅供个人参考

支持 SNMP 管理;

支持 DHCP 服务, 无线控制器本身内置 DHCP 服务器;

支持查看 WLAN 无线资源及统计,每个用户无线资源和统计能力。 无线 AP 频率要求

具有国际 WiFi 组织认证和国内无线电管理委员会认证资质; 无线电频率要求支持 2.4GHz 802.11 B/G。 AP 无线功能

单接入点支持不小于 16 个可广播的 SSID; 支持发射功率可调整;

无线天线功率不小于 3dB,天线可更换; 支持自动分配射频通道功能。 网络管理需求 网络可进行集中式; 可视化图形管理;

可发现网络拓扑,监控所有网络设备的运行状况;网络管理员可及时发现网络故障点并予以排除 ,可依据探测到的 MAC 地址来确定相应的用户 ,网络 IP、MAC 地址端口定位,整网策略配置管理,并可及时隔离非法访问用户,以保证整个网络高效、安全、可靠的运转。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仅供个人参考

2.4系统结构图 2.5系统设计目标

系统的设计目标是能全方位满足医院大楼办公与服务应用的需求,适应电子商务的发展,为第二阶段的电子商务系统建设提供物质基础,从而实现医院大楼办公全方位的信息化服务。

网络系统特点

星型网络结构:核心、汇聚层、接入网络结构组成了本医院医院大楼计算机网络。星型结构设计减少了网络交换的中间环节,减少了网络数据传输的时延,简化了路由交换模型,是一个高效的计算机网络。

冗余的链路设计:简单的网络并不意味着不安全的网络。核心设备还采用冗余的设计方式,不仅提高了单台的可靠性,更通过冗余链路确保整网的安全。即使出现问题,依然可以保证其损失被控制在最小范围。

高性能的网络设备:无论是核心还是接入都从转发性能,业务提供能力方面进行了充分认证和考虑,使整网保持一致的服务质量,构成端到端安全的计算机网络。

VLAN 设计

所谓 VLAN 是指处于不同物理位置的节点根据需要组成不同的逻辑子网,即一个 VLAN 就是一个逻辑广播域,它可以覆盖多个网络设备 。VLAN 允许处于不同地理位置的网络用户加入到一个逻辑子网中 ,共享一个广播域。通过对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仅供个人参考

VLAN 的创建可以控制广播风暴的产生 ,从而提高交换式网络的整体性能和安全性。

VLAN 对于网络用户来说是完全透明的 ,用户感觉不到使用中与交换式网络有任何的差别 ,但对于网络管理人员则有很大的不同,因为这主要取决于 VLAN 的几点优势:

控制广播风暴 :主要有 2 种方式物理网络分段和 VLAN 逻辑分段。 提高网络整体安全性 :通过路由访问列表和 MAC 地址分配等 VLAN 划分原则,可以控制用户访问权限和逻辑网段大小。

网络管理简单、直观 :于交换式以太网,如果对某些用户重新进行网段分配,需要网管员对网络系统的物理结构重新进行调整 ,甚至需要追加网络设备 ,增大网络管理的工作量 。而对于采用 VLAN 技术的网络来说,只需网管人员在网管中心对该用户进 行 VLAN 网段的重新分配即可。

本计算机网络的 VLAN 划分策略为基于端口的 VLAN 划分方法。网络管理员对网络设备的交换端口进行分配,不用考虑该端口所连接的设备 。所选用的交换机具有端口 VLAN 技术,允许跨越多个交换机的多个不同端口划分 VLAN,不同交换机上的若干个端口可以组成同一个虚拟网。根据本院的情况 ,我们可以把计算机网络根据各个科室划分为 N 个不同的网段,VLAN10,VLAN20……VLANN,网络管理员对各个网断进行设置,一方面要保证网络内部对 Internet 的安全可靠访问,另一方面又要求能有效隔离各子网之间未经授权的相互访问 。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仅供个人参考

在规划网段中的信息点数时 ,网络管理员应考虑到当前 IP 地址资源的充分利用性,又要预留出适当的扩展余地,同时考虑全局的路由汇聚。因此如果采用私网地址分 配IP,建议每个网段采用 的掩码,即支持 254 个信息节点。

对于其他的 NOTES、DNS、FTP 以及业务应用等等服务器建议单独设置在一个 VLAN 中,通过 S8016全线速的三层交换和四层过滤机制实现可控的用户服务。另外,如果今后部分部门开展对外的 WWW 等服务的话,建议再单独设置 VLAN,结合防火墙设备,通过设置 DMZ(停火区)的方式实现与外界的安全互联。

IP 地址规划

IP 地址空间分配,要与网络拓扑层次结构相适应 ,既要有效地利用地址空间 ,又要体现出网络的可扩展性和灵活性,同时能满足路由协议的要求,以便于网络中的路由聚类,减少路由器中路由表的长度,减少对路由器 CPU、内存的消耗,提高路由算法的效率,加快路由变化的收敛速度,同时还要考虑到网络地址的可管理性。具体分配时要遵循以下原则:

唯一性:一个 IP 网络中不能有两个主机采用相同的 IP 地址; 简单性:地址分配应简单易于管理,降低网络扩展的复杂性;

连续性:连续地址在层次结构网络中易于进行路径叠合 ,大大缩减路由表,提高路由算法的效率;

可扩展性:地址分配在每一层次上都要留有余量 ,在网络规模扩展时能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仅供个人参考

保证地址叠合所需的连续性;

灵活性:地址分配应具有灵活性,以满足多种路由策略的优化,充分利用地址空间。主流的 IP 地址规划方案分为纯公网地址 、纯私网地址和混合网络地址三种 。当网络以私网地址分配或采用混合网络地址接入时,要求网络提供地址变换功能,过滤掉私网地址。

本项目 IP 地址规划:

内部地址的分配原则是按科室进行的,视用户的数量, 1/4、1/2 划分。对于相对固定不变的办公区采用静态分配 IP 地址,为防止地址盗用,可采用 IP 地址与 MAC 地址绑定。用户的管理,是基于用户名、密码的代理认证过程进行,从 DHCP 服务器获得 IP 地址,访问网内资源。

外部 IP 地址原则是按科室进行的 ,对于相对固定不变的办公区可采用静态分配 IP 地址,为防止地址盗用,可采用 IP 地址与 MAC 地址绑定。对上网用户的管理,是基于用户名、密码的代理认证 WEB 认证过程进行访问外网的资源就必须经过认证 , 用户开机时,从 DHCP 服务器获得IP 地址,访问外网资源。中心交换机支持静态或动态 的 IP 地址分配,并支持动态 IP 地址分配方式下 DHCP-Relay 功能。

网络安全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在计算机上处理的业务也由基于单机的数学运算、文件处理,基于简单连接的内部网络的内部业务处理、办公自动化等发展到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仅供个人参考

基于复杂的内部网(Intranet)、外部网(Extranet)、全球互连网(Internet)的计算机处理系统和世界范围内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处理 。在系统处理能力提高的同时 ,系统的连接能力也在不断的提高 。但在连接能力信息、流通能力提高的同时,基于网络连接的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整体的网络安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网络的物理安全、网络拓扑结构安全、网络系统安全、应用系统安全和网络管理的安全等。因此计算机安全问题,应该象每家每户的防火防盗问题一样,做到防范于未然。甚至不会想到你自己也会成为目标的时候,威胁就已经出现了,一旦发生,常常措手不及,造成极大的损失。保证计算机信息系统各种设备的物理安全是整个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的前提 。物理安全是保护计算机、网络设备、设施以及其它媒体免遭地震、水灾、火灾等环境事故以及人为操作失误或错误及各种计算机犯罪行为导致的破坏过程。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环境安全:对系统所在环境的安全保护,如区域保护和灾难保护; 设备安全:包括设备的防盗、防毁、防电磁信息辐射泄漏、抗电磁干扰及电源保护等;

媒体安全:包括媒体数据的安全及媒体本身的安全。

网络拓扑结构设计也直接影响到网络系统的安全性。假如在外部和内部网络进行通信时,内部网络的机器安全就会受到威胁,同时也影响在同一网络上的许多其他系统。透过网络传播,还会影响到连上 Internet/Intrant 的其他的网络;影响所及,还可能涉及法律、金融等安全敏感领域。因此 ,将来在在设计应用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仅供个人参考

系统时有必要将公开服务器( WEB、DNS、EMAIL 等)和外网及内部其它业务网络进行必要的隔离,避免网络结构信息外泄;同时还要对外网的服务请求加以过滤,只允许正常通信的数据包到达相应主机,其它的请求服务在到达主机之前就应该遭到拒绝。

所谓系统的安全是指整个网络操作系统和网络硬件平台是否可靠且值得信任。目前恐怕没有绝对安全的操作系统可以选择,无论是 Microsfot 的 Windows NT 或者其它任何商用 UNIX 操作系统,其开发厂商必然有其 Back-Door。因此,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没有完全安全的操作系统。不同的用户

应从不同的方面对其网络作详尽的分析,选择安全性尽可能高的操作系统。因此不但要选用尽可能可靠的操作系统和硬件平台,并对操作系统进行安全配置。而且,必须加强登录过程的认证(特别是在到达服务器主机之前的认证 ),确保用户的合法性 ;其次应该严格限制登录者的操作权限 ,将其完成的操作限制在最小的范围内。

管理是网络中安全最最重要的部分。责权不明,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及缺乏可操作性等都可能引起管理安全的风险。当网络出现攻击行为或网络受到其它一些安全威胁时(如内部人员的违规操作等 ),无法进行实时的检测、监控、报告与预警。同时,当事故发生后,也无法提供黑客攻击行为的追踪线索及破案依据,即缺乏对网络的可控性与可审查性。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对站点的访问活动进行多层次的记录,及时发现非法入侵行为。建立全新网络安全机制,必须深刻理解网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仅供个人参考

络并能提供直接的解决方案,因此,最可行的做法是制定健全的管理制度和严格管理相结合。保障网络的安全运行,使其成为一个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可扩充性和易管理性的信息网络便成为了首要任务。一旦上述的安全隐患成为事实,所造成的对整个网络的损失都是难以估计的。因此,网络的安全建设是网络建设过程中重要的一环。

根据以上安全隐患,我们提出以下措施,来更好的杜绝不必要的网络安全问题。

物理措施:例如,保护网络关键设备(如交换机、大型计算机等),制定严格的网络安全规章制度,采取防辐射、防火以及安装不间断电源( UPS)等措施 。

访问控制:对用户访问网络资源的权限进行严格的认证和控制。例如,进行用户身份认证 ,对口令加密、更新和鉴别,设置用户访问目录和文件的权限,控制网络设备配置的权限等等。

数据加密:加密是保护数据安全的重要手段 。加密的作用是保障信息被人截获后不能读懂其含义。

网络防毒:防止计算机网络病毒,安装网络防病毒系统。

防火墙:防火墙技术是通过对网络的隔离和限制访问等方法来控制网络的访问权限 ,从而保护网络资源。其他安全技术包括密钥管理、数字签名、认证技术、智能卡技术和访问控制等等 。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仅供个人参考

其他措施:其他措施包括信息过滤 、入侵检测、容错、数据镜像、数据备份和审计等。近年来,围绕网络安全问题提出了许多解决办法 ,例如数据加密技术和防火墙技术等 。数据加密是对网络中传输的数据进行加密 ,到达目的地后再解密还原为原始数据 ,目的是防止非法用户截获后盗用信息。另外人是计算机网络的使用者,同时由于有意或无意的事物也很有可能给计算机网络带来不必要的安全隐患,所以建立完善的网络管理制度和,不断的对计算机使用者进行必要的培训,使其对计算机网络有一定的了解,并养成良好的使用习惯。也是保护网络安全的重要措施。

3.综合布线系统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病房楼内的语音通讯、数据处理、图像传输等信息传输量不断增加,各种通讯网络也不断扩大。设计的布线系统应能充分适应现代化和未来技术的发展,实现高速数据通讯,高显像图片传输,支持各种网络设备、通讯协议、多媒体系统及语音通讯。

数据主干采用光纤,语音主干采用大对数电缆,水平子系统内网采用六类、外网、语音采用超五类产品。水平支线采用低烟无卤的超五类或六类UTP对绞电缆,敷设长度不应超过90m。语音及数据插座模块选择RJ-45标准接口。 3.1设计简要说明

本次综合布线系统主要真的以下两个部分内容: 医院大楼语音、数据综合布线系统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仅供个人参考

医院大楼综合布线系统

水平子系统:在水平布线子系统设计中 ,语音和数据传输的电缆采用 4 对 6 类非屏蔽双绞电缆,该双绞线的传输带宽为不少于 250MHz;数据传输速率可达 1Gbps;

主干子系统:每个楼层弱电间放置 2 根六芯多模光纤和 2 根六类双绞线到数据中心机房,从每个弱电间布放50对三类大对数电缆到中心机房(大对数电缆按照不低 于 1:1.3 以上配置)。

设备间子系统:设备间设置于 数据中心机房。 3.2系统特点

本次设计的布线系统有以下特点:

开放式结构平台可升级为多媒体应用 ,ATM 和千兆网等技术应用。其布线方案可满足千兆以太网的要求并支持到桌面的完整的 MHZ 宽带视频的需要。

每一个元件都能确保提供优越的信道性能其质量符合 ISO9001 国际标准。极高平衡性能的电缆最大限度降低电缆所受噪音干扰。

系统提供一个统一的通讯平台联结所有智能化系统 ,让资讯畅通无阻地传递 ,达到最佳管理性能。集现代建筑技术、现代电脑风格技术、现代通讯技术及智能控制技术于一体 。

布线解决方案既能满足对系统灵活性 、开放性、经济性和扩充性的要求 ,又能满足办公环境的整洁和美观。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仅供个人参考

综合布线系统产品需使用同一品牌的产品,包括各种线缆、模块、跳线、连接器等 ;要求综合布线系统配线架、跳线、模块等,其传输特性必须与线缆的传输特性相一致 ,或高于线缆的传输特性。所以我们选用品牌为西蒙的线缆。 3.3系统概述

随着计算机通信技术的发展,尤其是近年来高速计算机网络、多媒体技术的发展,综合布线系统已成为医院大楼内信息的生命线。它将所有的语音、数据信号传输有机的联接在一起,并进行统一、可靠、灵活、高效的智能化管理。

本设计方案结合我公司对布线系统的设计经验及当前布线产品的发展趋势而进行,力争使系统适合当前发展,适应业主需求,并充分考虑价格、性能、开放性等因素而设计,对系统主要作如下考虑 :

为本医院大楼综合布线系统提供高可靠、高质量、高带宽的,综合话音、数据、图像传输的布线系统是本方案设计的目标。 3.4设计依据

本系统的设计依照下列标准进行:

GB/T 50314-2006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

SJ/T30003-93 《电子计算机机房施工及验收规范》 GBJ300-8 《建筑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统一标准》 JGJ/T90-92 《建筑领域计算机软件工程技术规范》 DBJ13-32-2000 《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标准》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仅供个人参考

DB32/366-1999 《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实施及验收规范》 DBJ08-47-95 《智能建筑设计规范》 JGJ/G16-92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GB/T50311-2007 《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GB/T50312-2007 《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施工与验收规范》 ANSI EIA/TIA568A/B 《国际商用建筑布线标准》 GBJ52-83 《工业与民用供电系统设计规范》 国家、地方政府颁布的相关法律、法规、规范 3.5需求分析

本医院医院大楼综合布线系统的建设目标要求做到:数据部分垂直主干采用光纤,通过交换分配到各个信息点,水平布线采用采用六类系统。语音部分符合程控交换机和虚拟网等多种通讯方式。通过数据和语音通信系统,将为其最终建成为一座具有现代化信息网络的医院医院大楼。同时满足:

满足医院大楼当前业务和将来发展的需求; 提供一个良好的、舒适的、高效的办公和服务环境; 提供一个办公设施的网络化、智能化、通信化的高技术平台; 满足建筑结构柔性化,能满足多种用户对不同环境功能的要求; 满足医院大楼管理、服务的自动化和全方位化; 满足用户上网,信息化要求的需要;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仅供个人参考

提供视频安防监控系统、一卡通系统等的网络传输及通讯; 满足系统集成需要。

综合布线系统作为医院大楼内所有信息传输的主要通道,必须支持现在以及未来语音、数据、图像等信息高速传输的要求,特别是在图像传输方面有比普通医院大楼更高的要求,实现医院大楼内业务办公自动化、现代化管理。而网络布线系统作为现代化办公数据网络、通讯系统的基础平台,是建筑物内或建筑群之间的一个模块化、灵活性极高的信息传输通道,是智能建筑的 “信息高速公路”。

采用六类信息插座,能够满足高速数据及语音信号的传输 ,六类传输参数可测试到 250MHz。信息模块安装于普通信息面板时也应具有任选 90 度(垂直)或 45 度(斜角)安装方式,信息模块应使用不同颜色以区分数据点(兰色)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仅供个人参考

或语音点(白色 ),面板应采用原厂英式 86 式方形,并应有明显的语音及数据的标识及 UL 的 V94-0 防火认证。 3.6系统结构示意图3.7技术设计说明 工作区子系统

工作区布线子系统由终端设备连接到信息插座的连线(或软线)组成,它包括装配软线、连接器和连接所需的扩展软线,并在终端设备和 I/O 之间搭桥。工作区的每一个信息插座均支持电话机、数据终端,计算机等终端设备的设置和安装。对于各个布线子系统,计算机信息点和语音信息点均为六类铜缆配置 ;所有产品包括线缆、模块、跳线、连接器等均为同一厂商原装产品。系统配线架、跳线、模块等,其传输特性必须与线缆的传输特性相一致,或高于线缆的传输特性。

信息点位布置 详见智能化设计图纸。 信息插座的安装说明

铜缆信息插座均为墙面暗装 (特殊应用环境可考虑吊顶内、地面或明装方式 ),底边距地 30 厘米。为方便用户使用,要求每组信息插座附近配备 220V 电源插座,以便为数据设备供电 ,根据标准建议安装位置距信息座不小于 20 厘米。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仅供个人参考

水平子系统

水平子系统包括从 RJ45 插座开始到管理子系统的配线架。标准长度 90 米,实际使用时按不同应用可以超过该长度。布线结构采用星型结构 ,从竖井旁的配线架起分别辐射到每个用户点的 RJ45 插座,走线可以从天花板吊顶线槽走线或从地面设地线槽走线,使用弱电桥架。水平子系统为从信息插座至楼层配线间的水平线缆,本工程水平子系统全部采用6 类双绞线,信息插座采用六类模块配合国标单面板。

线缆的选型

水平子系统是指连接工作区信息出口与管理区子系统水平布设的线缆。本方案中,水平子系统采用六类 UTP,以保证网络信息高速 、可靠地传输和满足通信技术发展的要求 ,同时使系统具有更大的灵活性。

六类综合布线系统产品作为数据、语音、图像传输布线,能适合高速多媒体的应用。

线缆用量

根据施工经验,按照经验公式线缆长度=平均长度( Mmax+Mmin)/2×12%(冗余量及消耗) ×\⁄9X息点数。

管理子系统

管理子系统由分散在楼层的分配线间组成,负责楼层信息点的配线管理。分配线间中水平双绞线(包括语音和数据)端接使用 24 口模块式配线架。垂直语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仅供个人参考

音主干线缆端接使用 110 型卡接式配线架。

光纤端接箱为机架式 24 口光纤配线架,垂直主干双绞线(垂直光纤)使用独立的模块式配线架 ,光纤连接采用 LC 连接设备。

综合布线的管理子系统为安装于各个医院大楼层面上的分配线架,分配线架安装在相应层的弱电间或便于管理及维护的位置(如弱电管井内 )。

水平端接管理系统语音和数据全部采用 24 口模块化配线架,数据光纤主干端接管理系统采用 24口模块化光纤配线架,语音主干端接管理系统采用 110 快捷式配线架。

数据和语音水平端配线架采用六类快捷系列配线架 ,可与普通 RJ45 头跳线插接(标准 8 芯插口),使用与管理极为方便,全部传输性能完全满足六类标准的要求 ;能够直接安装在 19 英寸的标准机柜里;由于是模块化的配线架,故极便于扩容;具有明显的线号标识区域,便于管理和维护,能安全,快接地安装与调试;具有良好的防火性能,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同时又为其提供了足量的电缆管理槽,使管理更加清晰、简明。

跳线

本方案中由于采用全线六类布线产品,为保证系统性能,数据铜缆跳线采用产品厂商生产的成品跳线,而不采用像五类系统一样的由专业工程师现场制作的跳线。

配电要求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仅供个人参考

系统要求在每个配线间需强电专业提供1个16A检修电源插座、1个供交换机使用的UPS 插座。系统要求在每个无线AP点旁需强电专业提供1 个 10A 检修电源插座。

垂直子系统

垂直主干子系统连接管理子系统到设备子系统。可采用光纤或大对数双绞线。

设备间子系统

设备间子系统中放置总配线架,其中包括网络系统配架和电话系统配架。电信部门的光缆和同轴电缆进入医院大楼后通过电信接入设备连接到总跳线架上。本医院医院大楼 设备间由设备间 (主配线间)中的电缆、连接器和相关支撑硬件组成,它把公共系统设备的各种不同设备互连起来。该子系统将中继线交叉连接处和布线交叉处与公共系统设备PBX )连接起来,集中管理整个建筑内的所有信息点。

4.安全防范系统 4.1设计简要说明

每个监控摄像机前端放置放置一根视频线到相对应楼层弱电间用的交换机 ,同时放置一根六类网线到相应的配线间,电源采用集中供电方式 ,本栋楼的每个护士站设立一个网络分控点 ,布一根六类线到相应的弱电间,监控本楼层的情况 ;点位设置原则如下: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仅供个人参考

大楼外围监视区域范围广,采用彩色高速球型摄像机。

一层入口大厅、地下车库监视范围比较大,采用彩色室内高速球摄像机。 重要通道、出入口、候诊区等采用半球摄像机。 电梯轿厢采用电梯专用摄像机。

智能化网络视频监控系统是一个开放的集成平台 ,是安防集成平台的核心系统 ,应当实现院区内安防各系统间的相互集成 、报警联动和信息集成 ,以及控制信息的统一发布和管理 。该系统应可以联动一卡通系统、消防报警系统、周界报警系统、入侵报警系统、电子巡更系统等。网络视频监控系统应当能够支持 C/S 和 B/S 两种应用模式,以提高系统应用的灵活性 。B/S 模式下,客户端可以采用标准的 Web 浏览器来访问系统的各项功能 ,实现系统安装的最大简化 ,也使得用户能够方便的通过各种网络( LAN/WAN/Internet)访问系统,同时实现系统的平滑可扩展。

整个系统的图像质量不应低于主观评价 4 级的要求,相对应的 4 级图象质量的信噪比应符合GB50198-94 内 的要求。如:系统各部分信噪比摄像部分应大于 48dB,传输部分应大于 50dB,显示部分应大于 45dB。

图像:图像分辨率应当能够达到 640X480 或更高,要求清晰度高,色彩逼真,图像压缩格式完全符合国际标准,最高帧速能够达到 25fps 或更高。客户端应当支持高屏幕分辨率显示 ,最高屏幕分辨率应当能够达到 1280x1024,从而确保图像投到大屏幕上的清晰度。支持监控图像抓拍功能。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仅供个人参考

监控中心要求:监控中心配置有中心服务器 、视频监控软件、存储阵列柜及扩展柜 、系统管理工作站等系统管理设备。 系统应支持 15 天以上的录像保存记录,系统通过投影机可以输出到投影幕墙上。

供电要求:采用从各弱点井分散供电方式 ,采用 RVV3×2.5mm 的电源线,由各楼层供电配电箱给前端设备提供电源,采用 RVV2×1.5 电源线。

接口要求:系统的实施应考虑今后联网接口的需要。 4.2系统特点

监控点的设置考虑到系统的整体外观与美观。

图像传输:前端采用六类网络线传输, 主干采用光缆,质量传输得得保证。

中心管理:图像显示实时,存储、录像数字化。 控制功能:采用 TCP/IP 控制方式,方便管理。

网络功能:网络功能强大,可进行网络同步监控、远程回放录像文件和远程下载。 4.3系统概述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是用于对监控区域内的人流、物流情况进行宏观监控防范,它可以通过监控图像及时掌握监控区域的情况。该系统遍布医院大楼的各个重要位置,值班人员可在管理中心进行全面监控,全面保证了医院大楼的安全控制。视频安防监控系统的另一个优点是减少了意外事故中的人员伤亡,在紧急救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仅供个人参考

助过程中,抢救人员可以准确、及时到场治疗和防护。摄像机监控范围的布置必须合理,尽量减少监控死角,便于对医院大楼内、外的情况进行全范围的监视,同时系统还具备网络传输功能,可随时将视频信号传输到内部网络甚至广域 INTERNET 网络。 4.4系统设计依据

系统依据国家及行业规范及标准要求进行设计,主要遵循以下标准要求: GA/T75-94《安全防范工程程序的要求》 GB/T16572-1996《防盗报警中心控制台》

GB50198-94《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GB50348-2004《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 GA/T74-2000《安全防范系统通用图形符号》 GA/T367-2001《视频安防监控技术要求》 GA/T308-2001《安全防范系统验收规则》 4.5系统组成及结构 系统组成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由摄像、传输、控制、监视和记录等几部分组成。图像信息的摄取

摄像机是图像摄取的关键设备,它主要功能是将监视区域的现场场景转换成图像信息并以视频信号的形式传送出去。由此可见摄像机是整个系统的信号源,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仅供个人参考

它与镜头的配合使用在电视监控系统中显得非常重要。

对摄像及图像处理的控制

主控系统是电视监控系统的 “大脑”,主要是对摄像机的工作状态(光圈、焦距、聚焦)进行控制,对传输信号的传输形式进行控制 ,对监控图像的显示、记录方式的控制,对系统的工作方式、工作时间以及操作者的操作权限的控制。

图像信息的显示、记录处理图像的显示是整个监控系统图像效果的直观反映,它是把摄像机输出的网络视频信号还原成图像信号,进行显示或存储,本次采用投影方式显示在大屏幕上 ;存储采用 IPSAN 存储设备进行存储。 4.6系统设计说明 前端部分

系统设计在地下车库出入口、地下车库内部、各楼层通道、出入口、候诊区、重要病房、电梯轿厢、重要机房等区域设置摄像点,对人员的出入情况进行实时、有效的监控、显示和记录,既可直接监视楼栋的相关部位,又可作为现场录像便于事后查证。

本次摄像机选型:

模拟摄像机:接入视频服务器,再接入医院监控专用局域网 ,通过网络传输到中心进行显示 、存储。

从系统防范需求分析,前端选用彩色摄像机,摄像机类型根据不同的安装方式及环境需要,配置如电梯专用模拟半球摄像机、室络枪式摄像机、一体化室内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仅供个人参考

低照度日夜转换网络快球、一体化室内普通网络快球、一体化室外低照度日夜转换网络快球、一体化低照度日夜转换网络固定半球、一体化室内普通网络固定半球等。本次摄像机选用品牌为海康威视的摄像机。 4.7监控点分布 共摄像机布点原则:

医院大楼外围监视区域范围广,采用彩色高速球型摄像机。

一层入口大厅、地下车库监视范围比较大,采用彩色室内高速球摄像机。 电梯前厅、楼梯前室监视范围相对较固定,采用固定枪式摄像机。 重要通道、出入口、候诊区等采用半球摄像机。 电梯轿厢采用彩色半球摄像机。 传输部分

电源传输线缆包括两部分,其一为由中心引至各楼层弱电井开关电源箱的 AC220V 交流电源线,设计采用 RVV3*4.0;另一部分为由楼层开关电源箱引至监控点处的 AC24V 交流/DC12V 直流电源线,设计采用 RVV2*1.0 电缆进行敷设。

控制部分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的监控中心设置在地下一层安防监控中心。

监控中心配置有中心服务器、视频监控软件、存储阵列柜及扩展柜、系统管理工作站等系统管理设备。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仅供个人参考

视频监控软件具备支持 C/S 和 B/S 两种应用模式,以提高系统应用的灵活性 。B/S 模式下,客户端可以采用标准的 Web 浏览器来访问系统的各项功能,实现系统安装的最大简化,也使得用户能够方便的通过各种网络(LAN/WAN/Internet)访问系统,同时实现系统的平滑可扩展。

5.门禁一卡通管理系统 5.1系统概述

一卡通管理系统顾名思义就是对出入口通道进行管制的系统 ,它是在传统的门锁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

一卡通管理系统是新型现代化安全管理系统,它集自动识别技术和现代安全管理措施为一体,涉及电子、机械、光学和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等诸多新技术。是实现重要部门出入口安全防范管理的有效措施。

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一卡通技术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一卡通系统早已超越了单纯的门道及钥匙管理,它已经逐渐发展成为一套完整的出入管理系统,它在环境安全、行政管理工作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提供一套安全舒适、管理快捷方便为理念,以及现代化、人性化管理的目的,拟建立一个集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现代通讯技术为一体,智能化程度高,功能设置完善,综合能力强的现代化的一卡通系统。

系统建设的目标是:采用现代信息传输技术、网络技术和信息集成技术,对建筑物主要出入口实施一卡通控制、对地下车库实施综合管理,对进出大厦的人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仅供个人参考

员实施管理,并在系统中进行相关资料的记录与存储。 5.2统设计与需求

利用 IC 卡一卡通管理系统进行一卡通进出管理 ,可以控制医院大楼一层的室外进出通道 、各主要出入口、及与其他楼层的连廊通道,通过一卡通机来判别出入人员所持 IC 卡的合法性。

系统通过在医院大楼内的重要出入口设致一卡通控制点,实现对重要区域进出口的进出控制。系统通过安装门磁开关、电子门锁及读卡器等控制装置,由安保控制室统一监控,系统能够对各通道口的位置、通行对象及通行时间等实时进行控制或设定程序进行控制。

一卡通控制系统应选用开放型集散式系统,应具有强大而完整的出入控制与管理及防盗报警功能,具有安全可靠,灵活性强,易于扩展等功能。

建立一卡通管理系统,保证授权出入门人员的自由出入,限制未授权人员的进入,对于暴力强行入门的行为予以报警;系统采用联网型一卡通管理系统,通过系统总线实现前端设备与中心的联网,集中管理整个系统;

对出入人员与出入通道分类管理,对出入时段和出入区域分类管制,对出入人员代码、出入时间、出入门号码进行登陆与存储;一卡通点具备考勤功能,可作为员工考勤统计使用。

系统容量:系统需要有强大的数据库作为后台支持 (例如:SQL server2000),可以在线管理上万道门和报警点。可以管理上万个持卡人。可提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仅供个人参考

供丰富的周编程、日编程、节假日等方便用户的管理。对所有的用户可以实现分级别、组、部门进行管理。

双机容错:为了保证整个系统的信息实时上传到监控服务器上 ,系统必须支持双机容错功能 。

操作权限设置功能:针对不同级别的操作管理员需要提供不同的密码。并且每个管理级别的管理员对系统操作的权限等级可由系统任意设定。

卡片管理:系统可以方便的对内部人员进行发卡、授权。也可对访客等临时人员制作一张临时卡,并可对持有该卡的人员进行跟踪、定位、限制活动区域、设置出入路线等等。并且系统可以直接连接卡证打印机,把员工的信息、照片等直接方便的打印到卡片上。

联动功能:系统在工作状态中,须执行以下功能: 照片比照、生物识别产品的集成;

通过一卡通软件可以直接对指纹仪 、掌型机等生物识别设备进行样本采集 、录入不需要其它软件的支持;

自定义门的开 /所时间功能、计数功能、互锁功能、多卡组合开门功能、全局的防反潜功能、防跟随功能、防劫持功能、人员追踪功能、报警功能、多层动态地图显示功能;

通过特权卡执行设置功能 、系统管理者可以通过特权卡片通过刷卡等动作来改变某部分或整个系统进行更改,而无需到管理中心通过服务器;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仅供个人参考

工作站对整个系统进行操作 、事件动态记录及查询 、数据库自动修复、实时监测系统状态、多工作站管理;

加密功能。系统软件与一卡通控制器之间通讯加密。通讯密钥的组合由用户自己设定 ,产品供应商不得留有暗门。方便的报表管理功能;

联动功能。系统可实现依靠 PC 的全局联动以及脱离 PC 的本地联动功能以及必须具备扩展为脱离 PC 的全局联动的功能、与其它安防系统的集成联动 、与消防联动。出现火灾等紧急疏散情况或其它特殊情况;可以通过软件的预先设置强制打开或关闭某些指定的门,以便于达到人员逃生和保护重要的财务 、文件等目的。与 CCTV 监控系统集成。系统可以和某些世界上的知名品牌 DVR 进行无缝集成。通过一卡通、报警事件来触发监控系统。对于 DVR 的操作需要在一卡通软件中操作完成。通过一卡通的记录信息可以直接调用 DVR 的图像。与报警系统联动。系统可以同报警系统联动,在有警情发生时,可以执行预先设置的动作 ,例如,打开/关闭预先设定的门 。并且启动声光报警,把报警信息传到监控中心 。与楼控系统联动。系统通过开放的 OPC,可以同许多楼控系统集成,统一管理;

局域网和广域网相结合,采用星型结构。通过广域网实现局域网互联。 TCP/IP 协议、路由器和 DCN 之间采用 V35 物理接口。IP 层实现互通。 5.3设计依据

国际标准ISO/IEC 11801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仅供个人参考

国标《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50348-2004 商用建筑物电信布线标准EIA/TIA 568A

商用建筑物电信布线标准EIA/TIA 586B.1/B.2/B.3 电信通信和空间的商业建筑物标准EIA/TIA 569 商业建筑物电信基础结构管理标准EIA/TIA 606 商业建筑物电信接地和接线标准EIA/TIA 607 国家信息产业部YD/T926—2001标准

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工程设计标准GB50311—2000 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工程施工及验收标准GB50312—2000 工业企业通信接地设计规范GBJ79—85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92

中国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32—82 以太网10Base—T标准IEEE802.3 5.4智能一卡通管理系统设计 系统工程范围 一卡通管理子系统; 消费管理子系统; 考勤管理子系统; 通道管理子系统;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仅供个人参考

梯控管理子系统; 访客管理子系统; 停车场管理子系统;

针对医院一卡通系统,服从和服务于医院后勤服务和管理的现实需求以及未来的发展要求,围绕“打造现代化、智能化的医院”信息化总体目标来进行。该项目的总体目标是:为医院职工提供一种安全、方便、快捷的现代化后勤服务平台,提升后勤服务水平。

为医院信息化管理提供更全面的数据采集平台,提升医院日常管理水平。 智能一卡通管理系统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医院内部的工作人员,也包括临时来访人员。系统将结合于非接触式智能IC卡的系统技术,实现一卡通功能,满足业主对一卡通、考勤、消费、访客、通道、梯控、停车等多个子系统设置和系统功能的需求。

整个项目可以分期完成,即在先后时间段内搭建不同的一卡通子系统。可先建立一卡通数据库系统平台,之后完成不同的多个一卡通子系统建设。系统具备良好的可扩展性。在满足项目需求的基础上,使系统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在该项目以后的发展中占有优势。另外智能一卡通系统平台还设置了集成中间件,满足多种开放式的数据接口,便于第三方系统的接入与集成。

系统采用以太网架构TCP/IP通讯协议,结合非接触式IC卡及计算机网络技术,以一张多功能非接触式IC卡承担起身份识别、一卡通、考勤、消费、访客、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仅供个人参考

通道、梯控、停车管理等职能,通过在众多大规模、多任务、复杂网络结构、高使用频度的案例中的成功应用积累,使本系统在通用性、稳定性以及需求和功能的扩展性等方面均胜人一筹。

5.5智能一卡通系统的总体功能要求

医院一卡通系统的实施,按“统一员工卡、统一软件平台、统一网络”的原则实施。统一员工卡:员工只用一张卡就可在办公区的公用基础设施上享受一卡通、考勤、消费、访客、通道、梯控、停车等服务,实现一卡多用、一卡通用;满足人性化的卡务管理;卡及相关设备具有良好的扩展性,随着应用服务的不断增加,卡及相关设备无需更换,仍能继续扩展使用。统一软件平台:统一使用一家软件厂商的软件平台;软件架构为C/S或B/S架构;软件的服务器端集中部署,用户数据、充值数据等信息安全地存放在集中统一的数据库中,并由主流数据库软件(SQL server等)管理,软件的客户端分散部署在相关管理人员的办公场地;软件架构具有良好扩展性,能随着应用服务的不断增加而增加功能模块;软件维护管理方便,提供统一的监控、维护界面。统一网络:基于医院办公区的以太局域网和TCP/IP网络,多种不同的现场控制器、终端设备能直接或间接(协议转换器)接入该网络,便于统一软件平台集中控制、统一管理。医院一卡通系统,必须满足“安全、高效”的要求。

系统要确保信息安全,在卡、现场控制器和终端设备、应用程序、数据库系统等多个层次都要有信息安全措施,安全措施要确保信息的完整性、保密性、防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仅供个人参考

篡改性等,安全措施要实用、简单。

系统安全要确保系统本身的健壮性、冗余性。系统节点(现场控制器和终端设备、应用程序、数据库等)出现单点故障时,系统应仍能在一定时间内对用户提供服务,系统能尽快恢复故障,而且故障恢复后,相关数据应能保持一致性。

系统高效是指在大量用户同时使用系统时,系统仍对用户的响应迅速。 医院一卡通系统,其人员基本信息的数据要求能通过某种方式与医院人事系统形成同步,避免业务人员重复录入数据的工作。

医院一卡通系统可具备查询功能,即每位员工可以通过授权查询本人在某一时段的消费记录;管理人员能够通过授权查询相关的一卡通、考勤、访客、停车等记录。

5.6子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系统集成及发卡管理中心

系统集成和卡片发行管理中心是一卡通系统的成员之一,主要进行系统内人员的身份管理,并管理和监控非接触式智能卡的使用,对卡片权限进行控制和更改,确保卡片及系统的安全性和实施监控功能。

一卡通管理系统

医院共设179个一卡通点,一卡通系统采用非接触式IC卡,利用多种一卡通方式(单向刷卡、双向刷卡、生物识别+门锁等),对使用者授于不同的进出权限,进行多级控制;同时对特定的门及通道设置特殊管制(双向刷卡、生物识别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仅供个人参考

等)。一卡通系统与监控、消防进行联动(遇紧急事故,所有一卡通将自动打开)。权限管理功能,针对不同卡类别,授予不同的一卡通权限。一卡通限时功能,可以锁定某类卡某时间段可以或不可以开启哪些一卡通。

访客管理系统

根据需要可增加访客管理系统,与一卡通及通道管理系统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大楼人员进出管理方案,外来访客需到一楼前台进行登记,前台管理人员在通过电话等方式确认访客身份后,使用证卡扫描仪扫描相关有效证件后,发放一张临时通行卡,访客使用该卡片通过一楼通道设备,并刷卡打开被访人员所在楼层的通道门,进行拜访。

电梯控制系统

采用IC卡梯控模式,管制学术中心电梯。实现楼层的精细化管理,大楼业主刷卡后按键选择权限楼层(权限楼层可为单一楼层,也可为多个楼层),其他无权限楼层,按键无效。保证了各个楼层之间的私密性和安全性,适合高端商业大厦使用。

考勤管理系统

在工作人员上下班出入口处,设立考勤点(医院办公楼主要出入口,暂设8个点),系统根据每人刷卡情况,统计每人的出勤、迟到、早退、请假、加班、出差等状况。实时出勤查询: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实时查询各员工的刷卡记录(包括刷卡人、刷卡时间、刷卡性质、窗口号),也可进行按条件查询部分或全体人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仅供个人参考

员的刷卡记录。基本出勤处理:根据事先的定义的考勤设置能对各种出勤数据进行处理,自动判断迟到、早退、缺勤的人员及有效打卡时间内的打卡明细情况。多种的考勤统计:能实时统计员工的上下班、加班、迟到、早退、请假、缺勤等相关出勤信息形成一张综合性汇总报表,也可按条件(日期、工号、部门等)进行统计工作。异常事项处理:对因公事耽误打卡的人员可进行补卡处理,对请假员工可进行请假处理。灵活的班次设置:根据实际情况可灵活设置班次数目,各班次标准上下班时间,轮班、换班等设置工作。灵活的打卡限制:可灵活设置各班次的上下班有效打卡时间,杜绝员工随意打卡,使管理更方便、合理,员工有组织、有纪律。自动判断上下班卡:系统根据设置情况自动判断员工的打卡数据是上班卡还是下班卡,无须人为干预。

通道管理系统

在学术中心大厅设置通道管理系统,可选用摆闸或翼闸等通道设备,员工可直接刷卡进入,防止未授权的人员随意的进出大楼,外来访客需到一楼前台进行登记,才能通过通道设备,进入大楼。通道管理系统也可结合访客系统使用。

消费系统

考虑办公大楼员工就餐系统,暂设10个消费点。消费系统采用“电子钱包”的方式。在项目涉及的消费点处设置消费POS机。方便在各消费点和后台数据库之间进行数据交换,系统管理和维护方便。能实现无卡充值、下账等功能。能提供现金充值、补贴发放等充值方式。提供定额、记次、变量消费等消费模式。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仅供个人参考

能提供消费误收、多收、错收的纠错改正功能,并在系统中留有痕迹。

密码设置功能,当某时间段和单次消费达到一定金额时,通过密码输入才能进行消费,以提示数据异动信息(系统下账不需要密码)。收费机留有与超市消费链接等功能接口,系统中具有统计及报表输出功能。能提供限时、限机的消费功能。退卡销户时能保留消费相关记录。能按照公司财务要求自定义财务报表。

停车场管理系统

医院大门设置一进一出停车场系统,临时车出卡、固定车远距离读卡。地下停车场每栋楼一进一出,共四进四出。只能固定车出入。

该系统的用户仅凭一张智能卡(近距离感应IC卡、远距离感应射频卡等)就能够任意出入各个受控车场,可根据要求输出相关的资料、文件或报表,本系统的实施可进一步提高停车场的安全性、出入便利性及智能化管理水平。系统可实现与消防、安保监控等系统联动控制。

支持固定停车、临时停车及值班人员控制停车管理。

进出口图像拍摄功能,车辆出场刷卡时能自动显示该车辆进场时车型图像等。

对多入口多出口的停车场进行集中管理。 企业内部车辆刷卡时卡感应距离大于5M。 刷卡系统提示音响亮。

企业外部车辆刷卡时卡感应距离5-10CM。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仅供个人参考

5.7系统兼容和联动

本一卡通系统中还包括员工的身份资料管理。身份资料管理可以通过每个与局域网直接或间接相连的终端设备,从后台数据库中调用,从而方便地进行查询和管理。本系统联动可与消防系统、监控系统和设备管理系统联动。

一卡通发卡充值中心设计

一卡通卡片发行管理中心系统是一卡通系统的成员之一,其主要是以管理整个卡片在一卡通系统领域的使用管理和监控,使卡片的运用得到最大程度的安全性和掌控度。

同时也使一卡通的各个子系统,能相互资源共享,协同运行,让系统更完善和稳定。在整个卡片发行管理中心系统的结构是操C/S结构(服务器和客户端协同作业)方式,充分使用局域网的特性,使得卡片发行管理更容易和安全。

统一集中发卡

系统要用到的卡片全部由此作发行/删除,发行过程须受“发卡权限管理”审核,经发行后的卡片才能在其它子系统进行操作使用,否则其它未发行的卡片将会被视为非法卡片,如此使整个系统的卡片管理达到统一管理的目的。

发卡权限管理

主要是针对发卡流程的审核,在此管理人员可对卡发行的权限做出限制条件;发卡人员在作卡发行时,需按此条件来操作,使卡发行的敝端得以减少。

系统操作权限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仅供个人参考

总管理员

注册授权终端、发卡终端、制表终端及其操作人员(身份管理、识别、权限等);

查看相关报表 —— 汇总报表。 授权终端及操作员(人事管理人员) 对发卡人员授权;

设定卡片在一卡通各子系统的使用权限;

财务报表 —— 财务进出的帐目,包括明细帐、汇总帐。 发卡终端及其操作员(允许多个) 新卡发行和卡再充值; 发用户卡;

发卡资料查询和报表; 卡回收;

处理并保存已回收卡中的未使用金额(为减少进出帐的误差); 擦除卡中的余额; 检查卡片的使用寿命; 重新初始化卡片; 系统管理员

对发卡系统的基本资料进行维护工作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仅供个人参考

系统功能

专用发卡软件,发放人员使用的智能卡,建立人员账号;

管理智能卡的适用范围(消费、一卡通、停车场等系统),使用期限、卡片类型;

提供人员账号密码输入和修改的功能; 提供卡片充值、转账等功能;

提供卡片挂失、解挂的功能,登记或取消黑名单; 提供操作记录查询,预存款收费明细查询; 提供操作明细、统计报表;

提供权限安全分级管理,确保对员工账号的合法访问,保证厂区安全; 提供财务接口,充值数据自动传送到财务部门专用系统中; 中心如何发卡

在这个系统中,可以管理的基本卡片类型有: 员工卡;

外来访客临时出入卡;

系统管理卡或操作卡(每个操作员一张,不允许进行消费、停车等操作); 当需要给员工发卡时,首先要输入员工的基本资料,如姓名、部门、照片等信息,以及员工的使用密码,验证指纹等,然后建立员工账户,每个员工建立一个唯一的账户。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仅供个人参考

发卡中心只能进行发卡和建立账户的操作,不能进行充值的操作,所有的账户在建立时,金额都是零,需要到财务中心进行充值,才能在厂区内使用。。

在使用过程中,如果出现员工的卡片丢失,损坏等情况,需要在发卡中心进行挂失、解挂,注销,重新发卡的登记。并且根据需要,可以修改员工卡片的适用范围,比如说,是否允许进出大门,能否在消费系统中使用,能否进行停车。

如果员工账户的资金使用完了,员工需要持卡到财务中心进行充值操作。在交纳物业费时,员工也需要持卡到财务中心进行扣值操作。在充值或扣值后,系统也会打印两份收款凭证,进行备档和确认。 5.8一卡通系统平台设计 一卡通系统平台示意图 一卡通系统网络连接图 一卡通系统数据流程图 软件平台服务示意图 软件平台说明

软件平台集中保存着一卡通的业务数据;集中处理着一卡通的联机交易,在整个系统中的地位显得尤为重要。该系统平台可以与IBMS、BAS、OA 等系统通过开放接口实现不同系统的挂接与捆绑,还可联动监控与消防系统。

各系统通过多种加密方式和开放式的接口协议实现自动或者人工导入方式共享。例:一卡通系统从人力资源部获得所有人员的基础信息和人员的职位信息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仅供个人参考

编码;一卡通系统将考勤信息传递给ERP系统。

一卡通硬件平台 硬件架构图 5.9硬件架构说明

一卡通系统硬件平台是以多功能结构为设计方向,分为管理层、控制层与终端层,所有设备供电采用UPS集中供电方式。系统架构支持Internet 、RS-485等不同通讯协议的硬件接入。多栋建筑组成的一卡通系统只需通过TCP/IP即可实现传输、共享相关的数据。传输的数据要采用加密形式,保护敏感信息,防止非法截取,破译。Internet、RS-485、WIFI等通讯协议的硬件搭配保证了超大终端容量的一卡通系统。

管理层:

管理层包括了存储器、数据库服务器、应用服务器、管理工作站、发卡器、核心网络设备等,我司根据以往的多个项目的实用经验,在此建议服务器应采用高可靠性、高安全的操作系统;数据库采用国际上成熟的大型商业数据库系统;数据库服务器采用双机热备的方式,以避免单点故障的产生。

管理工作站与发卡器等管理层设备在网络的支持下,实现一卡通、考勤、巡更、访客等子系统的多级、多项管理与控制。

控制层:

主控制器:上端直接通过TCP/IP与管理层实现数据信息传输。下端接入门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仅供个人参考

组控制设备,提供全功能的一卡通的监控功能。该控制器是采用RISC 32元CPU的嵌入式控制主机,有别于WINDOWS操作系统,卡片容量可以达到10万张,具有很高的安全性。

读卡器模块:下端接入终端门组、考勤等设备,实现下端数据的采集,信号的控制;上端通过RS485、Wiegend、T2等可选接口模式,上端接至主控制器,实现数据的上传、下载及参数设置的信号引入。当和上端的主控制器联机中断时,可自行执行离线时的一卡通管控。

联动控制器:下端接入报警、门磁、消防等信号,上端接入主控制器,实现消防硬联动和报警联动并记录相关动作。

终端层:

电锁、读卡器、开门按钮、证件扫描仪、拍照设备等。 硬件特性说明及对比

eNitor一卡通系统的主控制器和一卡通工作站/服务器之间采用TCP/IP,每个主控制器NCU均有一个设定的IP地址,可以模块化挂接15台设备,如:双读卡器模块ACU-200等。读卡器模块和主控制器之间可采用RS48等通讯方式,通信采用高效的事件触发机制。一台主控制器最多挂接15个双读卡器模块,共计30个节点(门)。

支持TCP/IP的主控制器:

我司选用的主控制器NCU是整个硬件系统核心,完成所有系统运作、逻辑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仅供个人参考

控制,数据的存储,NCU是一个功能强大网络控制模组,NCU系统采用RISC(Reduced Instruction Set Computing)32元CPU,作为嵌入式控制主机,可以在控制电脑系统离线下独立运作。主控制器支持TCP/IP与电脑主机交换资讯,它采用CPU直接通过总线方式和网络芯片通讯的方式实现了高速的数据吞吐量与高安全性的数据传输,而市面上很多支持TCP/IP的主控模块只是内置了小型的或嵌入式的TCP/IP转RS232电路板来实现网络功能,大大降低了系统数据吞吐量,且通讯过程易遭受外界干扰,大大降低主控制器的通讯质量。

CPU的选用:

8位/16位 单任务模式 复杂 高,偶尔死机 低 8051 市面多数产品 32位复杂指令集 多任务模式 复杂 32位简单指令集 多任务模式 简单 任务模式 指令 稳定性 发热量 常用CPU 使用产品 低,需要经常重启 很高,从不当机 高,风扇散热 Intel 386/486 市面少数产品 几乎不发热 ARM 汉军eNitor 终端数据处理方式:

事件触发 设备主动发送数据 数据实时获取,响应快 很低 轮询 循环读取设备的数据 数据获取比较及时 高 数据获取模式 数据及时性 占用带宽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仅供个人参考

线路占用 使用产品 瞬间占用 汉军eNitor 长期占用 市面多数产品 读卡器通讯协议:

标准Wiegand / T2 明文485 / 422 / 232 2到6根线 开放 弱 不加密 2根线 不开放 弱 不加密 加密485 2根线 不开放 强 AES加密 信号线 开放性 保密性 传输加密 安全性 低(循环模拟卡号,低(通过分析明文来模高(加密信号无遍历法开门) 拟刷卡信号开门) 市面少数产品 法分析) 汉军eNitor 使用产品 市面多数产品 备注:从以上几个方面的比较结果可看出,我司的一卡通系统硬件设备先进、稳定可靠、传输速率快、性能价格比高等优势,将会为项目一卡通系统的运行带来可靠的保障。

5.10一卡通系统管理终端 系统管理

基于可管理性、可维护性等考虑,必须对一卡通系统整体运行状态进行有效的监控,降低系统管理难度、降低维护成本、降低人员依赖。一卡通监控中心系统的主要功能有: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仅供个人参考

参数设置:可设置监控范围(区域、设备类型、具体设备等)、应用类型、报警方式(MAIL、短信等)等。

设备监控:监控指定范围或者全部设备的当前运行状态、用卡流水情况、设备参数情况、名单版本和时钟情况等。

应用监控:可监控黑卡交易、流水采集情况、卡库平衡状况、流水异常情况等,并可从应用准确定位到应用发生的终端位置等。

报警处理:根据设置的报警参数、问题严重程度、问题的责任人等属性,发送报警信息给有关人员。

故障定位:可监控并定位故障发生的准确位置、故障类型、建议的处理方法等。

统计分析:可对故障类型、发生次数、发生区域或设备等多角度进行统计分析等。

系统密钥管理,密钥生成、密钥发行、密钥更新 。 各级部门的管理与维护。 员工类型、补助类型管理与维护。 交易科目类型管理与维护。 日志管理。 系统操作权限管理

用于提供统一的操作权限管理功能。主要包括如下管理功能: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仅供个人参考

操作员:包括登录名、密码及相关操作员信息的维护

操作员组:支持以操作员组的形式进行操作员归类,便于快速管理权限 权限分发:以一卡通系统为根,提供多级权限树的形式进行分发管理 数据备份管理

为保证系统的长期、稳定运行,必须要有可靠的数据备份机制。通过正确设计,可以从多种故障中恢复,包括:媒体故障、误操作、服务器硬件故障等。系统支持功能如下:

数据备份:涵盖数据库、各种业务数据、安全日志等各种数据的完整和差异化自动备份机制,可提供灵活的备份管理工具。

数据还原:可提供统一的各种备份数据还原工具。 硬件配置要求

管理服务器:专业商用服务器,至强3000系列双核处理2.8G以上、2G以上ECC DDR2内存、200G以上SATA或SAS硬盘空间、千兆网络支持、推荐两台服务器进行双机热备。

管理工作站:酷睿双核2G以上处理器、2G以上内存、120G以上硬盘、256M独立显卡、19寸以上液晶显示器、有网卡和声卡,配置音箱。 5.11一卡通管理子系统

一卡通子系统的目的:通过读卡器辩识,只有经过授权的人才能进入受控的区域门组,读卡器能读出卡上的数据并传送到具有读卡器控制能力的现场一卡通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仅供个人参考

控制器ACU处理,如果允许出入,现场一卡通控制器ACU中的继电器(Relay)将操作电子锁开门。

一卡通系统可以采用多种一卡通方式(单向一卡通、双向一卡通、刷卡+门锁双重、刷卡+机械门锁)。对使用者进行多级控制,并具有联网实时监控功能。

智能一卡通管理系统将CPU/IC卡与电子锁有机结合,进而由CPU/IC 卡代替钥匙,配合电脑,实行智能化管理,有效的解决了传统门锁的多种不足,其强大的扩展功能更是会给人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方便。该子系统由感应CPU/IC卡、感应器(又称感应天线)、控制器、门组、一卡通控制器、网络控制器、一卡通管理软件等组成。

一卡通网络架构图 一卡通系统优势

汉军eNitor系统是专门针对大型和超大型一卡通系统而开发的,系统网络控制器NCU基于TCP/IP而开发;理论上,整个系统单一工作站/服务器可以支持254×254×254×30的一卡通节点,仅一个网段,即IP地址如:,共254×30节点,即7620门;每个节点均可以完成进出管制,支持15,240个读卡器。

系统构架

eNitor系统采用分布式三层构架,上层通信,即网络控制器和一卡通工作站/服务器之间采用TCP/IP,每个网络控制器NCU均有一个设定的IP地址,可以模块化挂接15台设备,如:一卡通控制器ACU(两门控制器)、I/O控制模块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仅供个人参考

MCU等;下层一卡通控制器和网络控制器之间采用RS485,通信采用高效的事件触发机制。一台网络控制器最多挂接30个节点(门)。

系统稳定性

eNitor系统遵循现有工业标准。控制判断均在网络控制器NCU上完成,无需上传到服务器或者工作站电脑。其中一台或者多台NCU故障不会影响其他NCU的正常工作;

网络控制器NCU采用了稳定高效的工业级嵌入式RSIC 32Bit CPU为核心;系统控制完全避免了电脑基于X86加Windows系统的不稳定的痼疾;

系统加入了设备的自诊断机制,对故障的发现和排除均能做到智能化和及时性;

在紧急情况下,网络控制器NCU、一卡通控制器ACU和读卡器,均备有应急卡功能,保证在紧急情况下,即使系统中多处断线,受控门仍可以应急通行。

系统安全性

网络控制器NCU完成了系统的判断和逻辑控制,NCU的操作系统完全由汉军自主研发,而非通行的Windiws或者LinuxOS平台,这样就有效地把黑客和电脑病毒均拒之门外了;

系统还采用了数据全程加密技术,读卡器与一卡通控制器之间、一卡通控制器与网络控制器之间的通信均全程加密。

集成灵活性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仅供个人参考

为了适应智能化系统集成的趋势,eNitor系统还独具匠心地设计了独立的I/O控制模块,它可以灵活的挂接在网络的任何位置,从而完成复杂的多系统联动,如与CCTV、消防、报警、设备管理等系统的联动。

系统实施

由于整个eNitor系统采用了模块化设计,施工方式非常灵活,可以根据现场的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施工方式,如控制器集中放置、现场安装等。为了配合业主的特殊需求和开门方式的要求,一卡通控制器可选择输出模式,同时配合选择通电/断电开双模式阴极电锁。

系统管理方式

一卡通子系统可针对不同的管理需求提供以下三种管理方式:

对一些仅需知道门的状态,而不需要对门的开关状态进行控制的相关通行门,我们设计安装门磁开关装置,通过门磁感应器,将门的开/关状态通知管理中心。如每开/关一次门,门磁会将门的开/关信号通过MCU的DI点发送到管理主机,同时管理机将该门开/关的时间、状态、门地址记录在管理机硬盘中。

对某些在通常情况下都是禁止通行的门(如楼梯间部分通道门、防火门等)也需要进行监视和控制。这些门除了设计安装门磁开关外,还需安装电动门锁。这种方式使得系统管理中心不仅可以监视门的开/关状态,同时可控制监视门的开/关,此外还可运用时间程序进行控制。在厂区发生特殊情况时(如遇火灾等),管理中心可及时打开这些受控门,以便人员疏散。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仅供个人参考

对一些需要监视、控制和进行身份识别的门和重要区域,我们除了设计安装门磁开关和电控锁之外,还安装有读卡机,通过以感应卡为通行证实现上述功能。当读卡机在感应区域内感应到卡片时,对卡片合法性及权限进行判断,如合法,将打开相应受控门,如遇非法卡,系统闭门报警,同时系统将记录相应卡号、门开/关的状态和时间等信息。

一卡通管理子系统功能 对通道进出权限的管理

对通道进出权限的管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进出通道的权限

对每个通道设置哪些人可以进出,哪些人不能进出; 出入通道的方式

对可以进出该通道的人进行方式的授权,(根据选用读卡器的不同)进出方式通常有密码、读卡(生物识别)、读卡(生物识别)+密码三种方式;

进出通道的时段

设置可以进出该通道的人在什么时间范围内可以进出。 实时监控功能

系统管理人员可以通过微机实时查看每个门区人员的进出情况(计算机屏幕上可以立刻显出当前开启的门号、通过人员的卡号及姓名、读卡和通行是否成功等信息)、每个门区的状态(包括门的开关,各种非正常状态报警等);也可以在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仅供个人参考

紧急状态打开或关闭所有的门区。

出入记录查询功能

系统可储存所有的进出记录、状态记录,可按不同的查询条件查询,配备相应一卡通管理软件可实现一卡通一卡通。

异常报警功能

系统具有图形化电子地图,可实时反应门的开关状态。在异常情况下可以实现微机报警或报警器报警,如非法侵入、门超时未关等。

反潜回功能

持卡人必须依照预先设定好的路线进出,否则下一通道刷卡无效。本功能是防止持卡人尾随别人进入。

防尾随功能

持卡人必须关上刚进入的门才能打开下一个门。本功能与反潜回实现的功能一样,只是方式不同。

消防报警

在出现火警时一卡通系统可以自动打开所有电子锁,让里面的人随时逃生。 逻辑开门功能

同一个门需要二人同时刷卡才能打开电控门锁。 系统联动功能

一卡通系统可通过系统设置,完成在紧急或特殊情况下,自动开启相关受控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仅供个人参考

门的功能,以便人员及时疏散,确保人身安全。

若有人非法进入这些房间,一卡通系统可自动报警,通知到机管局,并联动有关的电视监控系统,保护公共财产的安全,维护业主权益。

系统可支持255×255×254×60个读卡器 伺服平台管理系统上的用户可执行任务

打开多个窗口观察“系统运作”情况,以及图形化显示门的位置和状态; “系统运作”窗口中显示进出者的名称、卡的ID号、时间、日期、门号等;用鼠标点击“系统运作区”将弹出另外一个信息窗口,显示刚才通行者的描述信息,同时也包括照片和背景材料;

通过屏幕可观察到哪些门开着;

通过屏幕可观察到任何试图非法进入的纪录,卡的ID号将反映出来,并伴有声音及图像报警信号;

通过屏幕可观察到系统侦测到的任何类型的报警,包括技术报警,如由于NCU等硬件失败造成的故障报警;

操作者能为客人或预订户注册一张新的卡,或者修改持卡者数据库,比如给定或取消某人进入特定门的权利;

eNitor伺服平台管理系统的操作者能通过图控示意图,远程开门; eNitor伺服平台管理系统上所有的软件菜单能够通过设置,允许不同的操作者拥有不同的权利;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仅供个人参考

eNitor平台管理系统能设定并限制操作人员的操作权限有效期。 系统参数

系统支持多读卡器技术,ACU支持CPU/IC卡技术(非接触卡); 读卡器有液晶显示或彩色发光二极管不同的显示方式,以便指示用户是否允许出入,以及显示门的开/关状态;

对于所有的操作,ACU应有至少255组时间区段,一周中的每一天至少包括4种开始及停止的时间区域。这些时区用于:

可设定防止潜回操作模式; 自动开关控制的门;

自动对监控模式设防或不设防; 假日进出管制。

具有编程控制的出入等级,每种出入等级定义一个人能进入的一组特殊的门,或者时区组的进出;

每个持卡者能注册到多个出入群组;

当ACU/NCU在独立操作模式下,以及当与eNitor平台管理系统的通讯联接中断时,其缓存能保持历史记录;

能预先编程设置假期,以便所有ACU/NCU的操作能根据假期的设定做出相应改变;ACU/NCU可自动调整适应闰年;

通过软硬件捆绑的方式选择ACU的ID地址设备码;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仅供个人参考

读卡器及ACU具有两种操作模式:“刷卡”,以及“刷卡+密码(Pin);”在一天中,能编程设置多套开始及结束时间周期,以便自动响应是否需要密码;为了进一步提高安全等级,还可以利用设备的时区设置功能;在节假日可以设置成不同的工作模式;

在受保护区域的内部,通过出门按钮可使门打开;对于高保安控制区,可以用出门读卡器取代出门按钮;

读卡器及ACU内间防止潜回功能。防止潜回功能适合一扇门或一组门; 能通过软件暂停读卡器的常规应用动作,以便所有持卡者都不能进入,直到解除设置;

可选择刷卡开门,同时启动视频系统的监视器开始拍摄运作,以记录或观察进出人员的现场状况,提供给保安人员监视用。

密码参数

当改变为新的密码后,NCU自动地对所有此持卡者ID号的NCU“广播”该新密码,使它们自动更新。这样持卡者新的密码也能用于其它的读卡器。

卡参数

NCU数据库的容量为至少98000个持卡者,每个持卡者均有可编程的密码(PIN);

在数据库中,对应于每个卡号的密码号是唯一的;数据库中卡的容量不因每张卡有密码而减少;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仅供个人参考

持卡者的卡具备“一卡通”的功能,可用做一般的出入卡、“主/副”卡、紧急卡或者这些功能的组合;所有的卡可以通过NCU注册其功能等;卡的功能至少具备:

普通出入卡 “主/副”双卡

控制开/关卡(用于打开或关闭设备或某些功能) 紧急卡

备注:“主/副”双卡控制特征: 任何普通出入卡都可注册为“双卡”;

对于重要的出入口,读卡器允许双卡出入功能;

读卡器能自动地转变操作方式:从“双卡”规则到“单卡”规则,然后再到“双卡”规则,或者在所有时间都保持“双卡”规则。

可以通过编程,设定某张卡的开始/终止使用的时间限制,比如针对保洁工的卡;

不论上下班时间,都能控制各种卡的应用。 门的参数

当读卡器读到一张合法的卡时,ACU应该打开门,打开门的时间可通过编程控制在0~255秒;

如果开门时间超过已编程允许打开门的时间,读卡器将产生一个门开着的报警,当关上门后,这个报警自动停止;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仅供个人参考

原本受限制的门可以通过手工或软件的时区控制自动设置成自由出入状态; 当读卡器确认到一张合法的卡,而开门时,下一个持卡者再刷卡时能保持门的打开状态;

在每天中能控制有多次关闭或打开门的时区;当门应该处于关闭状态而未关的话,系统会产生警报信号。

报警参数

报警时,读卡器的LCD指示灯和蜂鸣器应显示适当的信息: 门被强行打开报警

系统干扰报警(由于未授权的人打开盖子产生) 特殊袭入监控报警

ACU可以联接一个外部的警报器,以便以上报警发生时可以听到; 提供“反胁迫”报警功能,当某个持卡者被威胁或绑架时,只需通过输入一个特殊的密码便可发生无声的报警信号;

管理卡的持卡者可以人工地对相关的感应器设防或撤防,也能通过时区控制的方法完成自动设防/撤防;系统在节假日能够有不同的时区设置功能。

一卡通系统集成应用(系统联动)

本方案一卡通系统设备可以采用便于跨平台联动的硬件设备:

一卡通控制器ACU:可控制双门,双向进出管制,共可连接4台读卡机;同时挂接在一台ACU上的4只读卡器可以采用不同的定义;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仅供个人参考

I/O控制器MCU:提供16个输入点(可供Sensor使用)、8个输出点(Relay输出),可直接控制AC/DC负载。 5.12一卡通系统与CCTV系统集成

系统可以接受重要区域的一卡通读头信息(刷卡信息),通过ACU传至网络控制器NCU进行处理,与NCU内部参数进行比对,进而通过系统的I/O控制模块的继电器动作,触发CCTV系统DVR主机,命令指定区域的单路或者多路摄像头启动,并传送相对应区域的视频信号至管理计算机,同时启动DVR的视频录像功能,完成与CCTV系统联动的整个事件。

逻辑(信号)控制流程:

开门信号→ACU→NCU→MCU(DO)→DVR→CCD。

同时NCU将开门的事件信号和I/O信号传递给管理主机,并显示输出。 一卡通系统与消防系统集成

系统可以与消防系统集成,协同运作,当紧急情况发生时,消防通道的门能自动打开。

联动方案I

当紧急状态发生时,消防系统直接通过一卡通消防模块,控制相应区域的一卡通打开,停车场管理联动则开启道闸,从而完成相应的联动功能。

同时,一卡通/停车场系统记录相关的联动信息,备案待查。 联动方案II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仅供个人参考

当紧急状态发生时,eNitor系统NCU通过I/O输入/输出模块MCU,采集消防状态信号,并根据预设的逻辑,强行打开相应区域的(受控)门、甚至所有(受控)门,或者指定MCU相关的DO点动作,从而完成相应的联动功能。

逻辑(信号)控制流程:

消防系统紧急信号→MCU→NCU→ACU→紧急开门。

同时NCU将开门的事件信号和I/O信号传递给管理主机,并显示输出。 一卡通系统与报警系统集成

一卡通控制主机ACU具有报警输出报警继电器节点。 报警时,读卡器的LCD指示灯和蜂鸣器应显示适当的信息: 门被强行打开报警

系统干扰报警(由于未授权的人打开盖子产生) 特殊袭入监控报警

ACU还可以联接一个外部的警报器,以便以上报警发生时可以听到; 同时系统提供“反胁迫”报警功能,当某个持卡者被威胁或绑架时,他只需通过输入一个特殊的密码便可发生无声的报警信号。

另外管理卡的持卡者可以人工地对相关的感应器设防或撤防,也能通过时区控制的方法完成自动设防/撤防;系统在节假日能够有不同的时区设置功能。

系统主要硬件规格列表 NCU网络控制单元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仅供个人参考

技术参数: 处理器 内存容量 输入点 合法卡/事件记录笔数 RISC 32 Bit 8M 1 Sensor(Tamper Sensor) 100,000/100,000 Power X 1,COMM. X 6,LAN X 2,Boot X 1,Debug LED显示灯号 X 1 RTC计时器 装置IP设定 电源输入 消耗功率 Yes 软件 DC 12V / 1A 6W(max) 10/100 BaseT X 1(for PC),RS-485 X 1(for 通讯接口 Device),RS-232 X 1(for setup) 传输速率 工作温度 相对湿度 体积 10 / 100M bps -10°C ~ 55°C / 14°F ~ 131°F 20% ~ 80%(在不凝结成水滴的状态下) 150mm(L) X 210mm(W) X 40mm(H)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仅供个人参考

重量 功能特色:

310g 独立IP、高速网络界面、支持10/100BaseT乙太网络 可透过网络有效的与即时的更新系统程式与数据设定档。 提供30门的一卡通管制,透过网络最大能扩充至10,000门以上的一卡通管制。

安全性高,可设定同一门需要主/副卡同时刷卡模式。

工业级机构设计,是现今工业等级最为推崇的设计结构。 100,000张使用者卡片设定。 100,000笔读卡记录。

系统采用标准化及模组式的设计,易于维护及便于与其他系统整合,协同运用。

采用中央控制主机的设计概念,具有大容量的记忆储存空间,对下方挂接的ACU-200一卡通控制模组进行集中管理与控制。

搭配ACU-200一卡通控制模组,提供全功能的一卡通管理及输出/输入监控功能(开门按钮、门磁、报警输出等等),施工简单,可有效地节省安装成本。

运用监视连动控制模组,提供128组设定,可依需要弹性设定。

支持全功能的一卡通管制,包括区域逻辑进出、反潜回管制与数据回报功能。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仅供个人参考

提供256个时段设定,64组假日时段表设定功能。

具一组标准通讯端(COM Port),可进行简易设定与主机系统监控。 具断电时数据自动储存,数据最多可储存30天。 控制器网络结构

eNitor应用子系统工作站连接NCU的以太网网络电缆符合EIA/TIA-568100-ohmSTP(100m)、2-pairUTPCat3、4、5(100m)标准;

NCU采用双绞线为通信线路介质,分路连接到控制子网的所有控制单元,网络上的数据传输符合EIARS-485标准;

载有持卡者信息文件服务器数据库和NCU的控制设定参数均加密; 系统易于扩展,在通信网络中,新增的NCU采用模块式增加即可,无需重新调整整个系统结构。

MCU多功能控制单元 功能特色

MCU-0008/0800:具8组Relay输出或输入(数位输出或输入)。 MCU-0016/1600:具16组Relay输出或输入(数位输出或输入)。 RS-485通讯界面

LED显示输入/输出状态显示。

具输出/入界面具保护元件,可避免接外部装置杂讯造成主机故障。 具Watch Dog功能,防止系统动作失常。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仅供个人参考

可搭配外部侦测设备,进行输入的状态监视。 技术规格 处理器 内存容量 输入点 输出点 LED显示灯号 装置ID设Dip Switch(硬件) 定 电源输入 消耗功率 传输接口 传输速度 工作温度 相对湿度 DC 12V / 1A 15W(max) RS-485 19,200 bps-N-8-1 -10°C ~ 55°C / 14°F ~ 131°F 20%~80%(在不凝结成水滴的状态下) 150mm(L) X 100mm(W) X 150mm(L) 体积 30mm(H) 30mm(H) X 155mm(W) X 8 Bit 4K None 8 Relay Power X 1,Output Status X 8,COMM. X 1 16 Relay Power X 1,Output Status X 16,COMM. X 1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仅供个人参考

重量 210g 355g ACU一卡通控制单元 规格说明 处理器 内存容量 输入点 输出点 持卡者人数 LED显示灯号 装置ID设定 读卡机通讯端口 电源输入 消耗功率 通讯接口 传输速率 工作温度 相对湿度 8 Bit 32K 4 Sensor(门磁 X 2,开门按钮 X 2) 4 Relay(电锁 X 2,警报 X 2) 1024(max) Power X 1,OutputStatus X 4,COMM. X 2,Status x 1 DIP Switch(硬件) ABA-Track2 / Wiegand26 / RS-485 X 2 DC 12V / 500mA(不含读卡机) 6W(max)(不含读卡机) RS-485 19200bps-N-8-1 -10°C ~ 55°C / 14°F ~ 131°F 20% ~ 80%(在不凝结成水滴的状态下)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仅供个人参考

体积 重量 功能特色

150mm(L) x 210mm(W) x 31mm(H) 385g 提供MasterCard设定卡,设定主机紧急卡号; 断线时可提供客户自行设定管理者卡片开门或任意卡均可开门两种模式;

具防门破坏侦测点(DoorSensor)设计,强化系统设备之安全; 具未关门时间侦测功能;

提供4组Relay输出点,警报及门锁使用;

具胁迫按钮设定功能(Duress),遇紧急状况时,开门同时输出秘密警报,联络管理保全中心;

可提供连接内外4台身份辨识单元读头;

可外接Battery,停电时机器正常运作,可达6小时;

具胁迫码设定,遇紧急状况时Reader输入胁迫码,开门同时输出秘密警报,联络管理保全中心;

具解除码,可于Reader输出解除码,解除秘密警报状态; 可下载设定开门时间及未关门时间警告。 应用分级设计 重要办公室部分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仅供个人参考

针对已注册用户,采用机电一体化锁配出门按钮,内部人员进门刷卡开门,出门按出门按钮出门。

通道部分

在中心的消防通道对行人进行管制。针对已注册用户,该系统提供身份再确认的功能,针对未注册用户,则由劝阻并要求登记的功能。在各楼层通道处,采用断电开门的预警式磁力锁并配合紧急出门按钮,提供用于紧急的安全报警保护。

普通非接触式读卡器PXR-82MS 产品特点:

造型美观,搭配容易;

反应快,干扰少,耗电量小,稳定度高; 在无干扰状态下,感应距离最大 5 cm;

非接触式读卡机可配合进行储值,人员身分辨识等多功能应用; 具声响提示,可由控制端依据不同状况产生不同声响(长短音); 具 Case sensor 提供主机防拆除侦测点,人为破坏将产生警告讯息; 具防泼水设计,适合各种场合;

可设定为读取卡片上序号或卡片区块内资料; 技术参数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仅供个人参考

显示器 音频提示 传输频率 通讯介面 感应距离 传输速率 电源输入 温度 相对湿度 体积 重量 电源/通讯 指示灯 蜂鸣器 13.56MHz RS-485 or wiegand 5cm (max) 19200bps-N-8-1 DC 12V /1A -10℃~55℃ / 14 ~131 20%~80% (在不凝结成水滴的状态下) 140mm(L) x 77mm(W) x 23mm(H) 130g 阴极锁ES2012 产品介绍 产品特点: 带背光磁力锁3500

EM3500是一种具有预警功能的新型磁力门锁,可安装在各种一卡通管制闸口与消防逃生出口上,具有非常良好的安全防范功能。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仅供个人参考

本产品背后装有一长条形的背光指示板,光板亮度为传统指示灯的40倍,可方便保安人员由远处目视监控门上锁的状态,距离最远可达30米。

断电开门;

双电压,可接12/24 VDC; 具突波保护功能;

铝材采用阳极氧化防锈处理; 锁体与铁板表面镀锌防锈处理;

可带锁信号反馈功能(LSS)及LED信号; 具有远距离强光开关状态指示; 访客管理系统方案

针对用户需求分析,具体解决方案如下: 系统组成以及结构:

本系统由5部分组成:管理软件、写卡器、非接触式IC卡、读卡器、控制器。

访客管理系统构架示意图 访客管理系统功能 身份证件文字识别

访客身份证,需要分为一代身份证和二代身份证分开处理,如果是一代身份证使用光学扫描的方式录入,部分信息需要手工修正;使用二代身份证,只需要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仅供个人参考

读取扇区上写的内容即可将人员信息填写指定的框体;

证件图形自动录入

证件扫描后,可以自动将访客的身份信息填写入指定的框体中,节省了人员手动输入的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预约处理

被访问者可以提前提出拜访约定,当访问者来时,前台服务人员可以不用与被访者确认。

访客黑名单

访客黑名单中的人员来自于两个方面,首先可以由被访问者提供访客的姓名等有效信息作为拒绝访问的范围,另外是由公安机关给出的身份证号码作为黑名单;

非法访客报警提示

当黑名单中的访客有拜访请求时,系统会自动提示,登记人员,该访客已经被列入黑名单,是否要继续添加访客信息;

访客图像抓拍

访客来访,在登记过程中,登记人员可以根据管理需求,对访客的照片进行抓拍;并将图片保存,便于后期追溯查询,同时可以用图片作为人员进出比对;

其他业务系统联动

访客管理系统可以与其他系统进行联动管理,访客管理系统调用接口,将访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仅供个人参考

客的通行权限写入卡片指定扇区,实现联动;

信息模糊查询

被访问者以及来访者的信息可以支持模糊查询的方式,只需要输入人员姓名的姓氏,可以自动罗列出所有该姓氏的人员;

来访单

在登记完访客信息后,可以将登记好的信息打印出来,作为访客单使用; 团体拜访

团体拜访,被拜访人是同一个人,并事由相同,可以使用团体添加功能,根据用户的管理要求不同,可以逐一添加访客信息,也可以添加随行人数;

超时滞留提醒

首先由用户根据管理需要添加好拜访时间要求,如果访客拜访时间超过了这个限制时间,该人员的拜访记录在记录表中会变为醒目色;

访客携带物品登记

当访客在拜访过程中随身带有物品,而用户对此有管理需求的情况下,可以对该物品进行登记,并拍照,达到管理的目的。

访客数量实时统计

访客数量可以在访客列表中实时的进行统计; 通道管理系统

在学术中心大厅设置通道管理系统,选用翼闸设备,员工可直接刷卡进入,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仅供个人参考

防止未授权的人员随意的进出大楼,外来访客需到一楼前台进行登记,才能通过通道设备,进入大楼。通道管理系统也可结合访客系统使用。

HBZ1600U翼闸

产品尺寸长1600mm高950mm宽280mm 通道宽度:600mm ??开关时间:≤0.5秒 ??通行速度:≥40人/min

??箱体材质:304不锈钢(拉丝+抗指纹)

??电机:24V/30W直流电机,电机防尘防水(IP54);机芯及变速器材质经过特殊处 理,寿命超长;

??防反冲,行人从相反方向进入通道,摆闸立刻报警独特的电机直驱设计+电磁制动,确保系统运行平稳、柔和,噪音低小防夹功能,在翼板打开或复位的过程中遇阻时,自动反弹或在规定的时间内电机自动停止工作,且力度很小防冲功能,在没有接收到开闸信号时,摆臂自动锁死。声、光报警功能:含非法闯入、尾随报警

??工作温度:-30度~60度 ??工作湿度:≤90%,不凝露 ??工作环境:室内,室外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仅供个人参考

5.13考勤管理子系统

一卡通考勤管理子系统,分为参数设置、数据准备、数据处理、数据报表和数据结算五个模块。在参数设置模块中,可按照部门排班,每个班可以分为六段,特殊情况可以按照个人排班,如果每个部门中有部分员工上班制度相同,可以将这些员工从部门中抽出,按组排班。在系统中,个人排班优先级最高。因此,可以解决临时班、特殊班,不影响原来预定的正常班,并且排班周期可以任意设定,排班制度没有限制。在数据准备模块中,可以设置请假条、加班条、出差条等。

系统可以统计每个员工的出勤、迟到、早退、请假、加班、出差等状况,有定制的周、月、年的统计报表,同时具有灵活的用户自定义报表,可根据系统中的定义字段,由用户任意组合形成各自所需要的报表。另外非常重要的是引入了数据结算的概念,这样在选择结算周期后,可以使经过认可的考勤数据直接进入工资系统,从而解决了每次需人工输入考勤结果计算工资工作量大的问题,节省大量人力资源,提高工作效率。

该考勤为行政班次考勤,因厂区可能涉及到做种倒班制度,因此,具体考勤要求需根据最终需求做相应的设计和研发。

系统功能 考勤管理

提供对不同考勤机的数据导入接口

记录每位员工的出勤状况,根据此员工的上下班类型自动判断是否迟到、早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仅供个人参考

退或旷工

制定加班计划,并记录员工的加班情况 记录员工的请假情况

统计每位员工的月出勤结果并提供给薪资系统进行计算 用户可以灵活定义企业规定的休假制度

可对节假日、公休日进行设定,并可灵活调整休息日 为员工制定休假计划,并对休假情况进行记录 提供休假到期预警

可自动计算和累计员工的年休假,生成年休假的积存余额记录 对休假情况进行统计,结果可提供给考勤与薪资系统使用 休假可在需要时折算成工资 考勤硬件设备介绍: HTA-830PM考勤机

精巧外型,美观大方;可壁挂,桌上两用。 提供主机单机设定功能,独立动作不需计算机联机。

提供RS-485联机模式,供计算机联机管理设定(RS-485最多可联机256台)。(HTA-820)

TCP/IP通讯,支持10/100 BaseT以太网高速传输,便利总公司与分公司作远距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仅供个人参考

传输。(HTA-830)

具8,000笔合法卡及8,200笔读卡记录储存容量。

提供32组响铃时间设定功能,可设定星期,假日停止动作及可设定为合法卡开门功能。

具有4个班别按键,可设定16组班次。 大型数字LED显示器,可显示时间。

可自行设定是否储存非法记录及重复刷卡检查功能,增加有效记录的储存。 具储存空间不足警告功能,当内存容量达90%时,可设定主机发生警告声响,提示管理者收集数据,达100%时可设定停止储存。 内建电子时钟及高效记忆锂电池,断电可储存数据一年。 可设定为读取卡片序号或区块数据及区块金钥。(HTA-830PM) 具Watchdog功能,以确保主机能维持正常工作。

考勤管理系统可以统计出每个员工的出勤、迟到、早退、请假、加班、出差等状况,有定制的周、月、年等统计报表。员工上下班时,在感应区的有效距离内刷卡,便可完成考勤操作。各部门可根据需要随时在线查询系统,查询本部门员工的考勤、请假情况,并可随时打印出来。管理部门也可以根据需要,随时查询单位各部门的出勤情况。

系统可实现员工的考勤数据采集、数据统计和信息查询过程自动化,进而实现人事、行政等管理的自动化。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仅供个人参考

布点设置

在项目底层主、次要出入口(办公、后勤员工通道)处共设置多台考勤机。考勤机数量可视办公楼出入口、人员数量等因素进行调整。

考勤系统可根据需要,方便的设置网络上的任一一卡通读卡点作为考勤点。也可利用现有一卡通读卡器做考勤来收集人员的考勤刷卡信息,只需增加一套考勤软件,便可实现考勤管理并节约成本。

考勤读卡器建议采用带LCD屏的读卡器,可显示考勤者的姓名、考勤时间、日期等内容。

系统主要是对考勤数据进行采集,并对考勤结果进行分析。考虑到人员考勤一般是由行政人事科在管理,因此,建议将考勤工作站放在人事管理部门,便于人事管理员对考勤系统进行管理。

系统功能

提供对不同考勤机的数据导入接口; 灵活定义上下班时间与考勤规则; 提供自动和手动方式进行排班;

支持复杂的轮班,支持一天刷8次卡考勤;

统计每个员工的考勤信息,记录每位员工的出勤状况,根据此员工的上下班类型自动判断是否迟到、早退或旷工;

自动判断上下班卡,系统根据设置情况自判断员工的打卡数据是上班还是下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仅供个人参考

班卡,无须人为干预。

制定加班计划,并记录员工的加班情况; 记录员工的请假情况;

可对节假日、公休日进行设定,并可灵活调整休息日; 提供原始考勤数据,便于查询和修改。

丰富的查询报表,支持多种方式的考勤结果导出。 5.14消费管理子系统

消费管理系统取消了传统的用现金、磁卡、接触卡等消费方式,用CPU卡作为电子钱包进行消费的管理系统,实现了食堂无饭票、消费点无现金流通的收费管理;消费者只需预先充值于感应卡中,消费时操作员在收费机上输入消费额,消费者在收费机感应区的有效距离内刷卡,收费机认可后便可完成消费。操作简单、方便、快捷。

限本系统消除了以往旧的消费方式中可能发生的种种弊端,既加快了消费速度,改善了消费方式,又有利于餐厅、消费点的统一智能化管理;实现了消费数据采集、统计和信息查询过程自动化,是现代管理的得力助手。

多个消费点及多个餐厅可通过网络连接;

消费终端POS机可以脱机或联机方式消费,支持多个电子钱包;

由一卡通发卡中心统一发放员工CPU卡,由消费系统完成CPU卡的充值。 可实现消费扣款、发放补助、充值、退款、报表统计等功能,主要应用于餐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仅供个人参考

厅、小卖部、美发室、医务室等消费场所;

分别对每个食堂、一组窗口、单个窗口、单个操作人员进行结算; 具有灵活的消费方式,如零售方式、定价方式、定额方式,计次方式。 可限制消费金额,保护持卡人的利益。

具有月初或者月底多种补贴方式,提供POS充值、软件充值、批量转帐充值等充值方式 ;

操作员可随时查询本机的营业总额和人次。 提供消费结算与对帐功能:

每日打印帐务确认单,当日结帐单并且进行确认; 每日核帐,确保帐务余额和实际现金一致;

提供结算功能,可日结、周结、月解,保证借贷平衡; 要求帐务和现金分开管理,并由独立第三人定期核查; 每日进行商户对帐,并且产生商户对帐确认单; 预留与财务系统的接口。 系统操作流程 电梯控制系统 系统架构 系统功能

实现楼层的精细化管理,大楼业主刷卡后按键选择权限楼层(权限楼层可为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仅供个人参考

单一楼层,也可为多个楼层),其他无权限楼层,按键无效。保证了各个楼层之间的私密性和安全性,适合高端商业大厦使用。由于采用IC模式梯控,电梯控制器可以脱机使用,当管理电脑出现故障而不会影响电梯的正常刷卡使用。

电梯控制器性能参数 RAC-2000 硬体规格 资料输入界面 输入点 输出点 按键 显示器 合法卡片 储存笔数 通讯界面 六个Sensor(Push button×2,Door sensor×2,Casc sensor×2 四个Relay(电锁×2,警报×2) 由外接之读卡机提供 主机有电源灯,双色通讯灯及四个Relay指示灯 可调整,预设8000笔 可调整,预设4200笔 RS-485/RS-485/RS-232(电脑/电梯控制器/读卡器,与电脑通讯端可扩展为TCP/IP) 电气规格 电源输入 DC 12V@300mA(不含Reader负载) 二组ATA-Track2,Wiegand 26 bit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仅供个人参考

消耗功率 传输速率 工作环境 温度 相对湿度 实体规格 体积 重量 梯控使用流程

2W(max,不含Reader负载) 2400/4800/9600/19200bps-N-8-1 -10℃~55℃/14℉~131℉ 20%~95%(在不凝结成水滴的状态下) 190mm(L) ×120 mm(W) ×15 mm(H) 200g 固定业主(单人) 上楼

持卡业主在进入电梯轿厢内后在轿厢内读卡器上刷卡,电梯一卡通控制器会自动判断该卡片的权限,若业主只有单层权限,则电梯一卡通控制器自动激活相应楼层的按键,从而代替业主按按键,业主可以直接到达自己所在的楼层;若业主具有2层以上的权限,则电梯一卡通控制器则会使电梯轿厢楼层按键有效,此时由业主自己选择想去的楼层。当业主选择完毕后其他楼层的按键会自动被锁定,避免不法人员利用这一点流窜到其他楼层去。

下楼

由于电梯轿厢内的1层及1层以下的楼层按钮是没有被控制的,因此业主进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仅供个人参考

入电梯轿厢后只需手动按下1层或1层以下按键便可到达。

业主(多人) 上楼

当有多名持卡业主同时进入电梯后,业主在进入电梯轿厢内后需要依次在轿厢内读卡器上刷卡,电梯一卡通控制器会自动判断每张卡片的权限,若业主只有单层权限,则电梯一卡通控制器自动激活相应楼层的按键,从而代替业主按按键;若业主具有2层以上的权限,则电梯一卡通控制器则会使电梯轿厢楼层按键有效,此时由业主自己选择想去的楼层。当业主选择完毕后其他楼层的按键会自动被锁定,避免不法人员利用这一点流窜到其他楼层去。若有2名及2名以上的业主需要到达同一层,则只要其中一名业主刷卡激活电梯楼层按键,按键便会自动亮起,其他业主便无需再次刷卡。

下楼

由于电梯轿厢内的1层及1层以下的楼层按钮是没有被控制的,因此业主进入电梯轿厢后只需手动按下1层或1层以下按键便可到达。

访客 上楼

访客在进入大楼在访客点登记时,同时发放一张访客需到达业主楼层权限的临时卡片;这种模式需与业主首先确认其真实身份后发放授权卡;

下楼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仅供个人参考

由于电梯轿厢内的1层及1层以下的楼层按钮是没有被控制的,因此业主进入电梯轿厢后只需手动按下1层或1层以下按键便可到达。

货梯管理 上楼

货运人员或装修施工人员在物管办公室申领相应数量的临时一卡通卡;工人持此授权的卡,只能刷开货梯,进入货梯及乘梯到达对应的货运或施工楼层。而客梯针对此卡无响应。 货运或装修完毕后将卡片归还给物管办公室;

下楼

由于电梯轿厢内的1层及1层以下的楼层按钮是没有被控制的,因此下楼时进入电梯轿厢后只需手动按下1层或1层以下按键便可到达。 5.15停车场管理系统

本系统将机械、电子计算机和自动控制等技术有机的结合起来。可实现在脱机状态(即非联网状态)下实现:自动识别卡内身份、自动开启与关闭闸机、自动储存记录、图像对比等功能,是将车库管理完全置于计算机管理下的高科技机电一体化系统产品。内含数控、电子、机械、多媒体技术。

系统构架示意图

图表 1 停车场系统构架示意图 车辆管理系统实现功能 基本功能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仅供个人参考

可接各种读卡设备,根据需要可选合适的感应距离; 具有主动、被动式的防砸车功能,全面保护车辆、行人安全; 防砸人、车功能

实现防砸人、车功能,即人或车在道闸下,闸杆就不会下落,人或车辆离开后,闸杆自动下落。本系统选用的快速挡车器,内嵌防砸车、通电自检功能,智能化的控制单元设计,在杆臂的启闭运动中,始终有智能控制器精确控制杆臂的运动位置。

网络通信数据同步

基于系统的网络连接,系统可实现同社区不同入口任意组合的出入方式;亦可实现不同社区用户数据——如账户、权限、消费记录——同步的功能;

脱机运行的保障

当系统网络通信错误时,前端控制器将不能从服务器或中心服务器获取数据。对于固定用户,从入口进入时刷卡的信息将暂存在停车场控制器里。

停车场系统管理中心

该子系统纳入整个一卡通平台管理系统,由一卡通系统管理中心对停车场系统进行管理,由此可以更加有效、安全地管理车辆,整个系统也具有更好的可扩展性。

系统管理中心

系统管理中心系统是该系统的重要成员之一,其主要功能是管理和监控所有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仅供个人参考

卡的使用,使卡片的运用得到最大程度的安全性和掌控度。另外,可单独设置发卡中心作为月租卡和储值卡的充值中心,完成对月租卡和储值卡的充值续费。

停车场管理系统卡片从功能上来讲主要分为月租卡、储值卡和临时停车卡。 固定卡作在厂区的固定业主,可以办理月租卡。固定业主必须每个月在发卡中心对月租卡进行充值。充值生效后的月租卡可以在有效期内自由进出停车场的停车场,可以随意停车,不限停车次数,也不限停车时间;

临时车卡卡对于到厂区办事的人员,可以办理临时停车卡。 发卡中心功能

专用发卡软件,登记、注册、发放停车场管理系统使用的卡;

管理卡的适用范围(在该项目只是停车场卡)、使用期限、卡片类型(月租卡、储值卡);

提供人员账号密码输入和修改的功能;

提供卡片挂失、解挂的功能,登记或取消黑名单; 提供操作记录查询,预存款收费明细查询; 停车场管理系统后台服务器

停车场管理系统后台服务器是停车场管理系统最核心的部分。整个停车场后台管理系统的结构是操S/C结构(服务器和客户端协同作业)方式,充分使用局域网的特性,使得停车场系统管理更容易和安全。在停车场管理系统后台服务器安装大型SQLSERVER数据库和停车场管理系统后台软件。后台服务器通过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仅供个人参考

TCP/IP网络与停车场管理系统的控制器进行数据交换。

后台服务器功能

具备专用数据库管理与信息统计分析,随机提供工班及年、月、日收费数据报表;

可按操作员名、日期、时间等条件查询收款金额; 生成各类财务统计报表; 生成各类停车场状态统计报表; 可对在场车辆信息查询、打印;

可对历史车辆信息查询、打印、压缩、备份; 可对备份车辆信息解压、查询、打印; 管理员、密码和操作权限的设定;

通过TCP/IP网络与停车场管理系统控制器和发卡中心进行通讯和数据交换;

停车场管理系统出入口设计

医院停车场设地面1进1出(临时车收费管理),地下4进4出(固定车使用)。

停车场入口设计 入口宽度至少3.5米;

入口设备包括挡车器、智能控制器、固定车远距离读卡器、近距离读卡、摄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仅供个人参考

像机、补光灯;

停车场出口设计 出口宽度至少3.5米;

出口设备主要包括挡车器、智能控制器、固定车远距离读卡器、近距离读卡、摄像机、补光灯;

消防因素的考虑

消防是一个不得不考虑的重要因素,在发生火灾时,通道必须保证任何类型的消防车能够自由通过通道。在停车场预留消防通道的基础上,我们仍将主出入口(车行入口)道路宽度设计为不少于3.5米,是为了保证最宽的消防车通过,达到尽可能高的安全保障。

停车场管理系统联网设计

停车场管理系统需要同一卡通系统的其他模块之间进行数据通信,停车场管理系统必须联网才能实现该要求。

在前面已经提到:停车场管理系统服务器就设在管理中心。在服务器上安装SQLSERVER数据库,所有固定卡、临时卡的用户资料和卡片信息全部保存在服务器上,停车场控制器通过TCP/IP网络与服务器数据库进行数据交换。

内部车辆进出场管理方案

持远距离卡的固定用户在进入入口读卡器读取范围时,读卡器会读取到车内卡片,并对卡片进行判断,如感应到有效卡片时,入口摄像机自动抓拍汽车,系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仅供个人参考

统自动启动道闸。当车辆安全通过道闸后,自动落闸,并将车辆信息记录保存到服务器数据库。

外部车辆进入出管理

进场:当临时车辆接近停车场入口时,大门保安人员登记后发放临时停车卡,并完成读卡及判断过程,如为有效卡,则系统提示欢迎信息,表示可安全通过,系统自动启动道闸。同时图像识别系统自动启动入口摄像机,摄录一幅该车辆入场图像(包含车辆外型、颜色等),并依据相应卡号,存入控制器中。自动闸机起栏放行车辆,车辆通过车辆检测线圈后,自动放下栏杆。系统将本次车辆进入的时间、入口、车辆信息等记录至数据库中。

出场:临时车驶出停车场时,在出口处,司机将临时停车卡交给保安,保安读卡,同时图像比对系统自动启动出口摄像机,摄录该车辆出场图像(包含车辆外型、颜色等),并依据相应卡号,由出口计算机自动调出该车辆的入口图像进行人工对比。 读卡为合法卡时,保安按确认键,电动闸机栏杆升起,放行车辆。车辆通过埋在车道下的车辆检测线圈后,电动闸机栏杆自动落下,同时收费电脑将该车信息记录到系统数据库内。

特殊车辆出入管理

特殊车辆进出停车场,如:公安、消防、医院、抢修等车辆进入停车场内,可由管理人工作业放行。

停车场管理系统前台软件功能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仅供个人参考

完成对收费管理;

通过网络可调校出入口处的日期、时间,下载挂失黑名单; 可对系统管理员、操作员、收费标准等进行更改、设定等; 可按操作员名、日期、时间等条件查询收款金额;

进行安全检测,能显示前端控制系统设备的状态,并进故障报警; 管理员、收费员用户名、密码和操作权限的设定; 通过网络可调校出入口处的日期、时间,下载挂失黑名单; 通过TCP/IP网络与停车场管理系统服务器进行通讯和数据交换; 停车场管理系统设备介绍 电动道闸Wil 4

电动道闸Wil 4由意大利Nice公司生产,全部进口,设备的可靠性得到了非常好的保证。并且道闸具有多级防砸功能,绝对不会出现砸车、碰挂等问题。

道闸的传动系统使用了齿轮传动的方式,国内许多厂家使用皮带传动的方式,在冬季和使用时间长后,容易出现打滑的现象。

在传动系统中,使用了离合器,减少了对电机和齿轮的磨损,并且能够非常容易地切换到手动模式或自动模式。

道闸的驱动电机使用的是直流电机,技术含量高。国内厂家使用的都是交流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仅供个人参考

电机,功耗大,容易出现故障。直流电机的优点是可以非常精确的进行控制,并且具有防砸的功能。

产品特性:

电动机械挡车器控制管理私人,公共和工业停车场速度可调,具有防轧安全性能;

运动件由塑料挡板保护,安全性钥匙释放装置; 机壳完全由电镀涂层钢或AISI 304不锈钢制成; 适于频繁使用;

230V交流电源:24V直流电机;

内置控制器,可以打开, 方便进行布线和维修保养; 安装简易:栏杆可以在左右两侧安装; 平衡调节十分简单: 弹簧的线性调节;

开启关闭限位,机械或电子调节电子速度调节: WIL4 最小开启时间为5秒; 开启和关闭中具有防轧安全功能; 栏杆外壳为涂层铝制: 方便使用的安全性钥匙释放;

固定底座,具有安全保护的耐氏钥匙释放装置,Wil的防护性机壳,完全由电镀涂层钢或光面不锈钢制成。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仅供个人参考

技术参数: 技术参数 电压 (Vac 50/60 额定功率 (W) 减速比 扭矩 (Nm) 开启时间 (s 工作温度 (C°控制主机HDP9000

技术数据 230 180 1/456 150 5~8 -20°~+50° 具有检测车辆感应器、自动出卡/票、时钟、检测取卡/票时间等功能; 能够感应月卡/票是否有效,如有效,则自动控制挡车器打开对车辆放行; 显示屏向用户显示提示信息和公告信息;

车辆驶进停车场入口时,顾客按钮出卡/票,超时不取的卡/票卡作废或自动收回。取卡/票消息驱动闸口挡车器开启闸口挡车器栅栏,并把卡/票据有效信息传到收费工作站;

当进口出卡/票系统出现意外或故障时,能通过紧急对讲设备及时与中央管理系统联系;进口出卡/票机的发卡/票系统在车辆经过感应线圈一次,只许发卡/票一张;具有缺卡/票、夹卡/票、感应线圈坏等报警功能。

性能:

控制器具有系统自检、控制出卡、保存交易记录等功能; 控制器有锂电池,可保证系统数据安全及时钟正常运行; 可连接感应卡阅读器;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仅供个人参考

可接受处理车辆感应器的信号,可控制道闸的起闸和车过落闸; 有RS485通讯接口; 可选配紧急对讲附属设备;

电源220VAC±10%,50Hz,功耗50W。 停车场控制器RAC2000PKS 产品功能特性:

以ARM 技术为框架,彻底打破业界传统技术框架,同时该控制器涵盖了在停车场控制行业多年的经验积累,多个技术应用属行业首创;

32 位嵌入式微处理器结构,寻址方式灵活简单,执行效率高,指令长度固定,处理速度更快;

体积小、低功耗、低成本、高性能; 设备监控;

可以控制车牌识别器;

LED显示,人性化语音提示,音量可以预设。人性化显示提示,信息可以预设;

商业级出票机或出卡机控制; 系统可以脱机运行; 停车控制器可以自主组网; 技术参数: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仅供个人参考

通讯接口 ETHERNET

临停车管理:商业级出票机、出卡机/ 收卡机 合法权限:10000 笔 脱机存储数据:10000 条 黑名单数量:10000 条 面板显示:人性化提示

背景夜光:背景、取卡/ 取票、对讲夜光系统 语音提示:友好亲切

显示屏:友好提示,可添加广播通知、天气预报 IC 卡读卡器:MIFARE ONE

ID 卡读卡器:W26 和 W34 模块可选 读卡器组合:支持 IC/ID 双读卡器

IC 卡读卡距离:MIFARE ONE IC 卡,<=10CM

地感控制器:车辆检测,实现有车读卡、取卡、取票和收卡,以及触发图像抓拍

电源输入:DC12V±15% 工作环境温度:-20℃~ +70℃ 工作环境湿度:≤ 95%,不凝露

其他选件:红绿灯、道闸、路障机、地桩、灯光控制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仅供个人参考

临时车读卡器H-M11 技术参数

安装于票箱面板处,月卡或固定卡用户使用; 支持对M1 卡的读写操作,距离<=10cm; 与停车控制器 RS485 通讯; 读卡、写卡指示灯; 电源输入:DC12V±15% 工作环境温度:-20℃~ +70℃ 工作环境湿度:≤ 95%,不凝露 6.电子巡更系统 6.1系统概述

为了加强医院管理安全工作,以及对巡检值班工作人员的管理,设计本巡检方案。通过本套系统促使巡检人员按管理处规定的巡逻管理要求对各死角和重要地段或设备进行定时的巡逻,以便发现隐患并及时解决,这种巡查方式能大大加强安全工作,对巡检人员的巡查工作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

该系统为离线式电子巡检系统。根据需要将信息钮安装在需要巡逻的线路或设备上,对该地进行巡查的同时,用巡检器触碰安装在代表该地点的信息钮,巡检器将记录下信息钮的代码及触碰信息钮的时间。此记录将成为巡逻人员何时到达该地巡查的依据。通讯坐是巡检器与 PC 机之间的通讯设备 ,可将巡检器中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仅供个人参考

的记录传送到 PC 机系统的巡检管理软件中 。管理人员通过微机可清晰看到巡逻人员巡检过的设备和线路,并提出漏检、误点信息,通过管理软件统计巡检的正点率、误点率、漏检次数等功能。 6.2遵循原则

本设计方案总体上遵循 “技术先进、功能齐全、实用可靠、价格合理 ”的原则。

技术先进:所选兰德华电子巡检产品,已通过公安部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检测,化工部的防爆认证,并广泛用于不同行业,经过市场考验,其技术和产品不断更新换代,居国内先进水平。

实用可靠:防水防震耐低温,耗电量小等功能,非常适合室内外使用,优于国产产品。

扩展性好:本系统巡检钮的安装为离线式,网络布局不受距离和电源约束,十分便于扩展。

有利管理:本系统可通过局域网和广域网进行传输,每个授权的计算机,均可调出终端计算机上的数据进行查看,为各级领导提供了有效的管理手段。也可以根据现场的情况选择单机版进行设置或远程传输。

投资合格:充分考虑了性价比。再满足实际要求的基础上,尽可能降低系统造价。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仅供个人参考

6.3系统构成

本系统由数据巡检器、传输器、信息点、管理软件四部分组成,附加计算机与打印机即可实现全部传输.打印和生成报表等要求。

巡检器(巡更棒):巡检时由巡检员携带,无按键操作、使用简单方便;金属外壳、独特密封设计完全防水、防摔、防振、防尘;内存 10000 条(可存扩内存),超低功耗;巡检完毕后,通过传输器把数据导入计算机。

通讯座(数据传输器 ):是将巡检器内的巡检数据下载到管理微机的转换通讯设备,由数据线和通讯座构成,标准的 USB 口与计算机连接。

信息点:即巡检地点(或巡逻人员)代码,安装在需要巡检的地点或设备上,耐受各种环境的变化,安全防水,无须电源、无须布线安装十分简单方便。

管理软件:全中文菜单,软件可进行网络(单机,远程)传输,并将有关数据进行处理 , 对巡检数据进行管理并提供详尽的巡检报告 . 管理人员将通过计算机来读取信息棒中的信息,便可了解巡检人员的活动情况,包括经过巡检地点的日期和时间等信息 ,通过 查询分析和统计,可达到对巡逻人员监督和考核的目的。

7.有线电视系统

为了满足本医院大楼对国内外的经济、金融信息和丰富的娱乐节目的需求,本医院大楼引入有线电视节目。系统以 5-860MHZ 双向传输系统。双向宽带网在传输有线电视信号的同时将更多地向综合业务领域拓展,这使双向宽带网具有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仅供个人参考

很强的发展与竞争优势,最终将为医院大楼提供另一条信息高速公路。 7.1需求分析

在本医院大楼有线电视系统设计中 。整个系统采用双向邻频传输设计 ,带宽为 5-860MHz,上行通道为 5-65MHz,65~750MHZ 用于本地有线电视;750~860MHZ 预留安排卫星电视和自办节目 。系统具有可扩充性,宽频放大器、混合器等设备带宽应达到 860Mz 或以上,分配器、分支器、终端出口等设备带宽应达 860GHZ。

有线电视系统为医院大楼办公、管理、休闲服务需要提供国内外新闻信息、文艺节目以及自编教育节目。

卫星电视接收、有线电视的接收及自办节目的播放。

系统配备的放大器、分支分配器具有 860MHz 的带宽,双向传输功能;能适应今后数据业务及多媒体业务在有线网上的多方面应用 ,并为信息传输和一些埴服务提供一个优化的网络平台 。

系统采用分支-分配结构,具有故障影响面小,系统维护、维修简单快捷等特点。

系统终端接收设备(电视机)图像清晰度和质量不小于四级。

系统具有可扩展性,预留备用扩展接口。有线电视分配系统必须留有与厦门市有线电视网联网的接口。系统的指标必须大于 GB6510 的指标要求,达到联网标准,具体为: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仅供个人参考

终端电平:65~75dB

系统输出频道间电平差:小于等于 8 dB 相邻频道电平差:小于等于 2dB 7.2系统组成及结构

有线电视系统主要由前端信号源、主干传输线路、分配网络以及用户终端几个部分组成,设备包括数字机顶盒、调制器、混合器、有信号放大器、分支分配器、用户终端、终端电阻等。当然还包括卫星接收天线,数字接收机等设备。7.4 系统设计说明 设计范围

本项目系统信号源包括以下三部分: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仅供个人参考

有线电视台播发的多套电视节目 。(考虑到数字电视的发展,在此次方案中要考虑接入数字机顶盒,暂时按照 30 路考虑);

医院自办节目 1 套(预留); 卫星电视节目(预留 );

本次针对中心区域及前端分支分配网络进行建设 ,前端有线电视系统共设计 289 个点。有线电视系统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进行建设。

电视网络资源分配

有线电视信号接收及传输网络部分,建设 860MHZ 宽带双向传输网,为系统今后与数字电视打下网络基础。

网络的频率使用分配: 5~65MHZ

上行回传信号 (各类控制信号传输)

65~750MHZ 本地电视信号或有线电视联网信号 750~860MHZ 预留安排卫星电视和自办节目

本网络工作指标应符合国家及厦门市有线电视联网标准 ,图像质量应达到 4 级以上。用户终端电平确保在 65~75dB 范围内。

卫星接收及自办节目

卫星接收系统的建设需要增加设备如下 :卫星接收天线、高频头、功分器、卫星接收机、调制解调器等设备。卫星接收原理如下:卫星接收天线接收广播卫星转发的电磁波信号 ,并由馈源送给高频头,高频头将射频信号经低噪声放大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仅供个人参考

后,变频到固定频率,由射频电缆送给功分器、卫星接收机 ,接收机解码出来的图像和伴音信号 ,通过邻频调制器进行再调制后送入混合器 ,并与厦门市有线电视节目混合后送入有线电视分配网络。

自办节目的建设需要增加设备如下:电脑或 DVD、调制解调器等。系统原理如下:将电脑信号或者 DVD 信号,接入调制解调器,调制为有线电视信号,再接入 16 路混合器,与卫星节目信号、数字电视信号一起混合并传输到前端。

分配网络设计

本网络为双向电视传输网络 ,因此网络中的放大器必须采用双向传输放大器 ,并且放大级数不宜过多,由于本系统对上行信号及下行信号的传输指标要求很高 。因此本方案选用 860MHZ双向放大器进行工作,以确保双向电视系统功能的正常运作。

有线电视规范要求系统采用邻频传输技术 ,以扩大系统频道使用容量 ,这对所选用的设备和器材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所以本网络中的前端机房内及传输 、分配系统均采用标准的邻频设备和器材,有很高的隔离度和邻频特性。

分配系统全面采用并接方式 ,无论任何一个终端损坏不会影响相邻用户及系统 ,提高系统可靠性。分支分配器均为 1GHz。

系统传输主干采用 SYWV75-9 电缆穿 DN25 的管从电视机房引出至放大器 ,信号经分配后接入各楼层,用户端电缆采用 SYWV75-5 电缆,所有电缆采用四层屏蔽。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仅供个人参考

结合本公司多年来工程的实践经验,为本系统所选用的设备均按最佳的价格性能比配置 ,主要器件选用国内名牌产品 ,其它器件选用通过国家广电部门测试产品 ,这些产品的性能指标均符合厦门市市有线电视系统的标准。

漏斗噪声的产生及解决 噪声产生的原因

双向传输交互问题目前最大的难点是如何克服上行噪声问题 ,它的噪声源来自于用户端 ,用户越多,会聚到前端后就形成了噪声会聚效应,也叫漏斗效应,它是上行通道产生噪声的主要原因之一 。

另外还有入侵噪声,它由窄边带短波干扰、脉冲噪声干扰两种。脉冲干扰频率很低,在 60 Hz~2 MHz 之间,它产生的谐波成份很大,造成的噪声干扰也特别严重。另外还有业余无线电台、有线电视的设备、各种器件接口松动、接触不良,还有本网周围持有的干扰也会形成入侵噪声。

噪声源的分析

具备双向传输功能的系统 ,应有上行、下行两个通道,也就是讲有上下行传输或有正 、反向传输的能力,衡量的标准是通道内噪声指标,它是能否达到开展双向业务功能的关键。

双向网中的上行噪声主要由众多用户将汇集起来的噪声干扰送入前端 ,而用户噪声主要来自于用户终端电视机的信号入口 ,干扰根源在终端的各类家用电器中 ,网络元器件电缆的蔽屏性能不好或变差,受干扰的频率范围在上行通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仅供个人参考

道的 5~40MHz 之间为最强,当干扰信号的强度超过用户标准电平时 ,可以讲上行信号是无法正常传输的。

传统网络器件均采用分散件,加上器件的质量,网络的施工工艺差,链路的维护调试水平低 ,终端用户的乱接线,线缆、器件接头多,到用户电缆长度相差太大,使上行用户传输增益相差过大 ,电平过份悬殊,无可非议的会产生较强的噪声干扰 ,影响上行通道的传输质量 ,这也是产生噪声的主要原因。

外来入侵噪声( Ingress noise)源主要来自于前端设备、网络、器件周围的窄边带短波干扰,脉冲噪声干扰,特别是脉冲干扰的频率虽然很低(一般在 60Hz~2MHz 之间),但它产生的谐波成分却非常大,造成的干扰也较严重 ;一些家用电器,电子点火设施也会产生 5~40MHz 的电磁干扰和谐波 ,这些谐波会通过任何途径入侵到上行通道 。另外公路上奔跑的汽车 、摩托车使用的电子打火器 、微波炉、日光灯的启动、电吹风都会辐射出较强的电磁波 ,因为这些器件都是瞬间启动和使用 ,会产生一种随机性尖脉冲干扰波 。在网络中因一些器件质量差 ,无屏蔽防范措施,电缆的屏蔽作用达不到 80dB最低的屏蔽作用,设备接口,电缆接头松动,造成阻抗失配,很容易使外界各种干扰信号入侵。

解决办法

针对这些问题,为了较好的克服上行噪声的汇集 ,目前采用了“集线”式分配方式,经许多有线台网的改造试用,非常成功的克服了上行汇集噪声。

同时选用屏蔽性良好的同轴电缆 。传输线采用铝箔屏蔽物理发泡电缆或网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仅供个人参考

状落后能否层物理发泡电缆,入户线采用铝箔高密度编织物理发沁电缆 ,用户终端盒采用浇铸密封 F 接头终端盒,同时使用性能良好的分支分配器、放大器,且在施工中做好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屏蔽层必须良好接地。 7.5系统功能特点

有线电视系统布线设计按照 860MHZ 双向宽带网传输技术要求设计布线工程,合理分配网络节点,作到一级分配、二级分支,便于交互式电视对电视分配网络的要求。

可接收有线电视节目、自办节目以及卫星电视节目。

系统配备的放大器、分支分配器具有 860MHz 的带宽,双向传输功能;能适应今后数据业务及多媒体业务在有线网上的多方面应用 ,并为信息传输和一些埴服务提供一个优化的网络平台。

系统的分配采用分支-分配结构,具有故障影响面小,系统维护、维修简单快捷等特点。

系统终端接收设备(电视机)图像清晰度和质量不小于四级。8.多媒体会议系统 8.1工程建设目标

此次本医院智能化工程,会议室多媒体以及数字化建设是不必不可少的 。本次项目会议室分布于行政楼、门诊楼、感染病楼、住院楼等各楼内,建议根据各个会议室的使用功能 ,具体化设计。基本设计原则以能举办多功能会议为目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仅供个人参考

标 。并可通过本系统进行远程视频会议 。为了能实现会议系统的要求,我们这次为其设计了数字会议系统 、会议扩声系统、中央控制系统、视频会议系统、显示系统等子系统。

8.2系统设计技术标准及规范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JGJ/T16-92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45-95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 GB/T50314-2006 《工业企业通讯设计规范》 GBJ42-81 《工业企业通信接地设计规范》 GBJ115-87 《厅堂扩声系统声学特性指标》 GYJ25-86 《厅堂扩声特性测量法》 GB/T4959-1995

《客观评价厅堂语言可懂度的 RASTI 法》GB/T14476-93 《歌舞厅扩声系统的声学特性指标与测量方法》 WH0301-93 8.3系统设计原则 先进型性原则

采用的系统结构应该是先进的 、开放的体系结构,和系统使用当中的科学性 。整个系统能体现当今会议技术的发展水平。

实用性原则

能够最大限度的满足实际工作的要求 ,把满足用户的业务管理作为第一要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仅供个人参考

素进行考虑 ,采用集中管理控制的模式,在满足功能需求的基础上操作方便、维护简单、管理简便。

可扩充性、可维护性原则

要为系统以后的升级预留空间 ,系统维护是整个系统生命周期中所占比例最大的 ,要充分考虑结构设计的合理、规范对系统的维护可以在很短时间内完成。

经济性原则

在保证系统先进、可靠和高性能价格比的前提下,通过优化设计达到最经济性的目标。

8.4系统功能及设计说明 系统功能

我们熟知的常规会议系统 ,它包含了:会议讨论、同声传译、投票表决三部分;当我们增加了包含信号切换系统、投影显示系统在内的中央控制系统;融合了现场的声音、灯光、电等会议环境 ;再配以音视频采集系统、网络视频会议系统、电子桌牌显示系统,就组成了一套完整的智能会议系统 。智能化会议系统就是通过中央控制器对各种会议设备及会议环境集中控制的一种现代化会议模式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集中化的设计使的会议室中所有的设备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从而增加了主持人对整个会议的控制度;液晶触摸屏直观化、可视化的人机交互界面使繁多的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仅供个人参考

设备被控变的简单 、快捷;科技化、智能化的集成充分体现了现代会议的高品位所在;规范化、系统化的会议配置可有助于企业形象的提高 、提高了效率。

根据这一领域的需求以及我们的实际工程经验,我们将整个智能会议系统细分成以下几个子系统:

10.2 各子系统介绍

根据医院对于会议室使用的特点,我方对于多媒体会议系统以下子系统进行说明。

数字会议系统

实现会议讨论发言功能,与会代表按下发言键便可以发言由主机设置话筒的开启数量和开启模式来控制会议秩序系统标准主机最多可连接 128 台单元,增加扩展单元,最多可连接 4096 台发言单元发言者的声音可通过内置扬声器传输音频输入/输出接口,可连接会场扩声设备及录音设备可进行多种语种的会议 ,标准主机最多接 30 台翻译单元,可实现 11+1 种语种同声传译(含原声)与会代表可以进行语种通道选择,收听多种语种具备各语种音频独立输出接口,连接红外线语言分配系统,可以让更多的与会者旁听具有电子投票表决功能可设置摄像头自动跟踪,实现联动功能

会议发言及讨论系统

会议讨论系统包括的设备有会议主机 、扩展主机、发言主席机和代表机。会议主机具有:FIFO(先进先出)、NORMAL(普通模式)、FREE(自由模式)、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仅供个人参考

APPLY(申请发言)四种会议模式。话筒有很强的方向性,因此即使在很嘈杂的环境也有很好的表现;采用手拉手的连接方式,即插即用,简单快捷 。

具有可扩展会议表决、同声传译、同步摄像。 功能简介:

标准的会议讨论功能;与会者通过按下单元上的 “MIC”键,可打开 /关闭本席的发言功能,也可通过会议管理软件打开 /关闭某席话筒的发言功能;

主席机可控制发言优先权,可关闭正在发言中的所有代表单元;

发言模式,人数控制功能;会议主机具有:FIFO(先进先出)、NORMAL(普通模式)、FREE(自由模式)、APPLY(申请发言)四种会议模式;

系统音量调整功能,按键式数字 VOLUME。等拥有众多方便的功能。例如简便的操作,啸叫抑制功能,同步图象采集功能等等。

投票表决 系统

告别举手表决,而采用无记名投票是一个进步 ,但在为取消举手表决方式而叫好之时 ,我们也应重视“票决制”在技术手段上的不断完善 。从一些报道看,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仅供个人参考

许多地方实施的无记名投票 ,往往采用手写投票的形式,而很少实施电子表决方式 。相较于电子表决方式的准确 、迅速,尤其是在保密性上所具的天然优势,手写投票不仅中间环节相对增多 ,容易增加暗箱操作的机会 ,而且由于从发票、收票、唱票、核票到封票存档,各程序均需涉及相关人员,自然很难从技术上确保投票结果的完全加密 。这样一来,自然无形中对每一位同志真实表达自己意见 ,特别是当与“一把手”的观点相异时,难免产生心理压力,顾虑重重。或因对“一把手”的忌惮,或缘于害怕政治孤立 ,或因为怕得罪人,以致出现放弃个人看法,惟“一把手”是从,跟随大流,以求 “团结”自保的现象。

显然,如果缺少技术手段的完善 ,“票决制”很容易成为 “议决制”的翻版,不利于确保干部用人选人上的民主和公平 。从许多地方推行“票决制”却仍然满票通过、皆大欢喜的现象,已可初见端倪。“票决制”要真正推进干部人事任免上的民主化和科学化,不应仅满足于告别举手表决方式,更应引入电子表决,从而从技术手段的完善上促进民主和公正。这套表决系统是按照法律规定的无记名表决要求来设计的,已平稳运行多年。代表按键表决时 ,系统只累加相应的按键结果,不记录每个代表的表决态度。在表决器上,三个表决按键分别代表 :赞成、反对、弃权,电脑系统只负责将三种不同信号累加 ,没有对代表投票态度的记录功能 。从技术上保障代表投票真实意图的实现 ,实际上与民主的实现息息相关 。对那些担心自己的投票态度会被记录在档的代表来说,无记名电子表决方式彻底免除了他们的后顾之忧 。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仅供个人参考

功能简介:

表决单元提供 5 个表决功能;

有三种表决形式:会议表决、会议选举、会议评估;

配合会讨表决软件,可以对表决的议案进行编辑;可以选择议案类型、按键方式、显示方式进行设置;

视频会议系统

视频会议系统最主要的是语音和图象信号的传输 ,语音部分用高性能的语音设备能达到很高品质的重放效果,图像部分的要求比较讲究,由于系统采用网络传输,所以网络带宽必须有充分的保障 ,图像源的拾取角度也非常讲究。配置手拉手会议主席机 、代表机发言系统,摄像机自动跟踪发言者 ,在中央设置一个带画面分割的全方位液晶显示系统 ,使得正在讨论的各个与会者都可看到清晰的画面 。在每个与会者的面前放置一个电子桌牌,开会时,使用者通过开启集中控制系统 ,全方位液晶显示系统与大屏幕挂墙液晶可以将发言者的讲稿或图像根据需要分别显示出来,同时控制本地的灯光系统、窗帘、幕布系统的操作 ,目的是为与会者提供一个方便、快捷、舒适的现代化手段的平台。

信号管理切换系统

对会场信号源进行完善的处理 ,包括转接、分配、切换、倍频、四分割、多屏拼接等,达到信号资源共享的目的,使会场能轻易地获取任意一个或多个所需的信号 ,满足各种不同功能的需要 。它是整个多媒体会议系统灵活性、安全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仅供个人参考

性的有力保证。

中央控制系统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广大的客户对各种多功能的会议室 、学术交流中心、培训中心、多媒体教室、监控中心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各种先进的音视频设备 、电子设备等被许多高要求的客户所采用,以期达到理想的效果。但是随着设备数量的增加,遥控器会越来越多,控制方法也会越来越多 ,叫人无所适从;同时对于环境的控制,很难根据需要及时改变以达到理想的效果。

全自动智能化设备中央集中控制系统可通过触摸式有线 /无线液晶显示控制屏对几乎所有的电气设备进行控制,包括投影机、屏幕升降、影音设备、信号切换,以及会场内的灯光照明、系统调光 、音量调节等。简单明确的中文界面 ,只需用手轻触触摸屏上相应的界面 ,系统就会自动帮你实现你所想做的功能,它不仅能控制 DVD、录像的播放、快进、快倒、暂停、选曲等功能,而且可以控制投影机的开关、信号的切换,还有屏幕的上升、下降,白炽灯调节、日光灯开关等等功能,免去了复杂而数量繁多的遥控器。系统在视频显示上,依托音 /视频矩阵切换器对输入的各视频信号进行统一的调配和编组处理。

显示系统能够实现将各种的视频 (系统兼容 VIDEO、S-VIDEO、Y/C 色差信号)信号和计算机(兼容VGA、RGBHV 分量视频信号,以及广播级的 SDI 信号)的显示。能够清晰播放各种 DVD、VCD 资料碟并可通过音响扩声系统对信号源内的音频信号进行扩声重放或实时讲解 ,通过中央控制系统的使用使得各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仅供个人参考

个信号之间的切换简单 ,便利化。在使用电脑进行演讲和演示时 ,可通过投影系统和中央控制系统的配合将不同电脑的信号按使用需要切换至投影机进行显示 ,可以同时显示多台电脑信号 。这样可以同时进行多内容的演示。

使用彩色液晶显示器作为操作人员的监视设备 ,在控制室内的操作人员可过该设备 ,对会场内的情况进行监视和控制。并同时可以对输入的各信号源首先进行审查监测,以便随时控制。

现代的会议室越来越集成化 ,控制设备越来越多操作越来越繁复 ,为了简化使用者的操作和控制以及提高效率和操作的准确性 ,我们设计了一套实用 、功能强大、工作稳定、使用方便并美观大方的中央控制系统。实现对各设备的统一控制。

会议扩声系统

会议扩声音响部分由信号处理 、功率放大、扬声器放音以及声场布局等部分构成 ,是音频系统的核心,将各种不同的、信号微弱的音频源以适当的方式进行混音或选通介入并扩音 ,以适应的响度向一定的空间播放。

众所周知,自然声源(如演讲、乐器演奏和演唱等 )发出的声音能量十分有限 ,其声压级随传播距离的增大而迅速衰减 。由于环境噪声的影响 ,使声源的传播距离减至更短 。因此除去正规的音乐厅 ,歌剧院和话剧院以外,某些公众活动场所可以用电声技术进行扩声 ,将声源信号放大,提高听众区的声压,保证每位听众能获得适当的声压级 。近年来,随着电子技术、电声技术的快速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仅供个人参考

发展 ,扩声系统的音质有了极大的提高,在这些场合能满足人们对系统音质越来越高的需求。

扩声系统设计通常都从声场开始 ,然后再向后推进到功率放大器 、声处理系统、调音台、直至话筒和其他声源。这种逐步向后推进的设计步骤是十分必然的 。因为声场设计是满足系统功能和音响效果的基础,它涉及扬声器系统的选型 、供声方案和信号途径等 。只有确定扬声器系统才能进行功率放大器驱动功率的计算和驱动信号途径的确定 ,然后再根据驱动功率的分配方案进一步确定信号处理方案和调音台的选型等。

扩声系统是一项系统工程 ,涉及电子技术、电声技术、建声技术和声学艺术等多种学科 ,同时还须与视频系统(多媒体投影和摄像系统 )、舞台或舞厅灯光系统、消防广播系统、寻呼广播系统和安保系统等子系统的密切配合和协调 。扩声系统的音响效果不仅与电声系统的综合性能有关 ,还与声音的传播环境——建筑声学和现场调音使用密切相关 。扩声系统的使用功能和音响效果涉及正确合理的电声系统设计和调试、良好的声音传播条件和正确的现场调音技术三者最佳的配合。

视频显示及投影系统

屏幕投影系统设计及应用是涉及投影机性能 、屏幕性能、人体工学、光学、土木建筑等多门学科的系统工程诸方面的相辅相成,才能最终获得良好的显示和观看效果。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仅供个人参考

视频设备的组成

视频信号源设备—指播放设备如:视盘机(VCD、DVD)录像机(VCR、VTR)等和信号采集设备如 :

视频展台、摄像机和视频会议终端。

网络视频设备—指经处理 PC 机输出各类数字信号的网络视频设备。 后台处理设备—指编辑导播系统如:非线性编辑系统、特技台、监视器、视频信号处理设备(矩阵台和分配器)、压缩存储设备等及控制设备如: CCU、云台控制器、适配器、视频 HUB 设备等。

显示设备—指经过处理的视频 /数据信号进行转换并释放表现出来成为可视信号的设备,这里指投影机或其他显示设备。

视频设备对质量和耐用性有较高要求 ,我们选择国际比较先进 、主流的产品,并在我们的工程项目中应用比较好的品牌和型号。

投影机的选择

投影机的选择 首先要明确所要显示信源的性质 ,即其行频是多少 ,是由显示卡输出的。根据所显示信源的性质,投影机可分为普通视频机、数字机、图形机三类。只显示全电视信号时,如卡拉 OK厅播放录像带,可选择普通视频机;要显示 VGA 输出的信号,可用行频 60KHz 以下的数据投影机,选择数字机,为了节约资源,做到恰到好处,则可按实际的投影内容决定购买何种档次的投影机 ,若所放映的软件是以一般教学及文字处理为主的 ,则选购分辨率为 640×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仅供个人参考

480(VGA);若要求高一些,则要选择 SVGA(800×600),如 LP260/LP340,(1024×768),如 LP350,当显示高分辨率图形信号时 ,须选择行频在 60KHz 以上的数字机。

其次要确认安装方式,投影机安装方式分为桌式正投 、吊顶正投、桌式背投、吊顶背投。正投是投影机的观众在一侧;背投是投影机与观众分别在屏幕两端 。如果临时使用,可选择桌式正投,这种方法受环境光影响较大,布局凌乱 。。如固定使用,可选择吊顶方式。如果空间较大,土建时有统筹安排,选择背投方式整体效果最好,如空间较小,可选择背投折射的方法。

第三要搞清显示环境,如房间大小,照明情况,如房间面积较小,可选液晶投影机。当显示环境面积较大,没有日光照射,照明灯光较暗,相对固定使用,可选择 CRT 投影机。当对环境光要求不高 ,显示面积特大,显示高分辨率图形信号 ,可选择 LCD 光阀投影机;不必显示高分辨率图形信号 ,而追求显示画面的均匀性和色彩的锐利性,可选择 DLP 投影机

投影幕的选择

投影幕尺寸的选择,要选择最佳的投影幕尺寸主要取决于使用空间的面积和观众座位的多少及位置的安排。首要的原则是选择适合观众的投影幕 ,而不是选择适合投影机的投影幕 ,也就是说要把观众的视觉感受放在第一位。

投影幕高度要让每一排的观众都能清楚地看到投影画面的内容 。投影幕到第一排座位的距离应大于 2 倍投影幕的高度。投影幕底边离地面距离 1.5 米左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仅供个人参考

右。

投影幕材质的选择:选择的投影幕面料要适合投影机 以及教室的尺寸。但是,如果一张投影幕需要供给多部投影机使用时,投影幕面料就应选择适合对投影幕要求较高的那台投影机的需要。例如 ,当您同时拥有幻灯机和投影机时 ,因为投影机制光线输出量比幻灯机低 ,所以应选择那种反射率(增益)参数适合投影机的面料 。

但由于现在多数投影机的亮度都比较高 ,所以采用反射率(增益)比玻璃珠幕低的白塑幕反而可获得更好的投影效果。

实物展台的选择

在我们原来所接触的视频展示台产品中 ,普遍存在图象抖动、闪烁、色彩失真,并且在标准的幅面下图象文字模糊不清的现象 。究其原因,是因为上述产品从原理上来讲都是视频的产品 ,分辨率只有 470 电视线左右,对图象细节及小字的表现能力不足所造成的,并不是展示台产品的聚焦问题 。然而随着数字视频展示台的出现,上述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数字视频展示台的分辨率通常为 SVGA(800*600)、XGA(1024*768)、SXGA(1280*960),用电视线来表示通常 在600 电视线以上,XGA 分辨率的数字视频展示台在标准的 A4幅面下可以清晰的显示 5 号字而无需放大,可以在整个幅面下展示全部的内容,而不仅仅是某个局部。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仅供个人参考

9.楼宇设备自动控制系统

楼宇设备自控系统能够自动控制建筑物内的机电设备 。通过系统软件平台,系统地管理相互关联的设备, 发挥设备整体的优势和潜力 , 提高利用率,优化设备的运行状态和时机 (但并不影响设备的工效),从而延长设备的服役寿命,做到降低能源消耗,减低维护人员的劳动强度和工时数量,最终降低了设备的运行成本。

我司本着系统既要先进、实用、可靠,又要做到投资合理、效益最佳的目的,依据暖通空调 、电气等专业要求,对冷冻站、空调机房、水泵房现场的机电设备和其它装置进行集中监视 、控制和管理对湖里区新行政医院的冷冻水系统、空调及新风系统、送 /排风系统、给排水系统、照明、电梯、配电系统等在原设计的基础上集成为一个完整的自控系统,使这些设备得以安全、可靠、高效地运行 ,最大限度地满足业主对现代化医院大楼管理的需求 ,创造安全、健康、舒适宜人的优良环境 ,同时达到节约能源,减少维护人员的目的。 9.1 需求分析 监控内容

楼宇设备自控系统主要是通过对建筑物内冷水机组系统 、空调系统、通风机电设备、给排水系统、高低压配电系统以及电梯系统等机电设备的监视、控制、测量、管理,以求做到使设备运行安全 、可靠、节省能源、节约人力、降低运行成本的目的。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仅供个人参考

我们多年来在楼宇设备监控方面的经验,本方案控制医院大楼的以下设备: 空调通风系统

冷热源子系统:包括风冷热泵机组、冷冻水循环水泵、膨胀水箱、冷热水供回水总管等设备空调、新风子系统:包括新风机组、风机盘管等设备。

送、排风子系统:包括除湿机、送 /排风机、 给排水系统

包括水泵、水池、水箱、热水变频机组等。 变配电系统

包括高低压配电系统、变压器、油箱等。 电力、电梯系统

包括真空泵、空压机、制氧机、电动扶梯、钢瓶间等 照明系统

包括室内公共照明、室外照明、航空灯等。 9.2总体目标

楼宇自控系统(BAS)将建筑物内的机电设备 ,包括暖通空调系统(包括冷热源系统、送排风系统)、给排水系统、照明系统、供配电系统、电梯系统进行分散控制、及相关参数监视,实现机电设备一体化控制、监视和管理,从而提供一个舒适 、安全的工作环境;通过对机电设备的优化控制提高管理水平,达到节约能源和人工成本的目的,并能方便地实现物业管理自动化。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仅供个人参考

系统要达到的功效: 保证建筑物内环境的舒适性

对中央空调系统进行温 、湿度的自动调节,并对其(包括冷热源、送排风系统)实现最佳启停控制,保证建筑物内环境的舒适性。

提高设备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

对中央空调、给排水、照明、供配电、电梯等系统进行监控,从而保障机电设备合理运行 ,及时进行故障报警和设备维护提醒,提高设备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

提高建筑物安全防范能力

通过对安全防范、火灾报警系统相关状态监视和必要的联动 ,提高建筑物及其内部人员 、设备的整体安全水平和灾害防御能力。

节省能源

提供优化的能源使用方案 ,控制暖通空调以及照明耗能 ;实现机电设备安全、合理运行,降低机电设备运行费用并延长使用寿命,达到节省能源、降低运营成本的目的。

实现物业管理现代化

通过对建筑物机电设备管理 、监视、设备操作、实时控制、统计分析及故障诊断等功能的自动化 ,为实现物业管理现代化奠定基础,从而提高物业管理水平、降低人工成本。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仅供个人参考

9.3 系统设计说明

总体上来讲,本方案楼宇自控系统应该向用户提供如下功能:

通过配置系统的硬件和软件,实现测量各类工艺、设备状态的参数,设置并控制设备启停、提供设备运行报告等功能;

监视并显示系统监控设备的工作状态,故障时自动报警; 现场自动控制组织的安全调整功能;

根据系统记录,管理分析当前和过去运行过程;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仅供个人参考

提供计算和预测工具,用于优化操作参数并组合,实现设备优化使用; 实现楼宇自控系统与其他系统数据交换。

为此,我们对每一个子系统都进行了相应的需求分析,最终确定了医院大楼楼宇设备自动控制系统监控对象的具体内容和解决方案。 9.4空调通风系统 冷热源系统 空调冷源系统

对风冷热泵机组、冷冻水循环泵等进行监控 。并通过网关与热泵机控制系统的通信接口 ,以便通过与冷机通讯实现群控 。(该部分在系统集成中实现)根据冷源系统总负荷量 (一次供回水温差 X 总流量)进行冷水机组台数控制。运行台数需与负荷相匹配,实现机组最优启停时间控制,使设备交替运行,平均分配各设备运行时间。对各季节的优先使用设备进行指定,发生故障时自动切换 ,根据送水分水器温度进行减少 ,回水集水器进行增加的冷 /热源运行台数补充控制。

监测内容

风冷热泵机组工作状态、故障报警、手动 /自动状态; 风冷热泵机组启停次数、运行时间累计、定时检修提示; 风冷热泵机组冷冻水供水流量;

风冷热泵机组冷冻水供、回水温度、压差、电动平衡阀瞬时开度;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仅供个人参考

风冷热泵机组冷却水供、回水温度、压力;

冷冻水循环泵工作状态、故障报警、手动 /自动状态; 冷冻水循环泵启停次数、运行时间累计、定时检修提示; 冷冻水循环泵水流状态。 控制内容

根据冷冻水供、回水温度及流量计算实际冷量负荷 ,结合风冷热泵机组额定制冷量 ,控制风冷热泵机组、冷冻水循环泵启停和运行台数;根据 DDC 内部所存储的风冷热泵机组累计运行时间 ,在不需要开启全部风冷热泵机组时 ,启动累积运行时间短的风冷热泵机组,关闭累积运行时间长的风冷热泵机组,自动进行冷水机运行时间的均衡调节;

按正确顺序依次连锁启停外围设备(包括冷冻水循环泵和电动蝶阀 ); 根据冷冻水供、回水压差、调节旁通阀开度,保持冷冻水供水压力的稳定; 根据医院大楼的要求自动切换机组的运行时间,累积每台冷冻机组运行时间最短的机组,使每台机组运行时间基本相等,目的是延长机组使用寿命;以上工作状态、参数及流程图形不但可在中央监控微机上显示 ,而且可以通过中央监控机所连的打印机进行打印记录。

热源系统

对风冷热泵机组的换热器、循环泵等进行监控。 监测内容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仅供个人参考

换热器一次水供水温度; 换热器二次水出水温度、流量;

换热器二次水供、回水压差、电动平衡阀瞬时开度; 热水循环泵工作状态、故障报警、手动 /自动操作状态。 控制内容

根据热水温度及流量计算实际制热负荷,控制循环泵运行台数; 根据二次供水温度调节一次供水阀的开度使供水温度稳定;

根据 DDC 内部所存储的循环泵累计运行时间 ,在不需要开启全部循环泵时 ,启动累积运行时间短的循环泵,关闭累积运行时间长的循环泵,自动进行循环泵运行时间均衡调节;当循环泵停止运行时,迅速关闭热水阀;跟据热水供、回水总管压差,调节旁通阀开度,保持热水供水压力的稳定;以上工作状态、参数及流程图形可显示于中央监控微机的彩色显示屏上 ,并可经打印机打印出来作记录

冷热水供回水总管监控内容

在总进水管和总回水管上设置压力传感器( AI)

通过计算供回水之间的压差,将压差与设定值进行比较,用 PI 方式调节电动两通阀, 使压差保持在设定的范围内。

同时检测水管的流量、供水温度及回水温度等。 空调及新风系统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仅供个人参考

空调及新风系统包括空调机组、新风机组等。通过 温度可控制在设定温度的+/-20C 范围。

空调机组

BA 系统的监控环境

本系统对空调机组的运行进行监控 ,要求一对一进行控制,不允许一台控制器控制两台空调机组 。

监测内容

空调机组回风温度;

空调机组过滤器阻塞状态,提醒运行操作人员及时清洗或更换; 风机压差报警,提醒运行操作人员电机的实际状况; 防冻报警开关状态监测;

空调机组送风机运行状态、故障报警、手动 /自动操作状态; 送风机运行时间累计,当累计值达到设定值时,发出检修报警信号。 控制内容

根据日常以及节假日时间表,定时启停送风机,保证上班前对房间进行预冷(夏季)或预热(冬季)。

根据室内外新风情况,联合调节新、回风阀及开度,保证全年节能调节,最大限度利用自然风;

根据回风温度调节冷/热水电动二通阀开度 ,以使室内温度保持设定要求 ;根据季节温度变化进行季节转换控制。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仅供个人参考

监视防冻开关状态,当报警时系统启动防冻程序。 新风阀与送风机连锁,风机停止运行时自动关闭新风阀。

以上工作状态、参数及流程图形可显示于中央监控微机的彩色显示屏上,并可经打印机打印出来作记录。

新风机组

本系统对新风机组的运行进行监控 ,要求一对一进行控制,不允许一台控制器控制两台新风机组 。

监测内容

新风机组送风温湿度;

过滤器阻塞状态,提醒运行操作人员及时清洗或更换; 风机压差报警,提醒运行操作人员电机的实际状况; 防冻报警开关状态监测;

监测送风机运行状态、故障报警、手动 /自动控制状态;

送风机运行时间累计,当累计值达到设定值时,发出检修报警信号。 控制内容

根据日常以及节假日时间表,定时启停送风机;

根据送风温度调节冷/热水电动二通阀开度 ,以使室内温度保持设定要求 ;根据季节温度变化进行

季节转换控制。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仅供个人参考

新风阀与风机连锁,风机停止时自动关闭新风阀。

以上工作状态、参数及流程图形可显示于中央监控微机的彩色显示屏上,并可经打印机打印出来作记录。

送排风系统

对送排风机系统的运行实行监控,对该系统的检测及控制内容如下: 监测内容

送排风机运行状态、故障报警、手 /自动状态; 风机压差报警,提醒运行操作人员电机的实际状况;

送排风机运行时间累计,当累计值达到设定值时,发出检修报警信号。 排气扇自动开关控制 屋顶风机压力控制 控制内容

根据日常以及节假日时间表,定时启停送排风机;

地下停车库通风系统根据室内 CO 浓度自动控制送排风机的启停 变电所库通风系统根据室内温度自动控制送排风机的启停 其他区域的通风系统根据室内 CO 浓度自动控制送排风机的启停 公共卫生间排气扇根据室内占用传感器自动进行开关控制。 有毒房间和污物间根据室内空气质量进行自动控制 屋顶排风机根据压差进行自动控制。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仅供个人参考

与消防报警系统联锁。

以上工作状态、参数及流程图形可显示于中央监控微机的彩色显示屏上,并可经打印机打印出来作记录。 9.5给排水系统

本系统对给排水系统的水泵 、水箱、水池、热水变频机组等进行监控 ,检测及控制内容如下所示 :

监测内容

监测水泵(生活水泵、消防水泵、排水泵、循环水泵)工作状态、故障报警、手 /自动状态、水压差报警;

监测水箱、集水坑的液位报警,集水坑采用高低液位报警数字输入,水箱采用超声波液位模拟输入;

检测热水变频机组工作状态、故障报警、手 /自动状态、水压差报警、水管压差;

水泵运行时间累计,当累计值达到设定值时,发出检修报警信号。 控制内容

根据相关水位信号,自动启停水泵 (包括生活水泵、排水泵、循环泵 ),消防水泵只监测数据,系统不对其进行控制。

根据水管压差,自动启停控制高区热水变频机组、低区热水变频机组,达到用户需求,并实现自动变频控制。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仅供个人参考

根据运行时间累计值,自动切换工作 /备用。

中央站用彩色图形显示上述各参数,记录各参数、状态、报警、累计时间和其历史参数,且可通过打印机输出。 9.6变配电系统

由于高低压配电系统强电已设计微机监控系统,系统可通过网关接口其连接,作上一级监视及管理,BA 系统应能接收变配电及发电机所有的重要电力参数 。(本部分将在系统集成中实现)为了大楼的安全考虑,对变配电系统的有关变配电状况,由中央监控系统实施监视而不作任何控制,一切控制操作均留给现场有关控制器或操作人员执行。

设备监控内容如下:

变压器的高温报警状态监测( DI) 油箱的超声波液位监测 (AI) 对日用油泵进行启停控制 (DO) 9.7电力、电梯系统

电力、电梯系统主要包括真空泵、空压机、制氧机、电动扶梯及钢瓶间等设备及功能间

监测内容

监测真空泵、空压机等的开关状态、故障报警状态、手 /自动控制状态、压力传感器参数及智能多参数表参数;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仅供个人参考

监测制氧机的开关状态 、手/自动控制状态、压力传感器参数、智能多参数表参数及流量 。

自动扶梯采用 DDC 直接采集电梯的运行状态 、手自动控制状态、上/下行状态和运行/检修状态等;

检测钢瓶间的 N2O 浓度。 控制内容

控制真空泵的设备启停; 控制空压机的设备启停; 控制空压机的设备启停; 控制自动扶梯的设备启停;

中央站彩色图形显示,记录各种参数、状态、报警、记录启停时间、累计运行时间及历史数据等 。并可经打印机打印出来作记录。

垂直电梯采用通讯网关的方式采集电梯的运行状态(上下行、停滞楼层)和故障进行监视。该部分将在系统集成中实现。 9.8照明系统

照明系统监控的主要设备包括 :公共走廊照明、室外照明、卫生间照明、卫生间排气扇、污物间排气扇及屋顶航空障碍灯。主要是室内公共照明,室外照明,航空灯,排风等的控制

监测内容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仅供个人参考

检测传感器的参数情况;

监测航空灯的屋顶航空障碍灯、光照度。 控制内容

根据室外照度对室外照明和航空灯进行自动控制

根据室外照度、室内传感器的参数对室内公共照明进行回路控制; 公共卫生间根据室内人员占用情况进行自动控制; 根据运行时间累计值,自动切换工作 /备用。

中央站用彩色图形显示上述各参数,记录各参数、状态、报警、累计时间和其历史参数,且可通过打印机输出。 9.9中央站监控功能

全中文化的图形化操作界面监视整个 BA 系统的运行状态,提供动态图片、工艺流程图、实时曲线图、监控点表、绘制平面布置图,以形象直观的动态图形方式显示设备的运行情况。可根据实际需要提供丰富的图库,并提供图形生成工具 DisplayBuilder 软件,绘制平面图或流程图并嵌以动态数据 ,显示图中各监控点状态,提供修改参数或发出指令的操作指示。采用 EBI 服务器配置的矩阵打印机可连续记录报警打印输出,保证报警记录的连续性。 9.10系统通讯网络 管理层网络

采用标准的 TCP/IP 以太网构成局域网,中央站与工作站为服务器 /客户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仅供个人参考

机结构,通过以太网及相应的通讯接口实现中央站、工作站、及第三方设备、相关子系统间的及上 BMS 系统的数据通信、资源共享和综合管理功能。

EBI 系统由于其结构及开放性易于实现与其他相关系统和独立设置的智能化系统间的数据通信、系统集成以及与其他厂商设备和系统的连接。

数据传输速率为 10/100Mbps。 监控层网络

为了保证系统日后的开放性 ,我们将采用我们最新的 、也是目前最为先进的通讯方式即 BACnet 通讯方式为大楼进行系统设计。

网络控制器 CP-IPC 通过 BACnet TCP/IP 总线与 EBI 中央通讯,能实现控制器间的通讯 ,即同层通讯,便于系统参数的共享及不同控制器间的联动控制。

EBI 中央可通过 BACnet TCP/IP 总线把信息传送至任何指定的分站。 BACnet TCP/IP 总线在网络控制器 CP-IPC 和中央站之间以 10/100M 的速度传输数据,最高通讯速率可达 100Mbps。 10.医院专业系统 10.1 手术示教系统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仅供个人参考

现代医疗技术的发展包括设备和技术的发展,如何提高医生的医术水平是医院提供医院服务质量的最重要措施。信息集成技术的发展为医院内部、医院之间提供了信息共享平台,远程医疗系统等新的信息共享技术应运而生。医院手术室闭路电视监控及示教系统就是这种信息共享需求的要求下产生的,能通过局域网(LAN)和广域网(WLAN)达到信息供享的目的。

对医院手术临床而言,由于受室内面积限制和手术规程要求,不可能容纳很多人员,特别是外科等窄小手术部位等精密手术以及外来专家手术临床等,在辅之以手术室四周墙面上任意旋转角度的高精度摄像机,将可以对手术细节一览无

遗,并可根据需要对观看效果进行技术处理,这对于培养医学院学生和医护人员的技能提高均是非常有利的。手术室监控及示教系统是用于手术室手术过程的记录和现场转播 ,对手术的细节及过程进行摄制 。观摩的医护人员、实习生在示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仅供个人参考

教室内可清晰地观看麻醉师、护士、医生手术的全过程。系统在控制室内配置有录象设备,可将手术过程录象存储,以供教学分析用,并有利于解决医疗纠纷,降低医院风险。 10.2需求分析

在产房设置监控点及监听器;

专业摄像机用于摄录手术细节,安装于无影灯内,由业主自购;高速球型摄像机作为手术式场景监测摄像机,用于摄录现场。

在每间手术室内设置一个监听器,用于采集手术室内的声音。 10.3系统组成及结构 系统组成

手术室闭路电视示教系统主要包括摄像机部分、传输部分、中心控制及记录系统三大部分。

摄像部分:主要设备为高精度摄像机,采集手术现场视频信息,还有便携式耳麦,提供双向音频传输功能;

传输部分:通过模拟线缆将语音、图像传输到中心控制室;

中心控制及记录部分:主要设备为硬盘录像机,可对手术室视频和音频信号进行处理,可通过远程传输提供给示教室观看,可对信息进行保存,可对各个手术室和各个示教室进行信息分流,也可通过网络系统进行信息共享。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仅供个人参考

10.4系统设计说明

医院大楼手术示教系统主要的传输信息是手术视频信号和音频信息 。应该通过集成技术,对信息进行控制和分流,通过视频和音频输入和输出设备进行信息互传,达到信息共享的目的。

手术示教系统的主体应用是医院内部间的信息共享 ,同时,通过外部网络可完成医院之间的信息交流。

前端摄象部分

摄像部分安装在现场,它包括摄像机、镜头、防护罩、支架和电动云台(可以旋转的摄像部分 )。它的作用是对监视区域进行摄像并将其转换成电信号。

前端设置原则:

在小产房设置监控点及监听器;

大产房设置 3 台高速球型摄像机及 3 台专业摄像机:专业摄像机用于摄录手术细节 ,安装于无影灯内,高速球型摄像机作为手术式场景监测摄像机,用于摄录现场。

其他产房各设置一台彩色半球摄像机及 1 台专业摄像机,专业摄像机用于摄录手术细节 ,安装于无影灯内;半球摄像机彩色安装在手术室的角落 ,作为手术式场景监测摄像机 ,用于摄录现场。

在每间手术室内设置一个高保真拾音器,安装在手术台的正上方,主要用于采集音频信号 ,把此音频信号传至数字硬盘录像机进行录制保存 ,也可以通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仅供个人参考

过控制设备以及内部局域网进行远程传输到各个手术示教室或教学科研中心,供现场教学观看和学术研究。

中心设备

医生在控制中心内可多画面也可单画面观察了解各手术室的手术过程。手术室监控中心由 1 台 16 路全实时嵌入式数字硬盘录像机、鼠标及 1 台 21 寸液晶显示组成。中心设备采用中心机房 UPS 电源统一供电。

本医院大楼在多层均设有示教室。在每间示教室内均设有 1 台 PC 机,该 PC 机通过安装分控软件 ,即可通过医院局域网调看手术室监控中心的任意一个正在进行的或录像的手术室图像。

本项目预留接口可将手术室内的监测场景图像调制到有线电视上 。等候区的电视平时可用于播放电视节目,病人家属有要求时可切换播放手术实时场景监测图像 ,场景切换和电视节目切换由手术室护士站护士控制。

供电及传输部分

传输系统包括视频信号、电源和控制信号的传输。 应对传输信号的需要,设计原则如下:

考虑到所有摄像机距离中心都在 300 米范围内,使用 SYV75-5 线缆传输视频信号;控制信号的控制方式采用直接控制方式,采用 RVV2*1.0;摄像机的电源直接从楼层电源箱 取 12V/DC 或 24V/AC,楼层电源箱与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共用 。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仅供个人参考

10.5系统功能特点

对手术过程全程录像、回放(包括视频、语音 ); 实现医务人员对手术过程的实时观摩、学习; 预留调制有线电视信号接口; 满足手术录像取证,也可进行刻录; 实现远程教学、会诊的图像采集; 可作为医院培养后备人才的技术手段。

根据医院的具体情况,我们为医院配备使用高清视频信号,可以很好的达到示教的目的。是一套模块化设计的系统,可以很好的进行组合使用,对于医院的实际需求,我们提出如下应用解决方案。

整个方案一共包括四大主要模块,分别为:手术直播系统、手术示教系统、中央控制管理系统以及手术录制存储及病档管理系统。

根据医院的实际需求,每次进行手术直播活动时,只需要登录手术直播终端即可进行手术直播,手术直播的内容将通过网络接口进行展示教学。手术直播终端中除了配备高清摄像机进行手术细节直播外,也可以配备摄像机进行全景的直播,除此之外还配备了微创手术中用到的腹腔镜等相关医疗仪器的视频接口。

示教直播终端分别安装在示教室中,只要得到手术室或中央控制室的授权,示教室就可以接收到手术室传来的清晰的直播信号,并且在示教室的电脑或电视屏幕上也可以看见手术的直播情况。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仅供个人参考

当示教系统进行示教时,除了可以和手术室端进行双向的语音沟通外,并可以观看手术的进行。而观看的角度,也可由示教室按需要做上、下、左、右、拉近拉远镜头,以取得最佳的观看效果。

中央控制管理系统让管理人员可以管理手术室,并且可以实时的监看不同手术室,并对手术直播进行管理控制,在必要时可以和手术室或示教室进行有限的必要干预或协助。

手术录制存储及病档管理系统为医院妥善的保存学术资料并编辑整理成资料库,使用者可以很方便的按病人的病历号、病人姓名、性别、手术日期、手术名称或手术术者等信息快速的查询到所需资料并进行点播观摩。

当贵院完成第一阶段的建置,后续的系统可以很方便的扩充,如增添手术直播车终端或示教车终端等,或可以建立线上课件及学习管理系统模块。

应用建议方案: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仅供个人参考

10.6总体架构

手术室X3 1,手术直播终端 3,中央控制管理系统 示教室X1 2,手术示教终端 4,手术录制存储及病 档管理系统 专家室X1 2,专家会诊终端 网络线路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仅供个人参考

手术室直播系统

根据医院的实际需求我们为手术室中配备四套手术室终端,其中两间手术室内配置的手术直播终端用于进行手术直播以及远程专家会诊,另外两间手术室内配置的手术室终端仅用于全景摄像机视频的录制。在手术室内配备了高清摄像机作为细节摄像机来使用。录制时,将选择正在手术的内容进行录制。同时,也可根据医院需要将腹腔镜、监护仪、DSA等相关医疗仪器的视频全程录制下来,将这些内容全程录制下来并保存至中央服务器。手术直播终端配备的无线麦克风能够帮助医师在进行手术的同时也能够与示教室中的人员进行有效的沟通。

手术直播终端的操作非常简单,可以实现即插即用的效果,手术直播车接通电源,连接线路后,直接登陆手术直播的画面,不需要过多的键盘鼠标操作,并且手术直播终端配备了触摸屏,可方便医生或护士在手术过程中直接在屏幕上操作。

手术直播系统在实际手术演示过程中可以实时显示高清手术视频并随时进行视频的切换,该切换动作可以由手术室来完成或者示教室远程操作,可实现多路视频的画中画显示,同时腹腔镜、监护仪、DSA等相关医疗仪器的视频可以由示教室挑选随时切换展示出来便于观摩。

示教室教学系统

在示教室中配置一套示教直播终端,在示教室内即可观摩到手术室的视频以及与手术室进行语音的双向沟通。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仅供个人参考

在远端的专家室内配置一套专家端管理软件授权,那么在专家室内不仅可以清晰的看到手术的直播过程,并且还可以和手术室内的医生进行音视频的双向互动, 协助手术室内的医生进行远程会诊,从而确保了手术的顺利进行。

示教直播终端通过示教室内提供的网络接口进行数据传送,通过访问服务器参加手术直播的示教活动。

示教直播终端可以方便的控制到手术室内所配备的高清摄像机,并能够进行角度的变换等操作。在获得手术室的授权后可以与手术室进行语音对话。示教直播终端可以遥控进行多路视频之间的有效切换。同时,示教室也可以远程控制手术直播终端的镜头,远程进行上、下、左、右、拉近拉远镜头,以取得最佳的观看效果。

中央控制管理系统

中央控制系统需要在手术进行前进行合理的资源分配,给手术室配置手术直播终端以及示教终端,方便使用者在开机后顺利的登陆系统。 同时,中央控制系统也可以随时对各个手术室进行有效的监看,查看手术的进行状况,在必要时,也可以随时登陆手术室中间进行协助操作。

中央控制管理系统是整个的管理中心,用户可以用相应的账号和密码进入管理模块,管理的功能包括对用户进行管理,对手术室进行设置,对示教室申请观摩手术室进行授权处理。

在中央控制管理中心,用户可以方便的了解到手术室以及示教室的使用状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仅供个人参考

况,能够更合理的安排资源,更好的进行多个手术的同时直播以及观摩。

手术录制存储之病档管理系统

根据医院对手术录制内容管理上的需求,我们在方案中也包括了手术录制存储之病档管理的模块。该模块的主要应用就是为医院妥善的保存宝贵的学术资料。我们在管理服务器上配置了Raid5架构的4块500G硬盘(共2T),医院今后可以根据实际使用的情况再扩展硬盘存储空间。同时,手术录制存储以及病档管理模块也提供了手术资料查询以及管理的强大功能。在登陆系统后,使用者可以很方便的通过按病人病历号、病人姓名、性别、手术日期、手术名称或手术术者等信息快速查询到所需要的资料。

产品组件 手术直播教学系统 系统功能

序号 1 产品功能规格 通过手术室内的手术直播终端调整最佳手术视野内的手术过程,直播给教学示教室的观摩者。 支持多种接口类型如DVI、HD-SDI、VGA、S端子、BNC等视频接口,可接入腔镜、监护仪、DSA等高清医疗视频设备。 可以与院内的PACS、HIS等系统进行整合,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仅供个人参考

并在示教过程中可随时进行调阅。 在医院的教学中,术者可以通过手术直播终端与示教室内的学生、进修学习人员、观摩专家等进行实时互动的交流与教学。 术者可以根据自己教学需要调整手术视野教学窗口。 术者为保证手术工作清静,可根据实际需要打开/关闭语音交流系统。 本系统可以透过触摸液晶屏操控。 包含系统组件

手术室(2间用于远程会诊及直播示教)

1、手术直播端系统(*1) 2、手术直播高清摄像机(可选择)(如果采用无影灯中置摄像头做术野摄像机的话用户自备) 3、全景摄像机 手术室(2间仅用于全景摄像机视频录制)

1、主机工作站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仅供个人参考

2、主机工作站液晶屏 3、全景摄像机 示教室教学系统 系统功能

序号 2 产品功能规格 为学生、研究生、进修生提供手术观摩学习。 手术示教车具有视频输出接口,可根据观摩手术人数的多少来决定应用手术观摩方式。 观摩的学习人员在示教室内通过手术室的授权,就可以直接与手术的术者直接进行教学互动交流。 示教室通过手术室的授权后可以直接看到清晰的手术画面,听到清晰高保真的声音,有非常良好的教学收看效果。 示教室可以遥控手术室的视频设备,可以上、下、左、右,拉近镜头以取得最佳的观看效果。 专家进行手术指导无需进入手术室内,可直接在手术示教室内观看术者的手术,与术者进行手术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仅供个人参考

交流指导。 对手术直播的视频如腔镜、DSA等医疗仪器的视频进行随时切换。根据需要实现多路视频的画中画显示。 包含系统组件 示教端

1、示教室教学系统(*2) 2、示教端摄像机(选配) 3、无线麦克风(选配) 4、示教室音箱(选配) 5、示教室功放(选配) 6、示教室调音台(选配) 专家室管理软件系统授权 中央控制管理系统 系统功能

序号 3 产品功能规格 具有对教学手术室、学生观摩示教室及手术资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仅供个人参考

料数据库的综合管控能力。 可以对所有示教室的学生观摩进行直接观察与管理,实施中央控制与授权管理。 管理中心有严格的授权管理功能,是确保给手术术者一个安静舒心的手术工作环境。 手术过程之录制。 可以直接观察到所有手术室手术进程状况,并可随时与手术室内的相关人员沟通交流,可轮流观察各间手术室工作状况。 在中控室,可以配置3个或以上显示屏,可以同时观看多个正在直播的手术室的实况。 包含系统组件

1、中央控制管理系统 2、中控工作台(选配) 3、专用机柜(22U)(选配) 手术录制存储之病档管理系统 系统功能

序号 产品功能规格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仅供个人参考

4 具有手术病人的一般性资料(也可根据医院需要进行增加减少的修订),包括:病人的姓名、性别、年龄、疾病诊断、手术的术式、手术术者、与日期等相关资料。 有将控制中心所录制的手术原始资料进行数字收存功能,注明年、与、日、时间、地点以备日后的查看与调用。 具有智能化数据管理功能,能够随意查调任何一个病人的手术数据资料。 包含组件

录制存储之病档管理软件系统授权 10.7护士呼叫系统

为了提高医院护理水平 ,减轻护士的劳动强度,提高病员的舒适程度,在本医院医院大楼病房楼层设置护士呼叫系统。通过护士呼叫系统 ,病人与护士随时可以实现床边呼叫 、对讲。呼叫等级可以分为普通呼叫、优先呼叫、紧急呼叫,其呼叫等级依次提高。

主机功能要求

主机有 LED、LCD 显示:主机采用中文液晶显示屏 ,菜单式操作, 可显示日期、时间、护理级别、呼叫床位号、系统状态等。分机号任意设定:分机采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仅供个人参考

用在线编码方式,可任意设定分机号。

不间断呼叫:主机可显示多路分机的呼叫 ,并记忆保持;不论主机是在待机、通话、还是广播状态下,分机均能正常呼入。

手持呼叫对讲:分机含手持呼叫器,能呼叫、解除呼叫、对讲, 有 LED 显示状态。分机 放音逼真清晰、不失真。

双工对讲:主机与分机之间为双工对讲,主机有免提及手柄两 种通话方式。语音报号:分机呼叫主机时,主机有 LED 路选指示灯闪亮、音乐声提示、语音播报 “XX 号呼叫”。

三级护理:根据病人病情,可在主机上设置护理级别,有特护、高级、普通三种护理级别。

无线寻呼:主机可选配无线发射器 ,当分机呼叫时, 无线发射器 将分机号码发向配带无线接收机的医护人员并机功能:主机有并机功能,同一条总线可并接四台主机,实现多级管理。

广播功能:主机有音频输入口,可同时对所有分机进行广播、 宣教。 组呼功能:主机可同时呼叫部分分机及对讲。

音量设定:主机可设定呼叫时的提示音量 、主机的通话音量;分机呼叫主机时可设定白天 、晚上二种不同的提示音量,并由主机自动切换。

报警提示:主机有报警输出口,可接报警闪灯。

定时报警:主机可设置定时开机报警时间 ;无论主机是在开机还是在关机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仅供个人参考

的情况下 ,都可定时报警并对所有分机发出 60 秒的报警声。

走廊显示屏:主机可外接点阵显示屏 ;可显示呼叫分机号及护理级别 ,无呼叫时显示屏可滚动显示年、月、日、时间及 “请保持安静!。 ”

联网功能:主机有 485 通讯接口,可与电脑联网。

故障自检:主机有开机自检功能,系统每次开机会对每路分机逐个检测,并报告故障分机号码 。

呼叫存储:分机呼叫而主机无人接听时,主机自动存储分机号。

输液报警:分机有输液报警接口,可选配输液报警器,输液完 毕时自动通过分机向主机报警,主机有报警声、闪灯、语音播 报“XX 号输液完毕”提示。同时自动阻断输液管。

护士呼叫系统硬件主要由台式对讲型主机 、病员一览表、楼层显示屏、病床呼叫分机和紧急求救按钮组成。

本项目主要针对病房楼层进行设置护士呼叫系统 ,满足病人与护士随时可以实现床边呼叫 、对讲。

前端设置原则:

病床呼叫分机根据床位设置,按一个床位设置一个;

防水紧急呼叫按钮根据病房的卫生间设置,按一个卫生间设置一个。 病床呼叫分机:可与呼叫护士站主机进行对讲,有自带手持呼叫器,含手持呼叫器固定底座,使用方便、有呼叫及解除呼叫功能 。分机呼叫时,主机有语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仅供个人参考

音播报可配合病人输液报警时使用、 紧急情况下可作紧急按钮直接向主机报警。

防水紧急呼叫:采用在线编码方式,可任意设定编码号。有拉线、按键两种报警方式。可防卫生间的水珠和水雾,防水设计,确保开关在潮湿环境下能正常工作。卫生间紧急报警时,主机上会有语音提示和号码显示。开关在报警状态时,开关上的指示灯会闪亮,指示灯熄灭说明护士站已接收到报警信号。

中心及走廊配置

针对病房楼层进行设置护士呼叫系统 ,主要在中心设置对讲主机 、病员一览表;及在病房楼层走道设置双面楼层显示屏。中心对讲主机、病员情况一览表及楼层走道显示屏的设置。

线路传输

本系统布线包括主机与分机连线、主机与走廊显示屏连线、主机与无线发射机连线、主机与二级联网主机连线、主机与计算机连线(作统计软件用)等。系统布线采用二芯铜芯聚氯乙烯绝缘电线,型号为 RVV,规格为 2*1.0 平方毫米。

11.医院信息管理系统 11.1ICU探视系统

近几年,医院 ICU 探视对讲技术在国内外医院的 ICU 市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医院 ICU 探视设备应用迅猛增长,主要原因是医院 ICU 是一个集中救治危重患者的特殊场所,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和护理予以控制、预防 ICU 的医院感染,显得越来越迫切。也是衡量医院现代化程度的具体内容之一。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仅供个人参考

ICU 又称重症监护室,集中了手术后病人和危重病人 ,是医院内的特殊病房 。随着医疗护理专业的发展、新型医疗设备的诞生和医院管理体制的改进而出现的一种集现代化医疗护理技术为一体的医疗组织管理形式。

ICU 收治的患者,是整个住院期间抵抗力最低 ,最容易产生并发症和严重感染的阶段 ,在这个时期患者最需要家人的陪同和安慰。医院 ICU 探视系统充分运用现代化的科技电子技术,可以使重症病人得到最安全及时的监护和治疗,大大提高了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和治愈率,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因此从保护患者及方便家属探视的角度出发,采用严格的探视管理制度和隔离制度是相当的必要。

医院 ICU 对讲主要是解决任何一个前来探视的家属通过护理站安排转接至相应的病床与患者对讲,探视主机可同时显示每个探视点的通话时间,必要时可通过主机进行插话提示,如 “探访时间已过久,病人需要休息了 ”等话;也可实施监听任一探视点的通话内容,防止特殊患者情绪过于激动影响病情;如配备视频矩阵、监视器使用时,可实现家属、病床、护士站之间的视频通话,护理室也可通过此监视器随时观察患者情况 。本医院设有急诊 ICU 病房根据床位设计,在每个床位上安装摄象机 ,对讲分机;在探视区安装摄象机,对讲分机。所有音频信号接入主机中,所有视频信号都接到视频矩阵,让 1 个病床的家属进行探望 。主机和视频矩阵安装在护士站 ,同时有 2 路视频信号接入到护士站 ,一路是探视区的信号,一路是病房区的信号,用于监视病房内的情况,防止发生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仅供个人参考

以外。监控内容用 1台 8 路音视频硬盘录象机保存下来,内容保存时间为 15 天。

11.2系统功能 系统的优势特点

本探视系统专用于重症监护病人的探视,它以语音通话和活动图像来实现探视功能。病人与探视者不直接接触,不必担心双方会发生交叉感染。探视者不需进入重病房,省去了入室时要更换固定探视衣、鞋,其他探视者室外等候替换等诸多不便。对探视者无特殊要求,无论老人还是小孩、身体条件是好还是差,都可探访重症病人。

探视转接功能

探视者提起手柄即可向控制主机发出探视请求,值班护士接听后首先询问要探视的病人,然后转接到病人对应的病床分机。在此过程中可根据病人病情,提醒探访者需要注意哪些事项。若病人不具有探视条件也可拒绝探视请求。

探视计时功能

在病床接听(提起手柄)后双方即可进行交谈,病人的实时图像也出现在探视方的监视器上。同时开始对探视的时间进行计时 ,每一分钟计时加一。该功能可方便值班护士随时掌握病人的探视时间 ,及时提醒探视终止。

监听插话功能

在探视进行中值班护士可监听通话内容了解病人情绪,对出现不利于病人的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仅供个人参考

情况及时插话对探视者给予提醒。

图像查看功能

在空闲状态下,值班护士可切换病人的图像到监视器 ,以便观察病人的情况 ,发现异常及时解决,减轻了护士人员的工作量。

主机呼叫分机功能

主机可主动呼叫病床分机,接通后可实现通话和视频查看。该功能主要方便了控制台护士对现场护理人员的指导和沟通。

分机呼叫主机功能

病床分机可呼叫主机,接通后实现通话且视频同步切换,方便了有行动能力的重症病人寻求护士的帮助,也方便了护士对现场情况的了解。

多方通话功能

最多可支持五个探访者分别探访不同的病人,相互间无串音,干扰。 完善后的医院 ICU 探视系统

信息化时代的飞速发展 ,医疗护理技术的不断提高 ,ICU 重症监护病房就是医院新兴的特色品牌 ,在现代化医院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未来医院的理念和服务将相应改变 。ICU 对讲系统自投入市场以来 ,减少了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加强了家属和患者间的联系,提高了 ICU 病房的现代化管理水平,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让病人在安全舒适的环境中接受治疗,提高治疗效果,让医护人员在舒适、清心、方便的环境中工作,提高医院质量和工作效率。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仅供个人参考

本医院有了这样一套完整的 ICU 探视对讲系统,利用现代科技的先进成果,从本质上使重症病人得到最安全及时的监护和治疗,大大提高了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和治愈率,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该系统与医院的综合系统紧密结合,形成有序的就医环境和工作环境。

12.排队叫号系统 12.1系统概述:

目前,排队叫号系统已遍及医疗、金融、电信、邮电等各个行业,它能有效地改善服务环境。提高工作效率。患者到医院就诊会遇到多次排队,为了更好的解决患者在排队过程中所遇到的等候,拥挤和混乱等现象,所以各院均开始实施排队叫号系统。

具体的排队流程为:患者首先到预约台进行预约登记,分诊护士按照患者不同的检查将其排到相应的队列中,接着叫号屏幕上会插入该患者的排队信息:检查科室,排队序号,状态。患者可以清楚地看到在自己前面排队等待的人数,并可以根据时间做一些相应灵活的安排。当有患者检查完毕,排队叫号系统会把下一患者号码红色高亮显示,并且呼叫其名字,诊室三遍,如 “张三请到彩超 2 号诊室门口准备”,张三听到呼叫后直接到彩超 2 号门口准备,无需分诊护士带领 ,减轻了分诊护士的压力 ,其他患者的排队序号依次向前。该系统为患者,医生和护士均带来方便,安合理公正,秩序井然,可充分体现医院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为充分利用排队叫号系统的液晶显示屏,在屏幕的下方滚动显示医院的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仅供个人参考

最新动态,让患者及时的了解医院的最新的医疗;午休时间可以为病人播放一些宣传片,保健常识等,让病人在就诊时也能找到一份温馨,有种宾至如归的感觉。 12.2工程概述:

本医院业务综合大楼一层大厅及挂号收费窗口共设置 X 套排队叫号系统,病人挂完号后通过医 院HIS 系统自动列入门诊排队系统 。分诊排队系统用电脑直接控制叫号系统 ,显示系统,语音系统及号票打印,可同步显示当前系统工作状态。既能按照病人要求选定医生,也能根据当前候诊状况均衡合理安排病人就诊,对特殊病人可优先安排就诊,对需要修改号票,从新选定医生,并保留原号票号码,同时提供可统计报表,供有关部门查阅分析。

为了能更好地给病人提供服务,提升医院的服务档次,为广大病友提供一个“安全、温馨、高效、便利”的工作和就医环境,以病人为中心,一切从方便病人出发,努力营造良好的医疗环境,已是医院管理工作的新任务。

智能排队系统的设计也以此为目的,从实用性、美观性、高性价比等方面入手来完成本设计方案。考虑到门诊就诊管理系统作为一个相对新颖的管理方式,对系统的方便性和可拓展性要进行充分的考虑,能够及时适应数字化医院管理的需要。

排队系统设计的应用范围,根据具体情况增减,可用于门诊、输液、医技、检查等科室。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仅供个人参考

12.3?设计分析

一般的科室布局主要有两大区域:候诊区和诊室直接从挂号系统中读取病人就诊信息,在挂号单上生成病人的就诊号码.

系统将根据场地特点进行合理的设计和布局:

在护士台位置各配置一台诊区管理系统(诊区护士工作站),病人挂完号后就到诊区等候坐椅上随意就座(无须上交病历卡)。

在护士台位置的正上方设置一块电子显示屏,显示目前的叫号和就诊信息,同时可以通过流动的方式在显示屏上面显示一些提示信息(如通知、就诊提示等)。

在病人等候区的上方,安装两个音箱,能过声音提示病人就诊。

在医生的工作台上,给每位医生配置一台呼叫终端(呼叫器),当一个病人诊断完毕后,按呼叫键呼叫下一位病人前来就诊。

系统通过接口软件,在病人挂号的同时即可提取就诊病人的相关信息,生成排队序号,以供后续管理使用。同时系统可结合医院管理的需要,和电子处方、取药等进行一体化操作。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仅供个人参考

?

通过人工取号的方式,给前来就诊的病人取个排队号码(以B超室为例) 在护士工作站位置设立一台自动取号机,在取号机上设置不同的诊断项目,

如彩超、妇产科、其他等,根据病人的就诊内容,由工作人员按照诊断项目的类别在取号机上取一个就诊等候号码,交给病人,病人在就诊等候区内等候叫号。不需要和收费系统进行联网。

在候诊区域内的适当位置的设置一块电子显示屏,显示目前的叫号和就诊信息,在病人等候区的上方,安装两个音箱,能过声音提示病人就诊。

在医生的工作台上,给每位医生配置一台呼叫终端(呼叫器),当一个病人诊断完毕后,按呼叫键呼叫下一位病人前来就诊。

同时系统可以通过护士工作站电脑对各个诊室(医生)的就诊进行管理和控制,如工作量(就诊病人)的分配、工作量统计分析等。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仅供个人参考

?

现状分析

医疗服务等众多服务行业中,如何解决客户在等候过程中产生的拥挤、混乱及不公平、不合理的现象,优化服务环境,提升服务质量,一直是长期存在的一个老问题:

如何在管理中既遵循了制度化管理的严谨性,又保留了人性化管理的灵活性,为病人在排队接受服务的过程中创造出一个良好的候诊环境,提升了服务的环境质量,保证病人在一个公平良好的气氛中候诊,使病人在愉悦的心情下接受服务?

如何在管理中把大量的人工工作量通过程序由计算机辅助完成,以明显降低人工工作量?

如何让医生能有一个比较宽松的工作环境,提高医生工作质量与效率? 如何在管理中把各类数据进行统计,自动完成多种数据分析,为领导进一步的科学决策提供依据?诸如此类,怎样才能全面提升医院的环境质量呢?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仅供个人参考

?12.4设计思路 系统实用性:

采用智能排队管理系统,可以真正解决病人就医过程中的无序状态,提高就医环境质量,降低护士工作量,提高医生工作环境质量,同时全面统计数据并加以多种分析,以供领导的决策。

系统稳定性:

因智能排队管理系统在使用中是直接联系病人、护士、医生的主要纽带,系统在运行过程中频繁不能出现故障,造成不但不能改善环境,反而使环境更为混乱的局面。稳定性是系统能否真正实用的一个不可缺少的方面。只有在具有广泛客户基础的情况下,通过不断改进,系统才能在使用过程中稳定地运行。

系统成熟性:

医院在运行过程中,不同医院之间有很多的相同之处,同时各家医院也有个性化的特点;系统要能够适应医院的特点,则必须对不同医院的需求进行充分调研,以具备相当的成熟性。只有在大量的客户使用过程中,通过具体使用,才能推出在功能上适合客户使用的系统。

系统拓展性:

信息化在不断发展,智能排队管理系统要在一定长的时间内在医院内予以应用,则系统应具有其拓展性,能够和医院的管理相适应。

系统兼容性: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仅供个人参考

信息化在医院的众多方面得以应用;医院的信息网络要得以最大程度的应用,充分实现各个系统内部与外部的信息共享就显得尤为重要;智能排队管理系统也需要与其他系统做好充分的共享,以发挥其更大的功能。 12.5系统组成

整个系统由分诊台、子系统管理控制电脑(与分诊台合一)、系统服务器、管理台、信息节点机、信息显示屏、语音控制器、无源音箱、呼叫终端(物理终端或虚拟终端)、分线盒组成。 12.6系统功能特点

本排队系统采用星型的网络结构,系统服务器及各种物理终端间的连接可直接基于医院现有的综合布线系统传输,简化了系统的工程量。同时可以在没有计算机时让医生使用物理操作终端,有计算机时使用虚拟操作终端,一举两得。

基于医院有的门诊科室未配医生工作电脑的情况,本系统可支持医生操作终端采用物理操作终端或虚拟操作终端,支持两种形式同时采用的方式,物理操作终端也基于综合布线传输,物理终端升级为虚拟终端可不改变系统布线。使医院能够根据现实情况选择适合的方式,并可随着医院就诊计算机化的建而逐步增加虚拟终端的使用比例。

软件可针对队列中等候的人数和可能同时触发呼叫病人的数量自动调整呼叫病人的重复次数,即设定一个门限值,在同时触发呼叫病人的数量低于此门限值时呼叫2-3次(可设),高于此门限值的高峰时期,只呼叫一次。该功能适用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仅供个人参考

于不同时段病人流量不同(高峰时期流量大)且就诊医生多的科室,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和就诊速度。

系统设计时基于医院的科室及楼层的分布,采用分布式的子系统结构方式,每个科室(或一个楼层)为一个子系统,每个子系统配置一台分诊工作站处理系统内的排队任务及策略,数据管理可视情况采用集中或分布式的方式。各子系统通过医院现有局域网互联,由系统中央服务器(主/备)统一管理整个医院的排队系统,并存储全医院排队系统的数据,构成遍布全院的排队管理系统。

一个子系统(一个分诊工作站)最多可控制四块呼叫信息显示屏和四个语音控制器,每块信息显示屏只显示本候诊区内的呼叫信息、语音控制器只呼叫本候诊区内的呼叫信息。使得相邻的几个科室可由一个子系统即一个分诊工作站进行分诊排队管理,降低系统造价、并减少导医数量。

采用先进语音合成技术,支持病人姓名呼叫和任意语音播放功能。本系统采用的语音合成技术,可自动识别多音节字、音调自动调节、消除机械发音、贴近真人发音。

如医院采用诊疗磁卡挂号,系统可通过与HIS 系统之间的数据接口读取病人挂号信息和个人资料信息,实现刷卡挂号、排队,并可刷卡登录检查、交费排队队列、取检查结果。

系统设计基于网络适应性、可靠性、应用可设计性、系统完整性、结构开放性的设计思想,采用模块化的结构方式,统一管理、分布处理,充分保证整个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仅供个人参考

系统的先进可靠性和良好的扩展性。使医院通过本分诊排队管理系统的使用,形成良好有序的就诊秩序,为病人营造安静就诊环境,为医生改善工作环境,提高工作效率,树立医院良好的公众形象。

充分考虑医院现有的挂号就诊流程,通过网络与数据接口与医院现有的网络系统适当融合,与HIS系统的门诊、电子病历、住院、缴费等子系统进行数据交互,除可实现功能检查科检查单领取可通过导医操作的功能要求,还可实现其它如医生根据住院床位使用率、库存药品量调整处方的功能。

系统设计除考虑病人正常就诊流程时的挂号、化验/理疗、缴费、取药时的排队处理,还充分考虑病人由于某些原因而出现特殊情况如掉队、需转移至其它科室、优先就诊、病人点医生时时的排队处理,使病人可持同一张号票在多个科室排队,保证所有病人的及时按序就诊要求。

系统采用数据库(一般为SQL SERVER)处理排队数据,利用数据库强大的数据操作管理功能迅速可靠地进行每个科室和整个医院的排队策略及呼叫号码处理,可方便地实现病人点医生、分诊台导医指定医生、掉队/插队操作等功能要求。

本系统设计了强大的管理和统计功能,为医院进行现代化的科学管理提供了有效而便利的手段。建立了分布式管理的排队系统体系,在医院和科室设置了两级管理系统,任何科室的计算机出现故障,都不会影响其它科室排队系统的正常运行。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仅供个人参考

充分考虑系统工作的可靠性设计,具有软件升级时的数据自动保护功能,避免因系统升级而造成数据丢失或损坏。具有分散处理功能,万一计算机网络系统出现故障,科室计算机仍然运行,待网络恢复后自动将有关数据上传。

13.LED 大屏幕系统 13.1需求分析

随着 LED 材料技术和工艺的提升 ,LED 在社会经济的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尤其在电子显示方面,市场规模快速提升。LED 大屏系统能够提供丰富多样的视频 、音频、图片、字幕(滚动字幕)等多媒体组合播放模式,比如在不同屏幕上能够播放相同视频、不同字幕 /图片或不同视频、相同字幕 /图片等。系统还能够实现实时信息与本地硬盘信息的灵活组合播放 ,在时间组合和空间组合上满足多样化的需求,且管理简单、使用方便,是新一代的 LED 联网多媒体控制播放系统管理工具。

本医院设置双基色大屏幕,实现由视频信号、音频信号、图片信息和滚动字幕组合成的流媒体视频信号的播出。可以随时插播公告、通知、新闻片段、图片、天气预报和各种即时信息,还可以提供播放有线电视的功能。提升医院整体形象及智能化管理水平,便于来访者了解本医院信息、相关政策

及检务公开的相关信息等,提高办事效率。 13.2系统概述

多媒体信息管理及发布系统在办公楼是很重要的信息交流渠道,它直观、简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仅供个人参考

洁,在整个智能化系统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13.3设计标准

我公司为选用的设备均符合 ISO(国际标准化组织)、 IEC (国际电工委员会)、 ITU-T(国际电信联盟)、IEEE(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 GB(国家标准委员会)等行业标准,包括:

《计算机场地技术条件》( GB2887—89) 《民用建设电气设计规范》( GJ/T16—92) 《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 GB50174—93) 《电气设备用图形符号》( GB/T5465—1996)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 GB/T50169) 《以太网通讯标准》( IEEE802.3)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F232—92) 13.4系统功能

从技术等级上讲,LED 大屏幕显示系统是一个集计算机控制技术 、多媒体视频控制技术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综合应用于一体的大型的电子信息显示系统,具有多媒体、多途径、可实时传送的高速通信数据接口和视频接口。

采用红绿双基色 Super256 型显示屏,实时( Real-Time)控制方式,显示屏与计算机监视器象素点点对应。可显示所有能在计算机屏幕上显示的文字、图象、二维三维动画及视频。文字、动画、图象可任意组合。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仅供个人参考

可实现在 VGA 显示器上直接全动态播放外部输入的视频信号 ,支持制式为:PAL 和 NTSC。视频窗口可任意缩放,移动。

支持 16×16、24×24、32×32 点阵多种中文字体。

支持彩色动态视频回放,具有硬件放大功能。视频放大回放不掉帧。 可以显示各种计算机信息;有多种字体和字型可供选择;播出方式有单行左移、多行上移、左右展开、上下推移、旋转、缩小、放大等方式;重要通告的即时发布;广告信息的播放等。

可自摄录视频节目,进行缩放、裁剪、配音、合成为视频文件,通过视频实时压缩卡压入硬盘 ,形成可播放视频文件。

LED 大屏幕系统可实现与下列设备的连接: 电视机 录像机

摄像机

影碟机

功放 音箱 扫描仪(彩色)

13.5系统性能和特点 亮度

室外显示系统,高亮度是非常重要的性能 。应用高亮度 LED 发光管,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方法 。

可靠性

系统的可靠性是个综合性问题。对 LED 显示屏我们认为主要包括:系统电性能设计的可靠性;原材料的选用;系统保护;工艺要求等,这里我们主要说明系统设计方面的可靠性特点,其它方面将在工程方案的有关章节中着重说明。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仅供个人参考

13.6系统构成

LED 显示系统由显示部分、控制部分、软件部分组成。

本产品运用集中控制的设计思路和 ASIC 设计的方法完成,结构合理,系统稳定可靠

14.智能化集成系统 14.1 系统概述

智能化集成系统作为石柱县人民医院智能化系统的核心,完全支持智能化集成数控整合平台技术架构(IIS Data Integration Architecture),结合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对建筑内所有相关设备进行全面有效的监控和管理,丰富建筑的综合使用功能和提高物业管理的效率,确保建筑内所有相关设备处于高效、节能、最佳运行状态,从而为工作人员提供一个安全、舒适、便捷、高效的工作环境。

我公司对于该项目的实施,将从功能、技术、产品和工程等多方面进行系统全面的考虑,完全按照“一次规划、分步实施、集中管理、分散控制”的指导思想执行,建成后将可以全部达到系统建设预期的设计目标。

我公司对于该项目的实施,将从实际出发,切实落实各系统之间集成的可能性。同时,系统集成不是孤立于其它子系统的系统,也不是对子系统功能的取代,而是对子系统功能的补充和增值。通过系统集成,通过可视化的、统一的图形界面,管理人员可以十分方便、快捷地对系统所包容的所有子系统设备、功能和信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仅供个人参考

息进行集中的综合管理,能定期或随时提交设施运行状况、环境状况及人员的活动情况报告;能够随时了解各楼层人员的身份、进出的时间以及人员的动态情况。

智能化集成系统的实施将提高 石柱县人民医院 整个智能化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并兼顾经济效益、实用效益和社会效益。 14.2设计目标

我公司在石柱县人民医院智能化系统工程中将综合运用现代计算机网络技术、通信技术,针对本工程实际需要进行总体规划,对建筑内所有建筑设备采用现代化技术进行全面有效的监控和管理,提高建筑的综合使用功能和物业管理的效率,确保建筑内所有设备处于高效、节能、最佳运行状态,提供一个安全、舒适、便捷、高效的工作环境。让整个智能化系统在人们不知不觉中运行服务,系统配置适度超前,以适应企业和社会信息化发展的需要。

智能化集成系统将作为石柱县人民医院中智能化设备运行信息的交汇与处理的中心,对汇集的各类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和判断,采用最优化的控制手段,对各设备进行分布式监控和管理,使各子系统和设备始终处于有条不紊、协调一致的高效、经济的状态下运行,最大限度地节省能耗和日常运行管理的各项费用,保证各系统能得到充分、高效、可靠的运行,并使各项投资能够给业主带来较高的回报率。

集中管理:对各子系统进行全局化的集中统一式监视和管理,将各集成子系统的信息统一存储、显示和管理在智能化集成统一平台上。准确、全面地反映各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仅供个人参考

子系统运行状态,并能提供建筑关键场所的各子系统综合运行报告,提高突发事件的响应能力。与控制系统相关的全局事件:当某些事件发生后,系统中多个控制系统做出反应,具体体现在子系统的联动上。如:安防联动、消防联动、主要设备突发故障的全系统联动。

分散控制:各子系统进行分散式控制,保持各子系统的相对独立性。协调各控制系统的运行状态,科学的安排不同设备的运行时间、输出功率等方面要求出发,需要能够同时与实时获取不同控制系统的各种运行数据,同时实时的对不同系统进行状态控制以分离故障、分散风险、便于管理。

系统联动:以各集成子系统的状态参数为基础,实现各子系统之间的相关联动。当盗警、火警、重要设备故障等发生后,系统要做相应的动作。如非法闯入发生时,监控中心报警并自动连续切换画面以跟踪报警目标;如火灾发生时,监控中心报警并自动切换现场视频对现场进行实时监测,判断灾情;启动紧急预案,在疏散路径上一卡通控制系统打开或关闭相应的各种一卡通控制,保证人群能正确及时的疏散。

优化运行:在各集成子系统的良好运行基础之上,快速准确的满足用户需求以提高服务质量,增加设备节能控制、节假日设定、无人值守台、自动远程报警等功能;具备节能环保人性化的设置,通过集成将楼宇主要耗能设备(如灯光等)进行智能化联动控制,实现节能环保。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仅供个人参考

14.3 设计依据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 50314-2006)

《建筑及居住区数字化技术应用系列标准》(GB/T GB/T20299-2006)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2005)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92) 《计算机软件开发规范》(GB8566-87)

《计算机软件开发质量及配套管理计划规范》(GB12504-12509-90) 《信息技术互连国际标准》(ISO/IEC11801-95) 《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50348-2004) 《软件工程国家标准》(2006)

《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339-2006) 《石柱县人民医院智能化系统招标文件》 14.4 设计原则

石柱县人民医院智能化集成系统 的总体系统集成原则是:将不同功能的建筑智能化系统,通过统一的信息平台实现集成,以形成具有信息汇集、资源共享及优化管理等综合功能的系统。

本次集成设计采用“既分别处置又协调一致”的处理原则,将“控制域”与“信息域”的功能与实施技术手段相符合。联动控制功能集中在“控制域”,通过底层控制层网络接口和硬件接口实现跨总线、跨网段、跨子系统的总线级的无限联动控制,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仅供个人参考

系统联动不依赖电脑工作站和服务器,反应速度在毫秒级,高度可靠和稳定。

“信息域”重点实现综合管理和增值应用,重点实现各子系统的运行状态、故障状态、报警信息、运营信息、设计档案、安装档案的搜集、整理和分析,为设备管理、运营、维护、决策提供科学的技术手段和决策依据;同时提供智能化集成系统与其他信息化系统(如OA等)的标准接口,为智能化系统与其它系统的信息沟通与远程控制提供必要条件。

此次系统集成,将以 石柱县人民医院智能化集成系统 智能化设计和施工总包招标文件要求为准则,达到如下目标:

标准化和模块化

集成系统的总体结构采用是标准结构化和模块化体系,既可使不同厂商的设备产品方便快捷的综合在一个平台上,施工快捷且使用方便;在软硬件配置上具备足够的冗余能力,使系统能在将来得以方便的扩充,满足通用性和可替换性,

先进性

本项目的系统集成将采用分屏处理,实现跨子系统联动等先进技术,且以上技术都在其他的重点项目中得到验证,稳定可靠。建成后将能够代表当今世界的一流的智能建筑系统集成水平。

开放性

系统可对各智能化子系统进行分散式控制,集中统一式管理和监控。而集成后的系统应是一个开放系统,使不同的子系统和产品间接口和协议达到“互操作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仅供个人参考

性”。它应当提供标准数据接口、网络接口,系统和应用软件接口,系统应具有如下开放性特征。

可扩展性、灵活性好。 兼容性和应用软件可移植性。 可维护性好、生命周期长。 互连性

互连性将在传输媒体和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中体现;各种网络设备的配置;各种网络互连设备的配置;以及各类机电设备、话音/视频设备和各类控制设备等的配置。子网之间互连采用TCP/IP等标准化协议,并采用时间同步管理,保证各子系统时间一致。

安全性、可靠性和容错性

本项目的设施,其系统必须保证有极高的安全性、可靠性和容错性。为了将来的系统维护以及技术支持,所以选用国内知名厂家的系统集成产品。

可管理性

整个系统基于网络,随着网络规模扩大,网络管理十分重要,要对这样一个网络进行管理,要求如下:

支持网络监视和控制两方面的能力,能监视控制到网络主要设备。 可能大的管理范围和尽可能小的系统开销。 网络管理应标准化。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仅供个人参考

集成设备层和应用层,为建筑的管理者和使用者提供高效、便利、安全的工作环境。

高效率性

系统性能集中表现在系统效率高低上,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提高服务器响应数据库请求的能力 提高通信的传输速率和带宽 提高系统实时响应与控制能力 提高网络的吞吐能力 经济性

经济成本是系统集成必须考虑的因素之一,要求系统设计应从系统目标和生产需求出发,经过充分论证,选择合适的产品,在满足用户要求的前提下,尽量降低投资成本。

前瞻性和可扩展性

系统采用浏览器/服务器体系,基于Internet结构体系建立一个可扩展的平台,在设计和实施中都会为将来的系统扩容预留接口,且采用的产品本身具备数据集成功能,能够使智能化集成管理应用成为可能。这样的设计既可以保证前期工程和后继先进技术的衔接,使系统具有先进性。 14.5 系统分析

智能化集成是智能建筑的核心,它通过曲型的分布式计算机网络将各子系统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仅供个人参考

集成到同一个计算机支撑平台上,建立起整个建筑的中央监控与管理界面,通过一个可视化的统一的Web图形窗口界面,系统管理员们可以十分方便、快捷地实现建筑内被集成的各功能子系统以及相应更下层功能系统、实施、监视、控制和管理等功能。

下面将就此次 石柱县人民医院智能化集成系统 的总体、功能、结构以及集成管理系统 的层次四个方面的要求做详细论述:

总体要求

从 石柱县人民医院智能化集成系统 的性质、用途出发,基于成熟、先进、实用的原则,把构成智能建筑和各智能化子系统由各自独立分离的设备、功能和信息集成为一个相互关联、完整和协调的综合网络系统,使系统信息高度的共享和合理的分配。即:

提供成熟先进的设备集成管理系统:作为整个工程的管理核心,智能化集成系统无论是系统网络结构及集成系统软件均应体现成熟可靠的性能及先进的技术。

分布式系统设计:因建筑面积大、监控设备分布范围广,系统设计需充分考虑这些特点,组成分布式控制的系统。

提供高安全性和高可靠性系统:系统软件需提供很高的安全性措施,提供冗余系统等高可靠性系统结构设计及系统软件配置。

提供先进的管理平台:智能化集成软件必需提供高效、先进的管理功能、良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仅供个人参考

好的用户界面等。

系统的快速响应:建筑对于安保系统的快速响应要求较高,本方案的系统设计需充分考虑系统对报警的快速响应及相关系统报警联动的快速响应,为安保管理人员及时提供报警信息及现场图像。

模块化的系统软件及硬件:提供模块化的系统软件及硬件,便于根据实际需求灵活地进行系统设计及今后扩展硬件及软件功能。

基于以上要求,我们认为在该工程中:

采用的系统软件应确保开通时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版本为当前最新版本。 系统需采用统一的标准时钟管理,保证各子系统时间同步。 系统设计需考虑一定余量。

系统可提供用户自定义参数设置、自定义报表、自定义数据库等。 系统具备良好的可扩展性。 功能要求

石柱县人民医院智能化集成系统应达到如下具体功能:

对各设备子系统进行统一的监测、控制和管理:集成系统将分散的、相互独立的智能化子系统,用相同的环境,相同的软件界面进行集中监视。各部门以及管理员可以通过自己的桌面计算机进行监视;可以看到保安、巡更的布防状况等等。这种监控功能是方便的,可以以生动的图形方式和方便的人机界面展示你希望得到的各种信息。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仅供个人参考

实现跨子系统的联动,提高建筑的功能水平:智能化系统实现集成以后,原本各自独立的子系统在集成平台的角度来看,就如同一个系统一样,无论信息点和受控点是否在一个子系统内都可以建立联动关系。这种跨系统的控制流程,大大提高了建筑的自动化水平。这些事件的综合处理,在各自独立的智能化系统中是不可能实现的,而在集成系统中却可以按实际需要设置后得到实现,这就极大地提高了建筑的集成管理水平。

提供开放的数据结构,共享信息资源: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高度发展,信息环境的建立及形成已不是一件困难的事。虽然系统产品供应商们正在努力制订各种应用层次的通讯协议标准,在目前条件下,真正限制信息系统发展的是不同数据类型之间的信息交换或者说是系统之间的通讯接口。如果集成信息系统无法得到需要的数据,就不能发挥有效的作用。智能化系统控制着建筑内所有的机电设备,包括:空调系统、电梯系统、照明系统等等,传统上各系统自成体系工作,并不和外界交换信息。由于数据结构、通讯格式的不同,集成系统无法采集所需的资料,用户花费大量资金、心血建立的信息服务系统、设备维护系统、决策辅助系统等等就不能发挥应有的潜在能力。计算机集成网络系统将真正解决这样的数据、信息交换问题。它建立一个开放的工作平台,采集、转译各子系统的数据,建立对应系统的服务程序,接受网络上所有授权用户的服务请求,即实现了数据共享。这种网络环境下的分布式客户机/服务器结构使集成信息系统充分发挥其强大的功能。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仅供个人参考

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运行成本:集成系统的建立充分发挥了各智能化子系统的功能。以前为了达到同样功能,往往要增加许多硬件和设备,如在消防和安保系统中增加输出点,接入机电设备自动化管理系统的输入点上,以达到统一监控和联动的目的,但由于硬件点数量的限制,往往不能达到很好的效果又增加了投资。现在集成系统用软件功能代替硬件设备,不仅节约,更增加了集成的信息量和系统功能。集成系统可以使管理人员在一台或多台电脑上,以相同的界面操作、管理各个智能化子系统,而电脑可以放在建筑的任何地方,这样一来方便了管理,也可以减少管理人员的人数,提高了管理效率,同时降低了对管理者素质的要求,降低了人员培训的费用。

根据我们对以往完成的集成系统工程情况的统计,成功的系统集成可得出以下结果:

节能 10%-20% 节约人员 20-30% 节省维护费10-30% 提高工作效率 20-30% 节约培训费用 20-30% 结构要求

智能化集成系统软件的体系结构直接影响软件的开发难度和软件的开发思路,同时对软件产品的可用性、生命力、增值性有着决定作用,根据本工程要求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仅供个人参考

我们进行的系统基于三层体系结构。

设备层:该层由智能化集成系统中所包括的控制、子系统或设备的驱动程序以及相关的综合布线、通讯、计算机网络系统所组成,该层主要完成对子系统现场控制设备的实时信息进行收集和处理。 由于各个子系统可能采用不同的通信协议和数据格式,所以,该层的驱动系统应完成对不同的协议和数据格式的转换。即该完成将各子系统的不同通信协议及数据信息格式转换成上层(核心决策层)认可的协议和格式,同时将核心层处理后的信息转换成相应子系统认可的协议和格式。完成对各子系统的控制和管理。该层实际上起到了一个通信网关的作用,也可以称为通信网关(Communication gateway)

控制层:该层是整个系统的关键部分,是整个系统的“神经中枢”,它完成的主要工作有:

完成对由底层输入的各子系统的信息按内在的逻辑关系进行加工处理,将处理后的结果送到相应的数据库,通知上层以直观的方式显示。同时接受上层(GUI)授权操作人员发出的请求信息或系统的控制信息对这些信息进行相应处理,并将结果通知驱动器层,由驱动器层通知相应子系统完成相应的动作。

接受上层(GUI)授权操作人员发出的信息综合管理的请求信息,按要求完成这些请求的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将结果返回GUI层,供其显示、输出。

完成各子系统的联动功能处理,某一事件的发生不仅要引起该事件所属子系统的反应,而且会引起与之有关联的其它子系统采取相应的动作。这种联动关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仅供个人参考

系由核心层来决策。

对下层和上层提供标准的API接口,对数据库系统提供标准的ODBC接口,以完成与系统各部分的内部通信。

应用层:该层是人机对话的窗口,一方面是将核心层处理过的信息用明了形象、直观的方式在计算机屏幕上显示出来,为用户提供实时监视和控制整个建筑的所有现场信息。另一方面,通过该层界面,用户可根据预先的设计完成对子系统的功能配置和设定,完成联动的设置和对系统的综合管理。

户界面层可支持WEB技术,可通过浏览器在INTERNET/INTRANET环境中浏览所有信息,并通过授权可完成对系统的远程控制和管理。

DIA数据集成架构要求 集成架构

石柱县人民医院智能化集成系统考虑到以后系统扩展的需求,智能化集成系统预留接口可和办公自动化OA系统等石柱县人民医院大楼内的信息化系统互联,各级智能化集成系统之间实时数据、控制命令的传输采用TCP/IP协议,由智能化设备网络支持。

数据整合架构

智能化集成最终目标是搭建基于智能化集成数控整合平台技术架构的IIS Data Integration Architecture数据整合平台。IIS.DIA技术架构采用了平台化的设计思路,流程优化、技术先进。IIS.DIA架构通过从各个智能化系统独立的数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仅供个人参考

据库中进行数据抽取、转换、集成、装载等数据整合以及数据的更新和校验,实现了将不同功能的建筑智能化系统,通过统一的信息标准平台实现集成,以形成具有信息汇集、资源共享及优化管理等综合功能的系统。其核心思路应满足以下要求:

标准化

基于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6,包括了: 设备编号的标准化;

数据对象定义和通讯规约以及数据交换接口的标准化; 系统框架的标准化。 平台化

采用标准体系的设计架构,保证可靠性、标准性和开放性。 完善的安全管理机制和合法性认证机制

专用的安全管理模块,防止对IIS系统的恶意攻击,并保障系统数据的安全性;

严格的认证服务模块,对内外部用户进行可靠性认证。 构建集成管理的数据仓库

构建综合性的数据仓库,建立信息服务平台; 完善的数据安全性机制管理。 网络要求分析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仅供个人参考

所有智能化系统与智能化集成系统采用智能化专网传输,以保障网络运行稳定安全可靠。同时要求网络符合国家通用的网络标准,推荐智能化子系统采用以下通用类型的标准协议接口,以保证数据传输的效率及稳定性。

TCP/IP--传输控制协议/INTERNET协议,以太网上的该协议标准用于允许数据传输,遂道及路由。它提供在INTERNET/INTRANET上最基本的数据信息传输标准。

Ethernet--IEEE8802.3 (10/100建筑设备监控系统e-T)--目前世界上最先进及普及的网络解决方案,本网络标准为广泛采纳的工业标准,已经过多次成功验证。

BACnet--一种通信协议由ASHRAE(美国标准空调工程协会)制定,用于楼宇自控及网络控制。它允许不同的楼宇自控及控制系统进行信息交换、发布命令及系统功能。

LONwork--LONwork/LONmark由Echelon和LONmark通用连接标准协会定义,用于局域网络。它是符合SNVT及SCPT的标准的通讯协议,本项目将会主要使用FFT-10接收发送,为78K波特传输速率。

子系统接口技术要求

被集成的各智能化子系统应支持国际通用的接口、协议,并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应能提供标准OPC接口,如果采用专用接口协议的话,应无条件开放出来,由智能化集成系统进行接口协议转换以实现集成。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仅供个人参考

智能化集成系统必须具有对各子系统集成的能力,最好能自带开发工具,方便集成商进行集成。接口界面应标准化、规范化,接口协议应采用国际通用的接口标准,如OPC、BACnet等(接口能上传的数据范围必须满足智能化集成系统对各子系统监控范围的要求,详见系统集成范围),实现各子系统的信息的变换及通信协议(接口、命令等)的转换,满足系统具有可扩展性的要求。

智能化集成系统应汇集项目内外各种相关设备和管理消息,对各种类型的子系统,应具有较强的信息采集及数据通信能力。智能化集成系统应选用成熟稳定的平台软件,具有安全可靠性、容错性和可维护性和快速的响应。

人机界面技术要求

智能化集成系统是整个大厦的管理核心,其不单单是一个软件工程,也是一个管理工程。此次石柱县人民医院智能化系统智能化集成系统要求在软件的人机工学方面体现易用、美观的特点。将由智能化集成系统提供整体的解决方案,以实现集成系统与各子系统的工作界面的统一性,图文标识的一致性,具体为:

各系统采用统一的中英文标识(遵照最新的国家规范)。

各系统采用统一的电子地图、设备组态和图形界面(具体到每一个按钮、报警标识、提示文字等)。 14.6集成内容

“信息域”重点实现综合管理和增值应用,重点实现各子系统的运行状态、故障状态、报警信息、运营信息、设计档案、安装档案的搜集、整理和分析,为设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仅供个人参考

备管理、运营、维护、决策提供科学的技术手段和决策依据;其中提及的联动功能采用软联动的技术方式来实现,作为控制域底层联动控制的备份与补充。

楼宇自动化系统

智能化集成系统通过OPC接口连接智能化子系统进行二次监视。对各主要设备相关数字量(或模拟量)输入(或输出)点的信息(状态、报警、故障)进行监视和相应控制,各个系统向智能化集成系统提供各子系统设备的信息点属性表、编码表和相应布点位置图及系统图,提供系统设备联动程序列表及监控流程与各子系统原理图。

设备控制运行和检测数据的汇集与积累

智能化集成系统与楼宇自动化系统的通讯接口相连,汇集各种设备的运行和检测参数,并对各类数据进行积累与总计,以便更好的管理。

监控空调、新风设备的开关状态、手动/自动状态、运行状态、过滤器报警、新风风阀开度、新风温度、湿度、回风风阀开度、回风温度、回风湿度、送风温度、冷/热水阀门的开度等给智能化集成系统。

监控提供滤网堵塞报警、欠电压报警、高温报警、过负载报警、低油压报警、滤网积尘报警、漏电报警给智能化集成系统.

监控送排风设备的开关状态、手动/自动状态、运行状态、过滤器报警、新风风阀开度、新风温度、湿度、回风风阀开度、回风温度、回风湿度、送风温度、冷/热水阀门的开度等给智能化集成系统。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仅供个人参考

监控给排水系统生活水池的高/低液位报警,监视生活水泵的运行状态、故障状态等给智能化集成系统。

监控给排水系统集水坑的高/低液位报警,监视潜水泵的运行状态、故障状态、手/自动状态给智能化集成系统。

监视电梯上升/下降状态、电梯所处楼层、故障报警及电梯紧急状况报警等实时参数的功能。

功能与界面必须保持与楼宇自动化系统一致 公共安全防范(管理)系统

智能化集成系统通过安全防范(管理)系统提供的接口定时汇集智能一卡通应用系统、入侵报警系统、视频安防监控系统、电子巡查管理系统、停车场管理系统、出入口控制系统各个装置的使用数据,并进行累积。

智能化集成系统可以以电子地图和菜单方式管理所有的摄像机、出入口控制、停车场设备等。可以预设所有安防设备的动作序列;对每个安防设备的动作进行设置,接收其它系统的报警信息并进行相应的联动,从窗口中观察实时动态信息,如监控图像等。

一卡通系统

智能化集成系统通过OPC接口与一卡通系统相连,对一卡通系统的各种设备的运行数据进行实时监视,在工作站上显示运行状态信息,包括门磁开关状态和读卡信息等。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仅供个人参考

一卡通系统提供以下信息给集成智能化集成系统

提供各读卡机一卡通状态和持卡人出入一卡通的记录信息; 提供人员考勤报表;

一卡通控制系统必须具有开放性的通讯与数据库接口,比如(OPC)与智能化集成系统的设备通信;

提供一卡通管理数据库,记录一卡通出入及报警信息; 入侵报警系统

入侵报警系统提供实时的通讯接口方式(如OPC,TCP/IP)给智能化集成系统,功能如下:

智能化集成系统控制平台以电子地图方式管理所有的感应探头并配置为视频安防监控系统的联动,可以预设入侵报警系统各感应点周围摄像机的动作序列;在接收到入侵报警系统的报警信息后进行相应的联动;并及时进行报警,报警可以以声光的形式在系统主界面上显示。

入侵报警系统提供设备的故障信息,运行状态,报警信息给智能化集成系统。 智能化集成系统控制平台自动生成相关的报警记录。 闭路电视监控系统

智能化集成系统控制平台通过闭路电视监控系统提供的(RS232或API等)接口定时汇集闭路电视监控系统各个装置的使用数据,并进行累积。功能如下:

系统可以以电子地图和菜单多种方式管理所有的摄像机;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仅供个人参考

可以预设所有摄像机的动作序列;

对每个摄像机的动作进行设置,接收其它系统的报警信息并进行相应的联动;

从窗口中观察实时动态监控图像;

控制摄像机转动、俯仰及变焦对焦,自动产生报警记录明细报表。 当大楼发生报警(如收到非法闯入信号或火灾报警信息)时,根据联动关系将最接近现场的摄像机对准报警部位,将该摄像机的图像信号立即切换到主监视器上。

停车场系统

停车场系统提供实时的通讯接口方式(如OPC,ODBC)给智能化集成系统,具体功能如下:

显示停车场内进出刷卡信息。 显示停车场内空位的分区及空位数量;

停车场管理常用数据(如车位、车辆等)分析、统计、查询、打印。 当系统出现故障或意外情况时,智能化集成系统通过停车场系统提供的报警信息在监视工作站上显示相应的报警信息,提示维修人并记录报警信息。

消防报警系统

智能化集成系统与消防报警、灭火系统的主机相连,通过OPC的通信接口方式对消防报警系统的各种检测设备的运行数据及预警数据进行实时监视,在工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仅供个人参考

作站上显示运行状态信息,包括气体灭火、水喷淋系统等。

系统检测到消防报警系统出现的火警或意外事件信息时,立即通过智能化集成的报警功能,在监视工作站上以:声音、醒目颜色以及图标、楼层平面图显示事故位置等各种方式报警并提示相应处理方法。具体功能如下:

提供各类消防报警探测器的报警统计,归类和制表;

提供以事件联动程序信息为主的报表,报表内容包括:报警设备地址码,描述,联动设备名称,描述;

提供消防值班员确认火灾自动报警信号的时间和修改者姓名的资料: 提供消防设备运行状况的信息。

物业运行管理系统及办公自动化系统(预留接口)

围绕着“智能化建设为物业运营管理服务”的建设目的,系统强调以高效、便捷的软件体系来协调项目管理人员、物业管理人员、物业服务人员三者之间的关系。对项目管理的进度、资源、风险进行数据传递和分析;对物业管理中的设备、服务、公共设施、工程档案、各项费用及维修信息资料进行数据采集、传递、加工、存储、计算等操作,反映物业管理的各种运行状况。与智能化建设相互协作,共同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两系统之间相互连接,实现信息交换和共享,协同工作,共同完成综合管理的各项功能。

集成接口方式列表

(注意:接口数量根据项目实际定)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仅供个人参考

序子系统名称 号 软件接口: 1 楼宇自动化系统 OPC/API/BACNET/ODBC 物理接口:以太网接口 软件接口:OPC/ODBC 2 一卡通系统 物理接口:以太网接口 软件接口:OPC/RS232 3 入侵报警系统 物理接口:以太网接口 软件接口:OPC/RS232/API 4 闭路电视监控系统 物理接口:以太网接口 软件接口:OPC/ODBC 5 停车场系统 物理接口:以太网接口 软件接口: 6 消防报警系统 OPC/BACnet IP/Lonwork 物理接口:以太网接口 软件接口:OPC/ODBC 7 物业运营管理系统 物理接口:以太网接口 ( 表1:智能化集成子系统接口要求表)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通讯接口方式 通信协议 TCP/IP TCP/IP TCP/IP;RS232 TCP/IP;RS232 TCP/IP TCP/IP TCP/IP 仅供个人参考

14.7联动控制方案

业界通常实现联动的方案一般有两种:软联动和硬联动,硬联动的实现手段是通过底层控制层总线网络接口/硬件接口实现跨总线、跨网段、跨子系统的总线级联动控制,系统联动不依赖电脑工作站和服务器、反应速度在毫秒级;因此,具有性能高度可靠和稳定的优点,缺点是每次更改设置可能都比较麻烦,不方便扩容。软联动是通过智能化集成系统,采用软件控制数据命令来实现联动,系统会提供方便的联动管理工具,联动无需编程,只通过简单的人机界面设置即可完成;因此相比硬联动,具有节省成本、改动简便、后期快速扩容的优点,从而实现节省人力,节省物力,集中管理,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

因此,石柱县人民医院项目中我们推荐采用软联动和硬联动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以达到优势互补和效益最大化。在安全级别最高的联动部分采用硬联动来完成,例如: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安全管理系统中一卡通系统的联动推荐采用硬联动的方式来实现;对于安全辅助功能及需灵活配置的联动部分采用软联动来实现。例如: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视频监控系统的联动推荐采用软联动的方式来实现。另外,在关键的地方可以软、硬联动同时用,以实现双保险。同时,我们建议安防集成部分内部的联动由安防集成系统来实现。

联动配置功能

智能化集成系统IIS支持联动控制时间表、节假日程序;

联动管理工具支持联动区域与组别管理:系统能对现场进行区域分区,便于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仅供个人参考

进行区域统计和路径控制。

智能化集成系统同时对一卡通点、报警点、照明等输入输出点、时间表、持卡人等进行分组集合,很方便地通过中心或现场进行开门、开灯关灯等进行安全管理和控制。

联动管理工具能够任意配置以下联动控制: 软联动实现部分

软联动是采用智能化集成系统来实现联动策略。 视频安防系统联动

闭路监控系统本身并不向其它系统发送联动指令,但提供相应接口和工具,实现画面切换、摄像机控制、以及录像回放。

矩阵:提供监ASCII协议编码,实现画面切换(包括摄像头及预置位)、PTZ控制等,接口为RS-232或TCP/IP;

数字硬盘录像机:提供ASCII协议编码以及SDK工具,实现画面切换(包括摄像头及预置位)、PTZ控制、录像回放等,接口为TCP/IP。

消防报警系统联动

视频安防系统与消防报警系统的联动:火灾报警系统出现火警信号时,该区域摄像机信号切换到控制室监视器上,观察火情大小是否误报;同时进行记录,方便事后以报警事件为条件的查询和回放。

消防报警系统与BA系统的联动:在出现火警时关断相应层面的空调新风机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仅供个人参考

组、风机盘管,防止火情进一步扩展。

硬联动实现部分

主要为消防报警系统与其它的IIS被集成子系统之间采用设备硬件层直接联动的方式:

消防报警系统与一卡通系统的硬联动:当确认火灾发生时,自动打开消防紧急通道和安全门等,方便楼内人员的疏散。

消防报警系统与电梯的硬联动:当确认火灾发生时,电梯自动下降至地面层,防止人员误入火灾现场,在火灾影响到电梯前将人员送至安全出口。

公共安全防范系统内部联动

安全管理系统汇集入侵报警系统、闭路电视监控系统、停车场管理系统、一卡通系统各个装置的使用数据,并进行累积。

入侵报警系统联动

闭路电视监控系统与入侵报警系统联动:

报警信号可以联动报警区域的摄像机,将图像切换到控制室的监视器上,并进行录像。

在下班时间有人进入消防楼梯,系统也联动相应楼层摄像机和录像机。 多个报警信号出现时,报警信号对应的监控可以顺序切换到不同的监视器上,报警解除后图像自动取消,防止漏报。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仅供个人参考

14.8系统功能 八大基本功能 开放的通用接口

系统采用高效的通用接口技术,通过特定的系统交换层面和标准的通讯协议,无缝兼容不同子系统。可以转换多种协议,如:RS485/232、API、BACNET、ODBC、OPC、MODBUS等

集中的监视和管理

系统具备允许网络上的任一工作站通过一致的软件界面对各子系统设备的运行数据和运行状态进行高性能的实时监测、采集、整理、分析和储存。同时,使用者可根据权限设置在电子地图上实现对设备的操作管理。

简单、直观的电子地图

传统系统多用表格的形式显示监测点的信息,系统必须具备,采用电子地图的形式显示各个子系统、设备及各楼层信息,使用者操作界面简单、友好。并为使用者提供了功能强大的组态工具及丰富、可维护的基本图型库(基本图型库中存有5000多个基本图元,使用者可根据需要自主进行设计并添加,新基点也会定期发布最新图形库),使用者可以采用“拖放”的方法在开发平台完成电子地图制作,在设置图形和相应设备之间的对应关联后,使用者就可以很方便地在布防图上实现对建筑内各设备的监控。

智能设备维护管理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仅供个人参考

系统可对建筑物内部各种设备资料和图纸、设备维护和维修记录、易耗品和备件的库存进行电子化管理。同时,系统能够在设备维护检修到期前进行预警,以声音或闪烁提示,并给出实施地点、所需的准备工作信息,自动生成设备维护检修单。当各系统设备工作出现异常情况和故障时,系统可立即调出相应位置的布防图,显示报警设备、位置和状态等,并以用多种形式(如:声音、颜色、闪烁等)进行报警,同时提示相应的处理方法。

智能策略控制(决策辅助功能)

系统在采集数据的同时,向使用者提供历史数据智能分析功能,使用者可根据分析结果,在智能策略控制模块中设置联动控制策略,系统在适当条件下响应触发这些策略,达到系统优化和高效运行的目的。

对建筑内能源使用的优化控制:系统提供能源优化控制设定功能,按能源管理的优化方案,设定系统设备的工作控制流程,降低系统能耗。

信息管理

带有信息管理功能,能够查询、保存、维护设备档案,能够进行能源计量,能够记录设备运行的历史数据以便使用者查询。

安全管理

系统具备安全管理,结合WINDOWS系统本身的安全管理机制,实现全系统集中式的帐户管理、授权管理,其强大的安全管理机制为不同级别的人员赋予不同的操作权限,防止系统信息泄露和被非授权人员所干扰。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仅供个人参考

操作员站人机界面(HMI)

系统具备HMIWeb技术,提供用于监控中心值班人员使用的操作员站MAXClient.正常工作时,可以浏览、巡视、管理系统的各项工作状态。当有异常发生时,可通过弹出窗口、声光报警、短信、等手段通知相关人员。

主控中心集中监控

通过主控台的大屏幕能实时动态地显示整个系统的网络运行状况及各个子系统的工作状况,每个子系统一个主画面,含多层功能画面:

如果某个设备或关键点发生异常或其他重要事件,系统会以报警、事件的形式,及时在页面上用文字、声音等方式表现出来;

在主控台能对各子系统流程进行监视,能及时对系统内的故障进行预警和报警,预警和报警的阀值可自行设定;

基于网络的管理功能

通过计算机网络上的任一终端可监视系统内的主要设备,但各个子系统必须保留各自独立的控制和监测功能;

基于Internet的管理:除了支持传统的GUI用户显示界面外,还应支持基于Internet技术,信息可用浏览器方式在Internet环境中浏览。

整个计算机网络采用时间同步管理,保证各子系统时间一致。 故障诊断及维修保养

系统内部预先设定主要设备的故障处理方法、经验案例和当前建议,当设备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仅供个人参考

出现故障告警提示时,系统会自动弹出操作页面,向操作人员详细说明当前设备故障告警的状态及严重性,以方便维修人员更准确的确定设备故障原因

系统会对整个系统的主要设备和重要系统,定期(一周、一月)自动弹出维修保养和监测方法的提示页面,向操作人员详细说明当前主要设备的状态,并给出最近一段时间内设备运行状况分析图及故障分析图,以向导的形式逐步安排操作人员对设备进行保养,以保护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综合管理功能

集成各子系统现场数据,能方便、快捷地按照用户的应用环境形成用户应用的各子系统组态画面,使用户操作管理界面生动、形象、逼真;

综合各个控制系统的状态信息,提供相关报表报告及趋势分析功能; 系统配置管理、系统安全运行管理,具备多层次管理的权限设置功能; 全局化的事件管理:通过全面的系统设计,对各集成子系统进行综合考虑和优化设计,突出对跨子系统的全局化事件的管理,通过主控台能灵活方便地设置、安排全局事件及工作流程,提高系统管理性能和对全局事件的处理能力,充分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

通过时间响应程序和平件响应程序等流程自动化方式来实现楼宇设备的自动化控制,达到节省能源和人工成本的目的。

短信报警功能

系统内部预先设定不同设备的告警处理方法和建议,当设备出现告警提示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仅供个人参考

时,系统会自动弹出操作页面,向操作人员详细说明当前设备告警的状态及严重性,以向导的形式逐步安排操作人员进行告警处理,以避免设备的重大损坏。

为了加强智能化系统信息的管理,使得设备的报警信息、管理信息、售后维护信息能及时地传播给使用人员、管理人员、企业维护人员和施工单位维护人员,系统嵌入了短信管理平台,当发生警情时(火警、盗警),智能化集成系统接收到各子系统之故障报警信号后,在进行联动的同时,分系统、分级别透过PABX系统向相关人员的无线移动电话发送提示短信,自动快速将设备的报警信息、维护信息迅速地传播给相关人员,不管他是在家、还是出差在外,同时通过该平台也能建立建设单位使用人员与施工单位维护人员之间的快速信息通道,以便管理人员在第一时间了解警情,进行相应地处理,把损失降到最低。

工程部维修人员在接收到故障报警信息后,须在规定时间内修复并回复维修情况。系统在规定时间内未接收到故障恢复信号且未有回复信息,将自动提升该信号之故障等级,再次向相关人员发送故障信息的同时,将向上一级主管的移动电话发送提示短信。 14.9优化定制功能 设备基础数据库

设备管理是智能化运营管理系统的核心功能,设备信息基础数据库是设备管理应用的核心数据基础,智能化集成系统集中对石柱县人民医院内各种设备资源及相关供应商进行动态管理,贯穿从设计、采购、施工安装、调试、检测、到售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仅供个人参考

后服务、维修保养的全过程。主要包括设备档案管理、设备维护维修管理、设备运行管理、设备使用维修管理、设备故障事故管理、设备/配件库存管理、维修更新申请/工作单管理。

整个过程建立标准化、模块化的设计、采购、安装检测、软件开发、售后维修管理数学模型,建立统一的、规范化的信息数据中心,以提高石柱县人民医院在智能化项目的设计、安装、售后服务维护水平,增强企业竞争力。

工作单生成系统

智能化集成系统与物业运营管理系统集成,为石柱县人民医院的设备管理信息档案卡提供准确、标准化的基础数据,并能自动生成和弹出工作单待管理人员处置,设备维修完成后将维修原因、费用等相关信息自动记录到设备管理档案卡中,对整个工作单的处理流程进行全程跟踪。

例如:当新风机故障报警时,智能化集成系统将会自动生成和弹出维护申请单待管理人员处置。管理人员可以方便的点击该条维护申请单记录,查看该设备的基本信息(包括设备购买日期、供货商、保修期等)及历史故障维修信息。管理人员可以借助设备信息,选择故障处理方式.设备维修完成后将维修原因、费用等相关信息自动记录到设备管理档案卡中。

如果在保修期内,系统可以通过第三方UMS系统将维护申请单自动E-mail、传真给施工单位维护人员,同时发短消息给施工单位维护人员。如果超过了保修期,待管理人员协商后,手工将维护申请单发给相关维护人员。设备维修完成后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仅供个人参考

将维修原因、费用等相关信息自动记录到设备管理档案卡中。

短信分级业务流程

为了加强智能化系统信息的管理,使得设备的报警信息、管理信息、售后维护信息能及时地传播给使用人员、管理人员、企业维护人员和施工单位维护人员,系统嵌入了短信管理平台,当发生警情时(火警、盗警),智能化集成系统接收到各子系统之故障报警信号后,在进行联动的同时,分系统、分级别透过短信平台向相关人员的无线移动电话发送提示短信,自动快速将设备的报警信息、维护信息迅速地传播给相关工程维修人员,工程维修人员在接收到故障报警信息后,须在规定时间内修复并回复维修情况。系统在规定时间内未接收到故障恢复信号且未有回复信息,将自动提升该信号之故障等级,再次向相关人员发送故障信息的同时,将向上一级主管的移动电话发送提示短信。同时可以对整个处理过程进行流程监视,并对不符合规定的操作进行报警处理。

围绕着“智能化建设为物业运营管理服务”的建设目的,我司在石柱县人民医院的智能化集成设计中以物业运营为重点,强调以高效、便捷的软件体系来协调客户、物业管理人员、物业服务人员三者之间的关系。对物业管理中的设备、服务、公共设施、工程档案、各项费用及维修信息资料进行数据采集、传递、加工、存储、计算等操作,反映物业管理的各种运行状况。与智能化建设相互协作,共同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两系统之间相互连接,实现信息交换和共享,协同工作,共同完成大厦综合管理的各项功能。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仅供个人参考

能源管理

采用能源管理模块做好能源的合理使用和节约,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力求以最小的能源消耗:

掌握电力费用支出情况,为成本核算提供重要依据; 可通过对电力参数的曲线变化监视设备运行状况; 提高工作效率,缩短巡检时间,增加巡检次数; 提高供电可靠性,降低人为事故发生机率; 实现预警报告,防患于未然; 提供准确数据,提高事故处理效率; 14.10性能指标及运行环境 性能指标

性能指标是在实验室使系统在满负荷情况下,用生成的虚拟数据模拟现场情况下测试得出,而在应用BUILDINGMAX成功的案例中,实际测试结果为:

系统实时数据传送时间:≤1s 系统控制命令传送时间:≤1s 系统联动命令传送时间:≤1.5s

试验结果完全满足 石柱县人民医院智能化招标文件的要求。其中,系统实时数据传送时间是指数据从OPC Server到用户屏幕上监控画面的传输时间,设计要求小于2秒,实际测试为小于1秒。系统控制命令传送时间是指控制命令从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仅供个人参考

监控页面传到底层设备通讯入口处的时间。底层设备对控制命令的响应时间与具体设备相关。

运行环境 系统网络环境 网络要求

系统通过内部局域网与各个智能化子系统的管理主机进行连接。 可靠性要求

系统服务器选用工业级集成专用服务器,工作站则建议选用中高档产品,总控中心建议采用可切换的中央大屏幕显示,并配备UPS不间断电源。

系统软件硬件环境 系统配置要求

系统通过内部局域网与各个智能化子系统的管理主机进行连接。设置中心服务器,采用B/S体系结构。

工作站:在中央监控管理中心设有一台主控计算机,全局监控整个智能化集成系统。

服务器:运行智能化集成系统应用程序并管理智能化集成系统的数据收集和显示;管理趋势数据、事件消息、管理员记录和系统设置数据的长期储存。数据管理服务器具有灵活的系统浏览、用户图形、综合报警管理、趋势分析和总结报告功能。用户可以通过网络浏览器有效地管理舒适度和能源使用、对危急事件做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仅供个人参考

出快速反应、并且使控制策略达到最佳。

运行环境:

服务器采用专用系统集成服务器,工作站采用国内外的中高档PC产品。 可靠性保障

采用专业工业级设备,经过现场严格测试,能为智能化集成系统运行提供可靠而强劲的硬件运行环境;设计上符合集成系统在接口方面独有的复杂性、多样性特点,整套系统具备强大的扩展功能。

最佳效果建议

同时,我们建议中控中心采用可切换的中央大屏幕显示模式。 工业级系统集成服务器推荐配置

机架式,符合19\"上架标准的全钢工业用机箱,外壳为专用外形(为智能集成系统专门设计),坚固、美观、易扩展。

可靠性:MTBF≥50000 h

CPU:Intel P4 3.0GHz或以上,内存:2G DDR 网络接口:支持2~4个100M/1000M的网段 I/O标配:6个RS232接口(含2个RS485接口) 内嵌式短信报警模块(可选)

Windows2000/2003 server 操作系统;Microsoft SQL Server 2000/2005数据库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仅供个人参考

网络要求:10M/100M Ethernet级Intranet环境 工作站推荐配置

CPU:PENTIUM IV 3.0GHz或以上内存: 160GByte硬盘,SCSI ULTRA WIDE,7200rpm 光盘刻录机(速度:8X CDW/8X CDRW/24X只读) 2G DDR或以上

1个Parallet Port,2个Serial Port,1个SVGA Video Port,4个USB Port,1个PS2 Port及键盘Port

AGP 4X Graphic Card,Video RAM64M bytes 局域网卡(100Base T,IEEE 802.3) 局域网卡(100Base FL)

显示器:17寸液晶(对比度最少800:1) Windows 2003/XP Professional Internet Explorer 6.0/7.0 数据库软件推荐配置 Microsoft SQL Server 2005 至少支持5个并发用户 实施流程

石柱县人民医院项目实施中,由我方全面负责IIS在整个智能化集成软件工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仅供个人参考

程中的全部技术工作,包括IIS产品(包括专用服务器、DIA平台等软硬件)的系统安装及接口程序的开发调试,动态页面的展示、监控点的配置、技术协调工作及最后的项目验收等各项事宜。

标准实施流程:

整个实施流程通过有计划地把系统集成总体目标进行阶段性工作分解,形成了将整个IIS实施流程分解为可量化考核的分段流程,定期工作会议依进度计划不断跟踪进度。这样,集成工作按照进度计划分阶段有序进行,形成每个阶段均产生实质性阶段成果的良好局面。这样将有效推进了IIS系统实施阶段性目标的实现,从而确保了整个石柱县人民医院IIS系统集成工作的如期完工。

施工准备:

和每个子系统厂商确认可提供的接口类型和通讯协议、确定各个系统监控内容,重点及亮点功能的技术可行性;

在和被集成子系统厂商确定后,进一步了解业主需求,包括显示风格、重点功能细化、配套功能的需求开发。采用以会议纪要的形式,和业主、各子系统厂商一道编制统一的软件界面集成基本规范,并由各单位根据基本规范进行了最简要的基本界面效果设计,组织物业管理单位和其它管理单位专业人员进行集中评审,根据评审意见进行修订,形成了最终的软件界面集成规范。所有相关子系统单位均根据最终的软件界面集成规范全面推进软件界面集成设计工作。这样既保证了所有相关软件统一、美观的界面集成设计质量,又从根本上消除了未来可能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仅供个人参考

的软件界面改编纠纷和返工工期延误。

在现场环境具备的情况下,尽早与现场进行接口连通性的测试;如在不具备现场条件的情况下,采取了提前在实验室创建仿真系统环境进行接口模拟调试的组织措施,通过这种方式预先排除了子系统集成接口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大大地缩短了子系统接口调试周期,有效确保IISS系统集成的整体工期。

同样,对于直接采用IIS.DIA架构进行数据接口集成的子系统,可提前和厂商协商利用专用DIA数据库工具测试子系统数据库,确定数据接口方式及内容。

施工及调试阶段:

在机房现场进行IIS专用集成服务器和IIS.DIA平台的安装调试;

根据各个子系统所提供的协议,组织开发人员分析通信协议,搭建开发环境开发、测试接口程序,搭建模拟测试环境,测试通信程序功能,待基本功能测试成功以后,实施人员现场接入各子系统设备进行现场调试。

整理各个子系统最终的竣工图纸、实施点表;并根据最终的软件界面集成规范统一设计页面风格,并按照最终竣工图纸及实施点表设计IIS页面。

IIS数据架构规划,包括数据统计、数据挖掘和分析,组织开发部分析子系统数据结构,及数据存储类型,数据存储方式,开发相关数据库访问及测试工具,待数据库工具开发完成以后,现场接入各种系统测试。

待接口程序测试好以后,接入全部子系统进行联合调试;同时测试整个IIS.DIA架构的性能及功能。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仅供个人参考

按照各个系统间联动关系配置表,编写联动程序,并在整个运行平台上进行全体联动点测试。

物业工作单软件及短信平台等亮点功能的加载,并和相应的信息化应用系统进行联调。组织物业管理单位、其它业主管理单位专业人员及各信息化应用系统施工单位进行最终的用户使用调整,为IIS软件系统的良好培训效果及交接工作打好坚实的基础。

待功能全部调试完成,性能满足要求以后,进入系统试运行及待验收阶段。 软件界面规划

智能化集成系统是整个大厦的管理核心,其不单单是一个软件工程,也是一个管理工程。此次石柱县人民医院智能化集成系统按照“高效集成,管理智慧”的理念,要求在软件的人机工学方面体现高效、易用、美观的特点。将由智能化集成系统提供整体的解决方案,以实现集成系统与各子系统的工作界面的统一性,图文标识的一致性,具体为:

各系统采用统一的中英文标识(遵照最新的国家规范)。

各系统采用统一的电子地图、设备组态和图形界面(具体到每一个按钮、报警标识、提示文字等)。

15.智能照明系统 15.1系统原理

该系统是一个二线制的智能控制系统,主要用于对照明系统的控制。系统所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仅供个人参考

有的单元器件(除电源外)均内置微处理器和存储单元,由一对信号线(UTP5)连接成网络。

每个元件在网络中均有唯一的地址码以供识别。可以单独对每个元件进行编程。对照明系统的设

定被分散存储在各个元件中。

每个单元均设置唯一的单元地址并用软件设定其功能,通过输出单元控制各回路负载。输入单元通过群组地址和输出组件建立对应联系。当有输入时,输入单元将其转变为C-Bus信号在C-Bus系统总线上广播,所有的输出单元接收并做出判断,控制相应回路输出。

系统遵从国际通讯协议标准IEEE Standard 802.3 ‘CSMA/CD’,组成以太网结构。

15.2 系统控制方式 场景控制

在公共,多功能厅,宴会厅,西餐厅,中餐大厅等区域通过场景控制键按照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仅供个人参考

预先设定的多种场景进行灯光的控制,可以定义开、关、调光亮度值,也可定义为延时,比如开灯以后自动延时关断。

定时控制

在公共区域可以通过时间控制,按照正常的工作时间安排灯的开关调光时 间,使灯能够定时开、关、调光和场景调用。 红外线传感器

通过人体红外线传感器自动控制公共区域的照明(诸如走廊、电梯前室等区域),根据实际需求可以通过中央监控计算机改变其工作状态。

就地控制

各个灯区不但可以自动(定时或计算机)控制,同时提供现场智能面板就地控制,以方便当发生特殊情况时,由自动(定时或计算机)状态就地改为手动控制照明场景开关。

集中开关控制和集中调光控制

通过计算机上使用的带有图形显示的监控软件,给最终用户提供一个界面简洁清晰,操作简便,容易上手的友好的图形化界面,使非专业人员也可以正常使用,控制每一路灯或每多路灯的开启、关闭和调光。

群组组合控制

通过中央监控主机可以对所有的灯具进行大场景的组合控制,在节假日,可以通过预设好的照明效果,对整体建筑的灯光进行变换,形成整个建筑照明的整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仅供个人参考

体效果变化,组成特殊意义的文字及图形,实现宏观场景灯光的效果变化。 15.3 智能照明控制系统技术特性 系统方式

照明管理系统是可编程的照明管理系统。系统中各元件均内置微处理器,以数据讯号方式来传送、辨识及记忆信息,并通过一对非屏蔽双绞线(UTP5)作为总线制架构,使系统的各单元可互相联系工作,对室内外照明及其它设施进行控制。

网络方式

系统通过一条UTP5双绞线总线联接,而构成C-Bus总线网络,此系统总线为自由拓扑布线形式。

网络速度

系统通过以太网接口(5500CN)可以和局域网连接,其传输速度为10M。 系统扩展及兼容性

通过RS232、TCP/IP、LONWORKS等协议可与楼宇自控、消防、保安等BAS及BMS系统联网,实现互相自动控制,提高整个管理水平,降低劳动强度。

编程方式

编程简单、灵活方便,Dynalite系统软件界面友好、易懂。可离线编程后 连线把编好的数据写入系统,也可以在线随时修改系统而不会影响系统正常使用。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仅供个人参考

智能化程度

智能化照明管理系统具有自动探测设备,能感测诸如人体运动和周围环境照度,以自动控制灯的开关及调光,还允许与其它自控系统集成,实现相互控制。每一部分即可以独立运做,又可以整个系统联合动作。

模块扩充性

如扩充系统只需将新增设备与就近的旧有设备简单的通过一根非屏蔽双绞 线连接即可。

控制面板每键可同时调光的回路数

控制面板按键所控制的回路是以代码形式指定的,如果需要一个按键可以对 所有回路进行开关或调光。按一个按键即可使多路灯同时发生不同的动作,以实现预想的场景(如公共可设早晨、中午、傍晚、午夜等照明场景)。 15.4智能照明控制系统的要求 智能照明控制系统的具体要求

随着智能控制技术的发展及其在医院各个不同区域的广泛应用,照明控制系统仅仅达到开关控制要求已远远不够。业主和设计师医院对照明控制系统的要求,不仅仅满足使用要求,他们希望在系统控制场景变化的同时,还应做到便于管理和节省能源。

医院的照明耗电约占整个医院能耗的15-35%,要求通过控制系统对灯光的控制来有效的实现节省能源消耗。医院的灯具数量多,品质高并十分昂贵,要求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仅供个人参考

通过控制系统可延长灯具寿命,减少维修费用来降低医院运行费用, 15.5智能照明控制系统的解决方法 医院公共及其公共区域

公共区、休息区、走廊这些场所是医院直接面对病人的窗口,给客人的感觉尤其重要,好的灯光效果使人感觉高贵、温馨、舒适。要达到好的灯光效果,我们采用好的照明控制系统,对公共的灯光采用调光控制,场景控制,时间控制。为此我们采用智能调光模块,八按键智控制面板,具有照明调光和开关控制功能,也可采用红外线遥控器进行遥控操作及场景控制。根据不同时间和外部环境的变化可以通过软件编程设定不同的灯光效果,灯光可以根据临时需要进行灵活分割、开启变换,达到节能作用;也可以通过设定时钟的控制方式实现公共照明区域的自动运行,以方便管理人员及值班人员。

电梯前室及楼梯照明

在医院的电梯前室区域及楼梯区域,可采用 的人体感应探测器,,只是根据有无人员活动来控制灯光。当探测到有人时,相应的区域灯光打开,当人离开时相应的区域延时控制灯光延时关闭,节约能源。

病房的公共走道照明

在医院的病房区域部分的公共走道,采用人体感应探测器,做到探测到有人时,相应的区域灯光由暗转亮,当人离开时相应的区域延时控制灯光由亮变暗,使人感觉到温馨,同时节约能源。在相应楼层的布草间设置智能按钮,方便服务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仅供个人参考

人员根据需要进行手动控制,同时中央控制室也能对灯光进行控制。 15.6 智能照明控制系统产生的总体效应 实现照明控制智能化

采用智能照明控制系统后,可使照明系统工作在全自动状态,系统将按预先设置切换若干基本工作状态,通常为“凌晨”、“上午”、“白天”、“傍晚”、“周末”和“夜晚”等,根据预设定的时间自动地在各种工作状态之间转换。例如,上午来临时,系统自动将灯调暗,而且光照度会自动调节到人们视觉最舒适的水平。白天时,室内灯光会自动调暗;夜晚时,室内灯会自动调亮,以始终保持室内设定的亮度(按预设定要求的亮度)。

当夜幕降临时,系统将自动进入“傍晚”工作状态,自动地极其缓慢地调亮各区域的灯光。

系统还能使公共走道及楼梯间等公共区域的灯具协调工作;休息时间段,电梯间、通道等公共区域的灯保持基本的亮度,工作时间段,才将灯调亮。

此外,还可用手动控制面板或遥控器等,随意改变各区域的光照度。 对于公共、餐厅、宴会厅等,灯光师可根据一天中的不同时间,不同用途精心地进行灯光的场景预设置,使用时只需调用预先设置好的最佳灯光场景,使客人产生新颖的视觉效果。

可观的节能效果

现代高级医院除了给客人提供舒适的环境外,节约能源和降低运行费用是业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仅供个人参考

主们关心的又一个重要问题。

按国际标准,医院公共的最佳光照度为150—300LUX(不是越高越好),智能照明控制系统能可利用智能传感器(扩展)感应室内光线,自动调节光照度,即室外自然光强,室内灯光变弱;室外自然光弱,室内灯光变强,以保持公共恒定的标准照度,既创造了最佳的照明环境,又达到节能的效果。

利用智能时钟管理器可以根据不同日期、不同时间按照各个功能区域的运行情况预先进行光照度的设置,不需要照明的时候,保证将灯关掉;在大多数情况下很多区域其实不需要把灯全部打开或开到最亮。

延长灯具寿命

灯具损坏的致命原因是电网过电压。灯具的工作电压越高,其寿命则成倍降低。反之,灯具工作电压降低则寿命成倍增长。因此,适当降低灯具工作电压是延长灯具寿命的有效途径。

智能照明控制系统能成功地抑制电网的冲击电压和浪涌电压,使灯具不会因上述原因而过早损坏。还可通过系统人为地确定电压限制,提高灯具寿命。系统采用了软启动和软关断技术,避免了灯丝的热冲击,使灯具寿命进一步得到延长。

智能照明控制系统能成功地延长灯具寿命2—4倍。不仅节省大量灯具,而且大大减少更换灯具的工作量,有效地降低了照明系统的运行费用。

提高管理水平,减少维护费用

智能照明控制系统,将普通照明人为的开与关转换成了智能化管理,不仅使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仅供个人参考

医院的管理者能将其高素质的管理意识运用于照明控制系统中去,而且同时将大大减少医院的运行维护费用,并带来极大的投资回报。

16.机房工程 16.1概述

随着信息高速公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各个领域。其作用与地位更加突出,而计算机网络系统作为精密脆弱的微电子设备集成。使用了大量易受环境影响的电子元器件,机械构件及材料。为了保证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可靠运行,计算机机房必须满足计算机系统以及工作人员对温度、湿度、洁净度、风速度、电磁场强度。电源质量、噪音、照度、振动、防火、防盗、防雷、屏蔽和接地等多方面的要求。因此,计算机机房系统工程是一项集建筑装饰学、电工学、美学、环境保护、安全防范技术,空气调节技术。暖通净化技术,计算机专业技术,消防技术,弱电控制专业,抗干扰技术,防雷防过压技术。智能化管理等综合学科的系统工程,并涉及到综合布线,网络系统集成等技术领域。

所以计算机机房系统工程是各专业的系统化,集成化的技术应用,才能合理地、规范地设计出高标准、专业化、适用性强的机房系统。从而尽最大可能减少计算机与各种机房设备及网络系统间的相互干扰,极大减弱外部电磁波、磁场、雷电波等对计算机系统的影响。同时做好机房的防水、防火、防潮、防鼠虫等诸多的工作,确保计算机系统的正常运行。

石柱县人民医院决定将一楼做为机房,为适应信息化飞速发展的需求而建的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仅供个人参考

一个重要项目,其中计算机中心机房作为数据中心和控制中心的重要场所,要求在功能环境、环保等方面进行统一考虑和完整规划,提供舒适的极富人性化的办公环境,以利于办公人员身心健康、提高工作效率。 16.2 设计原则

计算机机房墙体要采用防火隔断墙,周围均要进行防潮、保温处理。 墙壁表面宜采用防潮、不起尘、易清洁且性能好的环保材料进行饰面。 计算机机房内铺设电缆较多,短路易酿成火灾,需严格控制建筑物耐火等级。所有材料的防火等级都应选为A级或B1级。

尘埃的二次飞扬,对计算机机房内的空气洁净度影响较大,因此装饰材料应选用不易积灰、不易起尘、易于清洁、防火保温的饰面材料,但还应注意此种材料应不产生眩光。

计算机机房地面材料采用质地硬、不宜起尘、防静电的材料。

计算机机房内铺设防静电地板,地板倾斜度必须保证每米不高于2毫米。 防静电地板下仅铺设电缆时,其高度一般可为300mm左右。为了避免电缆移动时地面起尘或划破电缆,地面和四壁应平整而耐磨。机柜比较集中的中心机房应采用电缆桥架走线,以保证地板下有足够的空间供机房专用空调送风。

防静电地板的板厚公差应在±0.2mm/m以内;常温常湿下地板绝缘电阻应大于100kΩ,小于100MΩ;地板的均匀荷载应在1000kg/ m2左右,集中荷载应大于集中荷载大于650Kg/m2。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仅供个人参考

地板下空间作为专用精密空调送、回风的静压箱时,楼板面应做好防尘、保温处理,以防止楼板面结露。

机房供配电系统主电源应采用双回路供电,主要网络设备应由UPS电源单独回路供电,并应留有冗余。

机房工作照明应达到500LUX以上,应急照明应达到50LUX以上。 机房内应做好防雷及接地系统,以保证工作人员及设备的安全。 机房内应做空调、新风换气及消防灭火、报警、排烟系统。 机房内综合布线应达到主干万兆,水平链路达千兆。 机房内设备应做设备及环境监控系统,应实行无人职守。

计算机机房内所有管道都应进行防锈处理,选质量好的镀锌管材,所有线缆都应用铁皮线槽、钢管或金属软管保护。 16.3 机房概况

本次建设机房面积约为150平方米,涉及机房基础装修、机房配电系统、防雷及接地系统、一卡通系统、综合布线、消防、图象监控和UPS电源等部分。

该机房是承载石柱县人民医院各应用系统(包括监控、网络、巡更等服务器)的核心机房,其运行质量直接关系到全院各应用系统和数据的安全,设备和材料选型定位在目前市场上的高端产品,确保工程质量,为石柱县人民医院的信息化和数字化医院建设建设提供一个安全、稳定、高效的硬件机房环境。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仅供个人参考

16.4设计内容及设计依据

设计内容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土建砌筑部分、机房基础装修、机房配电系统、防雷及接地系统、漏水检测、一卡通系统、综合布线、消防、空调、新风、图象监控和UPS电源等部分。

GB50174—2008《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 GB/T2887—2000《电子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 GB9361—88《计算机站场地安全要求》 GB50057—9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50054—95《低压配电设计规范》 YD/T754—95《通讯机房静电防护通则》 GB9175—88《环境电磁卫生标准》 GB8702—88《电磁辐射防护规定》

GB50263—2007《气体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 GBJ116—98《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 GB50016—20065《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222—95《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2001年局部修订)》 GB50052—92《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 SJ/T10796—2001《防静电活动地板通用规范》 SJ/T30003—98《电子计算机机房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仅供个人参考

GB50243—2202《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303—2002《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325—2001《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 GBJ133—90《民用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GB50168—92《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057—9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2000年局部修订)》 GB50169—92《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052—95《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 GB6650-86《计算机机房用活动地板技术条件》 GB50348-2006《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 GB50395-2007《视频安防监控系统设计规范》 GB50311-2007《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GB50312-2007《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 16.5设计目标

设计标准性:严格按国家关于计算机机房系统工程的有关标准设计,文件图纸规范齐全,采用国标符号,力求统一性、可调整性。

功能先进性:采用先进的通道管理,安防监控,消防报警系统,一卡通系统等管理手段。充分考虑与综合布线、网络系统的接口和配套,使机房系统具一定的超前性,确保机房系统长期高效运行。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仅供个人参考

安全可靠性:采用质地优良的材料,性能优越的设

备及规范的施工工艺技术。特别是意外情况下的抗干扰性的快速补充性,保证各个环节安全可靠。

系统实用性:方案实施后的计算机机房分区合理,工艺流程最简。系统配置齐全,管理严谨方便,根据各功能区的要求选择了不同等级的材料。使其价格性能比达到最优。

空间扩展性:本方案不仅能支持现有的系统,还能在空间布局,系统电网容量、端口等方面有充分的扩展余地,便于系统进一步开发适应未来发展及系统更新换代的需要。

环境舒适性:机房整体装饰风格美观淡雅,操作间具现代化办公环境氛围,人员长时间在此工作不会感到疲倦。 16.6 地面的设计:

机房地板采用“双奇”有边全钢抗静电地板,600*600*35mm。机房专用空调送风采用同一个厂家生产的通风地板,地板铺设高度为300㎜,“双奇”抗静电地板是用户的放心产品,其特点是机械性能高、承载力大、防火性能好;柔光、耐磨;抗污染、便于清洗,造型美观、组装灵活、维修方便、经久耐用,稳定性好,各项指标均达到国际标准。主机房两处入口分别制作做理石台阶,大理石制作台阶给人庄重、高雅的感觉,更能衬托出计算机机房及操作室的环境气氛;

入口通道间采用米白色抛光防滑地砖铺设,地砖规格:300*300mm。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仅供个人参考

机房用活动地板应符合国标GB6650-86《计算机房用活动地板技术条件》;活动地板的铺设应在机房内各类装修施工及固定设备安装完成并对地面清洁处理后进行;建筑地面应符合设计要求,并应清洁、干燥,活动地板下空间作为静压柜时,四壁及地面均应作防尘及保温处理,不得起皮或龟裂;现场切割的地板,周边应光滑,无毛刺,并按原产品的技术要求作相应处理;活动地板铺设前应按标高及地板布置严格放线将支撑部件调整至设计高度;活动地板铺设过程中应随时调整水平,遇到障碍或不规则地面,应按实际尺寸镶补并附加支撑部件;在活动地板上搬运、安装设备时应对地板表面采取防护措施。 16.7防雷、接地系统设计

机房专用接地系统(利用建筑物综合接地极)

接地系统就是把电路中的某一点或某一金属壳体用导线与大地连在一起,形成电器通路,其目的是让危及人身或设备的电流易于流到大地,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希望接地电阻越小越好。另外计算机网络系统的接地,还希望在接地电流受某种外界条件影响数值发生变化时,使接地点的电位随之变化而产生的噪声应尽量减少。所以接地电阻越小越好。同时有下面两点注意:信号电路和电源电路、高压电路和低压电路不应使用共地回路。

灵敏电路的接地应各自隔离或屏蔽,以防止地回流和静电感应而产生干扰。 在现今的计算机网络系统中,

除了使用直流电源的计算机设备以外,还配备有大量的使用380V/220V交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仅供个人参考

流电的各种电气设备,如计算机的外部设备、变压器、电动机发电机组、空调设备、机柜上的风机、电烙铁和示波器等。所以在计算机网络系统中同时存在几种

不同的接地系统:

交流工作地

在电力系统中运行需要的接地(配电柜中性点接地),应不大于4欧姆。与变压器或发电机直接接地的中性点连接的中性线称零线;将零线上的一点或多点与地再次做电气连接称重复接地。交流工作地是中性点可靠地接地。当中性点不接地时,若一相碰地而人又触及另一相时,人体所受到的接触电压将超过相电压,而当中性点接地时,且中性点的接地电阻很小,则人体受到电压相当于相电压;同时若中性点不接地时,由于中性点对地的杂散抗阻很大,因此接地电流很小;相应的保护设备不能迅速切断电源,对人及设备产生危害;反之则行。

安全保护地

安全保护地是指机房内所有机器设备的外壳以及电动机、空调机等辅助设备的机体(外壳)与地之间做良好的接地,应不大于4欧姆。当机房内各类电器设备的绝缘体损坏时,将会对设备和操作及维修人员的安全构成威胁。所以应使设备的外壳可靠接地。

计算机网络系统直流接地

在机房抗静电地板下用3*30㎜紫铜带间距为1500*2000mm,用直径20的绝缘棒,架高40mm,两端端接,并分别引出50平方的阻燃线缆汇接一条95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仅供个人参考

平方的阻燃线缆单独引出,接至大楼底层配电室综合接地总接地的接线端子盒上。

防雷保护地

即整个大楼的防雷系统的接地,一般以水平连线和垂直接地桩埋设地下,主要是把雷电电流由受雷装置引到接地装置,应不大于10欧姆(由建筑商完成)。

等电位接地

在机房区的防静电地板下设一个等电位均压带,材料为3*30的紫铜带,沿机房区围护墙内侧用直径20的绝缘棒架高80mm环形敷设,两端头用1500*100*8的紫铜带连接作为(除直流地外的)接地端子排,作为机房区各种接地系统单独引下线接线端接用,环形均压带上就近端接所有金属顶棚、龙骨、墙面及设备的金属外壳、金属管线,用6平方的阻燃线作为连线。环形均压带分别取临近建筑物混凝土柱内主竖向钢筋一处,用等电位棒连接,接地汇流排引一条50平方的阻燃线缆接至大楼五层强电井内综合接地的接线端子上。

防静电接地

防静电地板的支架每10平米面积取一块地板下的4个支架,用4平方的阻燃线环形连接后,接至均压带。

防过电压防雷保护系统

AP1进线空气开关后防雷器1个, AP2、AP3配电柜在进线空气开关后端及输出端分别安装防雷器保护,它保护电器不受雷电和开关误操作引起的瞬态过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仅供个人参考

压损坏;

防雷保护器必须通过接地端以尽可能短的路径接地。

主机房内所有设备采有单点接地法,即所有地线全部接到直流接地网上。 设备安装时,应与大楼的外墙及柱子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 信号防雷器连接必须与数据进线方向一致。

防雷器安装图解: 使用防雷器注意事项。

防雷保护器必须通过接地端以尽可能短的路径接地。

主机房内所有设备采有单点接地法,即所有地线全部接到直流接地网上。 设备安装时,应与大楼的外墙及柱子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 信号防雷器连接必须与数据进线方向一致。 五、质量保证措施

根据我国国家标准GB/T6583-93和国际标准ISO8402-86,质量的定义是“反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仅供个人参考

映产品或服务满足明确或隐含需要能力的特征和特性的总和”。其中“产品或服务”的质量是建设好“石柱县人民医院智能化系统弱电工程”达到质量设计要求,并达到优良工程质量标准,公司及现场项目经理将严格遵照国家有关的工程质量法规、规范进行安装,认真按照国家规定的工程质量检测程序把好质量关,并提供全方位的维修服务。

1.施工项目质量控制措施 1.1施工项目质量控制阶段

施工项目质量控制可分为施工前的控制(施工准备质量控制)、施工过程中的控制和施工后的控制。 1.2施工准备阶段

包括技术准备、物质准备、组织准备、施工现场准备。技术准备,包括熟悉和审查项目图纸;对项目建设地点的自然条件、技术经济条件进行调查分析;编制项目施工图预算和施工预算;编制项目施工组织设计。物质准备,包括设备材料订购和加工准备;施工工具准备,施工办公用品的准备等。组织准备,包括建立项目组织机构;集结施工队伍;对施工队伍进行入场教育等。施工现场准备,包括生产、生活临时设施的准备;“五通一平”的准备;制定施工现场管理制度;组织机具材料进场;准备好各种施工记录表格。 1.3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策略是全面控制施工过程中,重点控制工序质量。具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仅供个人参考

体措施有:工序交接有检查;质量预控有对策;施工项目有方案;技术措施有交底;图纸会审有记录;材料进场有合格证;隐蔽工程有验收;设计变更有手续;质量处理有复查;成品保护有措施;质量文件有档案;施工记录有签字;行使质检有否决。

1.4施工后的质量控制

施工后的质量控制是指在完成后,对形产品的质量控制,其具体工作内容有:组织联运试车;准备竣工验收资料,组织自检和初步验收;按规定的质量评定标准和办法,对完成的分项、分部工程单位工程进行质量评定;组织竣工验收。

施工项目质量控制具体内容 审核有关技术证明文件; 审核开工报告,并经现场核实;

审核施工方案、施工组织设计和技术措施; 审核有关材料、半成品的质量检验报告; 审核反映工序质量动态的统计资料或控制图表; 审核设计变更、修改图纸的技术核定书; 审核有关质量问题的处理报告;

审核有关应用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新结构的技术鉴定书; 审核有关工序交接检查,分项分部工程质量检查报告; 审核并签署现场有关技术签证、文件等。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仅供个人参考

2.现场质量检查

开工前检查是否具备开工条件,能否连续正常施工,能否保证工程质量。 工序交接检查。对于重要的工序或对工程质量有重大影响的工序,在自检、互检的基础上,还要组织专职人员进行工序交接检查。

隐蔽工程检查。凡隐蔽工程均应检查认证后方可掩盖。

分项、分部工程完工后,应经检查认可,签署验收记录后,才可进行下一项目施工。

成品保护检查。检查成品有无保护措施,或保护措施是否可靠。 施工操作质量的检查。应经常深入现场,巡视检查施工操作质量。 充分利用目测法、实测法、实验法进行现场质量检查。目测法可归纳为看、摸。

严格把好材料质量关。优选供货厂家,确保供货质量;对于工程中的主要设备材料,进场时必须具备正式的出厂合格证或材质化验单;新材料的应用,必须通过试验和鉴定。

认真、严格地做好各项施工记录。定期请质检站人员到工地监督工程质量,并按照质检站人员意见进行调整、安装;不定期请甲方工地专业代表到工地检查工程质量,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纠正。

建立以项目经理为首的现场质量检查保证体系,参与工程的全过程。专职质检员每天必须在工地巡视,现场抽样检测工程质量是否达到设计和规范要求,发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仅供个人参考

现质量隐患应及时纠正,并向项目经理汇报备案。

3.安装工程质量达优的保证措施

严格按照施工图及会审记要,技术变更通知等技术文件进行施工。 严格按照国家颁发的有关“规程”、“规范”及重庆市质检站颁发的“建筑设备安装质量核查要点及有关技术标准”进行施工。

建立以项目经理负责、质检部门监督检查、专业工程师和专业技术人员为核心的岗位责任制

原材料、加工件、设备等必须具备合格证、技术说明书、材质证明等,杜绝使用“三无”产品,把好进货渠道关,进场材料必须经专职质量人员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

坚持“三检”制度,对存在的质量隐患及质量通病应立即进行整改及根除。 按施工阶段划分,适时的邀请市质检站等监督部门会同设计单位、建设单位、工程监理单位对施工质量进行检查、监督。

做好隐蔽工程的检查验收,隐蔽工程必须经专职质安员和甲方代表、监理工程师检查认可后并在隐蔽资料上签字后,方可进行隐蔽。

设备安装的外露部分,除了保证规范规定外,还必须注意外形尺寸的美观。 制定半成品的保护制度,责任落实到人头,严格执行值班保护制度。 坚持向班组人员进行施工技术交底,教育全体职工提高质量意识和竞争意识,建立工程质量与职工工资、奖金挂钩的分配制度,动员全体项目人员、施工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仅供个人参考

人员为争创优良工程而共同奋斗。

安装工程施工记录、资料保证措施。

建立以项目经理为首的建筑质量、安全保证体系,配置专职质量安全检查员; 专职质量安全检查员必须每天在施工现场巡视,随时做好施工记录,施工记录包括:

常用记录:开工、停工、竣工报告,中间交工验收说明书,分部、分项、单位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表、施工质量自检表、工程竣工验收证明等。

设备安装施工记录。设备开箱检查记录、设备安装隐蔽记录、各种仪器仪表检验调试记录、设备及配件合格证、材质证明书等。

施工现场工长必须每天填写施工日志,根据每天的工作内容,及时、准确、认真地填写,并且,总结可能出现的安全质量隐患,及时提醒施工操作人员注意。 六、工期保证措施

公司有雄厚的技术力量,并且在以往工程安装中有短期内完成巨额工程量的经验,“石柱县人民医院智能化系统弱电工程”绝对工期为以监控,工期365日历天。为了按时保质保量的完成这一目标,我们拟采取如下控制方法和保证措施。

1.施工工期控制方法

确定施工项目总进度控制目标和各分项工程进度控制目标,并编制其进度计划表。在施工过程中,不断的比较进度计划与实际计划的偏差,并不断采取措施调整其偏差;同时,协调与影响施工进度有关的其它单位、部门和工种的关系。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仅供个人参考

2.施工工期安排及保障措施

本工程开工及完工时间根据建设单位的安排以及总承包施工单位的施工进度而定。工程一旦开工,须按以下步骤开展工作:

材料采购部按照合同进行材料采购,第一批材料应在最短时间内采购齐全,并进入工地临时库房。以后按工程实际进度制订采购计划。

项目组做好一切工程准备工作(如搭建临时设施,备齐机具)。

一旦进场后,需科学的安排施工进度,并积极与土建方取得配合,避免人员安排和工序安排的不合理情况出现。

施工过程中定期召开工程现场会,由总指挥和弱电工长参加,及时调整人员安排,合理化安排工程进度。

施工过程中工程总指挥及工长要定期和不定期的抽查工段施工质量,并及时对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进行监督,保证好工程质量,搞好安全生产。

工程每一阶段完工后,要及时整理工程档案,做好工作总结,为下一阶段打好基础。

工程施工完毕后,及时组织工程验收,做好工程结算工作。 七、安全生产保证措施

安全生产是施工项目重要的控制目标(质量、成本、工期、安全)之一,也是衡量施工项目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重点是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即除加强职工安全意识和进行安全知识教育外,还应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仅供个人参考

采取以防为主的措施,消除一些潜在的不安全因素。

1.安全生产组织管理体系及职责

成立安全生产(施工)领导小组,由总指挥担任组长,弱电工长担任副组长: 组员:工程技术人员,质检人员。

总指挥和工长负责工程整体安全管理和协调工作,负责施工人员、设备,施工过程等安全;

安全员负责施工技术安全。 2.安全防范重点 资料记录保存安全性 事故控制点:

2米以上的高处坠落事故; 触电事故; 物体打击事故; 设备机具伤害事故。 控制点的管理: 制度健全无漏洞; 检查无差错; 设备无故障; 人员无违章。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仅供个人参考

3.安全措施 保证系统运行安全

在系统调试交接时,帮助业主建立系统的文档管理,将完整的完工图纸、设计文档、操作、维护手册、设备清单等保存完整,以便备查。

保证在系统使用过程中,所产生记录保存的安全性,以便发生异常事故时备查。

保证施工实施安全

施工人员进入施工现场前,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并在每次调度会上,都将安全生产放到议事日程上,做到处处不忘安全生产,时刻注意安全生产。

施工现场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按照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的要求,积极推行施工现场的标准化管理,按施工组织设计,科学组织施工。

施工人员应正确使用劳动保护用品,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戴安全帽,高处作业必须拴安全带。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和施工现场的规章制度,禁止违章指挥和违章作业。

施工用电、现场临时电线路、设施的安装和使用必须按照建设部颁发的《施工临时用电安全技术防范》(JGJ46-88)规定操作,严禁私自拉电或带电作业。

使用电气设备、电动工具应有可靠保护接地,随身携带和使用的工具应搁置于顺手稳妥的地方,防发生事故伤人。

施工用的高凳、梯子、人字梯、高架车等,在使用前必须认真检查其牢固性。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仅供个人参考

梯外端应采取防滑措施,并不得垫高使用。在通道处使用梯子,应有人监护或设围栏。

在竖井内作业,严禁随意蹬踩电缆或电缆支架;在井道内作业,要有充分照明;安装电梯中的线缆时,若有相邻电梯,应加倍小心注意相邻电梯的状态。

安全生产领导小组负责现场施工技术安全的检查和督促工作,并做好记录。 4.坚持安全管理六项原则

管理生产同时管安全。安全寓于生产之中,并对生产发挥促进与保证作用,从安全管理与生产管理的目标和目的,是安全一致、高度统一的。

坚持安全管理的目的性。安全管理的内容是对生产中的人、物、环境因素状态的管理,有效的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消除和避免事故。

必须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安全生产的方针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坚持“四全”动态管理。安全生产过程中必须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动态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重在控制。对生产因素状态的控制,应当是安全管理的重点。 管理中发展、提高。在安全管理过程中,不断的总结管理、控制的办法与经验,指导新的变化后的管理,从而使安全管理上升到新的高度。

5.安全管理措施

落实安全责任、实施责任管理。

坚持安全责任制,切实做到谁施工谁负责;建立以项目经理为首的安全生产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仅供个人参考

领导组织和各级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各级人员的安全责任,安全责任落实到具体操作人员头上;定期检查安全责任落实情况,及时补救可能出现的失误。

进行安全教育与训练

进行安全知识教育,使操作者了解、掌握生产操作过程中潜在的危险因素及防范措施;安全技能训练,使操作者掌握安全生产技能,获得完善化、自动化的行为方式,减少操作中的失误现象;安全意识教育,使操作者自觉坚持实行安全技能。

安全检查

建立安全检查制度,成立由第一责任人为首的安全检查组织,确定安全检查的目的、步骤、方法,安排检查日程。凡存在不安全隐患部位要立即进行整改,并经专职质安员或工长复查后方可操作。

作业标准化、规范化。

制定作业标准,明确规定操作程序、步骤,尽量使操作简单化、专业化,使作业标准尽量减少操纵者的精神负担,尽可能使专用工具代替徒手操作。定期实行内部作业标准考核制度,对多次纠正偏向,仍不能克服不符合标准的、可能有安全隐患的习惯操作人员,应调离其工作岗位。

生产技术与安全技术的统一。

生产技术与安全技术两者的实施目标虽各有侧重,但工作目的完全统一在保证生产顺利进行,实施效益这一共同的基点上。生产技术、安全技术的统一,体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仅供个人参考

现了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符合了“管生产同时管安全”的管理原则。施工项目中的分部分项工程在施工进行之前,应把该项工作的操作要点、要求,向作业人员进行充分的技术交底(包括安全技术和生产技术),对重点部位,有隐患部位做到有交代、有检查,对特殊部位做到有书面交底,有专人负责。

正确对待事故的调查与处理。

事故是违背人们意愿的,且又不希望发生的事件。一旦发生事故,必须用严肃、科学、认真、积极的态度,处理好已发生的事件。尽量减少损失;同时,采取有效措施,避免同类事故的重复发生。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仅供个人参考

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Nur für den persönlichen für Studien, Forschung, zu kommerziellen Zwecken verwendet werden. Pour l 'étude et la recherche uniquement à des fins personnelles; pas à des fins commerciales.

только для людей, которые используются для обучения, исследований и не должны использоваться в коммерческих целях.

以下无正文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aog.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