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下学期美术组教学计划
一、美术学科素养计划
总目标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研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提升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
美术课程是陶冶学生高尚情操、提高学生审美、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一门重要课程。美术新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中提出应“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所谓美术素养,是指学生对美术学科要领和过程的理解以及一定的探索能力,是学生将来从事社会生活、从事经济生产、做出个人决策所必需的对美术科学概念和过程的理解以及一定的探究能力,还要较好地理解艺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和艺术的本质,形成科学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美术素养是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敏锐的视觉意识,对视觉现象和美术作品能做出积极地反应;能自觉而大胆的运用美术媒材和方法表达自己的观念和情感,追求艺术化生存;能不断追求更高的审美品位,又保持自己独特的审美趣味。
各学段学习目标
第一学段(1-2年级)
尝试不同工具,用纸以及身边容易找到的各种媒材,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大
胆、自由地把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表现出来,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观赏自然和各类美术作品的形与色,能用简短的话语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采用造型游戏的方式进行无主题或有主题的想像、创作、表演和展示。
第二学段(3-4年级)
初步认识形、色与肌理等美术语言,学习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媒材的效果,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激发丰富的想像力与创造愿望。学习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等组合原理,了解一些简易的创意和手工制作的方法,进行简单的设计和装饰,感受设计制作与其他美术活动的区别。观赏自然和各种美术作品的形、色与质感,能用口头或书面语言对欣赏对象进行描述,说出其特色,表达自己的感受。采用造型游戏的方式,结合语文、音乐等课程内容,进行美术创作、表演和展示,并发表自己的创作意图。
第三学段(5-6年级)
运用形、色、肌理和空间等美术语言,以描绘和立体造型的方法,选择适合于自己的工具、材料,记录与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发展美术构思与创作的能力,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情感。用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等组合原理,了解一些简单的创意、设计方法和媒材的加工方法,进行设计和装饰,美化身边的环境。欣赏、认识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的材料、形式与内容等特征,通过描述、分析与讨论等方式,了解美术表现的多样性,能用一些简单的美术术语,表达自己对美术作品的感受和理解。结合学校和社区的活动,以美术与科学课程和其他课程的知识、技能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策划、制作、表演与展示,体会美术与环境及传统文化的关系。
二、教研
1、备课、行知集(月查)
备课条理清晰、干净美观、有一周以上提前量。
2、上课、听课
(1)每位老师每月上1节展示课,学科品牌研究课(以组为单位推荐)、周一行政组听课(上周五通知)。
(2)同一学科教师保证全部听课,主动邀请学校领导、组长听课,提前一天在学校大群里公示。
(3)日常作业保留好,制作课作业拍照保存。
3、教研
(1)认真上好校本课程,有教案,有反思,有作品,有内容。
本学期所有教师在自己校本课程的基础上进行了改变与创新,形式更加丰富,增添了课程的人文性与趣味性。
(2)课本中的内容根据自己的所教年级形成单元整合,本学期的展示课有课件,教案,反思与代表性的作业。
(3)学期后两个月的特色课程。
一年级简笔画,二年级线描,三年级彩色线描,四年级彩铅并初步感受水彩和国画,五年级国画,六年级素描
(4)针对自身特点,开展好微课程研究,形成项目组,围绕自身微课程开展好工作,留好资料!(图片文字资料一定留好)
(5)美术组教师上课全体调课听课,及时评课。每周二下午进行教研,共同学习美术新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与听评课。
(6)在婷姐的带领下研究美术课前五分钟,介绍专业美术知识,提高学生美术素养。
(7)每月一次画展。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