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部编版⼆年级上册语⽂第1课《⼩蝌蚪找妈妈》课⽂原⽂
池塘⾥有⼀群⼩蝌蚪,⼤⼤的脑袋,⿊灰⾊的⾝⼦,甩着长长的尾巴,快活地游来游去。
⼩蝌蚪游哇游,过了⼏天,长出了两条后腿。他们看见鲤鱼妈妈在教⼩鲤鱼捕⾷,就迎上去,问:“鲤鱼阿姨,我们的妈妈在哪⾥?”鲤鱼妈妈说:“你们的妈妈四条腿,宽嘴巴。你们到那边去找吧!”
⼩蝌蚪游哇游,过了⼏天,长出了两条前腿。他们看见⼀只乌龟摆动着四条腿在⽔⾥游,连忙追上去,叫着:“妈妈,妈妈!”乌龟笑着说:“我不是你们的妈妈。你们的妈妈头顶上有两只⼤眼睛,披着绿⾐裳。你们到那边去找吧!”
⼩蝌蚪游哇游,过了⼏天,尾巴变短了。他们游到荷花旁边,看见荷叶上蹲着⼀只⼤青蛙,披着碧绿的⾐裳,露着雪⽩的肚⽪,⿎着⼀对⼤眼睛。
⼩蝌蚪游过去,叫着:“妈妈,妈妈!”青蛙妈妈低头⼀看,笑着说:“好孩⼦,你们已经长成青蛙了,快跳上来吧!”他们后腿⼀蹬,向前⼀跳,蹦到了荷叶上。
不知什么时候,⼩青蛙的尾巴已经不见了。他们跟着妈妈,天天去捉害⾍。 ____________________
本⽂作者⽅惠珍、盛璐德,选作课⽂时有改动。
【篇⼆】部编版⼆年级上册语⽂第1课《⼩蝌蚪找妈妈》教案1 ⼀、教学⽬标:
1、了解青蛙⽣长过程中⼏个不同阶段的形体变化,知道它是捉⾍能⼿,懂得应该保护青蛙。
2、学会本课的14个⽣字,认识“⽮”字旁,理解“蝌蚪、脑袋、快活、鲤鱼、捉⾷、乌龟、碧绿、肚⽪、低头”等词语的意思。
3、能按问题的提⽰扩写句⼦,把句⼦写具体,通过选词填空、连句,了解⼩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 4、会分⾓⾊朗读课⽂,能背诵课⽂最后两个⾃然段。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学习⽣字新词,能分⾓⾊有感情地朗读课⽂,懂得青蛙是捉害⾍的能⼿,懂得保护青蛙⼈⼈有责。 2、教学难点:认识蝌蚪和青蛙,了解青蛙⽣长过程以及在不同阶段的形态变化。 三、教学时间:3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课时
教学要点:读通课⽂,学习本课的14个⽣字,认识“⽮”字旁,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概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直接揭题、读题。 学习⽣字“蝌蚪”。 (⼆)初读课⽂。
1、要求:边读边把⽣字划出来,多读⼏遍,把它读正确。 这是个⾮常有趣的故事,有趣在哪呢?⾃⼰到课⽂中去找⼀找。 2、检查初读情况。
⽣字词出⽰:蝌蚪池塘脑袋甩着鲤鱼乌龟披着短了蹲着碧绿肚⽪⿎着
(1)按照课⽂读⼀读,即带拼⾳。 (2)看着⿊板读⼀读,不带拼⾳。
(3)字形的教学:你记住了哪些字,是⽤什么⽅法记住的?或是你认为哪些字⽐较难写,需要⼤家帮忙的? (4)我说你做:师说脑袋⽣指着脑袋师说甩着⽣做动作(可以⽤⼿表⽰)蹲着、肚⽪、⿎着、短了 (5)送⽣字回家。
过渡:⼤家已经能够把⽣字很正确地念下来了,那能把课⽂读正确读通顺吗?全体起⽴,如果有错了,你就坐下来读。 (6)反馈读错的情况,集体纠正。
(7)你能把这些⽣字按照课⽂内容组成⼀段简单的⽂字吗? ⽣说,也就是故事的⼤概内容。 (三)完成课后作业:
第1题,写出同偏旁的字。师按照学情做进⼀步的指导。 第⼆课时
要点:认识蝌蚪和青蛙,了解青蛙⽣长过程以及在不同阶段的形态变化。 (⼀)⼩蝌蚪的样⼦。
1、读课⽂第⼀⾃然段,边读边划。
找出:⼤⼤的脑袋,青灰⾊的⾝⼦,甩着长长的尾巴。 2、读⼀读句⼦。
3、画⼀画⼩蝌蚪的样⼦(为了画⾯的美观你可以加进⼀些事物)。 4、说⼀说你⾃⼰所画的图。 5、练⼀练。 ⼩蝌蚪游来游去。
(1)⼩蝌蚪在哪⾥游来游去? (2)⼩蝌蚪在哪⾥怎样地游来游去? (⼆)⼩蝌蚪的形态变化。 1、过渡。
师:⼩蝌蚪游啊游,⾝体发⽣了变化。请你在课⽂中找出来,⽤上⾃⼰喜欢的记号。 (1)⼩蝌蚪游啊游,过了⼏天,长出了两条后腿。 (2)⼩蝌蚪游啊游,过了⼏天,⼜长出两条前腿。 (3)⼩蝌蚪游啊游,过了⼏天,尾巴变短了。随机认识“短” (4)不知什么时候,⼩青蛙的尾巴已经不见了。 2、仿造春蚕的不同时期图画⼀画青蛙的⽣长过程。 3、交流,既评⼀评。 4、改⼀改。 5、说⼀说。 参照课后五:
选词填空,说说⼩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 ⼜先最后接着
⼩蝌蚪( )长出了两条后腿,( )长出了两条前腿,( )尾巴变短了,( )尾巴不见了,变成了⼀只⼩青蛙。
6、读⼀读。 (三)青蛙的样⼦。 1、读⼀读,找⼀找。
师:⼩蝌蚪变成了青蛙,青蛙长什么样,你能在课⽂中找出来吗?⽤不同于⼩蝌蚪的记号标出。 ⽣:四条腿,宽嘴巴。
⽣:披着碧绿的⾐服,露着雪⽩的肚⽪,⿎着⼀对⼤眼睛。 ⽣:头顶上有两只⼤眼睛,披着绿⾐服。 2、说⼀说。
师:能把青蛙的特征连起来说⼀说吗?
⽣:青蛙有四条腿,嘴巴是宽宽的,披着碧绿的⾐服,露着雪⽩的肚⽪,⿎着⼀对⼤眼睛。 3、背⼀背青蛙的形态句。
(四)作业布置:课堂作业本2、5、6 第三课时
要点:指导分⾓⾊朗读全问,再次了解青蛙的⽣长过程。完成课堂作业本。 (⼀)巩固练习: 1、复习新词,听写词语。 2、排列顺序:
( )⼩蝌蚪的尾巴变短了。 ( )⼩蝌蚪⼜长出了两条前腿。 ( )⼩蝌蚪甩着长长的尾巴游来游去。 ( )⼩蝌蚪的尾巴不见了。 ( )⼩蝌蚪长出了两条后腿。 3、填空完成。
青蛙四条腿、( )嘴巴、披着( ),露着( ),⿎着( )。 (⼆)分⾓⾊朗读全⽂。 1、分组读。 2、抽组读,评议。 3、选择喜欢的⾓⾊读。
(三)读了课⽂,你来猜⼀猜这个故事为什么要到我们的课⽂⾥来?
教育意义:要保护青蛙,知道青蛙是捉害⾍的能⼿;看待事物要正确,不要听到⼀点就判断事物。 (四)随堂练习。 完成课堂作业本作业。
【篇三】部编版⼆年级上册语⽂第1课《⼩蝌蚪找妈妈》教案2 教学⽬标:
1、认识“灰、迎”等8个字,会写“有、在”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通过朗读感知青蛙的变化。 教学过程: ⼀、谜语导⼊
⽼师这⼉有⼀条谜语,想猜吗?
“河边有个歌唱家,⼀天到晚呱呱呱。⾝上披着绿⼤⾐,伸出⾆头把⾍抓。”(青蛙) 你知道青蛙的孩⼦叫什么吗?(蝌蚪)
谁见过蝌蚪?愿意给⼤家讲讲它长得什么样吗?(贴出青蛙与蝌蚪图⽚,板书课题) [兴趣和已有的⽣活经验是的⽼师。所学知识越贴近学和⽣活,越能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主识字,感知课⽂。
1、这是⼀篇不注⾳课⽂,遇到不认识的字你想怎么办?
(学⽣各⾃交流⾃⼰的⽅法。⿎励他们⽤⾃⼰喜欢的⽅法认识⽣字。有的可以猜测读,有的可以问同学、⽼师,有的可以做记号,等⽼师读时认真听。) 2、学⽣试读,教师巡视指导。 3、教师范读。
4、再次读⽂,⾃查朗读情况。 5、出⽰词语卡⽚,检查识字情况。 A你会读哪个词语就⼤声的读出来。 B谁愿意当⼩⽼师你认识的字词教给同学们? 6、识记⽣字
学⽣说⽤⾃⼰喜欢的⽅式识记。教师可适时引导⽤实物或动作来识记。 灰:出⽰灰⾊的帽⼦或引导学⽣说出⾃⼰见到的灰⾊的东西。 追(或迎):谁愿意把追(迎)的动作表演给⼤家看? 披:我这有件⾐服,谁能把它披在⾝上? 阿姨:你把什么样的⼈叫阿姨? 7、指导写字(略)
[学⽣朗读不注⾳课⽂遇到⽣字可能⽆从下⼿,所以在读⽂之前⽼师就引导学⽣⾃⼰想办法,⾃主探索、认识⽣字,这也是引导学⽣掌握学习⽅法。对于低年级学⽣,联系实物或动作来识记⽣字效果要远远好于部件记忆法。] 三、读感悟,体会⼩蝌蚪的变化。
1、引导学⽣观察图画,说⼀说你喜欢哪⼀幅图?并把与图相对应的课⽂内容,读⼀读(张⼿让学⽣⾃⼰选择)。 2、全班汇报。(学⽣喜欢哪⼀⾃然段就汇报哪⼀⾃然段,不必接顺序来。) 第⼀⾃然段:引导学⽣加上动作朗读。
学⽣的表演欲望很强烈,给他们创造表演的机会,他们会很快进⼊情境,体验到朗读的乐趣。
第四⾃然段,也可采⽤此种⽅法进⾏朗读。
第⼆、三、五、⾃然段,结构相似,教师要引导学⽣体会⼩蝌蚪的关⼼、爱护、组织 学⽣会⾓⾊的朗读中来,然后选代表分、⾓⾊朗读。 3、戴上头饰表演读。
4、填空练习,体会⼩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池塘⾥有⼀群⼩蝌蚪,他们游哇游,过了⼏天,长出了两条( ),⼜过了⼏天,长出了两条( ),没过多久,( )不见了,变成了⼀只只能捉害⾍的( )。 四、总结全⽂:你有什么收获?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