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17科学新课标学习笔记

来源:好走旅游网


科学素养是指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及其对社会与个人的影响,知道基本的科学方法,认识科学本质,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备一定的运用它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提高公民的科学素养,对于公民改善生活质量,增强参与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小学科学课程要按照立德树人的要求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他们的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打好基础。

课程性质: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基础性课程。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课程。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综合性课程。

课程基本理念:

面向全体学生。

倡导探究式学习。

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小学科学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并为他们继续学习、成为合格公民和

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学生通过对小学科学课程的学习,保持和发展对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究热情;了解与认知水平相适应的科学知识;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发展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用科学语言与他人交流和沟通的能力;形成尊重事实、乐于探究、与他们合作的科学态度;了解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具有创新意识、保护环境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本标准从科学知识、科学探究、科学态度、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四个方面阐述具体目标。

科学探究的学段目标: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搜集证据、处理信息、得出结论、表达交流、反思评价8个要素

科学态度学段目标:探究兴趣、实事求是、追求创新、合作分享。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的学段目标:科学技术与日常生活的联系、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的联系、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

18个主要概念:

1、 物体具有一定的特征,材料具有一定的性能。

2、 水是一种常见而重要的单一物质。

3、 空气是一种常见而重要的混合物质。

4、 物体的运动可以用位置、快慢和方向来描述。

5、 力作用于物体,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

6、 机械能、声、光、热、电、磁是能量的不同表现形式。

7、 地球上生活着不同种类的生物。

8、 植物能适应环境,可制造和获取养分来维持自身的生存。

9、 动物能适应环境,通过获取植物和其他动物的养分来维持生存。

10、 人体由多个系统组成,分工配合,共同维持生命活动。

11、 动物和植物都能繁殖后代,使它们得以世代相传。

12、 动植物之间、动植物与环境之间存在相互依存的关系。

13、 在太阳系中,地球、月球和其他星球有规律地运动着。

14、 地球上有大气、水、生物、土壤和岩石,地球内部有地壳、地幔和地核。

15、 地球是人类生存的家园。

16、 人们为了使生产和生活更加便利、快捷、舒适,创造了丰富多彩的人工世界。

17、 技术的核心是发明,是人们对自然的利用和改造。

18、 工程技术的关键是设计,工程是运用科学和技术进行设计、解决实际问题和制造产品的活动。

教学与评价是课程实施的两个重要环节,相辅相成。评价既对教学的效果进行监测,也与教学过程相互交融,从而促进与保证学生的发展。

学习评价的目的在于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及其存在的问题,鉴定学习的质量水平。

评价的内容包括科学知识、科学学习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以及对科学和科学学习的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评价确保课程实施的质量,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

学习评价的原则:

1. 学习评价必须以国家素质教育方针为指导,以有关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念为准绳,以本课标为基本依据来进行。

2. 学习评价必须做到主体多元,方式多样。

3. 学习评价必须覆盖本标准规定的各个方面的目标要求,对学生的科学素养进行综合评价。

学习评价的内容:

科学知识:考察学生对本标准规定的18个主要概念的掌握情况。

科学探究:考察学生对科学探究方式的了解和科学探究能力。

科学态度:考察学生进行科学学习和探究所必须具备的基本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考察学生对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相互关系的了解,以及热爱自然、珍爱生命、保护环境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学习评价的方式:

过程性评价:学情诊断、评价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学生的自评和互评

终结性评价:科学概念的理解、科学探究能力、科学态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