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少华
【摘 要】分析了北方寒地居住区园林植物配置的美化和生态的设计原则,强调要注重植物的整型配置、季相和色相搭配以及多维的种植方式,同时提出植物种类的选择要求.认为北方寒地居住区园林植物设计要从人们的文化和使用角度出发,满足居民的不同需求.%The designing principle of esthetics and ecology of garden plant allocation in cold residential area of northern China was analyzed, plant configuration, aspection and colour and multi-dimension planting way should be emphasized, the selecting requirements on plant varieties were put forward. From perspective of culture and utilization, the garden plant design in cold residential area of northern China should satisfy residents demands.
【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 【年(卷),期】2012(040)032
【总页数】3页(P15769-15770,15773)
【关键词】寒地;居住区;园林景观;整型配置;季相;立体绿化 【作 者】朱少华
【作者单位】东北电力大学艺术学院,吉林吉林 132012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S688
寒地是指冬季气温较低(一般在0℃以下),降水通常为雪的形式,全年日照时间短,四季变化明显的地区。我国寒地分布范围较为广阔,包括了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的广大地区。这些地区由特殊的气候特征和地理条件形成了寒地较为独特的景观特征。与我国南方相比,寒地的景观形象厚重、朴实,同时也会造成景观过于单一、环境色彩和形态贫乏的缺点。随着经济和社会条件的发展,人们逐渐重视生活环境质量,随之而来的是对寒地园林景观设计的日益重视,从而不断探索新时代背景下居住环境质量的提高和改变[1]。 1 寒地居住区园林景观的设计原则
1.1 人本原则 居住、交通、游憩和工作是人类活动的四大主题和内容。居住活动无论从人的生活时间上,还是从地域覆盖面积上,都是最主要的。居住区环境质量不但要满足人的生存本能,同是也是人类生活质量提高的主要标准之一。在所有的园林景观类型中,居住区园林景观与人的关系最为直接和密切。尤其是冬天,寒地居民外出活动范围更加狭小,基本是围绕居住区进行活动。所以,寒地居住区设计更要突出“人本”的服务宗旨。园林景观要为居民提供高质量的休憩环境,满足人们的视觉观赏需求和休憩、运动等需求。“人本原则”并不是一味地追求“为人至上”的原则。要在尊重自然的前提下,满足的人的需求。但凡违背自然的人类需求,都不应该作为人本的追求目标。
1.2 地域文化原则 寒地居住区的园林景观应突出冬季寒地的自然特色,表现寒地不同的文化特征。我国寒地范围广泛,不同的寒地具有不同的地理和文化特征。比如黑龙江省的季相气候特征相比其他地区更为明显,寒地极低气候可达到-40℃,形成具有鲜明文化特征的冰灯、雪雕和优质的滑雪场地。吉林市偎依松花江形成的冬季冰挂(雾凇)成为我国独特的四大自然景观之一。这些文化传统经过历史的积淀成为人们的群体无意识行为,在生活习惯、审美情趣上影响了人们。所以居住区景
观环境设计要形成具有鲜明地域特色和良好文化特征的园林景观效果,赋予户外环境以亲切宜人的艺术感召力[2]。
1.3 可持续原则 可持续性发展原则是在当今能源危机和经济迅猛发展的背景下提出的人类的发展原则和目标,要求不以损害后代的需求为代价而换取当代的发展。在园林景观设计中,不应破环环境,一味谋求自身的需求,而要尊重自然环境,注重在环境中发现那些已经存在的东西,并把它作为设计的源泉。设计的目的不在于改变,而是为了不去改变。任何已经在环境中存在的要素,都是景观的一部分[3]。园林景观,并不只是视觉的美的形象。园林景观更是一种生态的链条存在于自然环境中。所以在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和建构中,要充分保护、利用自然生态要素,尽可能地利用可再生的环保材料。 2 寒地居住区园林景观植物设计原则和方法 2.1 设计原则
2.1.1 美化原则。植物的美包括3种美学属性:实用美、形式美、形象美。在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的美化原则更多的是指它的形式美属性和形式美法则,包括节奏和韵律,主从对比、衬托、比例和尺度、背景、层次等。
2.1.2 生态原则。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作用和在生态环节上表现出的时间、空间中的地位。生态位反映了物种与物种之间、物种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在居住区园林植物配置中,首先要了解寒地的环境因素,如光照、温度、湿度、土壤酸碱度等,充分考虑植物的生态位特征,根据特定的寒地土壤和小气候条件合理选配植物种类,避免种群竞争,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健全、种群稳定的群落结构,既有利于发挥环境资源的整体生态效益,又能形成优美的园林景观效果。耐阴种类宜种在树阴下或建筑物北侧的阴暗面,如玉簪、常春藤、小叶爬行卫矛等。空旷的地方适宜种植根系大的树种,可选用一些具有一定高度的喜阳性植物作地被成片栽植。而在空间有限的庭院中,则宜选用一些低矮、小巧玲珑而耐半阴的植物。
植物选择上应以乡土树种为主,引进的外来树种为辅,目的是降低绿化与养护成本,提高植物的成活率。 2.2 设计方法
2.2.1 整型配置的方法。整型配置植物是园林景观设计中常用的手法。利用植物的色彩和形态取得成片的视觉形态效果,这对于相对缺少植物材料的寒地居住区显得尤为重要。它一方面可以弥补植物材料的相对不足,另一方面可以使园林景观配置更富于变化。这类树种的特点是树形整齐、个性强、枝叶稠密、轮廓分明、耐修剪、再生能力强,如水蜡、沙地柏、丁香、黄杨、紫叶小檗等。可以运用高大通直的树形作为背景树,利用低矮和开阔的树形作为不同形体景物的调和树种。结合列植、群植等多种配置形式,以弥补寒地植物种类的不足。寒地居住区的植物设计中,要利用植物材料的花期合理搭配,做到“二季有花,三季常青”。如将紫叶小檗、丁香、榆叶梅、黄刺玫、绣线菊、毛樱桃等混栽,以延续观赏期,增加整体的景观观赏效果。
2.2.2 季相与色相相结合的方法。为了弥补高寒地带居住区花色的不足,植物配置时应注意使用不同色彩的材料,以使它们之间相互搭配,还可以将不同花期和花色的树木结合,如春季的早花忍冬、金银忍冬、山樱桃等;夏季的四季锦带、刺枚蔷薇等;秋季的胡枝子、荆条等。秋季的五角枫、杨树的黄叶以及云杉的浓绿产生强烈的对比。这些色彩的变化与对比使高寒地带居住区的秋、冬季节更有魅力。 色彩在环境中是一种活力的表现,尤其在寒地,冬季色彩相对单调,针对周围环境选择色彩时要注意捕捉环境的色彩变化,要把握由于季节而变化的环境色彩系列。冬季居住区的主导色彩是棕色和绿色,可以借助协调和对比的手法来进行园林的色彩布置,如在大片棕色背景树前通过散植的白桦树,形成协调的色彩组合,如将红瑞木的强烈色彩置于棕色或绿色的背景下则会形成强烈的对比效果。绿色在夏季是平常的色彩,但到了冬季却成为—种突出的色彩,棕色表面看似单调而缺乏生气,
但它却具有丰富的深浅变化;白色是一种柔和而洁净的色彩,它与冬季环境非常协调,白桦树就有“林中少女”的美称;黄色、红色都是鲜艳强烈的色彩,可以与冬季园林环境形成强烈的对比效果。
2.2.2.1 树种搭配。寒地绿化适宜提高落叶乔木和花灌木的种植比例,其中花灌木是提高住区绿化色彩品质不可缺少的重要元素;夏季绿叶成荫,花团锦簇;秋季则果实累累,色香俱佳;冬季枝干果实色彩与白雪相衬,可谓春夏秋冬各有妙处。花灌木是居住区绿化中其他植物所代替不了的。
2.2.2.2 枝干及果实色彩搭配。寒地存在很多秋冬枝干色彩鲜艳的树种,如栾树秋叶鲜黄,果实橘红色,果形状似灯笼,是理想的观赏树木;红瑞木茎枝终年鲜红色,秋叶也为鲜红色,果实是冬季植物的另一园林景色,那些红色或紫色的果实,在白雪映衬下的观赏效果会更好,在冬景植物的配置中应注意应用好这类植物。 2.2.2.3 时空搭配。寒地四季分明,植被种类繁多且在不同季节都有良好的色彩表现,只要掌握各种植被不同季节中枝、叶、花、果的不同色彩,在栽种上注重空间和时间上的色彩搭配,即可配置出色彩绚丽、各具特色的人工群落类型。 2.2.3 多维种植。居住区园林绿化不但包括住宅周边绿化、小区道路绿化,同时也要注意居住区三维的立体绿化形式。具体的植物种植方式有墙面绿化、屋顶绿化、阳台露台绿化等。
2.2.3.1 垂直绿化。是与建筑外立面、栏杆棚架、门洞小品等结合在一起的绿化形式。它是利用植物形成建筑物和构筑物外立面的绿化效果,形成建筑小品的“绿色外衣”。墙面的垂直绿化利用植物的遮阳功能,缓和了阳光对建筑的直射,起到降温隔热作用。对于北方的居住建筑而言,也能起到很好的冬季保温效果。爬山虎、地锦等攀缘植物的适应性强、生长速度快,是进行垂直绿化的主要材料。垂直绿化还具有减低噪音、吸附灰尘、净化空气的作用。
2.2.3.2 屋顶绿化。屋顶绿化的主要作用是充分利用居住区内所有的平面空间
进行的一项绿化形式。居住区中屋顶面积几乎占整个居住区面积的50%。屋顶的园林种植和美化形式是一个新的课题,对于居住区的整个生态指标和建设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从生态意义上讲,屋顶绿化可以减少屋顶排水量,防止屋顶表面温度的激烈变化,因此具有良好的隔热保暖作用。从使用角度讲,屋顶的园林绿化能为居住者提供更多的户外活动和交往空间[4]。 3 寒地园林植物选择
3.1 抗污染,无伤害 居住区所选植物本身不能产生污染,忌用有毒、有刺尖、有异味、易引起过敏的植物,应选无飞絮、少花粉、少落果、落叶整齐的植物。所选树种应具有较强的抗污染特性,如大叶女贞、杨树、榆树、垂柳、黄杨、法青、水蜡、冬青等。
3.2 常绿和落叶相结合 寒地居住区冬季漫长,要达到居住区环境绿化的最佳效果,首先考虑的是常绿植物的栽植,否则,一旦树叶落了之后,呈现的是没有绿色植物生机的光秃景象。常绿植物可以弥补冬季居住区植物园林景观叶片脱落导致的色彩不足,还居住区一个清新的色彩环境。所以寒地居住区植物在选择上要适当考虑常绿植物的应用,注重常绿与落叶植物的结合。寒地居住区由于楼房的相互遮挡,采光往往不足,特别是冬季,光强减弱,光照时间短,采光问题更加突出,因此在绿色植物选择上,要考虑植物与住宅之间的合理距离。冬季常刮西北风,故应将常绿树配置在西北向,作为阻挡寒风的天然屏障;东西向选择喜欢阳光的落叶树,夏季可遮阳,冬季可引入阳光[5]。 4 结语
居住区是人们生活、休息和游憩的场所,应该给人一种舒适、愉快的感觉。在设计中要充分利用植物的色、香、味、触等观赏特性及时空变化规律,创造优美的环境。应根据主题思想,突出重点,打造各个不同的园林景观空间。以植物叶、花、果实、枝条等色彩在一年四季中的变化为依据来布置植物,创造季相园林景观。为居民一
年四季的生活、憩息创造一个有着丰富的季相变化的环境。 参考文献
[1]杜燕超.居住区公共绿地的植物配置与发展趋势[J].国土绿化,2010(4):50-51.
[2]佟跃,王殊.城市居住区中的植物景观设计[J].现代农业科技,2010(6):229-230.
[3]房张飞,田雨.徐州市居住区植物景观设计研究——以开元四季小区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5):2704 -2706.
[4]王阳,周立军.浅析居住区景观环境设计[J].山西建筑,2010,36(9):33-34.
[5]庄桂玲.城市居住区生态型植物景观营造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09(19):248 -249,251.
[6]曹慧芳.浅谈植物造景艺术在园林绿地中的应用[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1(3):131-132.
[7]左建晓.浅析园林植物配置[J].园艺与种苗,2011(4):58 -60,80. [8]张宝文.现代生态园林中植物的设计配置[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2(2):113-114.
[9]徐雪茹.关于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的探讨[J].宁夏农林科技,2010,51(1):66,9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