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精编版)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同步练习题解析

来源:好走旅游网
(精编版)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同步练习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分别用含有放射性同位素35S和放射性同位素32P的培养基培养噬菌体

B.分别用35S和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进行长时间的保温培养 C.用35S标记噬菌体的侵染实验中,沉淀物存在少量放射性可能是搅拌不充分所致 D.32P、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实验分别说明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解析:噬菌体营寄生生活,不能用培养基直接培养,需用含放射性的大肠杆菌培养才能使噬菌体带上放射性标记,A项错误;实验中保温时间不能过长,若保温时间太长则可能使一些含

32P

的子代噬菌体释放出来.离心后存在于上清液中,导致上清液中检测到32P,B

项错误;35S标记的是噬菌体的蛋白质,理论上应存在于上清液中,但可能因搅拌不充分,部分噬菌体仍吸附在细菌表面而存在于沉淀物中,C项正确;本实验可说明DNA是遗传物质,但不能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因为缺少蛋白质进入细菌细胞的对照实验,D项错误。

答案:C

2.如下图所示,甲、乙为两种不同的病毒,经病毒重建形成“杂种病毒”丙,用丙病毒侵染植物细胞,在植物细胞内产生的新一代病毒可表示为( )

解析:由于核酸是病毒的遗传物质,蛋白质外壳不是,所以“杂种病毒”侵染植物细胞后,在植物细胞中产生的新一代病毒性状是由提供核酸的乙病毒的核酸所决定的,应与乙病毒相近。

答案:D

1

3.一百多年前,人们就开始了对遗传物质的探索历程。对此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最初认为遗传物质是蛋白质,推测氨基酸的多种排列顺序可能蕴含遗传信息 B.在艾弗里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细菌转化的实质是发生了基因重组 C.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之所以更有说服力,是因为其蛋白质与DNA完全分开 D.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只有在离心后的沉淀物中才能测到放射性同位素32P 解析:人们对遗传物质的探索历程中最初认为遗传物质是蛋白质,是因为推测氨基酸的多种排列顺序可能蕴含遗传信息。在艾弗里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的实质是S型细菌的能指导合成多糖荚膜的那段DNA整合到了R型细菌体内,也就是发生了基因重组。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的关键是把DNA与蛋白质分开,单独、直接观察它们对性状的影响。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在离心后的沉淀物中测到的放射性同位素

32P

形成的放射性强,上清液中放射性轻,因为离心不可能分离的很彻底。 答案:D

4.如图示“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部分研究过程。能充分说明“DNA是遗传物质,

而蛋白质等其他物质不是遗传物质”的是( )

含R型活菌的培养基

2



②+S—RNA只长出继续培养

―――――――――――→――――――――――→R型菌R型菌

③+S—蛋白质只长出继续培养

―――――――――――→R型菌―――――――――――→R型菌④+S—荚膜多糖只长出继续培养

――――――――――――→―――――――――――→R型菌R型菌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①+S—DNA长出继续培养

―――――――――→―――――――――→S型菌

S型菌

解析:能真正说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是①,但为了排除其他物质是遗传物质的可能性,还要设计一系列的对照实验,②、③、④均分别与①构成对照。在此实验中,实验变量是加入到含R型活菌的培养基中的物质(DNA、RNA、蛋白质、多糖)。

答案:D

5.关于病毒遗传物质的叙述,下列哪一项是正确的( ) A.都是脱氧核糖核酸 B.都是核糖核酸

C.同时存在脱氧核糖核酸和核糖核酸 D.有的是脱氧核糖核酸,有的是核糖核酸

解析:本题考查生物控制遗传性状的物质基础。绝大多数生物在性状遗传上,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但RNA在遗传上也起作用。但病毒只含有一种核酸——DNA或者RNA。含有DNA的病毒以DNA为遗传物质,含有RNA的病毒以RNA作为遗传物质。熟知不同生物核酸的种类是解决这类题目的关键。

答案:D

3

6.下列有关“DNA是生物的主要遗传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所有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

B.真核生物、原核生物、大部分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少部分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

C.动物、植物、真菌的遗传物质是DNA,除此以外的其他生物的遗传物质是RNA D.真核生物、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其他生物的遗传物质是RNA

解析: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原因是:生物界中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只有极少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RNA。

答案:B

7.格里菲思(F.Griffith)用肺炎双球菌在小鼠身上进行了著名的转化实验,此实验结果( )

A.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B.证明了RNA是遗传物质 C.证明了蛋白质是遗传物质

D.没有具体证明哪一种物质是遗传物质

解析:格里菲思用肺炎双球菌在小鼠身上进行的转化实验,没有将死的S型菌的组成成分进行分离,无法确定到底是蛋白质、DNA或多糖哪一种物质使R型菌发生了转化。

答案:D

8.格里菲思和艾弗里所进行的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证实了( )

①DNA是遗传物质 ②RNA是遗传物质 ③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④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⑤糖类不是遗传物质

A.①④⑤ B.②④⑤ C.②③⑤ D.③④⑤

解析:格里菲思和艾弗里所进行的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证实了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糖类不是遗传物质。

答案:A

4

9.为研究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详细过程,你认为应如何选择同位素标记的方案( ) A.用14C和3H培养噬菌体,再去侵染细菌 B.用18O和15N培养噬菌体,再去侵染细菌 C.将一组噬菌体用32P和35S标记

D.一组用32P标记DNA,另一组用35S标记蛋白质外壳

解析:DNA与蛋白质的组成元素中,都有C、H、O、N,两者的区别元素是蛋白质中一般含有S,而不含P,DNA中一定含有P而不含S,所以分别用32P和35S来标记DNA和蛋白质。为了检测方便,应用两种同位素分别标记两组噬菌体,然后检测放射性情况。

答案:D

10.在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中,将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与R型细菌相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死亡,则小鼠体内S型、R型细菌含量变化情况最可能是下列哪个选项( )

解析:随着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S型细菌的数量变化呈现S型曲线的变化。R型细菌在小鼠体内开始时大部分会被免疫系统消灭,随着小鼠免疫系统的破坏,R型细菌数量又开始增加。

答案:B

11.噬菌体侵染细菌过程中,最能说明DNA是遗传物质的步骤是( ) A.子代噬菌体的组装、释放

B.细菌提供条件,合成噬菌体DNA、蛋白质

5

C.亲代噬菌体DNA在细菌内多次复制

D.亲代噬菌体将DNA注入细菌细胞内,形成很多完全相同的噬菌体

解析:子代只获得了亲代的DNA即表现出与亲代相同的性状,D项最能说明生物亲代和子代的关系。

答案:D

1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不仅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同时还能证明( ) A.蛋白质也是遗传物质 B.DNA能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C.RNA也是遗传物质 D.糖类也是遗传物质

解析: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是在其自身的DNA的指导下合成的。 答案:B

13.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而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得出这一结论的关键是( )

A.用S型活菌和加热杀死后的S型菌分别对小白鼠进行注射,并形成对照

B.用杀死的S型菌与无毒的R型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测定小鼠体液中抗体的含量

C.从死亡小鼠体内分离获得了S型菌

D.将S型菌的各种因子分离并分别加入各培养基中,培养R型菌,观察是否发生转化 解析:证明遗传物质的思路都是设法把DNA、蛋白质和多糖分开,分别观察它们的作用,还要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对照原则和等量原则。

答案:D

14.下列关于生物遗传物质的叙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 A.核酸是生物的遗传物质

B.除部分病毒以外,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 C.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

6

D.生物细胞内DNA较多,所以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解析: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原因不是含量的多少,而是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

答案:D

15.下列关于人类探索遗传奥秘历程中的科学实验方法及技术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孟德尔在研究豌豆杂交实验时,运用了假说—演绎法

B.萨顿根据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存在平行关系,类比推理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C.赫尔希和蔡斯利用肺炎双球菌研究遗传物质时,运用了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 D.沃森和克里克研究DNA分子结构时,运用了建构物理模型的方法

解析:赫尔希和蔡斯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运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了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

答案:C

二、简答题(共20分)

16.(7分)有人将大肠杆菌的核糖体用15N标记,并使该菌被噬菌体侵染,然后把该大肠杆菌移入含有32P和32S的培养基培养。

(1)由实验得知,一旦噬菌体侵染细菌,细菌体内迅速合成一种RNA。这种RNA含32P而且其碱基能反映出噬菌体DNA的碱基比,而不是大肠杆菌DNA的碱基比,这个实验表明32P标记的RNA来自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部分32P标记的RNA和稍后合成的带32S标记的蛋白质,均与15N标记的核糖体连在一起,这种连接关系表明______________ ________。

(3)32S标记的蛋白质来自____________。

(4)整个实验证明: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____________,可用于____________。

答案:(1)以噬菌体DNA为模板的转录过程 (2)噬菌体利用大肠杆菌的核糖体合成噬菌体蛋白质 (3)以32P标记的RNA为模板的翻译过程 (4)DNA 控制蛋白质的合成

17.(6分)为验证“遗传物质是DNA,而不是蛋白质”。一位同学设计了以下实验步骤: 第一步:从有荚膜的肺炎双球菌中提取DNA。

7

第二步:用提取的DNA培养无荚膜的肺炎双球菌。

预期结果:无荚膜的肺炎双球菌转化成有荚膜的肺炎双球菌。 实验结论:遗传物质是DNA,而不是蛋白质。

有关专家认为,上述实验步骤欠严谨,不能达到实验目的,请回答: (1)上述实验步骤设计的不严谨的地方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达到该实验目的,你对上述实验步骤的补充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①该实验没有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②该实验只能推测无荚膜肺炎双球菌转化成有荚膜肺炎双球菌,可能是由于DNA的作用 (2)①第一步:从有荚膜肺炎双球菌中提取蛋白质,用提取的蛋白质培养无荚膜肺炎双球菌。预测结果:无荚膜肺炎双球菌并没有转化成有荚膜肺炎双球菌 ②第二步:让转化成的有荚膜肺炎双球菌继续繁殖。预测结果:发现有荚膜的特性代代相传

18.(7分)下图为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图解。请回答:

(1)分析图A可以看出,加热杀死有毒的S型细菌与活的R型无毒细菌混合注入小鼠体内

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用同位素标记法分别对蛋白质和DNA进行标记,可选用下列哪一组________。

8

A.14C和18O B.35S和32P C.14C和32P D.35S和18O (3)分析图

B

可以看出,该实验获得成功的最关键设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此题考查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和结论。分析图A可以看出,加热杀死有毒的S型细菌与活的R型无毒细菌混合后,可转化为有毒性的S型活细菌,小鼠将死亡。(2)蛋白质含有S,不含P元素,核酸含有P而不含S元素,因此可用35S和32P分别对蛋白质和DNA进行标记。(3)分析图B可知,加入S型细菌的DNA,R型无毒的细菌发生转化,表现了S型细菌的性状,这说明S型细菌的DNA进入R型细菌的细胞中,实现了对其性状的控制,也说明DNA是遗传物质。该实验获得成功的最关键设计是设法将DNA与蛋白质分开,单独地、直接地去观察它们的作用。

答案:(1)死亡 S型细菌的DNA将R型细菌转化成活的有毒的S型细菌,使小鼠死亡 (2)B (3)设法将DNA与蛋白质分开,单独地、直接地去观察它们的作用

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