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杨;刘天生;李路;刘桂花
【摘 要】加油站经营的主要是柴油、汽油,而柴油、汽油具有易燃、易爆特性,如在工艺各环节过程中发生错误,导致事故的发生,不仅对周边环境带来破坏和污染,而且也给社会带来不良影响,通过对加油站工艺过程中的危险、有害因素分析,提出相应的安全对策,预防和减少事故的发生,实现本质安全化.
【期刊名称】《机械管理开发》
【年(卷),期】2011(000)005
【总页数】3页(P123-124,126)
【关键词】加油站;危险分析;安全对策
【作 者】曹杨;刘天生;李路;刘桂花
【作者单位】中北大学化工与环境学院;中北大学化工与环境学院;中北大学化工与环境学院;中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山西太原030051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X937
0 引言
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城镇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汽车拥有量出现了高速增长势头,汽车加油站数量不断增加。由于加油站大多为汽油、柴油等沸点闪点低,易挥发危险品,而汽油的爆炸极限为0.76%~6.9%(体积分数),柴油的爆炸极限为1.5%~4.5%(体积分数)[1],易形成易燃爆炸性气体,在经营行业中存在着一些不同程度的安全方面的问题,因此本文就加油站工艺过程中遇到的安全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1 工艺过程中的危险和有害因素分析
1.1 卸油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析
卸油是指汽车油罐车来油,通过过滤、位差自流将汽油(柴油)输送至汽、柴油直埋卧式贮罐储存的操作。在该过程中,物料为汽油和柴油,主要涉及的设施、设备有油罐车、卸油管、阀门、法兰等;该过程中主要存在的危险是火灾、爆炸、中毒。
事故成因分析:
1)《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GB 50156—2002规定[2]:卸油时,油罐车卸油必须采用密闭卸油方式。如果未采用密封式输油法,而是直接将输油管插入贮油罐中,将会有大量油气逸出,可能导致卸油工中毒,如遇明火或静电,可能导致燃烧、爆炸。
2)如果卸油管道、阀门破裂等,将发生汽油(柴油)的外泄,从而形成大量油气,遇明火或静电将可能发生燃烧、爆炸。
3)输油管线与储油罐都安装有静电接地装置,如果卸油前未接上有效的静电接地装置,将可能在卸油过程中产生大量的静电,从而引发火灾、爆炸事故。
4)如果在卸油前未计量空罐容量,卸油过程中卸油工和油罐车司机又均不在场或监控不力的情况下,很可能发生冒油事故。发生冒油事故后,如果处理措施不当,使油气接触到明火或当时有静电产生,均有发生火灾、爆炸的可能。
5)油罐车开进卸油区,如果司机停车后未拉手刹制动,而卸油区地面存在一定坡度的情况下,可能导致油罐车因重力作用下发生滑动,发生车辆伤害事故,甚至可能导致油罐破裂,汽油(柴油)发生大量外泄而引发更大的事故。
6)在卸油前,如果卸油工未能对来车油品进行仔细核对,匆忙卸油,可能导致混油事故的发生,将会对加油站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
7)如防雷设施不到位,在卸油过程中遇雷击将导致火灾、爆炸事故。
1.2 贮油过程中的危险有害分析
贮油过程是指汽油(柴油)进入贮油罐内储存的过程。该过程中物料为汽油和柴油,涉及的设备为贮油罐及其附件设施。储存油料存在的危险主要是油料泄漏、中毒、火灾、爆炸[3]。
事故成因分析:
1)如果贮油罐及其附件设施安装、使用不当,导致经营过程中发生破裂,将会引发油料外泄。如果该站监控、预防应急措施不到位,将可能导致火灾、爆炸等更大的事故发生。
2)如果当地地下水位过高,而建设中未针对地下水问题采取措施,将可能存在由于地下水产生的浮力导致贮油罐上升,由于浮力作用破坏贮油罐及其附件,从而导致油料外泄,如外泄的油料产生的油气遇明火或静电将导致发生火灾、爆炸等事故。
3)油罐入孔附近是主要危险区域,由于地势低洼,油气积聚后不易扩散,如果进油时打开量油孔通气,或直接从量油孔口插入胶管注入油品,将导致大量油气在此处聚集,如遇明火或静电将可能引发火灾、爆炸。
4)如果油罐通气管口未安设阻火器,则不能防止罐外的火源进入罐内,从而不能保证罐内油品蒸汽不发生燃烧或爆炸。
5)贮油罐及附件、管道的泄漏还包括:(1)储罐选材不当,焊接存在缺陷,管路焊接不符合要求,未进行探伤检测;(2)储罐和管路防腐处理不符合要求,腐蚀穿孔发生泄漏;(3)设备和管路的安装不符规范要求发生泄漏;(4)管路、阀门、接头、法兰等管件材质不符合设计要求或存在质量缺陷而损坏发生泄漏;(5)设备或法兰的密封不符合要求而泄漏;(6)地震或基础下沉造成储罐或管路破裂而发生泄漏;(7)操作人员违章操作或人为破坏,引起设备管路泄漏;(8)液位计破损发生泄漏等。
1.3 加油过程中的危险有害分析
加油过程是指加油机通过潜油泵从油罐中抽取汽油(柴油),经过加油枪注入客户汽车油箱的过程。该过程中物料为汽油和柴油,主要设备、设施有加油机、潜油泵及油管、阀门等附件。该过程中主要存在的危险是油料泄漏、中毒、火灾、爆炸。
事故成因分析:
1)潜油泵、管道等由于质量或安装原因导致破裂,引发油料外泄,如外泄油气遇明火或静电可能导致火灾、爆炸。
2)与加油机相连的管线地沟如未按规定做到填实,同时遇加油机部分泄漏,将致使管沟内大量油气聚集,易引发火灾、爆炸事故。
3)如加油机内的防爆继电器安装不规范,继电器内一根相线的绝缘包皮被夹破、且加油机连续工作时间较长,将导致加油机电器线路发热,在继电器,相线绝缘性能下降的情况下漏电,致使加油机在正常工作时电线通过的电流增大,加油机内电器线路温度剧升,绝缘包皮燃烧产生明火,遇加油机内、地沟内的爆炸性混合气体引起爆轰。
4)由于加油枪自封部件的损坏或司机估计不准将可能发生溢油事故。
5)加油枪口封闭部件及胶管连接处密封不良将导致油料渗漏。胶管在长期的作业中,也可能由于某一局部过多频繁曲析、摩擦、损坏而产生渗漏。
6)正常加油情况下,油箱口也会有大量油蒸气冒出,如果油气达到爆炸下限,又遇到明火或有静电产生的情况下,可能发生火灾、爆炸事故。如果加油工人长期加油时站位不好,通风情况不良的情况下,长期吸入油气,可能导致加油工人发生慢性中毒事件。
7)摩托车(或助动车、残疾车)和拖拉机等车辆的完全燃烧程度低,特别在启动时,其尾气中的火星更多,如果正好处于加油机的爆炸危险区域附近,易发生意外。
8)缠绕在加油枪胶管上的静电接地导线,由于经常移动,有可能会发生断裂,从而造成事故。
9)汽油、柴油等,它们的电阻都很大,所以向绝缘的塑料桶内灌注汽油会使静电压很快升高,积聚至相当能量后能引燃引爆闪点很低的汽油,发生火灾事故。
10)如果直接向汽化器内加注汽油,易发生回火引燃发动机外的油品,当加注油品较多时,就易引起火灾。
11)化纤面料制作的服装在穿着摩擦时会产生很较高的静电压,也会产生电火花,如果加油工人身着化纤面料服装进行加油,则可能由于摩擦产生电火花,引发火灾、爆炸事故。
2 运行过程中的对策措施
加油站接地装置每年至少在雷雨季节前检测一次其有效性,并做好记录。要求油罐、站房和罩棚的接地电阻值不得超过10 Ω。输油管线的电阻值不得超过30 Ω,卸油防静电
接地电阻值不得超过100 Ω[4]。
2.1 卸油作业
1)卸油时须有人进行现场监护。2)卸油前,对油罐内容量进行核定;防止加油量超出油罐的空容量。一旦发生冒油事故,必须采取正确的方法回收油品,严禁用铁制、塑料等易产生火花或者静电的器皿进行回收。3)卸油前必须核对油品的品种,防止发生混油事故。一旦发生混油事故,应立即关闭罐车油阀,停止卸油;同时关闭相应的加油机,停止加油,并进行清罐,需将混合油运出站外处理;清除管道内和加油机内混合油品,确认无误后方可继续加油。4)采用密封方式卸油,严禁输油管直接插入储油罐中。5)卸油前,系统必须接上有效的静电接地装置。6)卸完油后,要静置5 min,待静电消散一段时间后,方可计量和测量。7)送油罐车卸油时,应连通静电接地,发动机熄火,排气管加阻火罩,车头朝向道路出口一侧。8)雷雨天禁止卸油作业。9)送油车卸油时暂停加油。
2.2 加油作业
1)配备有自封性能的加油枪。2)防加油机漏油或胶管破损,使用胶管时不能用力拉,减少摩擦,同时要防止胶管被车辆碾压,加油完毕应迅速将胶管收起。3)防止有加油时大量的油蒸气积聚。4)加油机的法兰与吸入管口法兰连接处,油泵、油气分离器排出口等,一旦发生渗漏,应停止加油、放空回油、关阀、切断电源检查。
2.3 其它对策措施
1)管道或油罐漏油的处理。油罐防腐处理不当,就有可能发生腐蚀渗漏。油罐基础处理不善,由于地下水的浮力也可能损坏一些管道的接口而发生漏油。在紧急情况下可采用堵漏胶和堵漏栓应急处理,事后再进行检修。2)车辆必须在熄火后方可加油,摩托车宜单独设置加油点,在加油站边缘加油。3)不能向塑料桶直接灌注汽油等易燃油品。4)作业人员要穿防静电工作服,以消除人体静电。5)加油车辆到限定位置后要熄火,司机不得在此修理和擦拭汽车。6)对洒漏在地面上的油品,要及时处理,不得用化纤织物擦拭加油机、汽车油箱附近车体和地面。
3 结束语
汽车加油站属甲类火灾危险性场所,随着机动车以及加油站的数量不断增加,其各项工艺过程中的保护措施须按国家规范要求进行,对其暴露出的一些问题应引起高度关注和重视,并要加强监管,以防患于未然。
参考文献
【相关文献】
[1]谢英奋.加油站的油气回收与环保[J].炼油技术与工程,2006,36(5):53-56.
[2]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公司.GB 50156—2002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S].06版.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2:3-7.
[3]谌佳俊.加油站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分析[J].科教创新,2009(9):32-33.
[4]赵承东.加油站安全管理中容易被忽视的几个问题[J].魅力中国,2010(19):4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