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好走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试井分析13

试井分析13

来源:好走旅游网


1、试井:

是一种以渗流力学为基础,以各种测试仪表为手段,通过油井、气井或水井生产动态的测试来研究油、气、水层和测试井的生产能力、物理参数,以及油、气、水层之间的连通关系的方法。

2、特种识别曲线:

特种识别曲线:在某一情形或某一流动阶段在某种坐标系(半对数坐标系或直角坐标系)下的独特的曲线,称为“特种识别曲线”。

3、叠加原理:

如果某一线性微分方程的定解条件是线性的,并且它们都可以分解成若干部分,即分解成若干个定解问题,而这几个定解问题的微分方程和定解条件相应的线性组合,正好是原来的微分方程和定解条件,那么,这几个定解问题的解相应的线性组合就是原来定解问题的解。

4、井筒储集系数:

用来描述井筒储集效应的强弱程度,即井筒靠其中原油的压缩等原因储存原油或靠释放井筒中压缩原油的弹性能量等原因排出原油的能力。

5、无限导流性垂直裂缝:

具有一条裂缝,裂缝宽度为0,沿着裂缝没有压力损失。

无量纲量:不具有量纲的量。

井筒储集系数:用来描述井筒储集效应的强弱程度,即井筒靠其中原油的压缩等原因储存原油或靠释放井筒中压缩原油的弹性能量等原因排出原油的能力。

干扰试井:是一种多井试井,是在一口井上改变工作制度,以使油层中压力发生变化,在另一口井加入高度压力计测量压力变化的试井方法。

6、表皮效应:在井筒周围有一个很小的环状区域,由于各种原因,其渗透率与油层不相同,当原油从油层流入井筒时,在这里产生一个附加压降,这种现象称为表皮效应。

37、产能试井:改变若干次油井、气井或水井的工作制度,测量在各个不同工作制度下的稳定产量及与之相对应的井底压力,从而确定测试井(或测试层)的产能方程、无阻流量、井底流入动态曲线和合理产量等的方法。

38、常规试井解释方法:以Horner方法为代表的,利用压力特征曲线的直线段斜率或截距反求地层参数的试井方法。

简答题

1、说明使用早期资料画成的特种识别曲线不通过原点的原因,如何纠正?

答:在记录开(关)井时间时有误差,导致使用早期资料画成的特种识别曲线不通过原点。

纠正办法是在直角坐标系中画出Δp-t关系曲线是一条直线,这条直线与横坐标的交点

就是时间误差的大小,将直线平移到通过原点,就能将时间误差校正。

2、简述使用无量纲的优点并写出PD、tD、CD的表达式

答:1、由于若干有关的因子已经包含在无因次量的定义之中,所以往往使得关系式变得很简单,因而易于推导、记忆和应用。

2、由于使用的是无因次量,所以导出的公式不受单位制的影响和限制,因而使用更为方便。

3、可以使得某种前提下的讨论具有普遍意义,这就是说,使得讨论的结果可以适用于满足该前提的任何实际场合即解释图版成为可能。

Ckhp3.6ktCpDtD2D322CthrwCr1.84210qB tw

3、写出无限导流性垂直裂缝模型的基本假设及流动阶段

答:基本假设条件:1.只压开一条裂缝,这条裂缝与井筒对称;2.裂缝具有无限大的渗透率,故整条裂缝中压力相同,沿着裂缝没有压力降;3.裂缝宽度为0;

4.如果压裂井位于长方形封闭油藏的中央,裂缝方向与该油藏的一条不渗透边界平行。可区分为早期的线性流动和后来的径向流动阶段。

4.简述井筒储集效应。

答:开井情形,当油井一打开,从井口采出原油(产量q)完全靠充满井筒的压缩原油的膨胀而采出,还没有原油从地层流入井筒,这是,井底产量q2=0,地面产量q1=q,然后,随着井筒中原油弹性能量的释放,井底产量逐渐增加,过渡到与地面产量相等,即q1=q2=q。关井情形,当油井一关闭,地面产量q1立即有q变为0,但在井底,原油仍然源源不断地由地层流入井筒,使井筒压力逐渐增加,直到最后与井筒周围地层压力达到平衡,此时井底产量才变为0,即q1=q2=q,真正实现井底关井。

简述表皮效应在井筒周围有一个很小的环形区域,由于种种原因,如钻井液的侵入、射开不完善、酸化、压裂见效等,使得这个小环形区域的渗透率与油层不相同,当原油从油层流入井筒时,在这里产生一个附加压力降,这种现象叫做表皮效应。

5、简述试井的分类。

试井可分为:产能试井(包括稳定试井和等时试井)和不稳定试井。

试井工作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

试井资料的测取(即现场测试)和运用(即试井解释)。

6.试井解释理论模型

(1)试井解释理论模型由以下三个部分组成:

① 基本模型(1分)

即油(气)藏的基本特性。分为两大类:均质油气藏和非均质油气藏。(1分)

② 内边界条件(1分)

指井筒及其附近的情况。通常考虑的因素有井筒储集效应、表皮效应和裂缝切割井筒。(至少写出其中两个因素给2分)

③ 外边界条件(1分)

即油气藏外缘情况。常见的有:无限大地层、不渗透边界、恒压边界和封闭系统。

(至少写出其中两种给2分)

(2)构成的一个理论模型(2分)

以下仅列出了可构成的理论模型的少数的几种。上述三个组成部分中各种情形的任一组合,都可构成一个理论模型,都是对的。

例:理论模型1

① 基本模型:均质油气藏;

② 内边界条件:具有井筒储集效应和表皮效应;

③ 外边界条件:地层无限大地层。

例:理论模型2

① 基本模型:均质油气藏;

② 内边界条件:具有井筒储集效应和表皮效应;

③ 外边界条件:不渗透边界。

例:理论模型3

① 基本模型:均质油气藏;

② 内边界条件:裂缝切割井筒;

③ 外边界条件:恒压边界。

例:理论模型4

① 基本模型:非均质油气藏;

② 内边界条件:具有井筒储集效应和表皮效应;

③ 外边界条件:不渗透边界。

例:理论模型5

① 基本模型:非均质油气藏;

② 内边界条件:裂缝切割井筒;

③ 外边界条件:封闭系统。

例:理论模型6

① 基本模型:非均质油气藏;

② 内边界条件:裂缝切割井筒;

③ 外边界条件:无限大边界。

例:理论模型7

① 基本模型:非均质油气藏;

② 内边界条件:裂缝切割井筒;

③ 外边界条件:恒压边界。

7、简述现代试井技术包括的三个方面。

答:(1)用高精度测试仪表测取准确的试井资料;(2)用现代试井解释方法解释试井资料,得到更多更可靠的解释结果;(3)测试过程控制、资料解释和试井报告编制的计算

机化。

8.简述水平井的流动阶段。

答:水平井首先经历井筒储集阶段,然后是初始拟径向流动阶段(早期拟径向流动阶段或垂直径向流动阶段),(中期)线性流动阶段和(后期)拟径向流动阶段。

试井可分为:产能试井(包括稳定试井和等时试井)和不稳定试井。

9、试井工作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

试井资料的测取(即现场测试)和运用(即试井解释)。

10、简述现代试井解释方法特点。

(1)运用了系统分析的概念和数值模拟方法,丰富了试井解释的思想方法和实际内容;

(2)建立了双对数分析方法,识别测试层(井)类型及划分流动阶段;确立了早期资料解释,从过去认为无用的数据中得到有用信息;通过图版拟合和数值模拟,从试井资料的总体上进行分析研究;

(3)包括了并进一步完善了常规试井解释方法,可判断是否出现了半对数直线段,并给出了半对数直线段开始的大致时间,提高半对数曲线分析的可靠性;

(4)引用了直角坐标图,以进一步验证测试层(井)的类型、流动阶段和特性参数;

(5)不仅适用于油、水井,也适用于气井;可解释各种不稳定试井的资料;

(6)整个解释过程是一个“边解释边检验”过程。

11、简述试井的目的,并写出压力导数图版用于试井解释的步骤。

1.试井的目的:

⑴ 判断测试井类型和产能大小;⑵ 推算地层原始压力或平均压力;⑶ 确定地下流体在地层内的流动能力即地层参数,如KH/U、KH、K等;

⑷ 判断测试井段污染情况或判断增产效果;⑸ 确定边界(断层、油水边界等)离井的距离;⑹ 确定油藏形状及大小,估算油藏地质储量和单井可采储量。

2.压力导数图版应用于试井解释的步骤:

第一步:在尺寸与图版完全一样的透明的双对数纸上画出实测压差对时间的导数与时间的乘积与时间的实测关系曲线。

第二步:一般会出现纯井筒储集和径向流动阶段,在拟和时,只要把实测曲线往解释图版上一放,让径向流动阶段的水平直线段与图版上的0.5线相重合,纯井筒储集阶段的直线段与图版上的450线相重合,看中间过渡段与图版上哪一条山峰状样板曲线相重合,读出曲线拟和值。

第三步:选择一个容易读数的点,分别从实测曲线和图版上读出对应的值,得到压力拟和值和时间拟和值。

第四步:根据曲线拟和值、压力拟和值和时间拟和值计算参数。

12.计算题:下图为某井压降资料拟合曲线,拟合值为PD/P=0.7,tD/t=100,CDe2s=100,pi=24Mpa,q=100m3/d,B=1.2,φ=0.2,μ=2mPa.s,Ct=1.4× 10-3(Mpa)-1,h=15m,rw=0.1m

khpD1.842103qBpM K=0.02um2

C7.2

kh1tDCDtM=0.035

C1CDe2SCD132Sln22Cthrw2CD

M=-0.138

选择题:

1、用早期阶段资料画△p ~ t的特种识别曲线的直线段可求的参数是 C.井筒储集系数

2、当用表皮系数S来反映井筒附近污染情况时,表征均质油藏中的井未受污染时 D. S=0

3、当用表皮系数S来反映井筒附近污染情况时,表征均质油藏中的井增产措施见效时 A.S<0

4、当用折算半径rwe与油井半径rw之间的关系反映井筒附近污染情况时,表征均质油藏中井受污染时 B.rwerw

5、当用表皮系数S来反映井筒附近污染情况时,表征双重孔隙介质油藏中改善井表皮

系数 C.S<-3

6、外边界反映段即晚期阶段压力资料表现为dp/dt = 0,则说明遇到了 A. 恒压边界

7、如果测试井附近有一条不渗透边界,则半对数霍纳(Horner)图上会出现 C.2条直线段

8、无限导流性垂直裂缝切割井筒的情形的“诊断曲线”的斜率是 B.9、线性流动的特征是:A.p~t成正比

10、雷米图版的横纵坐标是:A.tD,pD

tD11、格林加登图版的横纵坐标是: D.C,pDD

12、雷米图版的每条样板曲线对应的一个值是: B.S

13、格林加登图版的每条样板曲线对应的一个值是:C.CDe2S

14、井筒储集阶段在压力导数曲线上的特征是:A.斜率为1的直线

15、径向流动阶段在压力导数曲线上的特征是:B.水平直线段

16、线性流动阶段在压力导数曲线上的特征是:C.斜率为1/2的直线

1/2

17、双线性流动阶段在压力导数曲线上的特征是: D.斜率为1/4的直线

18、双重孔隙介质中井的流动的三个阶段的正确顺序是 C.①③②

①裂缝系统中的流动 ③基岩系统到裂缝系统的流动 ②整个系统(基岩系统+裂缝系统)的流动

19、双重孔隙介质油藏的重要特征是B.S<0且C试井》C完井

20、气井的拟表皮系数Sa与反映井壁附近污染情况的真表皮系数S和井壁附近非达西流动所造成的无量纲附加压力降Dq 的关系式是:A.

SaSDqg

21、气井的拟表皮系数Sa与反映井壁附近污染情况的真表皮系数S和井壁附近非达西流动所造成的无量纲附加压力降Dq 描述正确的是:A.

Sa与qg成线性关系

22、干扰试井是一种多井试井,是在一口井上改变工作制度,以使油层中压力发生变化,在另一口井加入高度压力计测量压力变化,这两口井分别为:

A.前者为激动井,后者为观察井

二、多项选择题

23、常见的试井解释模型的内边界有

A.井筒储存效应 C.表皮效应 E.裂缝切割井筒

24、下列属于有限导流性垂直模型假设条件的有

B.裂缝具有一定渗透率,沿着裂缝存在压降 C.只压开一条裂缝,裂缝宽度不等于0

25、对有限导流性垂直裂缝模型,下列描述正确的有

A.很少出现纯井筒储集效应 B.会出现线性流动且lgplgt斜率为1/2 C.会出双现线性流动且lgplgt斜率为1/4 D.会出现拟径向流动

E.会出现径向流动

26、井筒储集效应的特种识别曲线的用途A.求井筒储集系数C B.识别时间误差 C.纠正时间误差

2sCeD27、格林加登图版上的每一条样板曲线对应一个,可用来表征井筒及周围情况,

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2S32S3Ce105Ce10DDA.污染井: B.未受污染井: C.酸化见效井:

0.5CDe2S5 D.压裂见效井:CDe2S0.5

28、双重孔隙介质油藏(油藏间拟稳定流)的压力导数曲线上,描述正确的是:

①:A表示井筒储集阶段②:B表示裂缝系统的流动,达到了径向流动阶段④:C表示整个系统的流动,达到了径向流动阶段 B.①② E. ②④

30、水平井可能出现的流动阶段有 A.井筒储存阶段 B.早期拟径向流动阶段 C.垂直径向流动阶段 D.线性流动阶段 E.拟径向流动阶段

31、对双重渗透介质油藏正确的有 B.低渗透层向高渗透层发生拟稳定窜流 C.由渗透率相差相当大的两种介质组成D.低渗透层和高渗透层均向井筒供油

E.双重渗透介质油藏的样板曲线位于均质油藏样板曲线与双重孔隙介质油藏样板曲线之间

32、各种试井软件大体具有的功能有:A.数据处理功能 B.图形处理功能 C.产生样板曲线或解释图版的功能 D.试井解释功能 E. 解释结果检验和输出功能

33、高水平的试井解释软件的优越性在于:A.进行油、水和气井各种测试的资料解释 B.进行各种试井设计 C.产生新的解释图版

D.提高解释结果的精确度E. 提高解释结果的可靠性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aog.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