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好走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生态风险管理研究综述12.18

生态风险管理研究综述12.18

来源:好走旅游网


生态风险管理研究综述

杨红娟,王路遥

(昆明理工大学,云南昆明, 650093)

1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态风险问题不断产生,生态风险管理成为紧迫。本文采用文献研究的方法,从生态风险的起源、生态风险管理的产生、生态风险的评价模型、生态风险管理与生态风险的关系等方面,对国内外文献进行统计、分析。通过文献综述,提出目前研究的不足,并提出未来待进一步研究的三个方面。 关键词:生态风险; 风险管理; 风险评价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区域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和谐程度已成为影响城区域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生态环境包含多种要素及其之间的能量流动,当生态环境的某个要素或者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出现问题时,就会造成生态风险。随着生态风险问题认识的逐步深入和日益重视,为实现可持续发展,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解决各种生态环境问题,国内外相关领域已经开展了大量的研究。

1、 生态风险管理的内涵与外延

1.1 生态风险

生态风险是指对于生态系统未来可能会面临损失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是在一定范围内,不确定性事故或灾害对生态系统及其组成可能产生的损伤。是生态系统及其组分所承受的风险,指一个种群、生态系统或整个景观的正常功能受外界胁迫,从而在目前和将来减少该系统内部某些要素或其本身的健康、生产力、遗传结构、经济价值和美学价值的可能性。 1.2 生态风险管理

生态风险管理( ecological risk management简称ERM)是风险管理在应对生态风险,保障生态安全上的具体应用,它是根据生态风险评价的结果,依据恰当的法规条例,选用有效的控制技术,进行消减风险的费用和效益分析,确定可接受风险和可接受的损害水平,并进行分析及考虑社会经济和政治因素,决定适当的管理措施并付诸实施,以降低或消除事故风险度,保护人群健康与生态系统的安全。 1.3 生态风险评价

生态风险评价是伴随着环境管理目标和环境观念的转变而逐渐兴起并得到发展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风险管理观念着重权衡风险级别与减少风险成本,着重解决风险级别与一般社会所能接受的风险之间的关系。生态风险评价正是为风险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的,因而得到了迅速发展,其已成为健康环境管理

1

收稿日期: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生态文明的少数民族农户低碳行为模式研究—以云南为例”(71263030)

作者简介: 杨红娟( 1966 - ) ,女,白族,云南大理人,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可持续发展

王路遥(1990 - ),女,汉族,河南南阳人,硕士

1

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1.4 生态风险管理与生态风险评价的关系

通常,广义的生态风险评价(ecological risk assessment简称ERA)包括风险管理、风险评价和风险信息沟通,总称为风险分析。其中,风险管理先为风险评价划定界限,然后利用风险评价的结果作为决策依据,而风险评价则提供了一种发展、组织和表征科学信息的方式以供管理决策。生态风险评价的最终目的在于生态风险决策管理,生态风险管理是整个生态风险评价的最后一个环节。其管理目标是将生态风险减少到最小,管理决策的正确与否将决定风险能否得到有效控制。

生态风险评价通过危害识别、暴露评价、剂量-效应关系评价为生态风险管理决策的制定整合提供了各种生态风险信息,其评价结果作为生态风险预警和防范措施等级确定的重要依据,整个生态风险管理工作在风险表征的基础上展开,针对不同风险源的特点和不同的风险等级,在风险来临前发布相应的风险预警等级,并在风险来临时综合经济、技术、法律和手段采取不同控制措施。

生态风险评价与生态风险管理的关系可用图1来进行表示:

2、 研究进展

2.1、国外研究进展

生态风险的重要性及其科学价值,吸引了众多学者参与到生态风险的研究进展中来。基于文献计量的方法对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Science Citation Index,包括SCI Expanded、SSCI、CPCI-S、CPCI-SSH、IC、CCR-EXPANDED)里与生态风险(ecological risk)相关的文献 进行检索,共有2 347篇文献与此相关,对这些文献进行分析,其分析结果如下。

从文献类型来看,如表1所示,主要以文章类型为主,占总数的67%;综述类型的文章148篇,占总数的6%;其他类型文章(资料类,笔记类,会议类等)共633篇,占总数的27%。从学科类别来看,如表4所示。有关生态风险的讨论是属于环境科学的范畴达1 506篇,占.17%;属于毒理学和生态学范畴的论文有786篇,占总数的33.49%;这几部分是生态风

2

险讨论的主体,论文多达97.66%从发表论文的国家和地区来看,对于生态风险的讨论主要集中在美国、加拿大和中国,这三个国家和地区占到所有论文的.46%。其中,美国发表1 044篇,占44.48%。

3

2.2 国内研究进程

目前,国内对于生态风险管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原则、框架与技术方法、以及对区域生态风险防范对策的研究。

2.2.1 对风险管理原则、框架与技术方法的研究

近年来,国内对自然灾害管理的研究较为关注。史培军2等系统地总结了灾害风险管理的体系、运行机制、方法和内容,指出风险管理不仅强调风险转移、机制、保险与再保险、风险教育与意识的养成以及风险沟通与应急处置等,更要注重备灾,提出要加强国际比较研究,在中国国情的基础上,吸收世界先进且有效的管理模式和经验,进一步探讨区域发展与综合减灾的共赢机制。

在具体的原则和管理体系构建中,对外来物种入侵的研究较多。万方浩等3认为应着重国家能力(即监管能力、狙击能力、预警能力、快速反应能力、信息处理能力、教育宣传能力)、研究能力和监测与管理能力三大体系的建设。

2.2.2 从区域生态系统角度整体上防范生态风险的管理对策研究

目前,对于区域生态风险管理对策的研究,基本都是基于生态风险评价的结果,依据不同的风险级别、不同的破坏程度、不同的风险特征采取相应的管理对策。

众研究提出了总体上增强区域生态系统应对各项风险灾害的具体管理措施。许学工在黄河三角洲的生态风险评价研究中指出要加强水利工程的“引、输、蓄、排、灌、防”工程配套,生态工程建设,治理油田和其他工业污染,走清洁生产的道路;建设和管理好河口及滨海湿地自然保护区;建立生态风险监测和管理系统。

可以看出,国内生态风险管理在机制、原则和技术方法上以灾害风险管理的研究和外来物种入侵的风险管理较为成熟。但是对生态风险在区域角度上综合进行管理,形成一套完整的管理体系的研究不多。

3 、关于生态风险评价的概念模型

随着风险评价尺度的扩大,传统的概念模型已经不能满足景观水平的涉及多风险源、多压力因子、多风险影响的评价要求,需要专门适合大尺度的评价工具。因此,不同国家和机构的风险框架体系应运而生,并逐渐完善起来。美国的生态风险评价框架是提出风险评价“三步法”,即问题提出、分析和风险表征。澳大利亚的风险评价框架是最好的评价框架之一,它强调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并通过考虑风险忍受性、风险得失、风险的可接受程度来确定主要风险。

最近出现的“因果分析”方法是为适应大尺度风险评价的需求而产生的。

“因果分析”就是在景观和区域水平上建立起一种时空尺度的连接,回顾性评价是实现这种连接的有用工具,它将根据野外观察, 建立起压力因子和可能影响之间的因果关系,在此基础上进行预测评价。同时,也有用“因子权重”法进行风险原因分析的,Menzie等是最早使用这种方法进行风险原因分析的,并明确地表述了这种分析方法。已有很多文章就“因子权重”法进行了深入讨论。大多数方法是“机械方法”,是针对那些环境中有可以明确识别的导致组织或生态系统特定结果的状况的。

3、 结语与展望

在整个生态风险管理机制构建过程当中,应该遵循管理投入的收益大于成本的原则;要 2

史培军,李宁,刘婧,等.探索发展与减灾协调之路——从2006年达沃斯国际减灾会议发展与减灾协调对策.自然灾害学报, 2006,15(6): 1~8. 3

万方浩,郭建英,王德辉.中国外来入侵生物的危害与管理对策.生物多样性, 2002, 10(1): 119~125.

4

将国家、地方、技术研究人员、风险承受者、社会公众统一纳入进来,自上而下建立从全国到地方的风险管理机构,并注重风险管理各参与方信息和行为的及时沟通和交流;完善相应风险管理领域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加强宣传,培养公众形成生态保护意识和风险意识;对管理措施进行动态实时的监测,不断的回馈和调整;在整个生态风险管理的过程当中,应高度重视风险未来临时的预防工作;加强区域生态系统的保育与建设,采取必要的工程技术措=。

5

Dose-effect relationship assessment Economic measures Technical measures Problem formulation Risk characterization Risk early warning Legal measures Exposure assessment Risk control Policy measures ERA ERM

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aog.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