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好走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两周中原与楚文化视野下的器物工艺比较研究

两周中原与楚文化视野下的器物工艺比较研究

来源:好走旅游网


两周中原与楚文化视野下的器物工艺比较研究

【摘要】:区域文化研究是近年来文化研究中的热点问题,而区域文化的比较研究却少有涉及;在地方科技史研究中,就特定区域的器物工艺开展研究的成果比较丰富,对不同区域的工艺进行比较的研究却少人问津;在工艺比较中注入区域文化内涵的研究就属凤毛麟角了。本论文正是基于区域文化比较的视野,选择区域文化形成的源头时期——两周,就这一时期的器物工艺进行比较,以期拓展和深化地方科技史的研究。本论文包括绪论,正文一至四章,结论、参考文献和后记。绪论部分。对本论文研究的时间和空间及重要概念进行了界定,对论文的研究视域、研究的意义和价值进行了分析和说明,并对目前国内外关于本论题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和评价。本研究运用的方法主要是“二重证法”、多学科交叉研究法、比较研究法、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本论文的创新之处在于寻求三种突破:是将文化潜入器物工艺的研究之中;二是在地方科技史研究中率先开展不同区域器物工艺之间的比较研究;三是通过本课题的研究确立中国古代工艺源头的二元耦合论。第一章:两周中原文化与楚文化的特征比较。首先分西周、春秋、战国三个时期对中原文化和楚文化的整体特征进行了宏观的比较,然后分别从自然观(天人关系与鬼神观念)、思维方式(认识论与逻辑方法)两个方面对中原文化与楚文化的特征进行了梳理和比较。三个方面都得出了观点鲜明的对照和结论。本章带有纲领的性质和意义,为后面三种器物工艺的比较奠定了基础。第二章:青铜器工艺比较。

本章在梳理两周时期青铜器发展脉络的基础上,主要从青铜采冶工艺、青铜器铸造工艺(陶范法、石范法、铜范工艺、失蜡法工艺、铸接焊接工艺、纹饰制作工艺)、装饰工艺(镶嵌工艺、鎏金工艺、表面合金化技术、刻纹工艺、髤漆工艺)三个方面进行了比较。第三章:漆器工艺比较。本章在梳理两周时期漆器发展脉络的基础上,主要从漆器制胎工艺(木胎工艺、竹胎工艺、夹纻胎工艺)、漆器器形工艺(觚、漆舟、扁壶、漆盒、漆豆、漆杯、虎座鸟架鼓、镇墓兽、漆鹿等)、漆器髹饰工艺(嵌螺钿工艺、嵌金银工艺、扣器工艺、圆雕工艺)、漆器纹饰工艺、漆器漆画工艺五个方面进行了比较。第四章:玉器工艺比较。本章在梳理两周时期玉器工艺发展脉络的基础上,从玉器材质、琢玉工艺(阴线雕刻、镶嵌工艺、镂雕技术、活环技术)、琢玉工具(解玉工具、琢磨工具、抛光工具)、器形工艺(礼器、装饰器、殓玉)、纹饰工艺(动物纹、植物纹、几何纹)五个方面进行了比较。结论部分。从三种典型工艺的比较,结合文献资料,总结归纳出中原文化和楚文化体系下两种工艺思想的特点:技术价值观方面形成了技利天下与技法自然,工具理性和摄用归体的对照;工艺制作观方面形成了简约与繁复、写实与浪漫的对照;工艺设计观方面形成了文质彬彬与大器免成,唯物唯天与超越心物的对照。并就两种工艺思想的交流与融合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关键词】:两周中原文化楚文化工艺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K871

【目录】:中文摘要10-12ABSTRACT12-15绪论15-300.1研究背景15-180.2基本概念与时间界定18-200.3研究视域20-220.4选题的意义22-230.5文献综述与研究现状23-270.6运用的方法27-280.7创新之处28-30第一章中原文化与楚文化的特征比较30-431.1文化整体特征比较30-351.1.1西周时期30-311.1.2春秋时期31-321.1.3春秋末至战国时期32-351.2自然观比较35-371.2.1天人关系比较35-361.2.2鬼神观念比较36-371.3思维方式比较37-411.3.1认识论比较38-391.3.2逻辑方法比较39-41小结41-43第二章青铜器工艺比较43-752.1两周时期青铜器工艺发展概况43-462.2青铜采冶工艺比较46-492.2.1铜、锡矿的主要产地47-482.2.2青铜冶炼工艺比较48-492.3青铜器铸造工艺比较49-682.3.1陶范工艺比较49-512.3.2石范工艺比较51-522.3.3失蜡法工艺比较52-542.3.4铸接与焊接工艺比较54-552.3.5器形工艺比较55-602.3.6纹饰工艺比较60-682.4青铜器装饰工艺比较68-742.4.1镶嵌工艺比较68-702.4.2鎏金工艺比较70-712.4.3表面合金化工艺比较71-722.4.4刻纹工艺比较72-732.4.5髹漆工艺比较73-74小结74-75第三章漆器工艺比较75-993.1两周时期漆器工艺发展概述75-773.2漆器制胎工艺比较77-803.2.1木胎工艺比较77-783.2.2竹胎工艺比较78-793.2.3夹纻胎工艺比较79-803.3漆器器型工艺比较80-843.4漆器髹饰工艺比较84-913.4.1嵌螺钿工艺比较84-863.4.2嵌金银工艺比较

86-883.4.3扣器工艺比较88-893.4.4圆雕工艺比较89-903.4.5其他90-913.5漆器纹饰工艺比较91-943.6漆器漆画工艺比较94-98小结98-99第四章玉器工艺比较99-1274.1两周时期玉器工艺发展概况99-1024.1.1西周出土玉器的分布99-1004.1.2东周出土玉器的分布100-1024.2玉石材质比较102-1044.3琢玉工艺比较104-1104.3.1阴线雕刻工艺比较104-1054.3.2镶嵌工艺比较105-1074.3.3镂雕工艺比较107-1094.3.4活环工艺比较109-1104.4琢玉工具比较110-1144.4.1解玉工具比较110-1114.4.2钻孔工具比较111-1124.4.3琢磨工具比较112-1134.4.4抛光工具比较113-1144.5器形工艺比较114-1224.5.1礼器工艺比较114-1174.5.2装饰器工艺比较117-1214.5.3殓玉工艺比较121-1224.6纹饰工艺比较122-1254.6.1动物纹工艺比较122-1234.6.2植物纹工艺比较123-1244.6.3几何纹工艺比较124-125小结125-127结论从器物工艺比较反观两种文化下的工艺思想127-137一、工艺价值观的差异127-130二、工艺制作观的差异130-132三、工艺设计观的差异132-133四、工艺思想的交流和渗透133-137参考文献137-147后记147-149博士研究生学习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149-150个人简历及联系方式150-152 本论文购买请联系页眉网站。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aog.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