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好走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音乐欣赏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音乐欣赏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来源:好走旅游网
音乐欣赏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摘 要:大多数的青少年天性使然都喜欢听音乐,但由于他们的身体、心理等方面还都还处于不稳定状态,而且又受到知识层次、生活阅历、理解能力的,所以他们对音乐的鉴赏、识别能力也较薄弱。作为音乐教师的我们,如何在音乐欣赏这一教学内容当中,有计划的用一些优美、经典的音乐去熏陶和感染他们,使他们在听音乐时的选择不仅仅只停留在追求一些肤浅的感官刺激的音乐上面,更能从音乐的诸多要素上来深入、完整的感受、享受音乐,以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起到更好的作用,是音乐教师的职责所在。

关键词:音乐欣赏 素质教育 审美能力 艺术风格 文化视野

古今中外许多伟人和教育家们都极为重视音乐教育的功能。《乐记》中写到:“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孔子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列宁也说过:“音乐是对人们进行教育的有力工具。”我国近代教育家们和许多音乐家及著名人士都曾大力提倡音乐、美育的教育功能,并积极呼吁尽快确立它在国民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纲要》中明确指出:“世界范围的经济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实质上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和民族素质的竞争。”就是说,面对未来的种种挑战,社会对人民整体素质的要求就更高了,那么教育也就成了当今世界各国发展的主题,我国教育的方针是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劳几方面得到全面发展的、以提高国民整体素质为宗旨的素质教育,因此作为美育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当中的作用也越来越不可忽视。

一、音乐欣赏的作用和实施方略 音乐欣赏,是人们对音乐进行感受和认识的一种心理活动。在音乐欣赏这种审美实践活动中能使欣赏者在感受、品味音乐作品的旋律、音高、节奏等等音乐语言的美的同时,还能从音乐作品的结构、题材、风格、体裁、格调中感受音乐的内容、形式、哲理的美,它兼有审美性、知识性、教育性和娱乐性为一体的功能,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整体素质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审美能力是人们在长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实践活动中形成的一种能力。通过音乐欣赏活动对音乐作品的情绪、格调、人文内涵、思想倾向的感受和理解,使欣赏者不仅在审美过程中得到种种或欢快愉悦或哀怨悲愤等等的情感体验和宣泄,获得一定审美体验的情感满足(弥补),还能随着这种审美体验活动的不断积累而使自己的音乐感受能力和艺术鉴赏、评价能力得到相应的提高,在这种活动的积累之中弃恶扬善、褒美贬丑,养成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使作为审美体验活动主体的音乐欣赏者也能够在真善美的音乐艺术世界里得到高尚情操的陶冶。

大多数的青少年天性使然都喜欢听音乐,但由于他们的身体、心理等方面还处于不稳定状态,而且又受到知识层次、生活阅历、理解能力的,所以他们对音乐的鉴赏、识别能力也较薄弱。在听音乐时大多只停留在生理感官上的一种肤浅的感受,还多未能从音乐的诸多要素上来更深入、更完整的感受音乐,更不能从作品内涵中,去体验音乐所赋予的情感内容和意境,对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音乐就更是缺乏了解和感受能力,因而也很容易接受一些仅仅追求某种感官刺激的音乐,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起不了什么好的正面教育作用,反而给他们带来了一些不良的影响。因此,作为音乐教师的我们就应当以一种高度的责任感去重视音乐欣赏这一教学内容,有计划、有目的、有意识的用优美、高尚的音乐去熏陶和感染他们。

首先,要让学生明确学生音乐的目的,培养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是学习音乐的重要前提,曾有人说过这样的话:“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不管学习什么内容的知识和技能、技巧,培养兴趣是关键第一步。优秀的作品不仅可以使欣赏者得到在情感体验和情感宣泄的过程当中享受到由于得到了情感满足带来的愉悦,而且能够给予欣赏者一定的感染并激发起他们的“进一步”的兴趣,进而对音乐美的追求就会形成他们学习的动力。

1

其次,教师要针对青少年学生对音乐不完善的认识心理,引导他们对各种节奏、旋律、和声、音色等音乐要素和音乐表现手段认知、了解、学习,使他们能够感受到作品本身蕴含的情感内涵,产生出情感共鸣,并且也相应享受到这种过程带来的满足感。

最后,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及他们普遍的对音乐认知基础来有选择性的进行,同时,在此过程中要帮助学生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及作者个性特征及其创作意图,也要帮助他们分析音乐作品的旋律走向、节奏特点、速度快慢、力度强弱、节拍交替及调式转换等等所表现出来的情绪变化和意境内容,进一步的从作品的结构、题材、风格、体裁、格调中去感受音乐的内在美。通过这样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全面的欣赏教学,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音乐欣赏教学的一般形式和架构

在现在这种资讯发达的很方便的就能够得到音视频资料的情况下,我们也应该尽多可能的利用好这些现代化的手段来进行教学。在高中音乐教材中,中国近现代音乐欣赏《保卫黄河》、《松花江上》时,教师可先不做任何讲解就让学生聆听(看),可听(看)多遍。然后,让学生结合歌曲内容、演唱形式、歌曲的情绪等先谈一谈这两首歌曲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其创作意图,在学生们说完后,教师再加以分析、补充、说明,并让学生们共同学唱这歌曲,并且在学唱时把乐曲当中的一些音乐要素适当的加入歌曲中进行演唱。最后,再回过头来让学生们再说一说对整首歌曲的感想。高中阶段的学生对我国近代史有一定的了解,并且理解能力也有一定的提高,因而,在听完这两首歌曲后他们能从歌声中感受到音乐作品的巨大力量,也就更加地了解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条件及中华儿女艰苦卓杰的八年抗战所展现出来的精神风貌,对抗日战争时期的那段历史会有更深刻、更详细的认识。使他们由衷地感到一个民族的命运将决定着这个民族中每一个人的命运,就会加大决心为祖国的强大而好好学习,从而激发学生更加热爱我们的祖国。

在欣赏高中教材的民歌《弥渡山歌》、《对鸟》、《上去高山望平川》、《森吉德玛》等等的时候,教师除了讲解乐曲内容、形式、意境及其相关的民族外,还让学生根据自己所了解的知识说一说这几首歌曲的各民族人民生活的特点及其我国的主要分布的地理位置等,说得不对的、不完整的地方教师再进行补充。然后,再次让学生进行欣赏,让学生带着已知的知识聆听,展开想象,也可学唱其中歌曲的片断,这样让学生积极参与进来,成为学习的主人,不仅能从音乐中感受到丰富多彩的民歌中表现出的不同风格、特点及各族人民的热情奔放的性格,而且丰富了学生的历史地理等人文知识,拓宽了学生的民族文化视野,从而更加懂得了继承、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意义,也更加热爱祖国、热爱家乡。

高中教材的古代音乐《流水》是一首古琴曲,教师在给学生们欣赏时可先放音乐,不做任何讲解,当音乐结束后,再引导学生说一说这首乐曲所要表现的意境。学生们说了以后,教师再进行补充,充分的让学生了解、感受这首乐曲所要表现的美妙意境和思想内涵。也要对古琴作一些介绍,让学生对古琴也有所了解,让学生知道“高山流水遇知音”的出处即在于此。之后再进行复听,在听的过程中教师可根据乐曲的每一段进行提示,让学生在或旋或跳或舒缓或奔涌的流水汇成江河的意境,仿佛自己也置身于那意境中,从而感受到作曲者描写壮丽山川、抒发宽广的胸怀和“奔流到海不复回”的坚定志向。

艺术来源于生活,但不等同于现实生活。音乐艺术也同其它门类的艺术一样,是由芸芸众生、民间艺人和音乐家们根据自己的生活、情感体验,利用一定技术手段和一些物质、媒介手段创作、呈现现出来的产物。音乐艺术是间接的、抽象的、流动的艺术,它所表达的内容具有流动着的不确定性。所以,在欣赏中主要靠欣赏者凭借对音响的感知和内心的情感体验展开丰富的想象,这时想象也就具有很大的随意性,欣赏者可根据自身的文化素养、审美情趣、对生活的体验,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性地根据作品的背景、风格等等与作品进行内心的交流,以更好的把握其内涵,获得音乐的美感的体验,达到欣赏的目的。

三、音乐欣赏当中的民族性与世界性

2

古今中外优秀的音乐作品浩如烟海,在不同的音乐作品中可以欣赏到不同民族、区域、不同题材、风格的作品,都蕴含着一定的历史、文化背景和不同国家、民族的风土人情,音乐艺术与文学、戏剧、舞蹈、绘画历史、社会生活、民间风俗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欣赏音乐作品时,必然要了解和学习相关知识,拓宽知识视野。

当今社会上流行的是流行音乐,而在学校则以学习西方古典音乐和中国民族音乐为主,但这远不是音乐的全部。世界上有5000多个民族,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音乐文化和不同的价值观。据调查,全世界有10000种以上的音乐,40000多种乐器,在中国就有300多种戏曲、400多种曲艺,这些数字是惊人的,而我们现在所接触到的仅只是其中的极少部分。应当看到西方文化对经济落后的民族有着不可抵御的吸引力,但各国、各民族的艺术只是风格、结构不同,而并没有谁比谁先进、落后的问题。

艺术世界的缤纷多彩由无数不同民族、不同艺术个性的艺术家组成。很难想象有一天各民族艺术失去本民族的艺术特色,全人类仅拥有一种艺术样式、艺术风格、艺术语言甚至表现内容时会怎样。如果存在一种世界性的艺术样式、艺术风格、艺术语言,那么这不仅标志着艺术的衰落和消亡,也是人类社会的悲哀和悲剧。花红柳绿相辅相成,世界艺术的繁荣也要求必须保持各民族艺术的个性,艺术的民族性本身也不是一种样式,而是百花齐放的,这“花”来自艺术家各自对传统的继承与选择,来自艺术家对民族、民间艺术因素独特的吸收、借鉴,甚至来自个人的生活体验、人生体验、情感体验。正是这些相异性使艺术的民族性本身也是多样的,艺术的民族性相对于艺术家个人创作而言又是一个共性的概念,艺术家的“个性”是它的基础,没有艺术家的创作个性也就没有民族艺术。所以,我们倡导艺术民族性时必须同时提倡艺术家的创作个性。

保持艺术的民族性,学习了解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各种民间艺术、民族音乐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夜郎自大,不能无视其他民族的艺术精华,吸收其他民族艺术精华更不是将自己的民族个性消解、剔除和抛弃。在世界民族音乐风靡欧美之际,我们既要以开放、开拓、学习的态度加强对世界民族音乐的研究,不断拓展自己的文化视野,也要更加深入地对中国本土音乐进行挖掘、研究。

总之,音乐欣赏教学当中,要认识到音乐欣赏作为全面素质教育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要能够让学生也能够直观、真切的感受到音乐欣赏给人带来的不可替代的价值。作为教师也要有一定的熟练、恰当教学方法和手段去实现一定的教学目的。更要以开放的态度、开阔的视野,而不是只偏安一隅的抱残守缺、夜郎自大,才能使素质教育的目的更好的得以体现和实施。

通过这样有计划、有目的、有意识的教育和培养,就能使中学生们对音乐感受力、想象力和鉴赏能力逐步地得到提高,也进一步形成和提升他们对自然美、人性美、生活美及艺术美的兴趣和爱好,使我们的青少年学生们不但有美好的心灵,而且还能按照“美的规律”去创造美的语言、美的行为和美的生活,使我们中华民族的国民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的同时也更好的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aog.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