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查知识点:语基+文常+古诗词,科技说明文阅读;
考题数量:共16道
基础选择题
1.哪句话是出自《孟子》?
A.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B.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C.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答案:C
解析:A选项出自《论语》;B出自《道德经》
2.春秋的作者是谁?
答案:孔子
解析:其实这题出的不太严谨...传统上认为《春秋》是孔子的作品,也有人认为是鲁国史官的集体作品。《春秋》原本秦代以后已经失传,现在流行的版本是由《左氏传》、《公羊传》、《穀梁传》三传中拼凑的。
13.看图片选哪张不是三国中的故事?
答案:D
解析:ABC分别是三顾茅庐、空城计、赤壁之战,D项是《水浒传》中的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4.古诗选择哪个是李白的诗作?
A.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B.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C.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D.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答案:B
解析:A出自王昌龄的《从军行》;B出自李白的《行路难》;C是杜甫的《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D是皮日休的《汴河怀古》
5.古诗:排序题,
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
_____________,梨花满地不开门。
2A.今夜偏知春气暖B.寂寞空庭春欲晚
C.火透波穿不计春D.不愁日暮还家错
答案:B
解析:我们来按照解题技巧来做一下这道题。首先C不符合平仄,可以最早排除。接下来从梨花满地不开门这句,梨花是一个名词,所以D想不符合。最后从金屋无人见泪痕这句话,可以读出诗中的怨念之意,所以选B。
现代文阅读:风力发电
①薪柴、秸秆等生物燃料,曾经在很长时期作为人类的主要能源。随着人们对自然界认识的不断深入,矿物燃料逐渐取代了生物燃料,尤其是人类进入电气时代以后,矿物燃料更上升为居统治地位的能源。但是,矿物燃料的储藏量总是有限的,而且,无论是生物燃料还是矿物燃料,在使用时都会不同程度地产生有害气体、固体垃圾,污染周围的环境和水源。
②人们在逐渐认识这些问题后,开始寻找替代能源,尤其是无污染的清洁能源。风力就是其中的一种能够用以发电的能源。虽然,人类利用风帆行船,利用风车提水,利用风力推动石磨或其他机械,已有数千年历史了,但是将风力转化为发电的重要能源则是在电气时代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风力来源丰富,风能发电花钱少,又没有污染,因而它逐渐引起人们新的关注。是现代技术使风车变成了发电的动力设备,古老的风车焕发了青春。
3③美国人消耗了全球能源的1/4,人均石油和电力消耗量都在全球之首。但是,由于国土面积太大,居住地分散,铺设电缆代价太高,南部大草原上的很多大牧场还是很难获得电力供应。那里的牛仔们只能依靠风车提水,用风力发电,如果没有风车,许多牧场将难以为继。
④当代科学技术已经可以大规模地利用风力来发电。新型的风车发电设备的外观就像一座高耸的铁塔,顶部有3个玻璃纤维制成的叶片。每个叶片的长度有20来米,形状像飞机的翅膀,组装上铁架以后,总体上更像飞机的螺旋桨。在风力资源丰富的地方,这些风车产生的电力相当可观。它们产生的电力还可以通过电缆连接在一起,送到附近的城市和工矿企业,也可以并入当地的电网。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一片原野中分布着3300个这样的风车,它们产生的电力用电缆输送到附近的著名旅游城市棕榈泉。尽管那里游人如织,电力的消耗量极大,又不容污染,但靠这些风车产生的电力就完全可以满足全部需要了。
⑤自从1891年丹麦人建立第一座风力发电站以来,世界上已有数百万台风力发电机在运转。仅按现有的条件,如果能将全球陆地上的风能充分利用起来,产生的电力将相当于目前火力发电总量的一半。
7.①段中,与加点的“居统治地位”意思相近的词是_______。
A.主要B.独裁C.专政D.管理
答案:A
8.第②段中加点的“这些问题”不包括()
4A.矿物燃料的储藏量有限
B.生物、矿物燃料有污染
C.矿物燃料价格高
D.矿物燃料会产生固体垃圾
答案:C
9.从文中看,能保证著名旅游城市棕榈泉的电力供应,且不使环境受到污染,是因为那儿具备了三个条件,这三个条件不包括:
A.当地风力资源丰富
B.附近的风能发电站规模大
C.有电缆供电
D.风景优美
答案:D
10.第⑤段文字说明了风力发电的_____。
A.现状和前景
B.优点和缺点
5C.现有规模和快速发展
D.开发价值和巨大潜力
答案:A
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