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 安徽农学通报,Anhui Agri.Sci Bul1.2006,12(7):104 扬两优6号生长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邱 鑫 程小泼 冯 骏 胡 慧 (1桐城市金神镇农技站,安徽桐城231440;2桐城市新渡镇农技站,安徽桐城231470 3桐城市农技推广中心,安徽桐城231400;4桐城市农业委员会,安徽桐城231400) 摘要:扬两优6号是一个生育期中等偏长,农艺性状符合超高产标准,抗病性、抗倒伏能力好,产量潜力大、适应性 强、米质优的两籼中籼组合。栽培上要注意适期播种,培育壮秧,合理密植,增施肥料,搞好稻曲病防治。 关键词:扬两优6号;特征特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511.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7731(2006)07—104一O1 敏感。 扬两优6号是江苏里下河农科所用广占63S与扬稻6 号配组选育的两系杂交中籼组合,该品种获国家植物新品 种权保护证书,2005年4月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 1.5米质粮食部门抽样初检,其长宽比为3.1:1,垩白 率19%,垩白度2.1%,透明度2级,糙米率79.8%,精米 会审定。2004年我市小面积试种,表现出高产、高抗、优 质的特性,2005年我市示范推广面积达330余hm 。在金 神、新渡两镇,我们安排了包括扬两优6号在内的15个中 粒70.8%,整精米粒61 6%。据介绍,经农业部稻米及制 品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验,12项指标中9项达国标一级 标准,3项达二级标准,为杂交中籼品种所少见。 扬两优6号2005年在我市试验示范产量优势没有充 籼杂交组合对比试验,并进行了33余hm 的扬两优6号 集中示范。 分发挥,其客观原因是当年我市稻纵卷叶螟,二、三化螟, 稻飞虱发生极为严重,8月中下旬抽穗扬花期间又遭遇低 1生长特征特性 1.1 生育期金神对比试验点于5月12日播种,6月13 日移栽,8月14日始穗,8月19日齐穗,9月29日成熟,全 生育期140d,与两优培九相仿,比丰两优1号迟熟lOd。 新渡对比试验点于5月10日播种,6月10日移栽,8月22 温和阴雨天气;主观原因是对该品种特性掌握不够,移栽 时基本苗不足,施肥水平不高,对稻曲病等病虫害防治不 力。从产量结构看,影响产量的主要因素是有效穗不足, 结实粒偏低。但全面分析,2005年我市中稻产量普遍不 高,一般较上年减产1—2成,而扬两优6号产量表现相对 较好。 日始穗,8月28日齐穗,10月2日成熟,全生育期145d,比 两优培九迟熟3d,比丰两优1号迟熟11d,在所有参试品 种中生育期最长。示范片于5月中旬播种,9月下旬成 熟,全生育期140d左右。 2基本评价 (1)根据2005年试验示范表现,我们认为扬两优6 1.2农艺性状 平均株高127cm,穗长23.5cm,总粒数 号是一个生育期中等偏长,农艺性状符合超高产标准,抗 病性、抗倒伏能力较好,产量潜力较大,适应性较强,米质 特优的两系中籼组合,适宜在我市大面积推广种植。 (2)总结两年的生产实践,我们认为扬两优6号每 hm 产9000kg的产量结构应达到:每hm 有效穗240至 162.5cm,结实率78.3%,株型紧凑,茎秆较粗,剑叶修长 且挺、凹、厚、窄,叶色浓绿,长势旺盛,分蘖力中等,抽穗期 稍长但后期灌浆快,成熟时熟相好。 1.3产量金神对比试验点取样考种,每hm 有效穗 237万,每穗实粒134.5粒,结实率81%,千粒重28.2g,理 255万,总粒数170—190粒,结实率85%,千粒重28g,在 栽培上首先应力争有效穗,再攻大穗,后期促结实率和充 实度。 论产量599.3kg,比两优培九低18.5kg,居参试品种第2 名,实收产量为523.5kg,比两优培九低8.6kg,居参试品 种第3名;新渡对比试验点每hm 有效穗223.5万,每穗 实粒145.8粒,结实率78%,千粒重28.1g,理论产量 610.5kg,比两优培九高3.8kg,居参试品种第1名,实收产 量为518.7kg,比两优培九高l1.3kg,居参试品种第2名。 示范片多点调查,平均实产495.7kg,比当地其它品种增 15%左右,最高实产达685kg。 1.4抗性试验示范田块未发生白叶枯病及稻瘟病,纹 3高产栽培技术 3.1适期播种,培育壮秧期喷多效唑捉矮壮分蘖。 3.2及时移栽,合理密植秧龄控制在30d左右,宽行窄 株移栽,中等肥力田块株行距16.5×26.4em,每hm 栽 22.5万穴,每穴栽双粒谷苗,每hm 基本苗在135万左右。 3.3增施肥料,科学管水扬两优6号较耐肥,施肥总量 较一般品种增加一至二成,要重施基肥,及(下转ll8页J 收稿日期:2006—07—12 播期安排在5月10日左右, 大田每hm 用种量15kg,秧田播量150kg/hm ,一叶一心 枯病中等程度发生,新渡对比点稻曲病发病较重,田间飞 虱虫量小于其它品种,未出现倒伏现象,抽穗期对低温较 作者简介:邱鑫,(1963一),男,安徽桐城人,农艺师,从事农技推广工作。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ll8 安徽农学通报,Anhui A .Sei.Bul1.2006,12(7):118 江淮地区鲜食糯玉米栽培技术 白善军 张武利 杨敬报 孙 枫 袁桂实 訾庆松 李春明 (1 五河县农技推广中心,安徽五河233300;2 大新镇农业综合服务站,安徽五河233300; 3浍南镇农业综合服务站,安徽五河233300;4五河县植保站,安徽五河233300) 摘要:本文简单介绍了鲜食糯玉米的特点,并结合实际提出鲜食糯玉米配套栽培技术。 关键词:鲜食;糯玉米;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51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7731(2006)07一l18一叭 种植糯玉米经济效益较高,但其生产难度大,管理也 施,促弱转壮,保持大田长势均匀。 复杂,不同于普通玉米的生产管理。在生产中,它对适合 6及时灌排 生长的光、温等气候条件特别敏感,如果气候和栽培管理 土壤持水量在出苗至拔苗至拔节期保持55%一 措施不当,都会造成减产或减收。现根据其自身特点,提 66%,拔节到抽雄期保持在65%一70%,抽雄到灌浆期 出下列栽培要点。 保持在75%一80%。各时期遇涝及时排水,遇旱及时 1因地制宜选用良种 浇水,特别是抽雄时一定要浇好水。各时期浇水应结 根据市场需求、品种特性和本地土壤条件及种植习 合施肥同时进行。 惯,江淮地区适宜种植的鲜食糯玉米品种有中糯1号、黑 7加强病、虫、草害防治 糯3号等。 (1)播种后喷施一次芽前除草剂(乙草胺、丁草胺、都 2选地和种子精选 尔等)。 由于鲜食糯玉米如在开花授粉时受到非糯玉米的串 (2)播期——苗期:每hm 用3%呋喃丹颗粒剂30kg, 粉,就会产生非糯籽粒,影响纯度和甜度。因此,糯玉米地 采用穴施法与种子混播,或用50%辛硫磷乳剂7.5kg兑水 周围400m之内不宜种植普通玉米。播种前应对种子进行 525kg拌种5250—6000kg,可有效防治地下害虫。 精选,剔除小粒、破粒、秕粒,选用籽粒饱满、大小一致、颜 (3)拔节期——大喇叭口期:每hm 用3%呋喃丹颗 色鲜明的种子,并进行晒种。 粒剂15kg拌细砂10kg灌玉米心叶或每hm 用80%克螟 3整地与施肥 丹1.5kg拌细砂150kg灌玉米心叶或兑水750kg喷雾防治 要求精细整地,做到土壤疏松、墒情良好、排灌方便, 玉米螟。 为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创造适宜的土壤条件。结合整地, (4)抽雄期——采收期:用吡虫啉、氧化乐果喷雾防 每hm 施基肥有机肥30000kg、三元复合肥750kg、多元微 治蚜虫、粘虫。 肥15kg。及时追肥,分别在六叶期、拔节期、大喇叭口期每 (5)每hm 用40%纹霉星600g兑水600kg喷雾防治 hm 追施复合肥75kg、105—150kg、150kg。 玉米大斑病、小斑病。 4适期播种。合理密植 8人工去雄和人工辅助授粉 根据上茬收割早迟,及时抢播,保证足墒下种,一播全 当玉米雄穗刚露出时,可以用手握住,隔行或隔株去 苗。鲜食甜糯玉米适宜夏播时期为6月上、中旬。一般鲜 雄;在散粉盛期隔日进行2—3次人工辅助授粉,可以提高 食用糯玉米每hm 种植密度为67500株左右,采用宽窄行 结实率和粒重,达到丰产丰收的目的。 种植方式,宽行77cm左右,窄行50em,株距23cm。 9及时采收 5及时间苗、定苗 在正常积温年景,糯玉米授粉后25d左右为适时采收 一般3—4叶期间苗,5—6叶期定苗,去弱苗、小苗,留 期,过早过晚都会影响品质。因此在抽穗扬花25d后即可 长势基本一致的苗,对于壮苗苗肥少施,对于小苗苗肥多 采收鲜穗,提倡分批采收,分批上市。 作者简介:白善军(1973一),男,安徽省五河县人,助理农艺师,主要从事农艺技术研究推广工作。 收稿日期:2006—06—26 (上接104页)时追分蘖肥,补施穗粒肥,要增施磷钾肥, 3.4依据情报。治虫防病要防止秧田期及分蘖节前期 氮、磷、钾比例为1:0.5:0.9,一般肥力田块每hm 施纯氮 稻蓟马危害,根据农技部门病虫情报搞好二、三化螟,稻纵 量掌握在195kg左右。浅水移栽,薄水分蘖,够苗及时晒 卷叶螟及稻飞虱防治,要特别重视稻曲病防治,在破口前 田,抽穗扬花保持水层,灌浆期干湿交替,不可断水过早。 5—7d及抽穗期各施一次粉锈宁。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