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江北区孔浦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登革热应急预案
一、目的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蚊媒传染病,在东南亚、西太平洋和美洲加勒比海地区广泛流行。1978年本病在广东省佛山区发生流行,近十年来疫情在广东、海南省迅速蔓延,波及广西,全国累计病例60多万例。2004年10月,我市慈溪逍林镇首次发生由输入性病例引起的登革热爆发疫情,累计发病83例。为了有效控制登革热的暴发流行,加强对登革热疫情的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能力,确保一旦发生登革热流行和突发疫情,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迅速控制和扑灭疫情,促进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和《江北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等有关规定和要求,结合本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预案。 二、组织领导与职责分工 (一)防治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傅海蛟 副组长:李剑英
组员:贺阮威、彭林霞、王桂娣、陈林、傅悠、刘梅芳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李剑英兼任办公室主任 工作职责:
(1)、及时准确掌握本地疫情动态,指导防治控制工作。
(2)、负责组织协调全院力量做好诊治、疫情处臵、紧急支援、后勤保障、对外联络及督查工作等。
(3)、负责组织全院医务人员登革热相关知识培训。
(二)医疗救治小组 组长:傅海蛟
副组长:杨亦伟、陈娜、钱颖 组员:蓝文富、周斌、李玲、杨巧云 工作职责:
(1)、负责急救知识和操作技术的培训与考试;
江北区孔浦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负责危急重病人的会诊和医疗救治工作; (3)、负责组织抢救药品、物品、器械的准备工作; (4)、负责隔离病房启用时的人员安排及医疗工作开展。
(三)应急机动队 组长:傅海蛟
组员:李剑英、杨亦伟、陈娜、钱颖、贺阮威、陈林、王桂娣、傅悠、杨巧云、贝跃红
工作职责:
(1)辖区内发现有疑似病人或病人时,机动队立即出动,以最快速度到达现场,临床医务人员负责现场应急救治;防保科、院感科人员负责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疫点的消毒处理、传染源和密切接触者的管理等工作;
(2)参加医院组织的日常演练和业务学习。
(四)疫情处理小组 组长:李剑英
组员:贺阮威、王桂娣、傅悠、贝跃红
工作职责:
(1)、负责疫情监测、信息收集与报告工作;
(2)、负责医院的消毒隔离工作、隔离留观室的规范设臵,防止院内感染; (3)、负责流行病学调查,疫点疫区的消毒隔离; (4)、负责传染源和密切接触者的管理工作; (5)、负责血样采集送检工作 (6)、负责外环境的监测工作。
(五)院感管理小组 组长:杨巧云 组员:全体网络人员 工作职责:
江北区孔浦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1)负责做好全院性的院感管理工作;
(2)负责做好预检分诊、发热门诊、隔离留观室的规范设臵和院感控制工作,防止院内感染; (3)协助护理部做好隔离留观室的准备工作; (4)做好院感网络人员的培训工作;
(5)对全院医护人员的个体防护进行培训和技术指导。
(六)健康教育小组 组长:李剑英 组员:陈林、刘梅芳
(1)负责编印宣传资料;
(2)通过医院网站、院刊、手机短信、手册、黑板报等做好院内外登革热相关知识的宣教工作;
(3)负责全院医务人员和广大市民登革热相关知识培训;
(七)后勤保障小组 组长:王满珠
组员:吴卫民、陈刚、郭跃华
工作职责:
(1)、负责后勤人员的调配安排;
(2)、负责消毒药械、消毒物品及其它后勤物资的采购与供应; (3)、负责肠道门诊、隔离留观室的环境保洁和消毒隔离; (4)、负责隔离病人的生活照料等。
(四)隔离治疗病人
所有登革热病人或疑似病人都要及时隔离治疗。新发疫点的病人住院隔离期限从发病日起不少于7天。隔离室配有防蚊设施。病人较多的疫区,就地设臵临时隔离治疗点,防止扩散。
(1)诊断标准 1、诊断原则
江北区孔浦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依据患者的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综合判断进行临床诊断,确诊须有血清学或病原学检查结果。 2、诊断标准
2.1流行病学资料此是临床诊断不可或缺的依据。凡在流行地区、流行季节或15天内去过或来自流行区,和/或发病前5~9天曾有被蚊虫叮咬史。 2.2临床表现 2.2.1
突然起病,畏寒、发热(24~36小时内达39~40℃,少数患者表现为双峰热)。伴疲乏、恶心、呕吐等症状。
2.2.2伴有较剧烈的头痛、眼眶通、肌肉、关节和骨骼痛。 2.2.3伴面、颈、胸部潮红,结膜充血。 2.2.4表浅淋巴结肿大。
2.2.5皮疹:于病程5~7日出现多样性皮疹(麻疹样、猩红热样皮疹)、皮下出血点等。皮疹分布于四肢躯干或头面部,多有痒感,不脱屑。持续3~5日。 2.2.6少数患者可表现为脑炎样脑病症状和体征。
2.2.7有出血倾向(束臂试验阳性),一般在病程5~8日牙龈出血、鼻衄、消化道出血、皮下出血、咯血、血尿、阴道或胸腹部出血。 2.2.8多器官大量出血。 2.2.9肝肿大。 2.2.10伴有休克。 2.3实验室检查
2.3.1末梢血检查:血小板数减少(低于100×109/L)。白细胞总数减少而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分类计数相对增多。
2.3.2血红细胞容积增加20%以上。 2.3.3单份血清特异性IgG抗体阳性。 2.3.4血清特异性IgM抗体阳性。
2.3.5恢复期血清特异性IgG抗体比急性期有4倍及以上增长。
2.3.6从急性期病人血清、血浆、血细胞层或尸解脏器分离到DV或检测到DV抗原。 2.4病例分类
2.4.1疑似病例:具备2.1及2.2.1、2.2.2、2.2.3~2.2.7之一以上者。
2.4.2临床诊断病例:疑似病例加2.3.1(登革热流行已确定)或再加2.3.3(散发病例或流
江北区孔浦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行尚未确定)。 2.4.3确诊病例:
登革热:临床诊断病例加2.3.4、2.3.5、2.3.6中的任一项。 登革出血热:登革热确诊病例加2.2.8、2.2.9、2.3.2。 登革休克综合征:登革出血热加2.2.10。 (2)登革热的治疗原则
(1)一般治疗:急性期卧床休息,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在有防蚊设备的病室中隔离至完全退热为止。 (2)对症治疗:
1.高热时用物理降温,慎用止痛退热药以防止在G-6PD缺乏者中引起溶血。对于毒血症状严重的患者可短期使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如强的松5mg每日3次。
2.有大量出汗、呕吐、腹泻而致脱水者,应及时补液。尽可能使用口服补液,不宜大量补液以防止转变为脑炎型。
3.有出血倾向者,可采用一般止血药物如安络血、止血敏、维生素C和K.严重上消化道出血者可口服凝血酶、雷尼替丁等。
4.脑炎型病例应及时快速注射甘露醇等脱水剂,每6小时一次;同时静脉注射地塞米松。也可静脉滴注低分子右旋糖酐及速尿,与甘露醇交替使用。呼吸中枢受抑制者应使用人工呼吸机。
(3)登革出血热的治疗:以支持疗法为主,注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儿童补液可按每日100ml/kg,内含等量生理盐水与5%葡萄糖液。休克病例要快速输液以扩张血容量,并加用血浆或代血浆,但不宜输入全血,以免加重血液浓缩。可静脉滴注糖皮质激素以减轻中毒症状和改善休克。有DIC证据者按DIC治疗。 (五)、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
对疫点、疫区内不明发热患者做好病家访视,密切接触者要进行15天医学观察。 (六)紧急灭蚊
必须进行室内、外的紧急杀灭成蚊,尤其作好流行期间院内范围内的灭蚊工作。室内用喷洒或施用对人无毒的杀虫剂消灭成蚊。室外在搞好环境卫生的基础上重点对成蚊较多的竹、树林、等场所使用杀虫剂滞留喷洒处理。翻盆倒罐,填堵竹节、树洞,难于彻底清除的非饮用容器积水,可投洒废油类或缓释杀虫剂。 (七)划定疫点
凡已证实登革热发生或流行时,划定以病家为中心、半径50公尺周围的居民区作为疫点。
江北区孔浦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必要时配合上级部门对交通工具灭蚊和对有关人员进行检疫。
(1)消灭蚊虫孳生场所:翻盆、倒罐、填堵竹洞、树洞、消除一切形式的小积水。对孳生、繁衍的蚊幼虫的户内、外各种水缸、水盆、贮水池等倾倒、洗刷、换水、加盖等。 (2)药物灭蚊:采用灭虫剂杀灭成蚊,如敌敌畏、溴氰菊酯、马拉硫磷等。针对不同蚊种特点,选择最优时机和方法。灭蚊在白天进行,注意防止食品污染及人、畜中毒,室内喷药前要关好窗,喷完药关门,经1小时后再打开门窗。室外环境对伊蚊栖息场所(如竹林、园林、花圃、废旧轮胎贮藏地、沙井、暗渠、污水排放口、桥底、防空洞、建筑工地、废品收购站以及住宅周围场所等)进行大面积喷洒。对于难清除的非饮用水容器积水,可投洒废机油类或缓释杀虫剂。
(3)交通工具监督、灭蚊:配合协助上级部门在流行期内对进、出疫区的各类交通工具进行卫生监督,并予以预防性灭蚊。
五、保障措施和应急准备
医院设隔离留观室,留观室设在急诊科内,出现疫情后勤保障小组会同院感科、护理部、全科必须立即做好收治病人前的各项准备工作。院感科负责消毒药品、个人防护用品的准备,药库负责储备足够数量的消杀药械、个人防护用品,以准备疫情发生时应急处理需要。护理部负责医疗护理物品和救治药物的准备。总务科、院感科负责隔离留观室、隔离病房的准备,如床单位准备、勤工安排、车辆安排及环境保洁与消毒等。
六、疫情应急响应和终止
医院根据疫情和上级指示迅速作出反应,启动本预案。接到上级部门应急响应级别调整、终止信息后,作出响应级别的调整、终止。 七、预案制定
本预案由孔浦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织制定并发布实施,将定期根据登革热防控形势变化和实施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更新、修订和补充。
八、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生效,实施过程中如有与国家、省、市应急救援预案相抵触之处,以国家、省、市应急救援预案的条款为准。
宁波市江北区孔浦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018年2月15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