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分析心理护理干预对脑梗塞患者焦虑及抑郁情绪状况的影响。方法对88例脑梗塞患者进行治疗和相关护理,其中44例在治疗脑梗塞基础上进行常规护理,称对照组;另外44例针对患者焦虑及抑郁情绪状况附加专业心理护理干预,称为观察组。观察护理后患者焦虑及抑郁情绪状态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脑梗塞患者sas、sds评分降低幅度显著,并且治疗后评分值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具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纠正脑梗塞患者各期产生的负面情绪,使患者积极面对疾病,促进病情康复。 【关键词】心理护理;脑梗塞;焦虑;抑郁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9497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5268-02
脑梗死是常见的突发疾病,多发生于老年人,可因各种诱因突然引发脑血管供血不足,严重影响大脑正常功能,导致各种后遗症体征。此病发生突然,极易因抢救不及时而发生死亡。随着医疗技术不断改善,脑梗死死亡率呈下降趋势,可是各种语言、肢体等功能障碍严重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增加患者心理以及生理双重负担[1]。焦虑和抑郁负面情绪容易滋生于脑梗死各期,影响病情以及神经功能恢复,因此合理心理疏导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分析心理护理干预对脑梗塞患者焦虑及抑郁情绪状况的影响,现做出以下分析。 1资料与方式
11一般资料88例脑梗塞患者于2011年10月——2012年10入
住本院神经内科,诱发原因包括血压过高,饮酒过度、运动剧烈以及情绪波动等因素,均经影像学检查等诊断方法确诊,患者均为首次发病,神志处于清醒状态,其中男76例,女32例,患者体重为45-82kg,平均为5837kg,年龄35-75岁,平均(5214±231)岁,病程05-15天,平均235天。患者文化程度高中以下者65例,其余文化程度为高中以上。患者既往精神正常,将患者按一般护理(44例)和心理护理干预(44例)随机分组,2组患者各方面资料等均经统计学处理,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121对照组按神将内科常规利尿、监护、降压等护理方法。密切观察患者体征变化,适当对患者宣传健康教育,充分做好各功能恢复锻炼等相应基础护理工作。
122观察组在基础护理基础上增加心理疏导:首先对患者个人情况以及心理状态进行评估,了解患者负面情绪影响程度,了解患者平素性格,并询问患者文化程度、家庭状况等,对于平素性格偏内向者以及文化程度低,家庭背景较差者应给予更多重视和关怀。掌握与患者沟通技巧和方式,用心与患者及家属交流,劝导家属在照顾患者过程中应充满信心和希望,时刻让患者感到温暖,积极鼓励患者,展现给患者正面情绪,用乐观积极的态度感染患者,使其对未来生活怀有憧憬,缓解并逐渐消除消积心理,集中精神投入治疗过程中,配合专业人员指导,推进病情恢复进度。体贴关心患者日常生活,并详细回答患者心中疑虑,使患者以正确态度面对,唤醒
其战胜疾病的信念,同时以积极案例为代表鼓励患者重拾希望。与患者交流时注意言语以及动作暗示,以免对患者造成不良刺激,保持态度和蔼,语言通俗易懂,使患者时刻体会到他人对其的关心和重视。同时告知患者家属长期陪伴患者,用积极态度与患者交流,避免在患者面前表现悲观情绪。
13护理效果评定标准评定患者sas值(焦虑自评量表)和sds值(抑郁自评量表):依照患者所得分不同,将焦虑和抑郁程度分为轻度(50-59分)、中度(60-69分)、重度(70分以上)。 14统计学处理统计分析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测,如果p005。可见观察组患者心理状态较好,情绪较稳定,心情舒畅乐观。 3讨论
脑梗死患者后期致残率较高,因大脑皮质受损,神经功能传导障碍,将会引发一系列后遗症,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自主能力。时间越久,传导功能越差,脑神经敏感性越低,脑细胞逐渐死亡,从而造成永久瘫痪[2]。因此越早护理到位,对神经元冲动传导刺激性越大,使患者残存脑细胞不断增生,患者各种功能缺损恢复可能性越大。脑梗死后期的抑郁状态是高发精神障碍,可以见于脑梗死患者各个时期,延长各功能恢复时间。患者的心理状态可因多种因素不同而存在差异,如平素性格偏内向、文化低、家庭背景差等女性患者抑郁状态较严重,其心理负担较重,精神压力大,容易产生悲观心理,甚至放弃治疗,对生活失去希望[3]。脑梗死发病突然,病
情危急,患者实际是与死亡抗衡,急性期过后,患病易产生孤僻、恐慌,精神失措等负面反应,严重降低患者配合治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应定期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
脑梗死患者焦虑及抑郁情绪与一般抑郁症机理和症状表现不同,其发生率高峰多于病后半年至1年内,可通过正确心理调节方法得到缓解。焦虑及抑郁情绪产生原因主要是脑部损伤降低神经递质ne和5一羟色胺,两种递质传递通路阻碍,引发抑郁情绪。正面情绪一定程度上可调节递质失衡,纠正不良心理状态。在脑梗死患者恢复过程中,应正确评估患者心理情绪,了解患者情绪变化,给予患者正确及时的心理疏导,对患者病情恢复意义显著。本研究中,实施心理疏导的观察组脑梗塞患者sas、sds评分降低幅度显著,并且治疗后评分值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心理状态较好,情绪较稳定,心情舒畅乐观。由此可得,及时心理护理干预可纠正患者焦虑及抑郁情绪,使患者提高脑细胞活跃性,激发神经传导功能,对患者病情恢复起到积极作用,临床应大力宣传。 参考文献
[1]郑英华,冯鹛雄,郑纯脑卒中失语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9,3(31):538-539
[2]刘丽苹心理护理对脑梗塞患者焦虑及抑郁情绪疗效分析[j]赣南医学院学报,2011,31(6):804
[3]姜敏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11):46-4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