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好走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浅谈柴可夫斯基第六交响曲“悲怆”

浅谈柴可夫斯基第六交响曲“悲怆”

来源:好走旅游网
浅谈柴可夫斯基第六交响曲“悲怆”

⼤锣像丧钟⼀样预⽰着结尾的到来,铜管奏出庄重的和弦,引出弦乐带有哭腔的乐句,那个不幸的⼈⽣命即将⾛向终点,最后⼀点⼀点地失去呼吸,痛苦地闭上眼睛。

这部悲怆交响曲,是作者的天鹅之歌。作为作者最后⼀部⼤型交响乐。在⼩编介绍这部交响曲之前,让我们回顾⼀下之前的第四与第五交响曲。第四交响曲热情洋溢,但是危机四伏,因为作者刚从情感危机中解脱出来,但是也预见了命运的⽆情。第五交响曲虽然情感起伏不如第四那么⼤,但是那种莫名的危机感越来越近。以上两部作品虽然表达了⼈⽣的⼀些负⾯的东西,但是⼆者的结尾都是以胜利甚⾄狂欢结束的。现在,我们来到了第六交响曲⾯前,这部⾃传性质的悲情之作⾯前。 这部第六交响曲被冠以悲怆的标题,其实并不是作者的初衷,这部作品⼀开始以⼀个没有任何悲剧意味单词做为标题,翻译过来叫热情,或是激情。但是由于出版商的缘故,被弄成了⼀个法语单词,⽽这个法语单词的意思,就是悲怆。

这部作品有四个隐藏标题:青春,爱情,失望,死亡,就像是⼀个⼈的⼀⽣,虽然包括青春,爱情这些很美好的事物,但是负⾯的情绪⼀直贯穿着整部作品。这⼀点不难发现:第⼀乐章死⽓沉沉的主部主题与凶神恶煞的发展部,第⼆乐章中部叹息⼀样的下⾏乐句,第三乐章机械的抓狂的三连⾳,到最后⼀个乐章痛苦地闭上眼睛,迎接死亡。

这部作品的主⼈公是谁?就是柴可夫斯基本⼈,这⼀点也不难发现:从他的⽣活上看,⽼柴的⼀点也不幸福,他⾮常敏感多情,以⾄于⽤\"玻璃\"来形容他⼀点也不为过,这也导致他的⽣活充满了烦恼。从爱情上看,他更是痛苦的(不明⽩的⾃⼰⽹上搜⼀下),他有过极其失败的爱情。事业上,他也不是⼀帆风顺,⾃⼰的作品时常被⼈否定。从社会⼤环境上看,当时的俄国也呈现出混乱不堪的局⾯。最后加上作者觉得⾃⼰时⽇不多(作者在写第五交响曲时就写信给梅克夫⼈:\"我还不算⽼,但是我已经感到年龄的威胁)以及梅克夫⼈由于破产停⽌对⽼柴物质上的资助,⼀切的⼀切使得⽼柴写了⼀部⾃传性质的杰作,这部作品是作者的⼼⾎,就像作者说的⼀样:\"这部作品就像是我的宠⼉,以前的所有作品都不能与之相⽐。\"

这部作品,是⽼柴最后⼀部交响曲,她是写给全⼈类的,因为她囊括了⼈⽣活中最本能的情感,这部作品也是作者写给⾃⼰的,作者⽤⾳符给晚年的⾃⼰画了⼀张真实的⾃画像。第六交响曲的创新之处:

这主要体现在第六交响曲的末乐章。以往的末乐章都是兴⾼采烈的,狂欢的,胜利的但是这部作品并不是:末乐章是个哀伤的痛苦的慢速的乐章,就像⼀⾸挽歌。这打破了听众的聆听习惯,因为当时的听众都习惯以⼀个欢快的末乐章为作品画上句号,这部作品⼀反常态。这可能启⽰了马勒,马勒在第九交响曲(也是作者最后⼀部完整作品)的末乐章也⽤了这个⼿法,最后也是逐渐⾛向沉寂,极其微弱地结束整部作品。第六交响曲是否是终点?

关于这个问题,第六交响曲⼀定不是终点。虽然第六交响曲有⼀种难以摆脱的神秘感(作者指挥这部作品⾸演后不久就辞世了),但是稍微了解⽼柴的⼈都会发现,他构思过第七交响曲,第三钢琴协奏曲没有写完,长笛协奏曲也有⼀些草稿,如果你去维基⽹上查⼀下,你会发现,他有构思过⼏⼗部作品,只不过没等将其付诸实践,作者便与世长辞。虽然第六交响曲是⼀部彻头彻尾的悲剧,但是,如果⽼柴再活⼀阵⼦的话,这部作品只是⼀次情感宣泄罢了。乐章结构与乐队编制乐章结构:

1.Adagio–Allegro non troppo–Andante (柔板-不太快的快板-⾏板)2.Allegro con grazia (优雅的快板)3.Allegro molto vivace (⾮常活泼的快板)4.Finale: Adagio lamentoso (终曲:哀伤的柔板)乐队编制:

⽊管:3长笛(第三兼短笛) 2双簧管 2单簧管(A) 2巴松铜管:4圆号(F) 2⼩号(降B A) 3长号 1⼤号

打击乐:1组定⾳⿎ 1⼤⿎ 钹(吊钹与钹⽚) ⼤锣

弦乐:第⼀⼩提琴组 第⼆⼩提琴组 中提琴组 ⼤提琴组 低⾳提琴组演奏时长约为45-50分钟曲式分析

第⼀乐章 b⼩调-D⼤调-B⼤调 奏鸣曲式 约18分钟

第⼀乐章的开始,有⼀种⿊暗的,死亡般的压抑感,巴松就像呻吟着的垂死的⼈,奏出主部主题的碎⽚,弦乐⽆精打采地作为附和。在⽊管与弦乐的悲叹之后,就是乐章的主部主题。

主部主题是躁动不安的,就像是精神紧张的⼈,或是⼼事重重的⼈,这种疑虑像逐渐扩⼤的乌云,就这样,进⼊了连接部。连接部的开始光怪陆离,还是弦乐与管乐的对话,逐渐,两⽅变成了敌⼈,在连接部的结尾,双⽅互不相让,⽓氛极为紧张,很快,对抗的场⾯就过去了,留下⼤提琴孤独的舞蹈与弦乐组的仰望,迎接下⼀部分的到来。

呈⽰部与连接部的躁动过后,是⼀段著名的旋律,这段多愁善感情感细腻的旋律只要你听过⼀遍就很难将它忘记,这就是D⼤调的副部主题,优美得⽆法⽤语⾔来形容,但站在旋律后⾯的,却是作者⽆⾔的痛苦,这段旋律呈现两次:第⼀次,⼩提琴与⼤提琴带着弱⾳器将富有歌唱性的主题唱出来,稍显内敛,让听众觉得这段旋律应当捧在⼿⼼,不然就会融化掉,甚⾄消失得⽆影⽆踪。第⼆次,⼩提琴⽐第⼀次⾼了⼀个⼋度,不再⽤弱⾳器,⽽是热情地将主题呈现出来。两次主题陈述之间有⼀个插段,⼜体现了⽊管与弦乐之间的对话,速度也有所加快。第⼆次主题陈述之后,是感⼈的结束部,厚重下⾏的弦乐就像是风中飘摇的落叶,树叶缓缓下落,最后落在了地上。结束部的最后,副部主题再次出现,由单簧管与低⾳单簧管(或巴松)把呈⽰部画上句号。

突然,⼀声炸雷般的巨响,发展部开始了,发展部全部发展的主部主题,完全没有给优美的副部主题发展的机会。管乐突然拼命吼叫起来,⽓氛变得异常紧张令⼈⼼惊⾁跳,那种感觉就像天塌下来的感觉,⽤恐怖来说毫不过分,这是作者与命运做激烈的⽃争,剧烈的挣扎让听众退避三舍,乐队由此忽强忽弱,最后直⾄崩溃,⼀发不可收拾。发展部与再现部之间没有⼀点间隙,直接进⼊再现部。

狂暴过后,那个但优美的副部主题再次出现,但是增加了⼀份荒诞,诡异。最后留给听众的是悬⽽未决的结尾,使听众以猜测,思考的空间。

第⼆乐章 D⼤调-b⼩调-D⼤调 复三部曲式 约9分钟

这⼀乐章的灵魂就是“con grazia“即\"优雅地\",和紧张压抑的第⼀乐章相⽐,这⼀五拍⼦的圆舞曲乐章显得轻松许多,优雅许多,没错,这⼀乐章的主旨是甜蜜的\"爱情\"。

第⼀段分三个部分,第⼀部分是主题陈述,⼤提琴牵头奏出的主题就像⼀对年迈的夫妇坐在温暖的壁炉旁,回忆以往的爱情故事,感慨这⼀⽣的经历,但遗憾的是,⽼柴塑造了这么浪漫的⾳乐场景,但未曾体验过这等快乐与甜蜜。第⼆部分是主题的延伸,更加欣喜,更加甜蜜,像是聊到了⼀些有意思的话题,⽐如初见的羞涩等等。第三部分回到了温暖的主题中去,并做好过渡,为中段的到来做准备。

之前的⼀切像是幻想的D⼤调,中段像是⾻感的现实,乐曲转为了灰⾊的b⼩调,是这部交响曲最主要的调性。哀叹的下⾏乐句,让听众想到了第⼀乐章呈⽰部的结束部,定⾳⿎令⼈不适地以⼋分⾳符与⼋分休⽌轻轻奏出圆舞曲的五拍。为什么在甜蜜的幻想后出现这样⼀段哀叹般的⾳乐?因为作曲家拥有⼀段并不成功的爱情,这段爱情给作者难以治愈的创伤,甚⾄使得作者曾经试图跳河⾃杀。

中段结束后,乐曲回到温暖的主题,单三部曲再现之后,⼜是个匪夷所思的结尾,结尾不再温暖,⽽是迷茫的,孤独的,这预⽰着什么呢?

第三乐章 G⼤调-E⼤调-G⼤调 不规则的奏鸣曲式 约10分钟

这是个热情似⽕,速度很快的乐章,热烈的三连⾳让听众想到了塔兰泰拉舞曲,但是,这个乐章听众很容易被表⾯牵着⿐⼦⾛:如果你认为这⼀乐章很好玩的话,那就⼤错特错了。表⾯来看,这⼀乐章像是进⾏曲和快节奏战⽃般的塔兰泰拉舞曲的结合体,看似热情昂扬,实则不是。本乐章旨在描述如何通过⽃争最后导致\"失望\"这⼀结果的,就像⼀个被⽣活戏弄的病态的⼈在抓狂,不知所措,追求⽣活但是屡次失败,最后不得不以失望收场。

这个乐章是个没有展开部的奏鸣曲式,⾳乐中⼈与邪恶势⼒⽃争,从⽽充满了进⾏曲风格的乐段。主部主题中弦乐以旋风的速度快速进⾏,就像是穿这⽃篷的怪物在空中飞⾏,管乐从弱到强,达到⼀种让⼈厌恶的效果,就像马勒第六交响曲的谐谑曲,但是没有那么夸张。副部主题曲调刚劲有⼒,像是迎接挑战,积极应对,就像⼀个⼈迎接⼀个未知的挑战,如何先想⽅设

法应对。本乐章中并⽆展开部,于是⾳乐直接进⼊了再现部。再现部则以⼀种\"⾼涨\"的,\"豪放\"的情感演奏,⾳乐步⼊了⾼潮并在⾼潮中结束,结束的时候很热烈,但是如果你仔细听的话,热烈的⾳符中只有不情愿以及⽆可⾔说的可怕的失落感,第三乐章连滚带爬地完成⾃⼰的⾳符,⾛向最后的乐章。 第四乐章 b⼩调-D⼤调-b⼩调 单三部曲式 约10分钟

什么叫做⽆尽的悲怆,什么叫做⽣⽆可恋,什么叫做彻彻底底的绝望,什么叫做毫⽆希望,这⼀乐章就是答案。对于柴可夫斯基来讲,死亡是最可怕的敌⼈,这和宗教信仰有着⼀定的联系,马勒相信来世,所以你在他的第九交响曲的末乐章感受不到过度的哀伤,只是留恋这个世界,与这个世界道别,之后进⼊另外⼀个世界,但柴可夫斯基不⼀样,他信仰与马勒完全不同,死亡就是彻底死亡,只有⿊暗和坟墓,只有痛苦地闭上眼睛,迎接死亡的到来。这⼀乐章就是象征着\"死亡与凋零\"的乐章,如果说前三个乐章还有希望的话,这⼀乐章则完全没有希望,只有⽆⼒的长叹和极度的哀伤。当结尾出那⼀丧钟敲响的时候,⼀切都结束了。

单三部曲式的末乐章以柔弱的哀婉弦乐开始,⼀个撕⼼裂肺,孤芳⾃赏,葬礼般的主题,灰⾊的b⼩调主题,就像滴⾎的碎了的⼼,弦乐虽然向上进⾏,但也是徒劳的哀嚎,表现出⼀个可怜的⼈,在现实的⼀再打击下失去了希望,想反抗,但没有⼒⽓。主题再次陈述,这次就沉寂下去,哀叹下去,直到呈⽰部结束。

中段很早就到来了,转⼊了D⼤调,转⼊⼤调丝毫没使⾳乐的悲剧性减少,反⽽增加了,这是令⼈痛苦的回忆,像是把之前最美好的回忆撕成碎⽚,打得七零⼋落,最后,不得不再次被悲伤打回⽆底的漩涡,再次被痛苦地主题折磨。

再现部到来了,主题依然被演奏着,就在这时,乐曲进⼊末乐章的最⾼潮,那个失去希望的⼈再次向冥冥主宰挥舞着拳头,仰天长问,悲哀的⽓氛达到极点,圆号的声⾳好似垂死的带着呼吸机的病⼈,从喉咙发出的可怕声⾳,接近失控弦乐就像被硬扯下来并被踩得粉碎的花瓣,散落了⼀地。

结尾是极其悲痛的,⼤锣像丧钟⼀样预⽰着结尾的到来,铜管奏出庄重的和弦,引出弦乐带有哭腔的乐句,那个不幸的⼈⽣命即将⾛向终点,最后⼀点⼀点地失去呼吸,痛苦地闭上眼睛。视频⽹址:http://v.360kan.com/sv/cILlbW4mURTyUC.html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aog.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