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市政工程管线综合优化问题探讨

来源:好走旅游网
市政工程管线综合优化问题探讨

摘要:近年来,在国家新型城镇化发展背景下,各城市“重地上、轻地下”的管线建设管理观念逐渐得以转变,强调对城市管线必须合理规划、统筹协调,以保持城市“血脉”畅通无阻,保证地下管线按规划实施,确保地下空间资源可持续发展。传统管线综合规划的核心是在各类管线专业完成单项规划后,统计市政道路下的管线类型与数量,并进行平面与竖向排布,规划思路相对单一,交通影响大等问题,特别在“窄路密网”城市发展模式下,这一矛盾尤为突出。因此,探讨管线综合规划的优化策略对于完善城市规划体系、提高城市运行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篇文章对市政工程管线综合优化问题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市政工程;管线综合优化;问题探讨 引言

随着城市化建设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市政工程中的地下管线工程也产生了各种全新变化。除了地下管线越加复杂之外,相关施工要求也持续增加。而地下管线施工主要是以管道安装为主,从而满足城市居民日常通信、供电、排水等方面的要求。如果地下管线产生各种故障问题,将会对人们日常生活产生直接影响。为此在实际工程建设中,应该重点关注地下管线施工技术,提高地下管线工程质量。

1政工程管线综合优化途径 1.1交叉口竖向设计

所谓市政工程管线综合交叉口竖向设计主要是指在道路等的交叉口位置进行各类管线空间位置的合理规划设计与布置,既保证各类管线之间间距符合设计及安全运行的要求,又能节省空间,减小土方开挖量和工程成本。交叉口往往是城市交通运输的关键部位,交叉口管线设计的科学与否直接影响交通管线运行的安

全性与效率,所以,管线综合交叉口竖向设计是市政工程管线设计的重要部分,关系到管线网络安全运行及市政工程社会效益的顺利发挥。

1.2管线数量密集化

针对城市管线系统,一方面,由于城市规模不断扩大、规划标准不断提高,各类工程管线的数量和规格普遍增大;另一方面,在城市现代化、智能化发展背景下,地下缆线规模激增,各类工程管线还需额外考虑感知设备的安装空间,导致管线占据空间进一步增加;加之开放街区道路与建筑相对拉近,给有限的道路空间带来极大的挑战。

1.3设计原则

就设计原则而言,首先应严格控制交叉口管线埋深,既能有效减小工程量和施工规模,控制施工成本,又能避免地下水对地下管线可能的腐蚀。第二,应减小除地形制约之外不必要的弯曲设置,因为管道弯曲会导致传输过程中管道压力及能量方面的损失,导致施工难度、管道运营成本及施工成本等均增大。此外,还应加强对交叉口处有限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且管线之间水平及垂直净距均应严格按照《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及相关规范所要求的最小净距确定,条件允许的交叉口最好设置管线敷设综合沟,为日后维修及维护提供便利。

2地下管线保护技术分析 2.1地下管线摸底排查

施工前,需要对地下管线实施有效的摸底排查。随着现代检测技术不断进步和发展,可以有效应用红外线检测技术,针对热水管线等线路实施有效检验,而借助雷达检测技术能够对水管和电缆等管线实施有效检测,拥有较高的检测效率,能够实现快速、便捷检测,提升整体检测效果。针对地下管线实施深入调查过程中,应该进一步联系地下管线图纸实施准确分析,将实际检测结果作为基础标准,及时汇报和梳理其中的差异性问题。因为地下管线中各种天然气管线一旦出现管道泄漏以及破坏现象,便会直接引发各种存在较高危险性的安全事故,所以针对地下管线实施全面摸底排查过程中,需要对具体内容进行详细勘察,特别是管线

的材质、数量和分布等内容实施合理检查,进一步缩减人为主观性问题。在实际勘察中,应该针对不同勘察结果实施细致总结,随后通过书面形式汇总,按照具体检测要求严格实施,根据检测标准开展各项工作,同时在实际工程建设中,还需要合理进行线路保护。

2.2地下管线浅埋加盖施工技术

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要对管线进行浅埋,但在浅埋的过程中,施工人员要掌握管线的直径距离,根据直径距离计算沟槽直径,这样当管径距离增多时,施工人员则可以在管道铺设环节,对管线进行加固,这时,地下管线浅埋加盖施工技术就凸显其作用,该技术可以在混凝土浇筑的过程中,定位管线的具体位置,并辅助施工人员加固管线。该技术也可以在地下管线和保护墙起到一定的稳定作用。而如果管线距离较小,施工人员在可以运用加槽盖法,从而在地下管线施工时,为其管线提供较有力的保护。研究显示,地下管线浅埋加盖施工技术在运用的过程中可以使施工人员有效地降低挖槽管径与设计方案之间存在的误差,并且该技术也可以提升市政工程建设的质量,在运用该技术时,施工方可以在保障地下管线稳定安全的基础上,增强市政工程地下管线使用期限,因而,该技术较为受施工单位的重视。

2.3协调是管线工程建设管理的关键

从我国目前的工程建设水平来看,管线工程建设体系本身的技术管理规范科学、完备,加上注册设备工程师制度,多年成熟的运行实践表明,就单个管线工程实现自洽的工程成果是有技术保障的。在单个管线工程能够保证质量的条件下,为何一旦涉及管线的多个工程一并实施时,就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究其原因,就是不同管线工程之间、管线工程与其他工程之间的协调出现了问题,由此可见,管线协调工作就是在管线建设这个关键环节需要把控的关键问题。

2.4深埋地下管线施工技术

在保护地下管线的过程中,通常施工单位为施工人员提供保护方案和保护方法,以便于施工人员可以顺利地完成地下管线保护施工。其中作为有效的保护方法就是分层注浆的方法,此种方法是在施工时施工人员将混凝土灌入管道的土体

中,以此提升管道的安全性能,但在运用此种方法时,施工单位要合理安排灌浆孔的位置,这样可以了解管理两侧的距离,以便均匀分配浆孔。与此同时,浆口、管路的距离应该在20cm左右,这样则可以提升加固效果。其次,为了防止在灌浆的过程中出现浆液扩散的现象,施工人员应有顺序地进行灌浆,从而使其管道形成加固层。对于灌浆的对象必须是土体。所选择的灌浆材料应该是水泥、水玻璃浆液。对于灌浆的厚度应该在2m,并同时使用振动钻机将浆液注入土地中。此外,施工人员必严格按照灌浆的标准和参数,以确保灌浆的顺利进行。

结束语

通过对市政工程保护工程管线综合优化设计问题的分析表明,市政工程管线综合交叉口竖向设计是管线综合设计中的关键性环节,且其设计难度大,需要考虑的因素多,管线综合规划必须突破传统的单一工作方式,参与到各专业管线规划方案,乃至用地布局、道路系统的整体规划方案过程中,从管线布局协调、敷设方式多元、平面位置优化、竖向空间创新等方面入手,做到管线敷设问题与需求的实时对比调校,实现城市地下工程管线服务效能的大幅提升,保障城市规划的统一性和科学性。

参考文献

[1]董驹萍.道路空间精细优化设计——以市政管线为例[A].中国城市规划学会、重庆市人民政府.活力城乡美好人居——201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3城市工程规划)[C].中国城市规划学会、重庆市人民政府:中国城市规划学会,2019:9.

[2]姚蔚然.探讨市政工程管线的优化与创新应用[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18(12):260.

[3]覃露才.狭小空间市政管线综合布局优化研究[J].城市规划,2018,42(06):105-110.

[4]燕海峰,吴奇峰.临近地铁的市政管线工程优化设计及工艺[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8,41(02):24-25.

[5]郝凌霄,张成贵.市政工程管线综合优化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7(30):23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