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模拟试卷语文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 分 值:150分
一、语言文字语用(共20分) 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这首歌创造的音乐形象,几乎是一个时代的缩影,祖祖辈辈走西口的悲凉、苍远被唱得淋漓尽至,曲调高亢(kàng )低回,大开大阖( hé),充满张力,情韵动人。 ..
B.眼前的亭台楼榭把柳永的思绪拉到了很久以前,往昔的繁华富庶(shù)之地,现如今早已是荠(jì )..
麦青青、麋鹿悠悠,苍海桑田的变迁留给柳永的是不尽的人生思索。
C.他仔细分析了民族唱法和语言对旋律的影响,可说是谙(yīn)熟个中技巧,才能把旋律印象捕捉得那样.准,吃得那样透。所以,经他编配出来的歌,唱起来都是朗(lǎng)朗上口。 .D.客中凄清萧疏的残秋,勾起的只能是他对故乡的无限向往和眷(juàn)恋;乡关不见的无奈只能让这位.疲倦的天涯羁(jī)客倍增难言的凄楚和难以自拔的苦痛。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题。
【甲】乡村记忆是乡愁的载体,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物质文化的记忆,如日常生活用品、公共活..动场所、传统民居建筑等“记忆场所”,另一方面是非物质文化记忆,如村规民约、传统习俗、传统技艺以及具有地方特色的生产生活模式等。乡村物质文化记忆与非物质文化记忆常常相互融合渗透,构成一个有机整体。..这些乡村记忆是人们认知家园空间、乡土历史与传统礼仪的主要载体。在城镇化的过程中留住他们,才能留住乡愁。
仅仅留住乡村记忆而不进行呵护,乡村记忆会逐渐失去原有魅力。【乙】呵护乡村记忆,使其永葆“温度”,就要对相关记忆场所做好日常保护工作,为传统技艺传承人延续传统技艺创造条件,保持乡村传统活动的原有..品质。比如,对一些乡土景观、农业遗产、传统生产设施与生产方法等有意识地进行整理维护。【丙】对于乡村中的集体记忆场所,如村落的祠堂、乡村的入口、议事亭、祭祀场所等,不可因为城镇化就让其全部消亡,而应对这些承载着人的情感和记忆的场所定期维修。既要让当地居民生产生活更为方便,又要让游子在故乡找到依依不舍的归属感。 ....
2.文段中加点的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载体 B.渗透 C.保护 D.依依不舍
3.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2分) A.甲 B.乙 C.丙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就真正意义上的法律而言,不管在哪个国家,没有法律就没有真正的自由;因此可以说,一个国家制定法律的目的不是废除和限制人民的自由,而是为了保护和扩大人民的自由。
B.昨天是“青春杯”作文大赛截稿日期的最后一天,他刚好把电子稿件发送到了编辑部。
C.在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里,庄子的智慧是具有魅力的,他的思想矿藏里包含了对自然、对人生、对历史
的提问。
D.几乎每个网络使用者都遭遇过美国专家所说的网络“黑洞”,网页毫无原因地无法打开,电子邮件莫名
其妙地丢失,原因都可能是由于网络“黑洞”所致。
5.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找出人工降雨形成过程的四个重要词语。(4分)
一家瑞士公司采用新技术,在阿联酋东部地区制造了超过50场暴风雨。为制造人工降雨,这家公司建造了五个用以生成带负电荷粒子的电离装置,这种外形就像钢柱上的灯罩似的装置可以电离生成大量带负电荷的粒子。每个电离装置配备了20台发射器,可以将数万亿个催化云形成的带负电荷粒子发射到高空,它们被送
1
上高空与阳光照射地面释放热量生成的气团汇合。带负电荷的粒子具有吸附尘埃微粒的天生本领,一旦到达生成云的合适高度,带负电荷的粒子将吸引空气中漂浮的水分子,令其在自己周围凝结。只要空气中有足够的水气,就会产生数十亿个水滴并形成云雨。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6.仿照下面诗歌另写一节诗。要求另选对象,修辞手法相同,句式相近。(5分)【改编,由最近绍兴的模拟试卷想到改题型】
眼睛很宽容, 能装下整个世界; 它又很苛刻,
容不得一粒沙尘。
二、现代文阅读(共3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10分)
传统相声和相声传统薛宝琨相声之所以采取最简易(也是最高妙)的对话聊天方式,其实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整合与沉积过程。文学史家们早就指出唐代由“参军”“苍鹘”扮演,“咸淡见义”“一主一从”的“参军戏”,就是“古代的相声”。但“参军戏”并没有直接向现代相声形式发展,而是从宋代“滑稽戏”开始,便向戏剧靠拢了。直至清末民初,相声才在吸纳诸多民间说唱技艺的根基上从戏曲中脱颖而出,从行当角色变为艺人本我,从情节的噱头变成叙述或评点的包袱,极大地提升了我们民族的喜剧意识。
形式的背后是内容观念。数百篇的传统段子,几乎覆盖了近世以来北方市民生活物态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方方面面,也同是“性—情—理—心”这一群落文化心理纵向深入的过程。
物态文化源于性。“食色性也”,这是人们生存的需要。传统段子展示了近世以来市民意识中比“天理”更重要的“人欲”。不是羞羞答答而是无所顾忌,不是蹙眉颦泣而是笑脸高扬。并且,在欲望不能满足的“悲剧性”中,凸显人性被扭曲的“喜剧性”。《梦中婚》做梦娶媳妇的幻觉、《醋点灯》无钱打油的荒唐,无不在“含泪的笑声”中嘲弄、批判现实。
行为文化依于情。传统相声的世俗性决定了它要“出则事公卿,入则事父兄”——延揽人际行为的一切方面。人情冷暖世态炎凉渗透一切人际关系。父子、夫妻、兄友的伦理秩序因世道骤变变得尔虞我诈、虚情假意。《化蜡扦》《五人义》等深刻揭示了伪善的可鄙、陋俗的可笑。制度文化据于理。“人理”就是“天理”。传统相声比近世任何一部谴责小说都毫不逊色地展示了这丑陋卑劣的社会变态:《贼说话》——“贼”没偷成反而“被偷”,《小神仙》举世皆穷唯江湖术士发迹变泰,描绘着人心不古的一切。
精神文化归于心。传统段子在《当论》《酒论》《赌论》《哭笑论》这诸多“论”中,抒发并释放了市民的愁绪,表述了人们朝不虑夕、六神无主的生存尴尬。《当论》揭露以实物为抵押的高利贷者,是怎样乘人之危不择手段地敲诈勒索。一件皮袄到了当铺往往被贬得一文不值。各种生意,无论是大是小,都以损人利己为目的。
讽刺是传统相声的光华。传统相声的讽刺由情及理,以理驭情,始终遵循“婉而多讽”的方式。即使对贪官污吏的讽刺,也都令人感到铸就其性格堕落的社会和历史阴影。传统相声还充满着自嘲和自省精神,就在这一省一嘲之间坦露胸怀,寻找心灵的自由,“引起疗救的注意”。
显然,作为市民艺术的传统相声,始终在世俗的沟壑里滚动,沾染上许多旧世界的尘埃不足为怪。尤其是深入骨髓的“小市民”趣味,更是其致命的地方;但情趣的提高,当伴随整个社会文明的历史进程。 7.下面对“传统相声”的理解,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3分)【改编,调整部分选项】
A.传统相声内容几乎覆盖了近世以来北方市民生活方方面面的文化,这是因为它本身就是在吸纳诸多民间艺术的基础上形成的。
B.文学史家们指出,我国古代就有相声,如唐代的“参军戏”、宋代的滑稽戏等,现代相声作为一种独立艺术形式,形成于清末民初。
C.传统相声的精华在于讽刺。这种讽刺有情有理,并且能波及造成被讽刺者性格堕落的社会环境和历史渊源。
2
D.传统相声中既有传统艺术,也有世俗糟粕,尤其是小市民”趣味,是其致命的地方,影响着整个社会文明的历史进程。
8.下面对传统相声文化内涵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3分)【改编,调整部分选项】 ...
A.北方市民生活物态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方方面面在传统相声中都有所反映,也同是“性—情—理—心”这一群落文化心理纵向深入的过程。
B.传统相声是市民艺术,传统段子覆盖的物态文化源于人们生存的需要,相声在“含泪的笑声”中反映“人性”和“人欲”,嘲弄、批判现实。
C.传统相声中的行为文化依于情。人情冷暖世态炎凉渗透一切人际关系,这就决定了传统相声的世俗性。 D.制度文化据于理。“人理”就是“天理”。传统相声比近世任何一部谴责小说都毫不逊色地展示了这丑陋卑劣的社会变态。
9.用自己的语言简要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4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20分)
父亲的鞋子
李汉荣
那年,记得是深秋,父亲搭车进城来看我们,带来了田里新收的大米和一袋面条。“没上农药化肥,专门留了二分地给自己种的,只用农家肥,无污染,保证绿色环保有机,让孙女吃些,好长身体。”父亲放下粮袋,笑着说。我掂量了一下,大米有五十来斤,面条有三十多斤。鼓鼓囊囊两大麻袋,不知他老人家一路怎么颠簸过来的。老家到这个城市有近一百华里路,父亲也是快八十岁的老人了。看着父亲一头的白发和驼下去的脊背,我没有说什么,心里一阵阵温热和酸楚。
父亲看着我们刚刚入住的新房,墙壁雪白,地板光洁,说,这辈子当你的爹,我不及格,没有为你们垫个家底,你们家里,连一片砖我都没有为你们添过,也没有操一点心,也没帮过一文钱,我真的不好意思。只要你们安然、安分,我就心宽了。我不住地说,爹你老人家还说这话,我们长这么大就是你的恩情,你身体不错好好活着就是我们的福分,别的,你就别想多了。
父亲忽然记起了什么,说,嘿,你看,人老了忘心大,鞋子里有东西老是硌脚。昨天黄昏在后山坡地里搬包谷,又到林子里为你受凉的老娘扯了一把柴胡和麦冬,树叶啦,沙土啦,鞋子都快给灌满了,当时没抖干净,衣服上头发上粘了些野絮草籽,也没来得及理个发,换身像样的衣服,就这么急慌慌来了。走,孙女儿,带我下楼抖抖鞋子,帮我拍拍衣服上的尘土。我说,就在屋里抖一下,怕啥,何必下楼。父亲执意下楼,说新屋子要爱惜,不要弄脏了。
楼下靠墙的地方,有一小片长方形空地,还没有被水泥封死。父亲就在空地边,坐在我从楼上拿下来的小凳子上,脱了鞋子仔细抖,又低下身子让孙女儿拍了衣服,清理了头发。上楼来,我帮父亲用梳子梳了头发,这是我唯一的一次为他梳头。我看清了这满头的白发,真有点触目惊心,但我又怎能看清,白发后面积压了多少岁月的风霜?
第二年春天,楼下那片空地上,长出了院子里往年没有见过的东西,车前子、野茅草、蓑草、野薄荷、柴胡、灯芯草、野蕨秧、野刺玫,在楼房转角的西侧,还长出一苗野百合。大家都感到惊奇,有个上中学的孩子开玩笑说,这不就是个百草园吗?
大家都说,新鲜,真新鲜。也有人说这个院子向阳,有空地就不愁不长苗苗草草。议论一阵也就不再管这事了。
只有我明白这些花草的来历。它们来自父亲,来自父亲的头发、衣服和鞋子,来自父亲的山野。 是的,父亲也许没有带给我们什么财富、权力和任何世俗的尊荣,清贫的父亲唯一拥有的就是他的清贫,清贫,这是父亲的命运也是他的美德。
但是,比起他的没有留下什么,父亲更没有带走什么,连一片草叶、一片云絮都没有带走。 他没有带走的一切,就是他留下的。
连我对他的感念和心疼,他也没有带走,全都留在了我的心里。这么说来,我的所谓的感念和心疼,说到
3
底还是我从父亲那里收获的一份感情,直到他不在了,我仍然在他那里持续收获着这种感情。而他依然一无所有地在另一个世界孤独远行。
是的,他没有带走的一切,就是他留下的。我看着大地上的一切,全是一代代清贫的父亲们留给我们的啊。 何况,我的父亲,曾经,他把他的山野、他的草木、他的气息都留给我们。
他清贫的生命,又是那般丰盛和富有,超过一切帝王和富翁。在他的衣服上拍一下,鞋子里抖一下,就抖出一片春天。
父亲越去越远,越去越远,他留下的草木,永世芳香。 10.根据文章前三段文字,简析父亲的形象特征。(4分)
11.这篇散文以“父亲的鞋子”为题,用意何在?(5分)
12.画线的句子好在哪里?请赏析。(5分)
13.作者在文末说“父亲越去越远,越去越远,他留下的草木,永世芳香”,联系全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6分)
【现代文阅读,改编,调整部分选项,调换部分题型】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4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8题。(20分)
栾布者,梁人也。始梁王彭越为家人时,尝与布游。穷困,赁佣于齐,为酒人保。数岁,彭越去,之巨野中为盗,而布为人所略卖为奴于燕。为其家主报仇,燕将臧荼举以为都尉。臧荼后为燕王,以布为将。及臧荼.反,汉击燕,虏布。梁王彭越闻之,乃言上,请赎布以为梁大夫。 . 使于齐,未还,汉召彭越,责以谋反,夷三族。已而枭彭越头于洛阳下,诏曰:“有敢收视者,辄捕之。”..布从齐还,奏事彭越头下,祠而哭之。吏捕布以闻。上召布,骂曰:“若与彭越反邪?吾禁人勿收,若独祠而哭.之,与越反明矣。趣亨之。”方提趣汤,布顾曰:“愿一言而死。”上曰:“何言?”布曰:“方上之困于彭城,败.荥阳、成皋间,项王所以遂不能西,徒以彭王居梁地,与汉合从苦楚也。当是之时,彭王一顾,与楚则汉破,与汉而楚破。且垓下之会,微彭王,项氏不亡。天下已定,彭王剖符受封,亦欲之万世。今陛下一征兵于梁,.
彭王病不行,而陛下疑以为反,反形未见,以苛小案诛灭之,臣恐功臣人人自危也。今彭王已死,臣生不如死,请就烹。”于是上乃释布罪,拜为都尉。
孝文时,为燕相,至将军。布乃称曰:“穷困不能辱身下志,非人也!富贵不能快意,非贤也。”于是尝有德者厚报之,有怨者必以法灭之。吴、楚之乱,以军功封俞侯,复为燕相。燕齐之间皆为栾布立社,号曰栾公社。
景帝中五年薨。子贲嗣,为太常,牺牲不如令,国除。
太史公曰:“栾布哭彭越,趣汤如归者,彼诚知所处,不自重其死。虽往古烈士,何以加哉!”
(《史记·季布栾布列传》)
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枭彭越头于洛阳下 枭:悬头示众 B.祠而哭之 祠:祭祀 C.趣亨之 趣:赶陕 D.微彭王,项氏不亡 微:不是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①梁王彭越闻之,乃言上 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B.①方上之困于彭城 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4
C.①有敢收视者,辄捕之 ②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D.①为其家主报仇 ②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梁王是平民时,栾布就和他交好,因为贫困,栾布就给人作雇工,几年后又被人卖作奴仆。孝文帝时
做了燕国丞相、将军。
B.汉高祖诛杀了彭越,灭了三族,将彭越的首级悬于城头,不许任何人收敛。栾布却不顾这些,取下彭
越的首级,“祠而哭之”,足见其重义轻生。
C.由于栾布违反皇上旨意祭祀彭越而被逮捕,将要烹杀的时候,栾布沉着面对,据理直谏,最终皇上赦
免了他,还任命他为都尉。
D.栾布去世后,他的儿子栾贲继承爵位,担任太常,因祭祀所用的牲畜不合法令的规定,封国被废除。 17.用“/”给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3分)
亦尝观于射乎?正鹄①者,射者之所志也。于是良尔弓,直尔矢,养尔气,蓄尔力,正尔身,守尔法,而临之。挽必圆,视必审,发必决,求中乎正鹄而已矣。正鹄之不立,则无专一之趣向,则虽有善器、强力,茫茫然将安所施哉?况乎弛焉以嬉嫚焉以发初无定的亦不期于必中者其君子绝之不与为偶以其无志也。
《尚志斋说》宋·虞集
【注】 ① 正鹄:靶心。
况乎弛焉以嬉焉以发无定的不期于必中者君子绝之与为偶其无志也。
1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项王所以遂不能西,徒以彭王居梁地,与汉合从苦楚也。(3分) 译文:
(2)栾布哭彭越,趣汤如归者,彼诚知所处,不自重其死。虽往古烈士,何以加哉!(5分) 译文:
【文言文板块,改编为主,多方采集】 (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9—20题。(8分)
浣溪沙·蓼岸风多橘柚香
【五代】孙光宪
蓼岸风多橘柚香。江边一望楚天长。片帆烟际闪孤光。 目送征鸿飞杳杳,思随流水去茫茫。兰红波碧忆潇湘。
19.上阕“一望”二字颇为传神,表现了主人公顷刻间由 转为 的情绪变化。(2分) 20.本词是如何表达情感的?请结合下阕作赏析。(6分)
【改编,改变不多】
(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1—22题。(6分) 【改编,局部调整】
材料一 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材料二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论语·八佾篇第三》
材料三 王者之制:道不过三代,法不贰后王。道过三代谓之荡,法贰后王谓之不雅。衣服有制,宫室有度,人徒有数,丧祭械用皆有等宜,声则凡非雅声者举废,色则凡非旧文者举息,械用则凡非旧器者举毁。夫是之谓复古。是王者之制也。——《荀子·王制第九》
【注】道不过三代,法不贰后王:三代指夏商周三代,后王指当今君王。奉行的政治原则不超出夏商周三
5
代,实行的法度不背离当代的君王。
21.荀子提倡的礼制与孔子提倡的礼有何相同点?(2分)
22.孔子的“礼”与荀子的“礼”有哪些不同之处?试作评析。(4分)
(四)古诗文默写。(6分)
2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6分) (1)淇则有岸,____▲____ 。总角之宴,____▲____。(《诗经•氓》) (2)锲而舍之,____▲____ ;锲而不舍,____▲____。 (《荀子•劝学》)
(3)弦弦掩抑声声思,____▲____。低眉信手续续弹,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 (4)子曰:“默而识之,____▲____ , ____▲____ ,何有于我哉?” (《论语•述而》) (5)____▲____,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____▲____。(杜牧《阿房宫赋》) 四、作文(60分)
24.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牛津大学的著名学者布洛克认为:“人文主义传统的最重要和始终不变的特点之一就是人的尊严——其他一切价值的根源和人权的根源就是对此的尊重。”司汤达所作的《红与黑》中,主人公于连就有着高度的自尊心,高度的人格独立意识。他说,“我出生低贱,但决不卑贱”,“我有的是内心的高贵”。
对上述的一段文字你有什么样的思考?请对以上的文字加以评说,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题目自拟。②不得少于800字。③不得抄袭、套作。
2019年高考模拟试卷语文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
1.(3分)D 解析【A项至——致 B项苍——沧 C 项“谙”读ān 。 2.(3分)C 解析,“保护”改成“维护” 。
3.(2分)A解析“另一方面”前面的“,”改成“;”。
4.(3分)C(A项“目的不是……,而是为了……”成分赘余,应把“为了”删去;B“截稿”就有截止到某个时候的意思,与后面“最后一天”重复;D“原因……所致”表述重复,删去“所致”或“原因”改“这”。) 5.(4分)
示例:电离(或电离生成) 发射(或送上高空) 汇合 凝结 6.(5分)
示例:嘴巴很豁达,吞得下所有辛酸(2分);它又很狭隘,说不得一点是非(3分).
友情很宽容,它能让别人容得下你的许多缺点;它又很脆弱,往往因为一件小小的事情而彻底破裂. 【解析】答题时要注意:第一,运用拟人手法;第二,要反映同一事物的正反两方面;第三,要保持句式结构一致.
二、现代文阅读(共30分) (一)(10分) 7. C 8.C 9.(4分)
①重视炼字造句,重视叙述语言风格的选取,追求语言的准确性。 ②应从古代文言文中汲取营养,在简约和内蕴上下足功夫。 (每点2分,共4分) (二)(20分) 10.(4分)
①深爱孩子,不管路途遥远和自己年迈,进城给儿子送大米和面条;
②朴实善良,为没给儿子买房出过力而感到内疚,连掸身上的尘土也要到楼下去。 (言之成理即可,答对一点给2分,答对二点给4分)
6
11.(5分)
①“父亲的鞋子”既是文中的重要物象,又是行文的线索, ②串起了全文的叙事、议论和抒情。
③以小见大,寻常的物象背后寄寓了深刻的人生意蕴。
(意思对即可,答对一点给2分,答对两点给4分,答对三点给5分) 12.(5分)
①运用对比、比喻(说粘连也行)的手法,
②赞美父亲的生命尽管清贫却意义丰盛,给我们留下丰厚的人生启示, ③语言精练,韵味悠长。
(手法2分,只要说出一种即可,内容2分,从句子含义和句子美感两方面评,择一即可,1分) 13.(6分)
①父亲也许没有带给我们什么财富、权力和任何世俗的尊荣,却给我们留下了美德和深厚的感情; ②父亲虽然远去,却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让我们一生缅怀不尽; ③以“草木”作比,喻父亲美德永世芳香,形象生动;
④呼应前文关于春天院子里长出花草的描写和议论,深化题旨。 (一点2分,答对三点即可)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40分) (一)(20分) 14.(3分) D
解析 重点考查考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能力。“微”应解释为“如果不是”。 15.(3分)B
解析 重点考查考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用法的能力。B项都是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A项就,便/却,反而;C项的人/的人,定语后置的标志;D项替/被。 16.(3分)B
解析 重点考查考生把握文章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取下彭越的首级”有误,应是“在彭越的首级下汇报”。 17.(3分)
况乎弛焉以嬉/焉以发/无定的/不期于必中者/君子绝之/与为偶/其无志也。 18.(8分)
⑴项王之所以不能顺利西进,就是因为彭越王据守着梁地,跟汉军联合而使楚为难的缘故啊。
⑵栾布悲哭彭越,把赴汤看作像回家一样,他的确明白如何安排自己,不是顾惜自己的性命。即使是古代那些重义的人,又怎能超出他呢! (二)(8分)
19.(2分)喜悦 忧愁 20.(6分)
①比喻,将征鸿比作远去的亲人,表达对离别远去之人的思念。
②对仗,叠词,“飞杳杳”“去茫茫”相呼应,既表达了无穷无尽的思念与愁苦,又富有节奏和韵味。 ③用典,借忆潇湘的典故,委婉表达了对亲人的殷切思念。 (三)(6分) 21.(2分)
参考答案: 有严格的等级,并不能僭越;提倡复古。 22.(4分) 参考答案:
①孔子的礼尊崇的是周礼,提倡周代的礼制,并希望在当代恢复周代的等级制度;
7
②荀子强调的是复古不能过远(政治原则可以学习夏商周的优点,法度不能“贰后王”),应根据当代君王的需要制定礼制。荀子在孔子的基础上,适应了战国时期的社会发展。 (四)(6分) 23.(6分)
(1)淇则有岸 言笑晏晏 (2)朽木不折 金石可镂
(3)似诉平生不得志 说尽心中无限事 (4)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
(5)秦人不暇自哀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四、作文(60分)
24.主题立意:人格独立,内心高贵。 【文言文参考译文】
栾布是梁地人。当初梁王彭越做平民的时候,曾经和栾布交往。栾布家里贫困,在齐地被人雇用,替卖酒的人家做佣工。过了几年,彭越离开,到巨野做强盗,而栾布却被人强行劫持出卖,到燕地去做奴仆。栾布曾替他的主人家报了仇,燕将臧荼推荐他担任都尉。后来臧荼做燕王,就任用栾布做将领。等到臧荼反叛,汉王进攻燕国的时候,俘虏了栾布。梁王彭越听到了这件事,便向皇上进言,请求赎回栾布让他担任梁国的大夫。 后来栾布出使到齐国,还没返回来,汉王召见彭越,以谋反的罪名责罚他,诛灭了彭越的三族。之后又把彭越的头悬挂在洛阳城门下示众,并且下命令说:“有敢来收殓探视的,就立即逮捕他。”这时栾布从齐国返回,便把自己出使的情况,在彭越的脑袋下面汇报,边祭祀边哭泣。官吏逮捕了他,并将此事报告了皇上。皇上召见栾布,骂道:“你要和彭越一同谋反吗?我禁令任何人不得收尸,你偏偏要祭他哭他,那你同彭越一起造反已经很清楚了。赶快烹杀栾布!”皇帝左右的人正抬起栾布走向汤镬的时候,栾布回头说:“希望能让我说一句话再死。”皇上说:“说什么?”栾布说:“当皇上你被困彭城,兵败于荥阳、成皋一带的时候,项王之所以不能顺利西进,就是因为彭王据守着梁地,跟汉军联合而使楚为难的缘故啊。在那个时候,只要彭王调头一走,跟楚联合,汉就失败;跟汉联合,楚就失败。再说垓下之战,如果不是彭王,项羽不会灭亡。现在天下已经安定了,彭王接手符节受了封,也想把这个封爵世世代代地传下去。现在陛下一向梁国征集军队,彭王因病不能前来,而陛下就产生怀疑,认为他要谋反,可是谋反的形迹没有显露,却因苛求小节而诛灭了他的家族,我担心有功之臣人人都会感到自己危险了。现在彭王已经死了,我活着倒不如死去得好,就请您烹了我吧。”于是皇上就赦免了栾布的罪过,任命他做都尉。
孝文帝的时候,栾布担任燕国国相,又做了将军。栾布曾扬言说:“在自己穷困潦倒的时候,不能辱身降志的,不是好汉!等到富有显贵的时候,不能称心快意的,也不是贤才。”于是对曾有恩于自己的人,便优厚地报答他;对有怨仇的人,一定用法律来除掉他。吴、楚七国反叛时,栾布因打仗有功被封为俞侯,又做了燕国的国相。燕、齐这些地方都替栾布建造祠庙,叫做栾公社。
汉景帝中元五年(前145)栾布去世。他的儿子栾贲继成爵位,担任太常,因祭祀所用的牲畜不合法令的规定,封国被废除。33333
太史公说:“栾布悲哭彭越,把赴汤看作像回家一样的表现,他的确明白如何安排自己,不是顾惜自己的性命。即使是古代那些重义的人,又怎能超出他呢!” 【文言文断句译文】
你曾观看射箭吗?箭靶子,是射箭人瞄准的目标。于是要使你的弓好,使你的箭直,养好你的精神,蓄积你的力量,使你的身姿正.遵守你的射箭方法,来面临箭靶。拉弓一定要拉圆,瞄靶一定要看清,射箭一定要果决,求得射中箭靶中心就可以了。如果不设立箭靶,就没有专一的志向目标了,就算有好的弓箭、强大的力量,茫然的你将要施箭何处呢?况且对于那些以松弛弓箭来嬉游,漫不经心地射箭,起初没有固定目标,也不要求一定能射中的人,那君子与他断绝往来,不和他结为朋友,因为他们没有志向。
8
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