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震憾人心的故事:鹰是万鸟之王,为获得新生,在岩石上敲掉老化的喙,用新喙将旧趾甲拔下,用新趾甲将旧羽毛薅除,历经残酷折磨与痛苦蜕变,重飞于天,气冲霄汉,笑傲苍穹。从自我重生,到鹰群升级,再到族群繁衍,鹰变需要大仁、大爱、大智、大勇。重生后的鹰王比最年轻、最勇敢的鹰更矫捷、更霸气。其实,鹰的故事就是人的故事,也是曹县人民医院的故事…… ——题记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曹县人民医院建院六十五周年发展纪实
这是一种大爱无声的美丽,这是一部大道无形的传奇,
这是一轴生动和谐的画卷,这是一组激昂奔放的乐章,
这是一串别具一格的符号,这是一面猎猎作响的旗帜,
这是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这是一本波澜壮阔的史书。
当历史的长河流入公元2014年,与共和国同龄的曹县人民医院迎来了六十五岁华诞。
65年载弹指一挥间,65年旧貌换新颜,65载屈指行二万,65年沧海变桑田。65年间,她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无名到著名,从稚嫩到成熟,从落后到繁华,从医苑幼苗到杏林奇葩,从幼鹰学步到翱翔天空……由一个名不见经传的诊所跻身于全国先进县级医院的行列,成为鲁西南地区医疗行业一块含金量极高的金字招牌,成功实现了华丽蜕变。
历史篇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这是一串让人惊叹的数据:从建立之初3人壮大到现在1438人,从当初一个扁担起家到今天数亿元身价,从建院60周年时506张病床增加到今天1360张,再到2015年底将达到2000张以上,在全市县人民医院中位列第一,在全省各级医院近年增幅中亦为第一,被业界人士称为“曹医速度”。曹县人民医院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奋斗史,也是一部创新史,更是一部教科书。
在鲁西南平原,在三年的时间,曹县人民医院新老两个院区五座恢宏大气的地标性建筑巍然矗起,过去的“脏、破、乱、差”的影子已经难觅,然而,历史的足迹不容抹去,在对历史的回放中,发展的影像渐次清晰:
1949年10月18日,新中国刚刚成立,政府在县城东大街(现曹县联通公司西邻)成立曹县公立诊所,当时共3人,这就是医院的前身;随后,原齐宾县并入曹县,韩集医药部从韩集迁入,共13人,设内科、外科和药房,床位5张,更名为曹县人民卫生院。1956年3月复程县并入曹县,更名为曹县第一人民医院,迁至东方红大街中段路南(现曹县县直机关医院处)。1958年6月,医院迁至县城北大街南端路西(现曹县妇幼保健院处)。9月,叶贵清分配到院,成为医院第一个医科大学生,开始开展各种穿刺、急救、输血、输液等技术。
1962年4月24日,医院迁至县城西关外现旧院区址,占地50亩,开放床位100张。妇产科开展第一例子宫次全切术和剖腹产手术。1965年,杨凤升带领外科手术组首创用注射针头固定“小切口不缝合输精管结扎术”,受到卫生部、省卫生院厅和国内专家学者的肯
定和赞扬,获山东省科技成果奖,此技术在全国各地推广,1995年版《山东志(卫生志)》列计划生育创新首项予以记载。床位扩至150张。至此,基本完善了临床、教学、科研功能,确立了全县医疗中心的地位。1969年,更名为626卫生院。
1971年,恢复曹县人民医院名称。1974年,复建中医科,设中医病床30张,目前仍系菏泽市惟一一家设中医病床的县人民医院。1972年,医院正式更名为曹县人民医院,将韩集、梁堤头、普连集、庄寨、位湾、侯集、孙老家、阎店楼等八处公社卫生院改为县医院分院。1978年,西关院区门诊楼启用。1985年,第一栋病房楼启用,配备救护车3辆,病床增加到260张。全院职工374人,大小科室32个,技术人员324人。
1996年,医院通过山东省首轮二级甲等医院评审验收。1999年,人员增至594人,卫生技术人员469人,中级专业技术人员同86人,高级专业技术人员48人。临床科室11个,医技科室9个。2002年12月17日,医院实行内部股份合作制管理模式,医院国有、公立、非营利性质不变,差额事业单位性质不变。2007年,床位扩大到466张,儿科分成普儿科、新生儿科两个病区,妇产科分成妇科、产科两个病区。2009年10月,全院仅有临床科室19个,病区16个,医技科室17个,开放床位506张,人员749人。
2010年1月1日,医院领导班子实现新老交替和平稳过渡,医院由股份合作制改变为国有公益事业单位,以院长岳荣振、党委书记马敬生为首的领导团队成立,历史驶入了跨越发展的新航道。
寒暑磨砺,风雨洗礼,浩瀚历史,抚卷追昔。几经易名,几度易址,几代曹医人不辍耕耘,克服万难,在发扬艰苦奋斗、救死扶伤精神的历程中,创造了一次又一次的奇迹,突破了一个又一个的瓶颈,一步一步铺就了璀璨的基石。
发展篇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这是一种令人观止的变化:由建院当初的一片不毛之地到今天两个院区,从多年的“手工作坊”到现代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从一个小小诊所到二级甲等医院,再到今年纳入三级综合医院管理,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也在信步走来,实现了从开拓者到先行者、再到领跑者的重大跨越,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医院建设“曹县经验”,走出了一条适合县市级医院“高质量、快节奏、大跨越”发展的路子,使医院建设呈现出蓬勃向上的大好局面。
天降大任于一个年代,成就一个集体的伟大,那一个集体就是曹医人。在一代又一代曹医人的艰苦创业中,医院基础设施、硬件条件、仪器装备和信息设备都发生了覆地翻天的巨变。
2011年,曹县县委县政府大手笔规划建设新区医院,占地334亩,计划投资10亿元,建筑面积18万㎡,设置床位2000张,分三期建设。一期工程门诊楼和外科病房大楼,于2012年3月29日、4月26日先后启用;外科楼设置床位350张,设有标准化、现代化手术室,其中设有百级、万级、十万级手术间,国内首屈一指的百级手术室满足了高端手术的需要;按省卫计委设计标准,设有现代化、标准化、手供一体的消毒供应中心。二期工程内科病房大楼和西关院区综合病房大楼,于2013年6月29日、7月29日分别启用;内科楼设置床位450张,设有30张床位的现代化重症监护室和具备高端设备的血液透析中心等科室,综合楼设置床位400张。三期工程19层门诊病房综合大楼项目,集门诊、急救、医疗、体检、康复及特需医疗为一体,面积10万平方米、床位1149张,数字化程度省内领先,单体规模在全省仅次于齐鲁医院门诊病房综合楼,居全省各市县医院之首,2013年6月10日奠基,工期900天,目前门诊楼部分已经封顶,病房楼部分已建至十层,
明年底将投入使用。以上病房按现代化、信息化、多元化要求建设,设有中心供氧、中心吸引、自动空气调节系统、自动消防监控系统、信息交换通讯系统、物流传输系统、无线呼叫、急救通讯网络等现代化设施。与新区医院配套的三期工程健康家园项目,占地173亩,建筑面积27万㎡,地下车库2万㎡,现已开始交付使用。
一月内两座大楼启用,两年之内四座大楼起用,三年之内两个院区同时使用,五年之内2000张床位现代化医院建成,曹县人民医院正以神奇的速度,经历着凤凰涅磐,浴火重生。昨天的“平草房”已经换成了今天设计科学、功能完备、流程合理,注重人文的高楼大厦,一种新型的就医环境和服务理念,使现代化服务和人性化关怀的宗旨得到充分的体现。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先进的医疗设备是医生的“眼睛”和“耳朵”,是医院业务水平提高的物质基础。院领导深谙这个道理,投入巨资打造设备“高地”。2011年以来,与一二期工程配套,投资亿元购置国际先进医疗设备,引进德国西门子1.5T18通道超导核磁共振、美国飞利浦64排128层螺旋CT、日本岛津数字胃肠、美国柯达DR、德国飞利浦DR、美国飞利浦心脏彩超、德国西门子全身彩超、日本阿洛卡腹部彩超、日本日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美国贝克曼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系统、法国ABX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法国生物-梅里埃全自动微生物鉴定及药敏分析系统、德国尿液分析工作站及血凝仪、德国徕卡快速切片机、移动C臂、血管造影、电子胃镜、电子结肠镜、手术显微镜、高压氧舱、制氧机组、手术腹腔镜、DASH2000、DASH3000多功能监护仪、全自动呼吸机、英国攀龙高档麻醉机和深圳迈瑞呼吸机等大型高端医疗设备百余(台)件,为急危难重病人康复提供了平台和保障。昔日的“老掉牙”换成了今朝的“现代化”,“小米加步枪”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周边群众足不出户便可享受到现代化医疗高端医疗设备带来的便利。
投资3000余万元购置信息化建设所需的各类设备,采用国际顶尖产品综合布线,医
院的数字化建设初具规模,在全省乃至鲁苏豫皖四省交界地带的县级医院中,率先实现了医院现代化信息化管理。构建门诊医生站、住院医生站、护士站、医技工作站等200个工作站的网络系统,覆盖全院所有的业务和管理科室,医生可在任一工作站完成医疗任务,实现处方无纸化及服务先于患者的工作流程。药剂、设备、总务等实现全自动上传下送以及成本核算。患者可在门诊窗口挂号及交费,也可借助查询系统或自助打印系统随时了解医院的各种信息,包括科室特色、专家介绍、物价及收费信息和各种医技检查结果,真正实现了“以病人为中心”的管理理念。当年的“纯手工”变成了现在的“数字化”,医院的服务水平与核心竞争力不断加强。
时下,一座住院宾馆化、设备现代化、环境园林化、服务人性化、管理规范化的“明星”医院在鲁西南大地冉冉升起,全县160多万群众人不出县就能享受高端的医疗服务。
文化篇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这是一种让人惊诧的现象:2011年以来,山东省省长郭树清、省卫计委主任刘奇,菏泽市委书记于晓明、市长孙爱军、副市长黄秀玲、市卫生局局长闫传银,县委书记王忠想、县长谭相海等,各级领导陆续视察、调研曹县人民医院,对医院规划和发展提出殷切期望。“满足患者对生命健康的渴望,实现职工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奋斗的方向!”院长岳荣振对各级领导这样诠解着医院目标。
从千古圣人孔夫子的“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到现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人为本,以文化人”的人性文化,已经成了一个医院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最富生命力的符号。
医学就是人学,岳荣振院长特别重视“仁者爱人”的医院文化建设;特别注重用先进文化、先进理念打造医院品牌,提升医院软实力,塑造优秀软环境,提高核心竞争力;特别关注人的生理、心理、情感、自尊心等方面的需要,满足人的心理和生理以及在医疗过程中发生的相关期望和生活服务的需求,无疑正是医院强大活力的源泉,也是医院广阔医疗市场和良好经济效益的保障。在医疗科技含量日益提高的今天,医院更加关注人的价值和尊严,对职工用待遇留人、用感情留人,重视人才培养,待同事如家人,提高员工幸福感,打造凝聚力和向心力;对患者群众交心交情,以真心关心耐心换来放心安心舒心,待病人如亲人,提高病人满意度,打造亲和力和感召力,把“人”的文章做到了精致精彩,使医院处处充溢人文底蕴和人性光辉。这种价值观,已然成为全院上下的共识,成为医院发展历程中始终不变的定向仪和导航系统。
近年来,医院先后确立了“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医院宗旨、“打造群众可信赖可依赖的大型综合公立医院”的医院愿景、“病人至上,技术求精”的院训、“和谐、奉献、创新、卓越”的医院精神、“务实高效,崇仁敬业”的医院作风、“生命至上,健康是福”的医院核心理念、“以人为本,科学管理”的管理理念、“人才兴院,文化强院”的经营理念、“服务无小事,责任重于山”的服务理念、“德才兼备,智圆行方”的人才理念等十大核心文化理念,确定了院歌《我们明天更辉煌》和院标蓝十字凤凰飞翔的图腾。组织院领导对十大医院文化理念进行诠释和宣讲,开展医院文化建设月、医院感恩文化月和医疗质量安全月等活动,先后邀请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医药卫生委员会主任高金声教授来院讲授《医务人员的品味与追求》、北京大学医院王秋生教授讲授《医院文化与医疗安全》,原解放军301医院院长朱士俊教授讲授《医院战略及科室管理》,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博士年导师潘习龙教授讲授《活着的精神与职业素养》和《感动式服务》等医院文化讲座。通过国内著名专家培训活动,增强员工职业素养和团队意识,提升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营造一种“激情、责任、欣赏、共赢”的干事创业的氛围,增强医院核心竞争力。每逢职工生病、亲属住院、老人逝世、职工结婚、子女上学等事项,医院都组织相关部门登门慰问。
每逢妇女节、青年节、劳动节、护士节、重阳节、元旦等节日,医院都举行紧张而热烈、欢快而活泼的体育比赛、演讲比赛、文艺联欢、知识竞赛等活动,自编自导,自娱自乐,既陶冶情操,磨练意志,又增进了解,促进和谐。
这一切都使得职工从灵魂深处感受到了医院的重视与厚爱,形成了浓郁的团队氛围,不少经不住高薪诱惑一度离开医院的专业技术精英又回来了,他们看重的正是医院浓浓的家的感觉和美美的发展愿景。黄秀玲副市长在考察医院后,曾连说“六个想不到”:想不到县领导这么支持,想不到医院班子这么和谐,想不到新院建设速度这么快,想不到建设档次这么高,想不到医院对人才这么渴求,想不到职工精神这么饱满!
“打造鲁苏豫皖四省交界地带人文医疗高地”已然成为曹县人民医院一个激励人心的愿景,“人文”二字的内涵正被无形地扩大、无限地延伸,“人文”二字的份量越来越重,重如磐石,美若牡丹。医院文化理念在这里得到了最大的光扬,人的生命在这里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尊重、珍爱和敬畏。深厚的文化积淀,浓郁的文化氛围,滋养着这个大家庭的每一个人,团结和谐成了这里的主旋律,群众口碑传向了四方八面。(作者:王献华)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