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提高肉牛生产效益的技术策略

来源:好走旅游网
44 Journal of Animal Science and Veterinary Medicine Vo1.32 No.3 2013 提高肉牛生产效益的技术策略 王中身 ,刘强 ,刘 山 ,杨 超 ,张晗妍 (1.延安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陕西延安716000;2.富平县动物疫病检测中心) [中图分类号] S 815.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 1004—6704(2013)03—0044—03 养牛业是一项涉及遗传、繁殖、饲草调制、饲料 配合、生物技术、食品安全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系统 工程,肉牛生产作为养牛业的主要内容是一项综合 技术。如何提高肉牛生产的效益,本文提出若干策 略,供探讨。 l 择优选择品种、年龄、体型外貌 1.1 品种 品种的优劣可直接影响畜牧业生产的水平,是提 高肉牛生产效益的基础。在选择品种时应尽量选择地 方良种和引进品种改良杂交的一代、二代牛,这样的牛 适应性强,生长速度快,饲料报酬高。在选择品种时应 遵循下列原则。生产性能高;就地取材、易于选购;肉 用型或役肉兼用型及杂交代;高档肉部位产肉量高,以 生产普通牛肉为目的应选择中小体型的品种;以生产 高档牛肉为目标时应选择大型引进品种。 1.2年龄和性别 牛的增重速度、酮体质量和饲料利用率都和年 龄密切相关。因此,选择牛时,应重视牛的年龄。一 般1周岁到2周岁之间可获得最大日增重,肉质鲜 嫩,成本也低。判定牛年龄的最确准的方法是根据 出生记录。若无记录,只能根据牛的外貌、角轮和牙 齿判定,性别对肥育效果影响也很大。在生长发育 期间公牛的日增重高于犍牛,犍牛高于母牛。因此 在选购牛时应制订年龄、体重、价格、性别四位一体 的购买方案。 1.3体型外貌 肉牛的外貌特点是:嘴大、颈短、头方、体躯低 重,皮薄骨细,形态清晰,疏松匀称,体型呈长方形或 圆筒状。十字部应高于髻甲。前观,头形好、胸深、 体宽;后观,身躯前后宽度一致,背腰平直;侧观:对 称而平衡,尻部平宽而不斜。 2 生长速度的调控和肥育体制的抉择 反刍动物有其独特的采食消化饲草方式。它 [收稿日期]2O12-11-05 [作者简介]王中身(1963一),男,陕西蒲城人,本科,主要从 事畜牧兽医技术推广工作。 们总是将随意采食量调节到使养分供给量满足养份需 要量的程度,这样就可以使我们根据商业需要通过调 整饲料中精粗饲料所占比例来达到控制牛的日增重的 目的。生产实践中我们既可以采用低精料长周期,也 可采用高精料短周期的强度育肥。但是,多喂精料不 利于瘤胃环境的稳定,容易诱发各种疾病;与高精料短 周期相比,低精料长周期虽然延长育肥期1~6月,但 瘦肉率可提高2~10 。因此,多给精料的饲养方法是 提高草食家畜瘦肉率的较佳育肥法。牛的育肥体制会 直接影响牛肉品质和饲料报酬。选择何种育肥体制, 应以市场为导向,综合考虑劳动资源成本,饲料价格以 及社会经济等因素。我们认为,在我国大部分地区饲 料用粮偏紧的情况下,应趋重于以精饲料为主的低精 料长周期生产方式,有试验证明,在低精料情况下(每 日1 棉籽饼、秸秆自由采食),精料:增重比达到1.66 :1,这样的饲料转比率已经超过了肉鸡。但是当日粮 中精粗料各占5O (以干物质为基础)时,牛的采食量, 增重速度都不如粗精其它比例。随着日粮中粗饲料比 例的提高,肉牛育肥所需精饲料也会随之提高。据日 本《粮食自给能力和技术展望》介绍:日粮中精料占 80 的饲喂方式尽管饲喂时间仅304 d,但每公斤增重 需精料5.7 g,精料占10 的饲喂方式,每公斤增重仅 需精料1.37 g,不及前者的1/4。同时高精料会导致肝 脓肿、瘤胃酸中毒的发生,给管理工作造成困难。据报 导,在以高精料喂牛的试验中,当粗料占日粮5 、 10 、15%时,肝脓肿的发病率相应为38 、32.6 、 32 ,综上所述,应把低精料长周期的节粮型肉牛育肥 方式作为我们的首选方式,通常认为,以日增重1 kg的 育肥目标较为节省饲料。当然,这种育肥体制是无论 如何也生产不出高档牛肉的。 3 重视非蛋白氮(NPN)资源的开发利用 3.1非蛋白氮的使用现状 尿素、碳铵等非蛋白氮资源可以作为瘤胃微生物 合成蛋白质所需的氮源。我国是蛋白质饲料缺乏的国 畜牧兽医杂志 第32卷 第3期 2013年 45 家,因此,在低蛋白质日粮中粗蛋白质(CP<12 一非 蛋白质氮ENPN ̄--般不超过精料水平的1.5 ~2 ,) 并提供足够的碳水化合物和硫元素,(氮和硫的最佳比 值为15:1,每100 g尿素需添加3 g硫)。能够降低蛋 白饲料的成本,粗纤维和有机物的消化率也会提高。 据国外报告,在蛋白质不足的反刍动物饲料中添加1 000 g尿素,可多生产6~12 kg牛奶,1~6 kg肉类(增 重),50 ̄100 g净毛;国内有人在较差饲养条件下也取 得了增产牛奶3.6~4.6 kg的成绩,据原敬凯和张卫宪 (1993)用生长公牛进行试验表明:在尿素按化麦秸加棉 籽饼的简单日粮营养水平条件下,日分别喂给1、2、3、4 和0 kg棉籽饼,随棉籽饼喂量的增加,日增重明显增加 (P<0.01)。 3.2非蛋白氮的使用方式 3.2.1尿素ECO(NH。)]含氮量42—47 9/5 (1)尿素 砖,用40 的尿素、47.5 的食盐,10 的糖密(提 高适口牲),2.5 磷酸钠和少量钴做成尿素盐。每 日舐食量:两岁牛200 g、一岁牛120 g。(2)将尿素 加热,自身转化成二缩脲或三缩脲;(3)将尿素与淀 粉混合加热(75 9/6玉米+25 尿素+小量缓释剂), 挤压成型,使其淀粉糊化,形成淀粉糊化尿素;(4)将 稻草、稻壳、花生壳等纤维物质与尿素混合加热处 理,使其发生化学结合而得到的产品;(5)尿素与带 醛基的有机物转化成缩合物。(6)在低质粗饲料上 进行尿素喷晒。(7)制作尿素青贮。(8)在混合精料 中饲喂。利用尿素应尽可能从动物机能,环境因素, 非营养添加物等因素综合考虑整体调控,并遵循下 列原则。(1)充分混合;(2)限制采食;(不超过精料 的1.5~2 9/6)。(3)平衡的矿物质,特别昌Ca、Mg、 Zn、S、N,要求N:S不大于15:1,不小于8:1;(4) 足够的能量;(5)适量的植物蛋白;(6)适量的维生素 A以及其它维生素、激素、抗生素及添加剂的供应; (7)逐渐过渡;(8)不与富含尿酶的饲料同时饲喂; (9)禁止饲喂后马上饮水;(10)犊牛不能饲喂。 3.2.2 缩二脲(NH2CONHCON2HH2O)舍氮 41 蛋白当量256,用缩二脲替代牛17 的日粮 蛋白质,效果明显超过尿素。 3.2.3 硫酸铵(NH ):SO )与尿素以2.5:1比 例混合使用。 3.2.4 碳酸氢铵(NH HCO) 育成牛日喂100— 130 g,育肥期130—200 g,碳酸铵[NH CO。],使用方 法同碳酸氢铵。 3.2.5 育多磷酸铵,含氮27 提供反刍家畜的 氮和磷源。 3.2.6 氯化铵(NH C1)、含氮27 蛋白当量 136,育肥牛日喂85 g。 3.2.7 异丁基二脲(缩写为LBDU或DVIB) 含 氮量32 ,以3 比例添加到反刍动物精料中,效果 优于尿素。 3.2.8脂肪酸尿素(简称CSU)含氮34.5 据试 验,在低蛋白水平日粮中添加CSU可提高日增重 42.7 ,平均l kgCSU可替代4.1 kg豆饼。 3.2.9 尿素磷酸盐(CH Nz O5 P) 含氮量17. 7 。据国外试验,每头牛日喂150 g尿素磷酸盐, 日增重可提高15 左右。 3.3 尿素磷酸盐(CH N。0 P) 糖密脲,可代替1/3粗蛋白饲料,效果良好。 4低质饲草加工调制技术 “秸秆养牛,过腹过田”是我国农业领域推行的 一项重大措施。但是秸杆粗纤维含量高,营养价值 不足(低质饲草干物质消化率低于55 ,CP低于 8 ,可溶性糖和淀粉低于1O ,Leng 1990),限制 了其在饲料中的应用。原因是粗饲料中的CWC中 含有硅酸盐和角质,影响饲料的消化性。因此,对秸 秆饲料进行物理、化学、微生物处理可改善细胞壁成 份的消化特性。通过营养补添和对瘤胃环境的优 化,提高反刍家畜对低质粗饲料的利用率。 4.1物理处理 4.1.1切碎 一般将秸杆加工至3~4 C1TI。如果将 加工的麦秸等多种秸杆饲料混合并添加一定量的精料 的矿物质,则可起到互补作用;如果能与豆科牧草或青 贮饲料混合,再补充足量的精饲料,则效果更理想。 4.1.2浸泡、蒸煮Holzer等(1975、1976)曾有低 质粗饲料25%或45 的配合饲料中加水至75%喂 牛的试验,结果表明:浸泡处理可改善饲料采食量和 消化率。但此法实施困难。 4.1.3 膨化 据卢德勋报告,麦秸经过热喷处理 (气压在8 kg/平方厘米处理10 min,喷放压力14~ 15kg/cm ),knipfel等(1981)用此法处理麦秸其消 化率达64 ,而氨处理的消化率只有6O ,但此法 不经济,难于推广。 4.2化学处理 碱化处理:(1)NaoH处理:用1.5 ~4 的 NaoH溶液对被处理的秸杆进行浸泡或喷洒于松散 的原料上,贮放一定时间再饲喂,此法能改善稻草 CWC在瘤胃内的消化速度和潜在消化率,显著增 加牛对稻草的采食量。但采食过量的Na将会影响 瘤胃的渗透压,饮水量和pH都会增加,降低粗饲料 在瘤胃中停留有余地时间和纤维质的消化率,同时, 46 Journal of Animal Science and Veterinary Medicine Vo1.32 No.3 2013 残留于秸杆上的余碱通过动物粪尿对环境产生影 响。(2)石灰处理)I-Ca(OH)。法]。用石灰处理,可 以浸泡,可以喷淋。一般1O kg秸杆用3 kg石灰, 加水200—250 L。为增加适口性,可添加0.5 的 盐,然后堆放,软化处理,1~2 d后可饲用。(3)氨 化处理:在秸杆中加入一定比例的氨水,无水氨,尿 素或异尿素溶液等,以提高反刍家畜对秸杆的消化 率。通过氨化处理秸杆,可延缓氨的释放速度,促进 瘤胃微生物的活动。提高消化率l2 ;粗蛋白含量 提高90 左右。据用氨化秸杆喂牛试验,用1 kg尿 素氨化33 kg秸杆,加喂1.5~3 kg精料,可创造利 润3.63元。据刘强等(1996年用复合氨化麦秸与 普通麦秸饲喂肉牛试验,复合氨化麦秸比普通麦秸 喂牛日增重提高了24.3 .(4)氨碱复合处理;氨化 处理的不足之处是消化率不足。冯仰廉教授(1996) 用40 g尿素/1 kg干物质+50 gCa(Oh )/kg秸杆 物质处理稻草的肖化率从48.3 提高71.2 ,秸杆 的粗蛋白含量从4.31 提高到1O.39 9/6。 4.3微生物处理法 利用酶的特殊功能,将动物难以消化吸收的粗 纤维、蛋白质、淀粉等大分子物质加工成为易消化的 葡萄糖、氨基酸等小分子物质。经过微贮处理的秸 杆。CP提高118.4 ,CF下降36.3 ,Et增重提高 25.8 (李云莆等2000)。而王福传等(1998)用微 贮秸杆与混合料喂牛证实:秸杆微贮不但可以增加 秸杆中微生物蛋白含量,而且还具有改变作物秸杆 内部结构,提高饲料转化率的作用。与化学处理的 方法相比,秸杆微贮成本更低适口性更好。并且无 毒副作用,不污染环境(夏清阳、2000)。 4.3.1微贮加工法(纤维素发酵法) 利用各种真 菌、细菌降低木质素含量,提高饲料消化率和营养价 值,此法处理秸杆,消化率提高2-3倍,蛋白质含量 由3 ~4 提高到16 ~18 ,降解木质素45 。 4.3.2 生产单细胞蛋白饲料(秸杆微贮加工法) 在粉碎、切短、或揉碎的秸杆上接种微生物,利用微 生物分解秸杆本体,产生菌体蛋白、分解纤维类物 质。按此法处理的秸杆,蛋白质含量高,氨基酸种类 齐全,富含维生素特别是B族维生素。3、微生物添 加剂法(MFA法生产饲用酶制剂)。在贮存秸杆 时,加入酶制剂,提高饲料蛋白质含量和纤维素消化 率。据国外用果胶酶和纤维素酶处理秸杆,加入一 定量的营养物质,秸杆蛋白质含量提高100 g/100 kg,纤维素消化率提高84 。MFA无残留和毒副 作用,符合绿色食品生产需要,是提高产品品质、保 障产品安全和产量的重要途径。 4.4青贮 将青贮作为低质饲草的催化性补饲作用对提高 饲料利用率有明显效果,据田金如等(1997)用青贮 饲料喂牛,每增重1 kg节约饲料费2.1元,如果在 喂青贮玉米的同时,补饲适量的能量蛋白饲料,添加 适量的微量元素和维生素,则效果更加明显,如:青 贮玉米(60 )+混合料(40 9/6),其日增重达1 008 g,每增重1 kg消耗饲料7.11 kg。 4.4.1 玉米秸青贮 以收获后的玉米秸为原料。 若玉米秸有3/4的叶片干枯,则青贮时100 kg原料 需加水5-15 kg 4.4.2 鲜稻草青贮 将脱粒后含水量7O一75 的 新鲜稻草青贮。 4.4.3 甘薯央、萝卜叶、甘蓝叶青贮,不宜单独青 贮,一般与草粉麦秸混合后青贮。 4.4.4特种青贮 现代青贮技术中最重要的方法 之一就是采用了青贮添加剂。(1)加酸青贮,对不易 青贮的秸杆,加入无机酸缓冲液。据试验在1 000 kg秸杆原料中加入85 的甲酸2.5 kg效果良好; (2)加甲醛青贮,按青贮料总量o.1-0.66 添加5 9/6 的甲醛液、消化率比一般青贮提高2O ;(3)高蛋白 青贮,在青贮饲料中加入尿素,碳酸等非蛋白氮产 品;(4)添加专用酶制剂;(5)混合青贮,禾本科收草 与豆科牧草按1.5:1的比例青贮。 5优化饲养设计 以优化的饲养技术措施和生产目标相结合,达 到营养决策与经济成本决策双赢,营养工程反对脱 离实际而盲目追求高指标,而应以当地的社会经济 和生产条件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以动物营养标准 为依据,设计出合理的生长速度和肉牛所需要的日 粮配方,达到营养物质的供需平衡。同时将日粮原 料的加工工艺和配套的饲养技术优化作为营养高速 措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形成一个完整的饲养模 式,各种饲料原料之间存在营养互补和制约作用,而 任何一种营养成份的过剩和不足都会造成饲料资源 的浪费,所以各种原料之间要合理搭配,尽可能降低 负组合效应,以其达到1+1>2的效果。如:在氨化 秸杆中加入少量精饲料可进一步提高牛的日增重; 而NaOH处理秸杆须补充蛋白质或NPN方可获得 满意的效果(sundstel,1988)。 6应用生物技术,提高肉牛生产效益 提高肉牛育肥期增重或降低饲料消耗量的肉牛 (下转第48页) 48 Journal of Animal Science and Veterinary Medicine Vo1.32 No.3 201 3 目前,我市有省、市级种畜场12个,奶肉牛人工冻配 郊建立奶源基地,大力发展奶牛养殖小区,形成奶源 供应基地。二是在产业化布局上,山丹、甘州、肃南 站(点)214个,绵羊人工授精站157个,猪人工授精 点3个,家禽孵化点3个,市县胚胎移植站点6个。 三县区重点发展肉羊、细毛羊;甘州、临泽、高台和民 乐四县区突出发展肉牛、奶牛、瘦肉猪和蛋肉鸡 生产。 3.3健全完善良种繁育体系 一3发展思路和措施 3.1 壮大龙头企业,在精深加工上求突破 以畜牧新技术的应用推广为依托,加强对龙头 是加强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加强和完善临泽 企业的引导,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促进产业化 龙头企业带动养殖户按市场需求调整品种布局和结 构,提高畜产品生产规模化和专业化程度。一是壮 新华种猪场、民乐六坝仔猪繁育小区等良种猪繁育 基地建设,加强华特猪的培育和选择;以市胚胎移植 站和全市肉(奶)牛冻配点为主的肉(奶)牛冻配体 系;以山、肃、民、临四县肉羊纯繁、扩繁核心群为主 大龙头企业,提高精深加工水平,促进草畜产品附加 值,延长畜产品生产链条,引导发展特色产业,打造 地方优势产品品牌,建成参与市场竞争的强势企业。 二是以龙头带基地,加快规模养殖和小区建设,发展 “龙头企业+基地+规模养殖场(小区)”、“龙头企业 +协会+养殖户”的生产经营机制,建立养殖户、小 区与龙头企业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联结机制, 实现互惠互利双盈的目的,激发和提高农牧民的养 殖积极性,带动养殖生产方式的转变和畜牧业的快 的肉羊良种繁育体系;以甘、临、高三县(区)13个万 只鸡场为主的良种鸡繁育和推广体系,使畜禽供种 能力和改良水平有大的提高。二是加大畜禽良种引 进推广力度。积极引进国内外优良品种,充分利用 人工授精和胚胎移植技术,加大品种改良和良种推 广步伐。 3.4加强技术推广与服务 按照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理论讲座与实际操作 相结合、力求针对性和突出实效性相结合的原则,围 速发展,对提高养殖生产水平和提升畜产品科技含 量具有重要意义。 绕畜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发展趋势,认真抓好“五 良”(良种、良料、良法、良舍、良医)综合配套技术、杂 交改良技术、微贮和青贮氨化技术、科学饲喂技术的 培训和推广应用,加快现有技术成果的转化。 3.5 积极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3.2大力发展区域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 一是在区域布局上,牧区与沿山地区重点以发 展毛肉兼用型细毛羊、牦牛等草食动物为主,推进牧 区舍饲养殖,加快暖棚建设,优化畜群结构,提高产 业化生产水平;农区和城郊地区要充分利用农作物 秸秆,耕地牧草和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加快优质 应大力提倡和支持发展各种专业养殖协会、养 殖学会、销售贩运组织等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不断规 肉牛、肉羊和奶牛的发展,实现牛羊农户分散繁育, 养殖场户集中育肥方式,提高专业化生产水平。城 (上接第46页) 范服务行为,完善运行机制,使其成为市场与养殖户 连接的中介桥梁,为畜牧业发展提供优质服务。 增重剂众类繁多。使用时要考虑其安全性和对牛肉 品质的影响。其中得到广泛使用和认可的为莫能菌 规定,仅用于屠宰前密集饲养的肉牛并充分搅拌均 匀,用于牛全价饲料5—30 ppm,连续饲喂时,每天每 素(monesin),商品名称瘤胃素。据试验,在高能量 育肥牛日粮中应用瘤胃素,虽对日增重无影响,但饲 料报酬提高l0 ,在以低能量水平的Et粮中,试验 牛在采食量略有下降的情况下,日增重提高14 , 饲料利用率提高15 9/6;在以青贮为主的日粮条件 下,同样量的青贮饲料可以多养牛15 ,归纳总结 使用莫能菌素的经验可知,处理高生长阶段的肉牛 不如处于低生长阶段的肉牛;品质好的蛋白饲料比 品质差的蛋白饲料使用瘤胃素效果好;与其它增重 头食入量不应低于5O mg,不高于360 mg,用于精 料的补添成份,混入全价饲料后,保存时间不得超过 30 d。莫能菌素作为肉牛的主要添加剂在不影响牛 肉品质的前提下,研究其在不同日粮组成,不同生长 阶段,不同饲养方式的使用技术,有着十分诱人的 前景。 参考文献: [1] 冯仰廉.实用肉牛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4. 241—275. 剂相比,配合使用比单一使用效果好。莫能菌素作 为畜禽的抗球虫剂效果非常明显。欧共体规定:用 于育肥牛,用于犊牛补充料,每Et食入量不超过140 mg/100 kg体重时,每100 kg体重增加6 mg;美国 [2]蒋宏茂优质牛肉生产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 社,l997,83.87. [3] 李德发。动物营养与饲料加工技术落后[M].北京:中 国农业出版社1997,192—20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