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初中语文“探究式学习”

来源:好走旅游网


初中语文“探究式学习”

翻开语文新“课程标准”第一页,“课程的基本理念”的第三条就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就意味着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对学生而言,探究式学习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性的凸现,个性的张扬,创造性的解放,真正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角色。对教师而言,探究式学习意味着上课不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是共同提高;上课不是无谓的牺牲,而是专业提高和自我实现的过程,教师角色也应该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现在的学生个体发展的促进者。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大力提倡“探究式”学习。

一、探究式学习设计模式的多样化

探究式学习有多样化的设计模式。从自主获取的信息的现成程度,可将探究式学习区分为两大类:接受式探究与发现式探究。

在接受式的探究学习中,信息由学生主动从现有资料或现有资源(如从图书馆、互联网等)中直接搜集或向有关人士直接询问,所搜集到的信息是现成的,一般只需略加整理即可。如,在上完《一面》后,我给学生布置了这样一个探究作业:

本文集中笔墨描写了鲁迅先生的外貌:头发根根“直竖”,胡须很“打眼”,如浓墨隶体“一”字,刻画出鲁迅顽强刚毅、“横眉冷对千夫指”的形象和气质。他问我是否要买这本书后,“看了我一眼”,“那种正直而慈祥的眼光,使我立刻感到身上受了父亲的抚摩——严肃和慈爱交织的抚摩似的”。这里的“父亲的抚摩”,表现了鲁迅先生“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品质。

请同学们课后查阅资料,找出能表现出鲁迅先生“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种精神的事迹,并做成卡片,同学之间相互交流,把有特色的在“学习园地”处张贴。(材料要注明确切的来源) 这种作业是让学生从现有资源中主动搜集现成信息,因此是接受式的探究学习。

在发现式的探究学习中,没有现成信息可以直接搜集到,而必须由学生经过仔细观察、充分调查、精心解读、深入研讨等活动过程,再通过整理分析来获得或发现。如:我们学习了《沁园春·雪》后,布置了这样一个探究思考题:

毛泽东同志对“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作了评价,委婉地指出了他们的不足之处,对“成吉思汗”,批评更为严厉些。下面是对历史上的成吉思汗的评价,阅读下面摘选的几则材料,结合本文,说说你从中有什么发现。

(1)电视连续剧《成吉思汗》主题曲:(男)长天飞沙,壮士血在狂号,(女)原野飞花,壮士怀抱冷傲。(男)一代天骄,千秋知我名号,(女)谈笑造时势,问谁领风骚。

(2)黑格尔在他的《历史哲学》中评价成吉思汗和蒙古帝国:“他们,出现于文明化了时代的野蛮人,在几年之内突然把罗马世界、波斯世界和中国世界变成了一堆废墟。”

(3)普希金描述成吉思汗入侵时说:“蒙古人征服俄罗斯以后,除了肆无忌惮的攫取和破坏,既没有给予我们代数,也没有给予我们亚里斯多德。”

学生通过仔细阅读这几则材料,对历史上的成吉思汗作了客观的分析,如,有的同学写出了以下的发现:历史上的成吉思汗野蛮、凶残,肆意掠夺,破坏人类文明。电视连续剧美化了成吉思汗的形象,把他视作壮士、英雄。

二、探究式学习应面向全体学生

教师教育教学是为了学生的一切,同时又是为了一切学生,由于家庭、社会、先天及学生主观努力等各种因素的制约,学生之间存在差异性。提倡探究式学习并非只局限于好学生,而是应该给每一个学生参与探究的机会。尤其是那些在班级或小组中较少发言的学生,我们应给予他们特别的关照和积极的鼓励,使他们有机会、有信心参与到探究中来。

1、要做“麻雀嘴巴”氛围的营造者。

我在课堂上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老师提出一个问题,同学们来不及举手回答,便七嘴八舌地发表自己的见解。这种现象的存在可以让学生自由地发表意见,说多说少没关系,说对说错没关系,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并给他们平等的表现机会,这是对学生个性的尊重,弥补了课堂上时间的局限又照顾到学生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的个体差异,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同时,这种现象营造了课堂情感互动的氛围。学生在这种氛围下,可以直言不讳地讲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也可毫无顾忌地向教师提问,师生间坦诚相待,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形成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使课堂教学始终处于愉快、轻松之中。

2、小组合作探究中要顾及学生个性的差异性。

在分组的时候就要考虑到学生个性的差异性。我的做法是这样的:先让学生自愿组合,这样可以使讨论的气氛更轻松,更热烈。因此,我在学生自愿组合的基础上,再根据学生的不同性格、不同学习层次,不同爱好、不同能力进行适当调配,每个小组的人数控制在4至6人。

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中要防止好学生一言堂的现象。这几年我听了不少公开课,几乎每一堂课上都有小组合作探讨,学生讨论得不亦乐乎,课堂气氛活跃之至,让人觉得这堂课面向全体学生,真正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但只要稍加观察,我们就会发现在小组活动中,真正发挥作用并获益的是那些好学生,好学生基本上主宰了整个合作探究学习的过程,讨论中好学生唱主角,汇报中又往往是好学生一言堂,学习困难的学生很少有机会获得发言,个别学生在活动中成了配角。

三、探究式学习的要求不必过高

教师在指导学生探究时,应当着眼于学生探究的全过程,而不在于结果。目的无外乎这几个方面:通过探究满足学生求知欲;通过探究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能力,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探究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的能力;通过探究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真诚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多给予鼓励和赞扬

新时代的教师应该用自己的真诚和爱心去教育每一个学生。学生可能会经常犯一些或大或小的错误,对于这些犯错误的学生,一名有责任心的教师要抱着帮助学生改正错误的决心和信心去真诚地对待每一位学生。须知,任何一名学生都有他的闪光点,也许今天经常犯错误、经常惹你生气的一名调皮学生将来会成为一名栋梁之才。同时,对于那些家庭残缺的学生或者由于某些原因在生活上、学习上遭受挫折和失败的学生,教师更要做到付出比其他孩子更多的关爱,因为他们更需要教师的爱,这样才有可能使他们的行为发生根本性的转变。有一次我们班的一位反叛生无意之中在课堂上做了一件好事:把被风刮倒的扫把扶正,我及时在课堂上表扬了他,出于这次意外的表扬和对我的感激,后来我每次布置的作业他都能及时的完成。行为上也比以前进步多了。我的一句夸奖,成为他一生抹不去的记忆。这成了促使他思想转变的一剂灵丹妙药。

四、奖惩结合,明确认识

对于学生中出现的好人好事,学校要及时通报表扬,树立典型,弘扬正气,以彰显德育。但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有极少数部分同学由于受到家庭及社会的影响太深,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存在着偏差,还不懂得分辨真善美与假恶丑,还不知道什么事情该做,什么事情不该做,犯了错误还振振有词,屡教不该。对于这样的学生,苦口婆心的“说教”教育,慈祥母亲式的“微笑”教育都不会取得好的效果。学校应该有相应的惩罚措施(惩罚不等于体罚),该批评的批评,该处分的处分,以正校风。

学校的德育工作最繁重,最复杂、最精细,也是最困难的工作,要求我们德育工作者坚持正确的知道思想,有高度的责任感和责任心,齐心协力,与时俱近,开拓创新,开创农村中学德育工作的新局面,让学生健康、和谐、主动地发展。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