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宏炜,等:2009--201 1年度大坝安全监测情况调查 测、17座大坝的渗流监测、18座大坝的环境量监测不完 5监测仪器的管理、使用与维护 备。另外,由于监测设备选型不当,造成监测自动化系统 5.1监测方法合理性 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较差,在94座大坝中有51座大坝建有监 大部分监测项目能按照规范要求进行观测,有70座大 测自动化系统,经评价统计,约有65%的垂线系统、38% 坝在个别监测项目的方法合理性方面存在问题,占大坝总 的引张线系统、77%的静力水准系统、100%的双金属管 数的74.5%,不规范的方面主要体现在变形工作基点未校 标;43%的真空激光准直系统、67%的大气激光准直系统 测、几何水准观测等级偏低、土石坝观测内部变形未对观 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不能满足要求。 测房位移进行叠加、渗压变化时未及时安装或拆除压力表 (2)监测系统维护工作有待加强。从监测系统评价成 进行观测、观测频次不满足要求等,其中问题比较突出的 果可以看出,在21309---2011年开展定检的94座大坝中,有 是控制网复测频次偏低或建网至今未进行复测,以及双金 51座大坝由于运行单位疏于管理,日常对监测系统运行维 属管标大部分未能规范观测,或者根本未观测。 护工作不及时和不规范,造成监测仪器发生故障或性能下 5.2 日常维护 降,导致测值不稳定或不可靠。 大坝监测工作要做好,水工及监测人员的对监测仪器 (3)运行单位应了解监测仪器设备的性能,做好仪器 的维护工作不可少。总体上多数电站管理严格、维护精心, 设备的选型和监测系统的运行维护工作,监测人员要掌握 但也存在一些不足,有51座大坝在某些监测项目维护方面 监测系统的基本维修保养技能,在系统出现普通故障时能 存在问题,占大坝总数的54.3%,如倒垂线油位偏低导致 及时排除。保证监测系统的正常运行,使大坝安全监测系 浮力不足线体稳定性差、垂线护管串风、引张线线体及浮 统真正成为大坝安全的耳目。 船接触其他物体、观测环境潮湿、观测仪器锈蚀、自动化 (4)仪器设备生产厂家应了解水电站的现场状况,研 模块损坏较长时间未维修等,因此日常维护有待进一步 制适合现场实际环境、易于运行和维护的监测仪器设备, 提高。 减少设备故障,保证监测系统的正常运行。使大坝安全监 测系统真正成为大坝安全的耳目。 6 结 语 参考文献: (1)监测项目的完备性有待完善。由于监测系统设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电力公司.DL/T 5178--2003混凝土坝安全 时没有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和特点,造成监测设施不完备, 监测技: 规范[S].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3. 不能满足大坝安全监测的需要。从大坝安全监测系统评价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DL/T 5259---2010土石坝安全监测技 成果可以看出,在21309---2011年开展定检的94座大坝中, 术规范[s].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0. 有35座大坝的监测系统不完备,其中:11座大坝的变形监 (责任编辑屠福河) 对制定水资源监测计量统计管理办法的思考 一、水资源监测计量统计现状和问题 管部门的作用。因此在管理体制设计中,明确流域机构对 一是监测计量基础设施严重滞后; 其直接管辖河段的监测计量负责,同时对流域内有关省区 二是技术标准体系亟待完善; 的监测计量工作予以监督管理。 三是管理体制尚未理顺。 (四)关于监督检查 二、《办法》应解决的主要问题 监测对象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取用水户,二是相关部 (一)关于监测计量设施 门,主要是水利部门。监督检查可分为日常监督检查与专 建议针对新老用户提出不同要求:对于新增用水户, 项联合监督检查。 必须安装计量设施,并将此作为发放取水许可证的必要条 三、保障措施 件;对于已有用水户,规模以上的要求尽快安装计量设施, (一)加大水资源监控体系建设投入 其他用水户可以设宽限期,但期限不宜过长,建议37年 重点加强省、市级重要水功能区、农业用水大户的监 (2020年之前)。对于农业用水,除建设取水、退水计量设 测计量建设。联合财政部等有关部门,出台从水资源费中 施外,还需选择代表性灌区的典型地块建设田间计量设施, 划出一定比例经费专项用于水资源监控体系建设的规定, 以满足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计算的需要。 加大地方投入力度,加快地方水资源监控管理平台建设, (二)关于技术标准体系 逐步建立覆盖省、市、县三级的监测计量体系。 应采取各级部门责任分摊,协同配合。各地在数据上 (二)加快完善技术标准体系 报前,由当地水利部门牵头组成联合会审小组,联合对数 尽快编制出台国家或行业技术规范标准。加强监测计 据质量进行审核。上级政府对下一级政府上报的统计数据 量统计工作的相关基础工作,加快建立取水户名录库,制 进行审核。下级政府应按照上一级政府审核结果认真复核 定取水户报表、台账管理规范,工业全口径取水量汇总方 调整数据。 法等。 (三)关于管理体制 (三)加强能力建设 方案一:由水利部门一家来负责组织实施与监督管理。 应当组建专门机构与队伍。不断加强相关技术人员培 方案二:由水利部门主管,住建、统计等部门根据职 训与教育,提高工作人员的技术能力与水平,建立水资源 责分工负责相关工作。 监测计量统计工作持证上岗制度。配备符合要求的工作条 此外,应当充分发挥流域机构以及地方各级水行政主 件与设备。 摘自中国水势网 ・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