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号:
1. 选择问一般只在句末用一个问号,分句中用逗号。 例:是你去,还是我去?
2. 连续问要在每一个分句的后面都用问号。
例:谁在这里打我的埋伏?是爸爸?要不就是那位眼尖的女老师? 3. 疑问句主谓倒置,问号放在句末。 例:应该付您多少钱,先生?
4. 有疑问词,没有疑问语气的句末不用问号。 例:为什么叫父子岩,就难懂了。
判断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误,并说明理由:
①你告诉他,我们这里都有什么规矩。( ) ②明天放假吗?张老师。( ) ③江西省原副省长胡长清因受贿被判处死刑并伏法后,人们关注着检察机关对那些给胡长清行贿的人将如何处置?( ) ④是那个年代更适合我们,还是我们在那个年龄上更快乐?( )
⑤就在这里睡觉?这怎么行呢?( )
常见标点符号的用法与区别(三)10.10.作业
一、分号与逗号
并列分句的停顿,若分句较单一、简短,中间用逗号,反之用分号。 例:(1)我生平受用的有两句话:一是“责任心”,二是“趣味”。
(2)我也算游历过不少名山大川,却从来没见过一座山,这样凝结着劳动人民的生活感情;没见过一条水,这样泛滥着劳动人民的智慧的想象。
要点:看并列的复句内部有没有逗号。有,用分号;无,则用逗号。 二、逗号与顿号
1. 并列短句间用逗号,并列短语或词语间用顿号。 例:(1)树木姿态各异。如幢顶,如伞盖,如古寺宝塔。 (2)囊萤、映雪、悬梁、刺股等故事流传了千百年,家喻户晓。 2. 表约数的相邻整数之间不用顿号。
例:我现在所能记得的最初对于母亲的印象,大约在两三岁的时候。 3. 若所举的不是同一类,不能用顿号,只能用逗号。
例:我握过各种各样的手——老手、嫩手,黑手、白手,粗手、细手,但都未留下很深的印象。 习题
判断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正误,并说明理由。
①小河对岸三、四里外是浅山,好似细浪微波,线条柔和,蜿蜒起伏,连接着高高的远山。
②小道理,是指站在个人的立场,局部的立场,眼前的立场上看有道理;而大道理,是
指站在大多数人的立场,整体的立场,长远的立场上看有道理。
③从火车上遥望泰山,几十年来有好些次了,每次想起“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那句话来,就觉得过而不登,像是欠下悠久的文化传统一笔债似的。
④书籍好比食品,有的只需浅尝,即浅尝辄止;有的可以吞咽,即囫囵吞枣。只有少数需仔细咀嚼,慢慢品味。
常见标点符号的用法与区别(二)10.9.作业
知识要点提示
一、引号和引文末了的点号的搭配
1. 若是完整的照录别人的话,末了的标点放在引号之内
例:刘勰说得好:“句有可削,足见其疏,字不得减,乃知其密。”
2. 如果得部分引用或虽全部引用,但只把引文作为自己话的一部分,则原文后面的点号删去,另在引号外应停顿的地方加上适当的点号。 例:
①说什么“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我却道“山不在名,有泉则灵”。 ②这又是一个“盒子里还有盒子吗”一类的问题。
③“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你们不久也要走这条路呢! 一般来说,区别是引文前有无冒号(或逗号)。 二、“说”字后面标点的变化
主要原则是:“说”在语言前,用冒号;“说”在语言中,用逗号;“说”在语言后,用句号。 例:
①孔乙己说:“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
②“不多不多!”孔乙己说,“多乎哉?不多也。” ③“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孔乙己说。 注意:是一个人所说的话。 习题
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①惟亭内一副楹联“到此已无尘半点,上来更有碧千寻”,深得此中精神,令人点头会意。( )
②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 ( )
③抽签的结果,辩题为“儒家思想是‘亚洲四小龙’经济快速成长的主要原因。” ( )
④你到哪儿去了?今天上午。( )
⑤“听着,朋友”,他说:“你丑得可爱,连我都禁不住喜欢你了。”( )
标点符号综合训练之四
1.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和谐、和睦、和顺、和煦„„“和”能构成一系列美好的词语。 B.2009年6月6日的《新闻晚报》上,有一篇介绍“国嘴”罗京的文章。 C.现代汉语的通用语——普通话是以北方方言为基础的。 D.“过来。”他对我说:“这边看得清楚些。”
2. 语言运用——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他抱着七、八本书急匆匆地走了进来。
B.什么地方什么条件下可以找到什么样的银杏树?他了如指掌。
C.屈原、李白、杜甫等„„,像一颗颗宝石,镶嵌在中华民族的史册上。 D.我心中闪过一句诗:“家是一只船,在漂流中有了爱。”
标点符号综合训练之五
1. 下列语句中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上海世博会是继北京奥运会之后中国举办的又一世界盛会,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B.上海世博会山东馆的主题为《齐鲁青未了》,寓意是齐鲁文化之树常青、城市发展之树常青、和谐生活之树常青。
C.电脑显示屏上,一个超级斗拱在关注的目光中缓慢旋转,整体与细部、鸟瞰与侧面、个体与环境,无不展现中国文化的内在魅力和哲学思考。
D.东道主人民的文明程度,不仅代表个人素质高低;而且关系到世博会能否圆满成功。
2.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在美妙的旋律中,大屏幕上一一闪现出世博会159年来人类智慧的结晶:电灯、磁悬浮列车、航天器„„这一刻,“一切源于世博会”的理念得以彰显。
B.走进语言现场,应该开口说,主动发言、敏捷应对;应该用心听,在倾听中迅速捕捉有效信息、在倾听中准确把握声音内容。
C.文章要做到观点鲜明,必须对所论及的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弄清楚问题涉及哪些因素?关键在哪里?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出现这个问题的?
D.在我国古代历史长河中,曾涌现出无数风流人物。陈涉仰天质问“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揭竿而起;诸葛亮“未出茅庐而天下三分”,成为智慧的化身。
标点符号综合训练之六
1.下列文段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确实,他们谁也离不开谁。没有瘦老人 胖老人的丰收何以证明 没有胖老人 瘦
老人固守有何意义 大海中多的是鱼 谁的丰收都不足挂齿 大海有漫长的历史 谁 的固守都是一瞬间
A. , 。 , 。 , , , ? B., ? , ? , ; , 。
C. , ? , ? 。 , , 。 D. , ; , ; , ? , ?
2.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我问那个卖牡蛎的人:“应该付您多少钱,先生?” B.生活教我认识了桥——与水形影不离的过河的建筑。
C.无名战士小心翼翼地一根根拨弄着火柴,口里小声数着“一,二,三,四„„” D.诸葛亮在“诫子书”中说:“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