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单片机的汽车防盗报警器的设计与制作
【摘要】该系统主要由单片机最小系统、红外遥控电路、振动检测电路、控制电路以及报警电路组成。当报警系统启动,有振动时,通过振动传感器接受检测电路发出信号,经过单片微型计算机处理后,输出报警信号,再由报警电路实现报警。报警电路主要由声和光报警两部分组成,在报警电路关闭的情况下,汽车可以发动,在报警电路开启的情况下,汽车是不能发动的。
【关键词】红外遥控电路;振动检测电路;控制电路;报警电路 1.汽车防盗报警器的设计方案
方案一:采用模数电设计,包括脉冲信号发生器、计数器、控制门、继电开关、功放和扬声器报警部分组成主体电路。其结构复杂,这里不再介绍。
方案二:采用单片机设计,以AT89C52单片机为核心元件,组成单片机最小系统,辅助电路由红外遥控电路、检测电路、控制电路以及报警电路组成。其框图如图1—1所示。
各模块的功能如下:
单片机最小系统:单片机最小系统主要由时钟电路和复位电路组成。 检测电路:采用振动传感器采集信号,有振动时报警,否则不报警。 控制电路:控制汽车能否发动。
红外遥控电路:发送和接收红外线信号。
本设计采用电路简单,功能相对强大,体积较小,方便灵活的方案二。 2.硬件电路设计
由方案二可知,硬电电路主要包括单片机最小系统、红外遥控电路、振动检测电路、控制电路以及报警电路几部分,又可以分成接收器和发射器两部分。
整机电路如图2—1所示,其组成和工作原理如下: 2.1 接收器工作原理 U1为AT89C52单片机。C3,R1和复位按钮RESET组成手动电平复位和上电自动复位电路;C1,C2以及晶振X1组成时钟电路;Q1、R2、BUZE、R5、D1组成声光报警电路;R3、Q2、RL1组成控制电路;振动传感器(采用HDX—2)、R4组成振动检测电路;一体化红外接收头组成红外线接收电路。当红外线接收头接收到数据时对数据进行判断:当数据是0x65时会给软件中的“看门狗”喂食,如果长时间没有喂食会自动启动报警系统(人走远后接收器接收不到红外线),检测是否有振动,如果有振动,启动声光报警,延时7s后自动停止声光报警,当给“看门狗”继续喂食时自动关闭报警系统(人走近接收器接收到0x65数据);当数据是0x25时(人按下报警系统启动按键),手动启动报警系统,检测是否有振动,如果振动,启动声光报警,延时7s后自动停止声光报警,当再次接收到0x25数据时,手动关闭报警系统(人走近按下报警系统关闭按键)。如此循环。
2.2 发射器工作原理 U2为AT89C52单片机。C6,R6和复位按钮RESET组成手动电平复位和上电自动复位电路;C4,C5以及晶振X2组成时钟电路;定时发送0x65数据并判断按键是否按下,按下则发送0x25数据。
3.软件设计
系统功能是由软硬件共同实现的,由于软件的可伸缩性,实现的系统功能可强可弱,差别可能很大。因此,软件是本系统的灵魂。软件采用模块化设计方法,
不仅易于编程和调试,也可减小软件故障率和提高软件的可靠性。
3.1 发射程序流程图
发射程序的主要功能是通过红外线定时发送0x65数据。判断是否有按键按下,当有按键按下时,发送0x25数据,否则定时发送0x65数据其流程图如图3—1所示。
3.2 接收程序流程图
接收程序的主要功能是判断是否有振动,根据接收数据来实现自动启动、自动关闭、手动启动、手动关闭报警系统。其程序流程图如图3—2所示。
4.电路系统制作与测试 本电路结构简单,所用元件数量少,用两小块万用板便可完成其硬件的装配和焊接,实物如图4—1所示。
元件安装完成后,要使电路处于最佳工作状态,需要对单元电路和整个电路进行调试。本电路简单,所以调试起来也很简单,只要目测电路连结正确,焊点没有问题,再通电就可以了。实物测试分自动启动与自动关闭报警系统和手动启动与手动关闭报警系统的测试,测试结果如图4—2和图4—3所示。
参考文献
[1]康万新.毕业设计指导及案例剖析[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杨帮文.实用电子小制作精选[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
[3]王昊.通用电子元器件的选用与检测[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4]刘守义.单片机应用技术(第二版)[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
[5]徐玮.C51单片机高效入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6]李全利.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