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世纪2008年11月第16卷第11期Cross Century,November 2008,Vol 16,No.11 ・121・ 如何在美术课程中培养人文精神 黄清华 (江西省崇仁师范学校,江西,崇仁,344200) 【摘要】美术课程是一种人文课程,是人文精神的集中体现。本文从人文精神的内涵体现谈起,并从联系学生生活实际, 体验生活的乐趣;注重学生情感体验,提高审美情趣;了解人类文化背景,尊重多元文化;整合美术与其他学科,使身心得到协调 发展;JJn强艺术修养,提高审美素质等五个方面阐述了培养人文精神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美术课程;人文精神;培养 【中图号】G658.2 【文献标示码】A 【文章编号】1005—1074(2008)l1—0121-01 合或统整,是现代教育理念,亦是美术课程改革的内容之一。引 导学生对一些美或跨越美术学科的课程进行综合与探索性的学 习,能使学生在良好的时间内比较全面地认识美术的特征、美术 表现的多样性以及美术发展规律与趋势。 美术与其它学科相结合的活动内容可表现为:①美术与文 所谓人文精神,指的是一种高度重视人和人的价值观的思想 态度。它关注入存在的意义、尊严、价值、道德、文化传统,关注人 的自由与平等,人与社会、自然之间的和谐等,是人本教育的核 心。在新时期,我们的教育要贯彻人文精神的培养。本人结合在 美术教学中的经验和实践,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在美术课程中 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1 联系学生生活经验。体验生活乐趣 学:创作古代诗歌、小学、典故和童话故事的插图、连环画等;②美 术与戏曲:布置戏曲的舞台场景和道具,设计、制作并表演皮影 美术课程是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线索来组织学生美术学习 的,生活是艺术的源泉,学生通过观察生活来感受生活,体验来自 生活的情感和乐趣。同时,美术课程充分考虑学生的可接受性, 并联系学生心理、生理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教学内容贴近学 生的生活,并与学生经验相联系。如利用游戏、表演等方法,让学 生来参与、交流、体验、表现生活,使学生学会表达自己的情感和 愿望。通过创设多种多样的方法和形式,挖掘其内涵,使学生从 自我中心走向与他人共处。学生在活动中通过交流、体验,能够 戏、影子戏等;③美术与音乐:用造型艺术的方式来表现音乐,设 计制作乐器,并用这些乐器演奏等;④美术与地理:绘制城区地 图,设计和制作小区、游乐园模型等;⑤美术与物理:设计与制作 会发光、会转动的环境艺术模型等;⑥美术与自然:创作居住地区 昆虫、植物、风景的图鉴,创作反映居住地区风貌的美术作品等; ⑦美术与历史:调查当地文化遗产以及传统艺术,用报告、画、雕 塑或建筑模型表达调查结果等;⑧美术与信息技术:运用摄影、摄 像、影视、电脑等多媒体设备进行创作活动,或利用国际互联网检 索美术信息,开阔视野,展示美术作品,进行交流等。此外还可以 密切配合学校活动,开展区域活动。如设计与布置运动会、艺术 节、文艺晚会的会场和节日中的教室等。形成多学科结合,方式 灵活多样的立体式教学。 5 加强艺术修养。提高审美素质 积极主动学习,由生活激发兴趣,带着饱满的热情去体验、表现、 创作。 2 注重学生情感体验,提高审美情趣 美术是人类情感和精神生活的创造表现。任何美术表现形 式都包含着一定的情感和思想。美术是人类情感的温床,是情感 交流的场所。同时,美术作为重要的人文学科,人类不同历史所 创造的杰出的美术作品中,包含着人类对真、善、美等最高价值的 不懈追求。通过对美术的学习,将使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能力不断 提高,情操不断得以陶冶,从而增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和责任 感,形成尊重和保护生命和自然环境的态度,以及创造美好生活 的愿望与能力。 3 了解人类文化背景。尊重多元文化 美术是人类文化最早和最重要的符号性载体之一,记录和再 现了人类文化和思想的发生、发展过程。通过美术与文化的联 艺术修养是衡量一个人审美素质高低的重要因素。一个有 较高艺术修养的人,能够主动的、充分地使其感性、情感和理智得 到协调共处,使其心理结构的各个方面得到较好的发展和完善。 所以在教学中,要遵循审美规律,来拓展学生文化视野,了解人类 丰富的文化遗产和文化发展,了解艺术与社会、艺术与历史、艺术 与文化、艺术与生产、艺术与生活的关系,学会分析、综合和评价 的思维技能,多给学生感悟艺术作品的机会,引导学生展开想象。 通过比较、讨论、体验、思考、鉴别、判断等方法以及各种形象的教 学手段,如电影、电视、录像、范画、参观、访问等,增加直观形象感 受,提高其审美能力。使学生受到良好的艺术熏陶,使学生具有 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摆脱物质利益的束缚,并具有文明感和历 系,可以了解不同地域文化背景,学会尊重多元文化。美术教学 可充分发挥学校、家庭、社会的多元文化的总体效益,整合社会、 社区、家庭各方面教育影响,引领学生走向生活、走向自然、走向 社会。通过欣赏、认识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的材料、形式与内容等 史感,是我们应不断追求的人文精神。 总之,培养学生人文态度,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是一个长期 特征;通过走进博物馆、美术馆、民俗馆,了解其中的民族民间美 术、艺术等文化,与其他地区或其它民族美术文化的异同;通过参 观、座谈、调查、访问艺术家工作室等参与活动,了解不同风格画 派、中外艺术家的艺术思想、生活及作品诞生的过程,或结合有关 资料,让学生了解相关国家的地理、历史、风俗人情、社会风貌、增 进对不同国家、民族,不同画派的了解与尊重。 4 整合美术与其它学科,协调身心发展 而系统的工程,决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教师必须在自己 的美术教学活动中精心设计,充分利用各种机会去作好这几个方 面的工作。 6参考文献 社,2002 1 尹少淳.美术课程标准解读[M].(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 2 王军.教师教学创新能力培养探析[J].教育探素,2004,(4) 未来社会需要具有探究精神与创造能力的人才。学科间整 3 聂振斌.中国美学思想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