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好走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和标准》(HJT166-2004)练习题

《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和标准》(HJT166-2004)练习题

来源:好走旅游网


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和标准》( HJ/T 166-2004 )

一 填空题

1.

时,采集表层土的采样深度为 度,则应按 分层取样。

答案: 0~ 20cm 土壤剖面层次

2.

一般了解土壤污染情况。如要了解土壤污染深

适用于

答案:面积较小,地势平坦,土壤组成和污染程度相对较均匀的地块

3. 土壤的对角线采样法适用于 。 答案:用污水灌溉的农田土壤 4.

土壤的梅花形采样法。

在土壤背景值研究中,采“全分解 ”就是把土壤的

用了土壤试样的全分解方法。所谓

彻底破坏,使土壤中的 全部进入试样溶液中。

答案:矿物晶格 待测元素

5.

土壤样品的采样方法有 、 、 、 四种方法。

答案:对角线采样法 梅花形采样法 棋盘式采样法 蛇形采样法

6.

无论采用新鲜土壤样品或风干土壤样品, 都

需测定土壤 以便计算土壤中各成 分按烘干土为基准时的

答案:含水量(率)

7.

。一般土壤分析结果单位以 校正值 mg/kg (烘干土)

表示。

土壤样品的法取压碎

粗磨方法:风干后的土样,用有机玻璃棒或木棒碾碎后,用

样过 筛。粗磨样可直接用于土壤 pH 阳离子交换量 元素有效态含量等项目的分析。

答案: 四分 0.85mm( 20 目)尼龙

8.

常用的土壤样品布点方法有网格法又称,一般适用于 的地

区。

答案:简单随机抽样法 地形平缓、土地情况简单、工作面积较小

9.

野外采集回来的土样,一般要经、 、 、 ,分装

过以下处理程序:

制成待分析样品,满足各种分析要求。

答案:风干 磨细 过筛 混合

10. 对土壤环境质量评价,通常采用的模式、 、 、 等。

答案:污染指数、超标率(倍数)评价 评价 综合污染指数法

11.

内梅罗污染指数评价 背景值及标准偏差

土壤样品的酸分解方法,必须使用 酸,因为它

是唯一能分解 和 的 酸类。

答案:氢氟

12.

SiO2 硅酸盐

土壤样品全分解方法可分为 和 两种。

答案: 酸分解方法 碱熔融法

13.

土壤样品所用网筛材质, 在测定金,测定有机污染物时使用 。

属时使用

答案:尼龙制品 铜(金属)制品

14.

测定有机污染物的新鲜土壤样品要选用盛装,在 下保存并尽快进分

析。

答案: 玻璃容器 低温冷冻

15.

库存的土壤样品要 永久保存,分析取用后的样品一般保留 ,

预留样品一 般保留 。

答案:密封 半年 2 年

16.

土壤或底质样品脱水方法主要有 、 、 和 四

种。

答案:自然风干 离心分离 真空冷冻干燥 无水硫酸钠

17.

在农田耕作层采土个。

壤混合样时,组成混合样的分点数要在

答案: 5~20

18.

土壤样品在

g)混匀后

研磨过程中的分样,是将采集的土壤样品(一般不少于 用四分法缩分至约 g。

答案: 500 100

19.

土壤样品经酸法消解完全后,其消色或 色(含铁量较高的土

解液一般应呈

壤),没有明显沉淀物。

答案:白 淡黄

20. 采集土壤样品要遵循的两个原则是 和 原

则。

答案: 随机 等量

21. 土壤测定不确定度来源于 、 、样品稀释定容及由标准与测 定仪器响应的拟合直线。

答案: 称样 样品消化(或其他方式的前处理)

22. 土壤剖面采样次序是 ,先采剖面的 样品,最后采 样品。 答案:自下而上 底层 上层 23. 大气污染型土壤监测单元以污染源为中心 布点,灌溉水污染和农用固体废 物污染型土

壤监测单元采用 布点,单元灌溉水污染监测单元采用按水流方向 布点。

答案:放射状 均匀 带状

24. 机械干扰土的采样方式有 采样、 采样和 采样。 答案: 随机深度 分层随机深度 规

定深度

25. 土壤中的重金属以 和 的活性毒性最大, 的活性毒性

最小,其他 的活性毒性居中。

答案:有效态和交换态 残留态 结合态

26. 土壤样品的测定结果一般保留 位有效数字,分析结果的精密度数据一般只取 位有效数

字。

答案: 3 1

27. 在土壤标准分级中, 为保障农业生产, 维护人体健康的土壤限制值执行 标准。 答

案: 二级

28、城市土壤环境质量对城市生态系统影响极大,由于其复杂性一般分两层采样监测, 上

层 cm 可能是回填土或受人为影响大的部分, 下层 cm 为受人为影响相对较小部 分。

答案: 0~30 30~ 60

29、土壤采样的布点方法有简单随机法、分块随机法和

三种。

答案:系统随机法

30、采集区域环境背景土壤样品时,一般采集

cm 的表层土。

答案: 0~ 20

31、土壤颜色可采用

比色,也可按土壤颜色三角表进行描述。

答案:门塞尔比色卡

32、土壤背景采样点离铁路、公路至少

m 以上。

答案: 300

33、土壤样品测定,除

等项目需用新鲜土样外,多数项目需用 土样。

答案:挥发酚 风干

34、土壤混合样是指在农田耕作层采集若干点的等量耕作层土壤并经混合均匀后的样品,

组成混合样的分点数要在 个。

答案: 5~ 20

35、《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规定的常规监测项目中的基本项目包括

和 。

答案: pH 值 阳离子交换量

36、《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规定的常规监测项目的监测频次为

年一次。

答案: 3

37、对于面积较小的土壤污染调查和突发性土壤污染事故调查可

采样。

答案:直接

38、区域土壤环境背景调查时,采样点可采

或土壤剖面样。

答案: 表层样

39、一般农田土壤环境监测采集

层土样,种植一般农作物采 cm,种植果

林类农作物采

答案:耕作

cm 。 0~ 20

0~ 60

40、建设项目土壤环境评价监测采样时, 大中型建设项目应不少于 个柱状样采样 点。

答案: 3

41. 土壤监测平行双样(含量范围 10~ 100mg/kg )最大允许相对偏差为

% 。

答案: 10

42.

土壤样品分析中, 对数据质量评、 、 、 等

价, 通常采用 质量评价方法。

答案:精密度 准确度 检出率 定量水平

43、建设项目土壤环境评价监测采样中,非机械干扰土样的每个柱状样取样深度都 为。

答案: 100cm

44、污染事故监测土壤采样时, 如果是固体污染物抛洒污染型, 等打扫后采集表层 5 cm

土样,采样点数不少于 个。

答案: 3

45、土壤监测的布点数量要满足样本容量的基本要求,由

、变异

系数和相对偏差计算样品数是样品数的下限数值。

答案:均方差和绝对偏差

46、测试项目需要新鲜土壤样品时, 采集后用可密封的聚乙烯或玻璃瓶容器盛装, 并且

在 ℃以下保存。

答: 4

47、固体废物样品制样时,粒度大于筛孔尺寸、不能筛过的样品应该不多于总量 的 %。

答: 5

48 、平行双样测定的精密度用

表示。

答:相对偏差 二 单选题

1.

土壤中有效态微量元素的测定,应采用 。

( B )

A 土壤全分解法 B 土壤浸提法 C 土壤熔融法 2.

对于含易分解等冷冻柜保存。

不稳定组分的土壤样品在实验室放置较长时,应在 (C )

A 、 0℃以下 3.

B、- 10℃以下

C、- 20℃~-40℃

建设

cm。

项目土壤环境影响评价监测采样中,非机械干扰土的柱状样采样深度为 (C )

A . 20 B.60 C.100 D .120

4. 固体废物样品制样时, 粒度大于筛孔尺寸、 不能筛过的样品应该不多于总量的 %。

(A )

A . 5 B.10 C. 20

5. 工业固体废物样品缩分时,将样品混匀后,采用二分法,每次减量一半,直至试验分 析

用量的 倍为止。( C )

A.2 B.5 C.10 D .20 6.

土壤样品全分解时,若采用酸分。( C )

解,则必须使用

A .硝酸 B.高氯酸 C.氢氟酸 D.盐酸

7. 土壤监测误差可分为采样误差( SE)、制样误差( PE)和分析误差( AE )三类,通

常 情况下 。( C )

A . SE>PEB .SEAE

C.SE>PE>AE

D.都不是

8. 测定一般土壤 pH 值时,浸提液应选用 。( A ) A .无二氧化碳的水 B.1 mol/L 氯化钾 C.0.0lmol/L 氯化钙 9.

测定酸性森林土壤 pH 值时,应选用 作为浸提

液。 ( B )

A .无二氧化碳的水 B . 1mol/L 氯化钾 C. 0.01mol/L 氯化钙

10. 重铬酸钾容量法适用于测定土壤有%以下的土壤。 ( C )

C.15

D. 20

机质含量在

A . 5 B.10 11.

在进行土壤常规监测项目分析时,对其结果的影响。 ( B )

C.土壤粒径

应考虑土壤

A .酸度 B.含水量

12. 酸消解土壤样品所用的坩埚应为 。( D )

A .瓷坩埚 B .镍坩埚 C.铂金坩埚。 D.聚四氟乙烯坩埚 13.

土壤中的艾氏剂和狄氏剂化学性质稳定, 易

在环境介质中累积, 它们属于 农药。 (B )

A .有机磷 14.

B.有机氯

C.菊酯

D.氨基甲酸酯

根据《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土

壤样品采集后用四分法缩分,取样量一般不少于 g,缩分后的样品应经风干干燥或冷冻干燥后全部粗磨。

A.300

B. 400

C.500

D . 1000

( C )

15. 氢氟酸会腐蚀玻璃和硅酸盐材质容器,因此在用氢氟酸分解样品时不能用玻璃或陶 瓷等

器皿,而最常用的是以 为材料的烧杯、坩埚等器皿,其最高使用温度为 ℃。 (C )

A.铂金, 160 B.聚氯乙烯, 250 C.聚四氟乙烯, 250 D .镍, 200

16 反映了污染物对土壤的作用,同时突出了高浓度污染物对土壤环境质量的影响。

(C )

A .单项污染指数

B. 累积污染指数 C. 内梅罗指数 D. 污染物超标倍数

17、分析土壤中挥发性和半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时, 采集的样品应储存在 ,且样品

要 样品瓶。( D )

A .透明玻璃瓶,装满 B.棕色玻璃瓶,不装满 C.透明玻璃瓶,不装满 D.棕色玻璃瓶,装满 18、土壤中有效态金属是指 。( A)

A. 能被植物生长利用的部分 B. 有机质部分 C. 无机质部分

19、对于污染事故监测土壤的采样, 如果是固体污染物抛洒污染型, 等打扫后采集表层

cm 土样。( A )

A. 5 B. 10 C. 15 D. 20

20、土壤样品制作过程中, 用于细磨的样品再用四分法分成两份, 一份研磨到全部过孔

径 筛,用于土壤农药、有机质或全氮量等项目分析。

A. 40 目 B. 60 目

C. 80 目 D. 100 目

( B)

21、在进行土壤样品保存时,分析取用后的剩余样品一般保留

年。(A )

A. 0.5 B. 1 C. 1.5 D. 2

22、由于土壤组成的复杂性和理化性状的差异, 重金属在土壤环境中形态的多样性, 其

中以有效态和 的毒性最大。 (C)

A. 残留态 B. 结合态 C. 交换态 D. 游离态

23、土壤环境质量评价一般以单项污染指数为主,该指数是土壤污染物实测值与土壤 的比

值。(B )

A. 污染物背景值 B. 污染物质量标准

C. 污染物实测值与污染物质量标准之差 D. 污染物实测值与污染物背景值之差

24、根据《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 HJ/T166-2004 )的规定,土壤监测中常规项目可

根据实际情况适当降低监测频次,但不得低于

A. 2

B. 3 C. 4 D. 5

年一次。(D )

25、在进行土壤环境监测布点时,一般要求每个监测单元最少设 A. 2

B. 3 C. 4 D. 5

个采样点。 (B )

26、在进行区域土壤环境背景调查采样时, 一般采集表层样, 采样深度为 cm。( C ) A. 0~10 B. 10~20

C. 0~20

D. 0~60

A 层

27、在对草甸土区域进行土壤环境背景调查采样时,若需采集剖面样,则一般在 5~20cm、B 层

cm、C2层 100~120 cm 处采样。(B)

A. 30 B. 50 C. 60 D. 80

28、在进行区域土壤环境背景调查采样时, 若需采集土壤剖面样, 则应先采剖面的 样

品。(C)

A. 上层 B. 中层

29、在进行农田土壤环境监测

C. 底层

时,

灌溉水污染监测单元采用按水流方向带状布点, 采样 点自纳污口起 布设。( A )

A. 由密渐疏 B. 均匀 C. 由疏渐密

30、一般农田土壤环境监测采样时,采集耕作层土样,种植果林类农作物的采

cm

土样。(C)

A. 0~20

B. 5~20 C. 0~60 D. 20~60

31、在进行农田土壤混合样的采集时, 蛇形法适宜于面积较大、 土壤不够均匀且地势不

平坦的地块,设分点约

A. 5

B. 10

个左右。(C)

C. 15 D. 20

32、进行建设项目土壤环境评价监测时, 每 100 公顷占地应设置不少于 个的采样点。

(C)

A. 3

B. 4 C. 5 D. 6

33、城市土壤采样时, 监测点以网距 m 的网格布设为主, 每个网格布设一个采样点。

(C)

A. 1000

B.1500 C.2000 D.2500

34、城市土壤采样时,一般分 A. 两

B.三

C. 四

层采样。(A )

35. 事故土壤监测要设定 2~ 3 个背景对照点, 各点(层)取 kg 土样装入样品袋, 有腐

蚀性或要测定挥发性化合物, 改用广口瓶装样。 含易分解有机物的待测定样品, 采集后 置于低温(冰箱)中,直至运送、移交到分析室。 ( B )

A. 0.5

B. 1

C. 1.5

D. 2

%平行样品。( D )

36. 环境监测每批样品每个项目分析时均须做 A. 5

B.10

C. 15

D.20

37. 土壤监测平行双样(含量范围> 100mg/kg )最大允许相对偏差为 A. 5

B. 10

C. 15

D.20

% 。( A )

38、土壤混合样是在农田耕作层采集若干点的等量耕作层土壤并经混合均匀后的土壤样

品,组成混合样的分点数不少于 个。( D)

A 、 2 B、3 C、4 D 、5

39、用于土壤元素全量分析的土壤样品, 一般须研磨到全部过孔径为

目的筛。

( D)

A、20 B、60 C、 80 D、100

40、《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规定, 用于分析氰化物的新鲜土样在< 4℃的储存环境条

件下能保存

天。( B)

A 、 1 B、2 C、 7 D 、10

41 、土壤常规监测项目监测频次一般 年一次,也可按当地实际适当降低监测频次,

但不可低于

A、1, 3

年一次。( C)

B、2,3 C、3,5 D、 4,5

42、农田土壤采集混合样的采集方法中, 适用于污灌农田土壤, 对角线分 5 等份,

以等分点为采样分点。 ( A )

A 、对角线法 B、梅花点法

C、棋盘式法

D、蛇形法

43、《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 HJ/T589-2010 )规定, 事故土壤监测要设定 个 背景

对照点,各点(层)取 1kg 土样装入样品袋,有腐蚀性或要测定挥发性化合物, 改用 装样。( B)

A、2~ 3, 细口瓶 B、2~3, 广口瓶

C 、 3~ 5 ,细口瓶 D、3~ 5, 广口

44、《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 HJ/T589-2010 )规定,土壤样品测定一般保留三位 有

效数字,含量较低的 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并注明检出限数值。 ( A )

A 、镉和汞

B、钙和镁

C、铅和锌

D、砷和铬

45 、在风干室将土样放置于风干盘中,摊成 cm 的薄层,适时地压碎、翻动,拣 出碎石、

砂砾、植物残体。 ( B)

A、1~2

B、2~3

C、2~4

D、 3~ 5

三、多选题

1、根据土壤监测目的,土壤环境监测包括 A. 农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 B. 区域土壤环境背景监测 C. 建设项目土壤环境评价监测 D. 土壤污染事故监测

2、下列哪些指标属于土壤环境监测重点项目?( AC ) A. 铜 B. 阳离子交换量 C. 滴滴涕 D. 有机质

3、土壤环境监测调查时,有哪几种布点方法?( ABD ) A. 简单随机 B. 分块随机 C. 抽签随机 D. 系统随机

4、土壤样品采集分为哪几个阶段?( BCD ) A. 预备采样 C. 正式采样

B. 前期采样 D. 补充采样

等主要类型。 ( ABCD )

5、下列哪些情况可以直接采样?( AC ) A. 面积较小的土壤污染调查

B. 面积较大的土壤污染调查 C. 突发性土壤污染事故调查 D. 持续性土壤污染事故调查

6、进行区域土壤环境背景调查采样时,监测点位应符合下列哪些原则?( A. 采样点选在地形相对平坦、稳定、植被良好的地点

B. 城镇、住宅、道路、沟渠、粪坑、坟墓附近等处不宜设采样点 C. 采样点离铁路、公路至少 200m 以上 D. 在水土流失严重处设采样点

7、在进行土壤环境监测调查时,样品标签应注明哪些内容?( ABCD ) A. 采样时间 C. 监测项目

B. 采样地点 D.采样深度

AB )

8、根据我国土壤质地分类标准,土壤质地分为( ACD )。 A. 砂土 C. 壤土

B. 矿土 D. 粘土

9、对于农田土壤监测单元的点位布设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D )。 A. 大气污染型土壤监测单元采用均匀布点

B. 固体废物堆污染型土壤监测单元以污染源为中心放射状布点 C. 农用化学物质污染型土壤监测单元以污染源为中心放射状布点 D. 综合污染型土壤监测单元布点采用综合放射状、均匀、带状布点法 10、一般农田土壤环境监测采集耕作层土样,采样深度说法正确的是( A. 种植一般农作物采 0~ 20cm C. 种植一般农作物采 0~ 60cm

B. 种植果林类农作物采 0~ 60cm D. 种植果林类农作物采 0~ 20cm

AB )。

11、建设项目土壤环境评价监测采样时,点位布设情况为( ABD )。 A. 小型建设项目设 1 个柱状样采样点 B. 大中型建设项目不少于 3 个柱状样采样点 C. 特大性建设项目不少于 4 个柱状样采样点

D. 对土壤环境影响敏感的建设项目不少于 5 个柱状样采样点

12、对于非机械干扰土, 每个柱状样取样深度都为 100cm,分层取土样, 正确的是

(AD )

A. 表层样( 0~ 20cm) B. 表层样( 5~ 20cm) C. 深层样( 50~ 100cm) D. 深层样( 60~ 100cm)

13、关于城市土壤的监测采样,说法正确的是( ACD )

A. 分两层采样

B. 分三层采样

C. 监测点以网距 2000 m 的网格布设为主 D. 各层单独取样监测

14、对于固体污染物抛洒污染型的事故土壤监测,采样点位需满足( AC )。 A. 打扫后采集表层 5 cm 土样 B. 打扫后采集表层 20 cm 土样 C. 采样点数不少于 3 个 D. 采样点数不少于 5 个

15、土壤粗磨样可直接用于土壤中

项目的分析。 (ABC )

A. pH 值

B. 阳离子交换量 C. 元素有效态含量 D. 有机质

16、对于土壤细磨

样,

A. 有机质

全部过孔径 0.25mm(60 目)筛的可用于 (ABC ) B. 农药

D. 土壤元素全量

项目的分析。

C. 土壤全氮量

17、下列关于土壤样品保存时限的说法,正确的是 。(ABD )

A. 分析取用后的剩余样品保留半年 B. 预留样品保留 2 年

C. 有争议样品保留 5 年 D.仲裁样品永久保存 18、对于土壤样品风干室,需满足下列哪些要求?( BCD ) A. 方向朝南,确保阳光照射土壤 C. 无易挥发性化学物质

B. 通风良好 D. 整洁无尘污染

19、对于测定 项目的土壤样品应装满装实采样瓶并密封。 (BC ) A. 氰化物

C. 半挥发性有机物

B. 挥发性有机物 D. 硫化物

20、土壤环境质量评价可采用哪些方法?( ABCD ) A. 内梅罗污染指数评价 C. 背景值及标准偏差评价

B. 超标率评价 D. 综合污染指数评价

21、农田土壤环境监测中,混合样的采集方法主要有 (ABCD )。 A 、对角线法 B、棋盘式法 C、蛇形法

D、梅花点法

22、《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规定,新鲜土样在< 4℃的储存环境条件下保存一周后

还能用于

项目的分析。 (AB )

A 、汞 B、砷 C、六价铬 D、氰化物

23. 土壤监测常规项目中的重金属包括

、铬、汞、砷、 、铜、锌、镍。 (CD )

A. 铊 B. 烷基汞 C. 镉 D. 铅

四、判断

1.底泥样品测定金属等项目的样品,不能暴晒或在高温下烘干,而应采取的干燥

方法是 自然风干。( √)

2.土壤样品的酸分解方法,必须使用高氯酸,因为它是唯一能SiO2 和硅酸盐的酸

类。(×) 3.土壤采样的布点方法有简单随机法、分块随机法和系统随机法三

种。 4.采集区域环境背景土壤样品时,一般采集 0~ 30cm 的表层 土。

5.土壤样品风干室应具备如下条件:朝南(以方便阳光直射土壤样

分解

×)

,通风良好,

品)

洁,无尘,无易挥发性化学物质。 ( ×)

6.土壤样品的风干操作为:在风干室将土样放置于风干盘中,2~ 3cm 的薄层,

摊成 适 时地压碎、翻动,拣出碎石、沙砾和植物残

体。

7.除了特殊的污染纠纷调查或污染事故调查外,一般的土壤环境质量调查,样点

应尽量 避开污染源,特别是工业污染源的影响。 ( √)

8.土壤样品加工过程中,不用挑除草根和石块等非土部分,以使分析结果更符合

实际组

成。(×)

9.底质监测包括工厂废水沉积物及污水处理厂污泥的监还包括工业废水排污河

测, (沟) 道的底部表层沉积物。 ( ×)

10.土壤颜色可采用门塞尔比色卡比色,也可按土壤颜色三角表进行 描述。

11.测定森林土壤 pH 值时,土壤样品需通过 1mm 筛孔;测定一般土壤的 pH 值时,土

壤样品需通过 2mm 筛孔。(×)

12.为防止空气中氨、二氧化碳及酸碱性气体的影响,土壤样品应贮存在密闭玻璃瓶

中。 √) 13.测定一般土壤 pH 值时,水土比应固定不变,以 1:1 或 2.5:1 为宜。 ( √) 14.重铬酸钾容量法测定土壤中有机质含量时, 使用的硫酸亚铁标准溶液易受空气氧化,

使用时必须每天标定一次。 (√)

15.分光光度法测定土壤中总砷时,应直接称取新鲜的土样进行测×)

定。

定。

17.在进行土壤样品全量测定时,在消解土样的同时应做一份空白试×)

验。 18.测定土壤中某组分含量时,若组分含量太高,不能直接测量,可以用空白溶液 适当

稀释,使样品中组分含量保持在校准曲线的直线范围×) 内。

16.测定水分后的土壤样品,可以用于金属的浸出毒性试验测×)

19.土壤样品制备过程中,缩分后的土样经风干后,除去其中的石子和动植物残体

等异

物,使用玛瑙棒研磨,直至全部通过 4mm 尼龙筛。( ×)

20. 根据《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样品分析测试技术规定》采用红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土

壤样品中石油类时,浸提时间对土壤中石油类的提取效率影响较大。 (√)

21.

土壤剖面采( ×) 特定的调查研( √)

样次序是自上而下,先采剖面的上层样品,最后采底层样品。

22.

究需了解污染物在土壤中的垂直分布时采集土壤剖面样。

23.

棋盘式法采集农田土壤混合样时设分点 5 个

左右。受污泥、垃圾污染的土壤分点应 在 10 个以上。( ×)

24.

建设项目土壤( ×) 城市土壤分两层

0~30cm。( √)

环境评价监测采样中,非机械干扰土的监测可采混合样。

25.

采样,上层是回填土或受人为影响大的部分厚度为

26.

污染事故土壤监测的采样点不得少于 5 个,同时

要设定 2~3 个背景对照点。 (√)

27. 库存的土壤样品是经过 20 目尼龙筛的粗磨样品。 (√) 28.

土壤环境质量评价一般以单项污染指数为指数小污染轻, 指数大污染则重。

主, (√)

29.进行区域土壤环境背景监测时, 采样点应选在地形相对平坦、 稳定、植被良好的地

点。(√)

30.进行区域土壤环境背景监测时,采样点离铁路、公路至少 200m 以上。(×) 31.进行区域土壤环境背景监测时,一般采集柱状样品。 ( ×)

32.进行区域土壤环境背景监测时,若需采集土壤剖面样,则每个剖面采集三层土样。

(√)

33.进行区域土壤环境背景监测时, 若需采集土壤剖面样, 应自上而下采集样品。

( ×)

34.土壤样品加工过程中,不用挑除草根和石块等非土部分,以使分析结果更符合实际 组

成。(×)

35.农田土壤采样时, 固体废物堆污染型土壤监测单元以污染源为中心均匀布点。 ( ×) 36.农田土壤采样时,农用固体废物污染型土壤监测单元采用均匀布点。 ( √) 37.对于种植一般农作物的农田, 进行土壤环境监测时应采集耕作层 0~20cm 土样。

(√)

38、梅花点法适用于面积较小、地势平坦、土壤不够均匀的地块。 ( ×)

物,使用玛瑙棒研磨,直至全部通过 4mm 尼龙筛。( ×)

39、棋盘式法适用于污灌农田土壤。 ( ×)

40、蛇形法适宜于面积较大、 土壤不够均匀且地势不平坦的地块, 多用于农业污染型土

壤。(√)

41、对于建设项目土壤环境评价监测采样, 对土壤环境影响敏感的建设项目应设置不少

于5个柱状样的采样点位。 ( √)

42、对于城市土壤, 一般分三层采样: 表层(0~20cm),中层(20~60cm),深层( 60 100cm)。( ×)

43、对于爆炸污染型的污染事故土壤监测,爆炸点周围采 0~ 30cm表层土。(44、对于污染事故的土壤监测,应设置背景对照点。 ( √)

×)

45、土壤粗磨样可直接用于土壤 pH值、阳离子交换量、元素有效态含量等项目的分析。 46、分析挥发性有机物的样品,用新鲜土样按特定的方法进行样品前处理即可。 ( √) 47、土壤中金属以多种形态存在,其中以残留态的毒性最小。 ( √) 48. 用于土壤元素全量分析的样品,需研磨到粒径小于 0.25mm。( ×) 49. 农田土壤环境监测时,一般采集土壤的剖面样。 (×)

50、进行区域土壤环境背景调查时,采样点应避开水土流失严重区域。 ( √) 51、进行区域土壤环境背景调查时,一般采集 0~20cm的表层土样。 (√)

52、对于突发性土壤污染事故调查, 也需进行样品的前期采集与现场调查, 从而制定监

测方案。(×)

53、综合污染型土壤监测单元布点采用综合放射状、均匀、带状布点法。 (√) 54、区域环境背景土壤采样过程中,取小块土壤,加水潮润,然后揉搓,能搓成完整的 细

条,弯曲成圆圈时容易断裂的土壤称为中壤土。 ( ×)

55、土壤细磨样中,研磨到全部过孔径 60 目筛的样品可用于土壤元素全量分析。 (×) 56、土壤制样过程中,采样时的土壤标签与土壤始终放在一起,严禁混错, 样品名称和

编码始终不变。 ( √)

57、背景土壤剖面采样次序自下而上,先采剖面的底层样品, 再采中层样品,最后采上

层样品。( √)

58.

析时均须做平行样品;当 少于 1 个。( √)

环境监测每批样品每个项目分5 个样品以下时,平行样不

59. 土壤中样品的全消解方法,是将土壤样品用酸或碱,在高温下,将其品格破坏的方 法。

(√)

60.

底质样品采集量视监测项目、目的而

1~2 公斤(湿度) ,若样品不易采集

定,一般为

或测定项目少,可予酌减。 (√)

61. 底泥样品测定金属等项目的样品,不能暴晒或在高温下烘干,而应采取的干燥方法 是自

然风干。 ( √)

62、《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GB15618-1995 )中,对角线法适用于污灌农田土壤,对角

线分 5 等份,以等分点为采样分点。( √)

63、污染事故监测土壤采样时, 如果是液体倾翻污染型, 污染物向低洼处流动的同时向

深度方向渗透并向两侧横向方向扩散, 每个点分层采样, 事故发生点样品点较密, 采样深度 较深,离事故发生点相对远处样品点较疏,采样深度较浅。采样点不少于 5 个。( √)

64、土壤样品制备时,风干室多用阳光直射土样,通风良好,整洁,无尘,无易挥发性 化

学物质。( ×)

用新鲜样按特定的

65、分析挥发性、 半挥发性有机物或可萃取有机物无需风干和磨样,

方法进行样品前处理。 ( √)

66、在土壤样品监测过程中,当出现停水、停电、停气等,凡影响到检测质量时,全部 样

品重新测定。 (√)

五、简答题

1. 土壤元素分析常用的分析方法有哪些?

答案:①原子吸收光谱法; ②原子荧光光谱法:

③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④ X 射线荧光光谱法; ⑤中子活化分析法; ⑦电化学分析方法;

⑥离子色谱法; ⑧化学分析法。

2.土壤样品酸分解(全分解)有哪几种体系?

答案:① HNO 3-HClO 4-HF ③王水 -HClO 4-HF

②HCI-HClO4-HF

④逆王水 -HClO 4-HF

3.根据《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HJ/T 166---2004 ),环境土壤监测的常规项目有哪 些?

答案:常规项目包括基本项目和重点项目。基本项目有: 目有:镉、铬、汞、砷、铅、铜、锌、镍、六六六和滴滴涕。

pH 和阳离子交换量;重点项

4. 根据土壤应用功能和保护目标,土壤环境质量分为哪三类?

答案: Ⅰ类主要适用于国家自然保护区、 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 茶园、牧场和其它保 护地区的土壤,土壤质量基本保持自然背景水平。

II 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农田、蔬菜地、茶园、果园、牧场等土壤,土壤质量基本上对植 物和

动物不造成危害和污染。

III 类主要适用于林地土壤及污染物容量较大的高背景土壤和矿产附近等地的农田土 壤。土

壤质量基本上对植物和环境不造成危害和污染。

5. 土壤样品加工处理的目的是什么?

答案:①使样品能较长时期保存, 不致因微生物活动而变质发霉; ②挑除其非土壤部分, 使分析结果能代表土壤本身的组成;③将样品适当磨细,并混合均匀,使样品具有代表性, 减少称样误差;④将样品磨细,使分解样品的反应能完全和均匀。

6. 土壤环境监测时,布点方法有哪几种?

答案:①简单随机布点法;②分块随机布点法;③系统随机布点法。

7. 对于大气污染型农田土壤,在进行土壤监测单元布点时,应如何布设监测点位?

答案: 大气污染型土壤监测单元以污染源为中心放射状布点, 在主导风向和地表水的径 流方向适当增加采样点位。

8. 在进行农田土壤环境调查时,采集混合样的布点方法有哪几种?简述每种方法的适

用范围。

答案:

①对角线法:适用于污灌农田土壤,对角线分 5 等份,以等分点为采样分点; ②梅花点法: 适用于面积较小, 地势平坦,土壤组成和受污染程度相对比较均匀的地块, 设分点 5 个左右;

③棋盘式法:适宜中等面积、地势平坦、土壤不够均匀的地块,设分点 10 个左右;受 污泥、垃圾等固体废物污染的土壤,分点应在 20 个以上;

④蛇形法:适宜于面积较大、土壤不够均匀且地势不平坦的地块,设分点 15 个左右, 多用于农业污染型土壤。

六、论述题

1. 简述液体倾翻污染型事故中,土壤监测现场采样的要点。

答案:(1)污染物向低洼处流动的同时向深度方向渗透, 并向两侧横向方向扩散, 采样 点不少于 5 个。(2)每个点分层采样,事故发点周围样品点较密,采样深度较深,离事故发 生点相对远处样点较疏,采样深度较浅。 ( 3)要设定 2~3个背景对照点。 (4)各点(层) 取1 kg土样装入样品袋,有腐蚀性或要测定挥发性化合物时,改用广口瓶装样。含易分解 有机物的待测定样品,采集后置于低温(冰箱)中,直至运送、移交到分析室。

2、进行区域环境背景土壤采样时,对采样点的选择有哪些要求?

答: 1、首先采样点的自然景观应符合土壤环境背景值研究的要求;

3、采样点选在被采土壤类型特征明显的地方, 地形相对平坦、 稳定、 植被良好的地点; 3、坡脚、洼地等具有从属景观特征的地点不设采样点;

4、城镇、住宅、道路、沟渠、粪坑、坟墓附近等处人为干扰大,失去土壤的代表性, 不

宜设采样点,采样点离铁路、公路至少 300m 以上;

5、采样点以剖面发育完整、层次较清楚、无侵入体为准,不在水土流失严重或表土被 破

坏处设采样点;

6、选择不施或少施化肥、农药的地块作为采样点,以使样品点尽可能少受人为活动的 影

响;

7、不在多种土类、多种母质母岩交错分布、面积较小的边缘地区布设采样点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aog.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