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编辑/赵静让思维导图助力整本书阅读教学邵龙霞高邮实验小学,江苏扬州225600摘要:依据小学生 一、借图理JR情节,更清晰地讲述内容_本书的内容相对复杂而丰富,小学生很难达到整体性地关照整本书的情节。
喜欢在形象化的要素中获 取相关知识与策略的特
这时,我们如果引导学生借助思维导图来梳理脉络,整理情节,让他彳门能够借助图像 来讲述大概内容,这样学生的讲述会更轻松、更清晰,也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点,借助思维导图助力整
本书阅读教学,能收到事 理顺情节的思维导图有很多种,我们可以根据每本书的特点来绘制不同的思维
半功倍的效果。在整本书 阅读教学过程中,适宜地、
导图。对于情节性较强的书,我们可以根据它的开头、结尾、冲突和转折来绘制情节 线路图;而人物众多的书籍,我们可以运用树形图来梳理人物关系;由单篇连缀而成
巧妙地将“思维导图”与 “整本书阅读”联结起来,
的历史故事类书籍,我们可以借助时间轴来厘清相关事件;地点变换较多的书籍,我 们贝何以通过绘制地图的方式来整理内容……当然,绘制思维导图,并没有固定的
能使学生更清晰地把握整 本书的内容,更准确地评
格式,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画出有个性特色的思维导图来。书的题目:1.借图理顺情节线。每一本书的内容,往往都会由故事的开
价书中的人物,更深入地 把握主题,更有效地提升
始、发展、转折和结尾这几部分组成,我们 就可以尝试用这样的情节线(如图1),引导 学生把故事的情节发展线索梳理出来。学生的表达力与核心素 养。关键词:思维导图;
学生在这个基础上,会发挥自己的特整本书阅读;核心素养长,并根据自己的喜好梳理情节。如我带着三年级的学生阅读《中国民间故事》的时候,学生会根据情节线的几个环节,自创梳理出《孟姜女》这个故事的情节线索:故事的开始——春天的时候,孟姜女的丈夫被抓去造长城;故事的发展——孟姜女思念自己的丈夫,为丈夫缝制衣服;故事的转孟姜女千里送寒衣;故事的结局——孟姜女哭倒长城。2.借图整理重要事件。一本书中,有很多重要的事件在推动故事的发展,通过思维导图罗列出重要事
件,会对学生理解内容、讲述故事大有裨益。如我跟四年级学生共读《男孩的雨》(彭学军著),这本书讲述了在大旱的天气里,上马村的男孩五龙从刘老师那里听到了“人 工降雨”的说法,便要去柏树乡寻找人工降雨的作业队。刚出发不久,他遇到了下马
村的树生,两个人怀着同样的愿望一起前行。一路上,两个人遭遇饥渴、毒蛇、鬼火
等各种困难。结果是他们并没有到达柏树乡,也没有见到作业队,而是稀里糊涂地跟 着一辆农用车回了家,却意外地迎来了一场暴雨。有一个学生读了这个故事后就勾画出了一幅图,把两个男孩一路上经历的重要事件都列出来了。3.借图勾画故事地点。| 62 |语文秋学通讯•小学| 2020.6有的书籍中,随着1W节的推移,故事的地点转换较
多,我们就可以引导学生用“地图式”思维导图来呈现 故事的发展。如我带着三年级的学生阅读(绿野仙踪》,
书中的主人公多萝茜被一场龙卷风带到了幻想世界, 来到了奥兹国,她去过哪些地方?遇到了哪些人?经历
了什么事情呢?我请学生们绘制一张多萝茜等人在奥 兹国的历险地图。有个学生就勾画出了一张地图,既标 明了上北下南,还把多萝茜等人去过的每一个地方都
清楚地标出来了。当学生在阅读整本书的基础上,运用思维导图理 顺情节、整理事件、勾画地图之后,他们对整本书的内
容就会有整体上的把握,并能根据思维导图较为清晰 地讲述故事的大概内容。二、借图定义角色,更准确地评价人物当学生读完了一本书,你询问他:书中提到了哪些
人物?他们往往会说得很清楚,可是当你再追问:这些 人物具有什么特点?他们要么答不上来,要么说得不够 准确。如何借助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准确地评价人物呢? 我们来看两个比较简单方便的思维导图评析人物法。1.借表格分析人物形象。书中提到了哪些人物?这些人物具有怎样的特 点?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借助这样一张表格(如表
1),可以帮助学生较为准确地定义人物的特点。人物特点事件(从哪里看出來的)(表1)2. 借气泡图比较人物特点。思维导图中的气泡图可以用于描述事物的性质和
特征,而双重气泡图可以用来进行比较和对照。前面提
到彭学军的《男孩的雨》,书中的五龙和树生这两个男
孩,在性格特点上既有相同点,又各有其特点。这时我 们就可以采用双重气泡图来比较人物特点。3. 借图评价书中人物。书中提到的人物,你更喜欢谁?用选择天平图,可
本版编辑/赵静以引发学生对人物的评价,也是非常具有实效的方法。在阅读整本书时,利用表格、双重气泡图、选择天 平等思维导图,帮助学生了解书中的人物形象、对比人 物特点,并能学会评价书中的人物,这是一件既有趣又 有意义的事情。三、借图体悟意蕴,更深入地把握主题1. 借图体悟情感。在很多的书中,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主人公的心 情也是有起伏变化的,这时我们可以借助“心情曲线
图”来了解人物的心路历程,感受人物的心情有着怎样
的变化,且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人物心情的变化在 传达人物怎样的想法、情感、愿望或观点。我在课堂上
带领学生阅读《城南旧事》,当我们阅读到《我们看海
去》这一章时,为了更好地让学生体会作者对童年的人 和事的怀念,我们就借助一张“心情曲线图”来与童年
时候的英子产生心灵上的共鸣。2. 借图领会主题。阅读整本书时,我们要多比较,多归纳,多揣摩, 多体会,多联系,这样才能更深入地领会主题。在带领
学生阅读《中国民间故事》的时候,我就利用这样的表
格(如表2 ),先横着看,理出《孟姜女》《牛郎织女》《白 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这四大民间传说的主要内容;
再竖着比较:男主角有什么共同特点?女主角有什么共
同特点?干预者有什么共同特点?故事的结局有什么共 同特点?这些故事有哪些神奇的地方?学生根据表格, 发现在这四大民间故事中都有一个老实本分但本领都
不太高强的男主角;都有一个美丽善良,敢于反抗,敢 于追求的女性形象;都有一个相对美好的结尾;男女主
人公最后总能以某种形式战胜这些“干预者”……在 比较与讨论中,学生逐渐深刻地认识到:民间传说是从 生活本身出发,但又包含着很多神奇的地方,这些故事
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美好情感的追求。题目男主角女主角干预者结局神奇之处《孟姜女》杞良孟姜女秦始皇哭倒长城哭倒长城《牛郎 老牛说话,披上
织女》牛郎织女王母娘娘鹊桥相会牛皮能飞,鹊桥
相会……《白蛇传》许仙白娘子法海团聚水漫金山战胜法海……《梁山伯与
祝英台》梁山伯祝英台祝员外化蝶化蝶(表2)2020.6 |语文秋学it讯•小学| 63 I教法I
本版编辑/赵静四、借图拓展活动,更有效地提升表达茜,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奥兹坐着他的热气球会到 达他的家乡奥马哈吗?他是否还会来到翡翠城……请
1. 借图模仿创作。英国儿童文学作家艾登•钱伯斯说:“只有确认书
学生先勾画写作思维图,再进行续编故事。上字句的构成模式,我们才能’读’之有物。学习阅读 并不只是单纯地了解字面意义,更要能把握其中的叙 述模式。”所以,带领学生罗列出一本书的结构图,并 让学生尝试模仿创作,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习得表达
3.借图开展延伸活动。阅读完一本书,我们可以开展系列活动,比如读写
结合、语文综合性学习、研究性学习等,由教师和学生
共同勾画延伸活动项目0的技巧。比如,我跟二年级的学生一起阅读《大脚丫跳 苗蕾》时,我们就发现了这本书的表达秘诀,归纳出了 这样的“故事'七步法(如图2),并让学生模仿这样
故事\"七步法”的结构模式编写一波三折的故事,学生有了这个结构
模式的帮助,能够很轻松地写出文章。2. 借图续编故事。很多时候,学生阅读完了一本书,往往觉得还不过
瘾,总希望故事还能继续,这时我们就可以抓住学生的 这一心理,让学生续编故事。我在带领学生阅读完了《绿
《大脚丫跳芭蕾》、意外;受到欢迎野仙踪》这本书后,引导学生想象:如果你遇到了多萝 图2©小学古诗词教学中渗透古代文化常识的策略曾惠平沙镇华丰小学,广东珠海519055“不学诗,无以言。”古诗词不仅语言精练、结构严 中提高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教学效果,就需提高学生学
谨、意境高远,还包含着许多古代文化常识。王力先生 习古代文化常识的兴趣,在教学中可以做到激情引趣。教学时,对作者的介绍是古诗词教学里必不可少
在《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一书中,将古代文化常识分为 天文、历法、乐律、地理等十四类。古诗词中的古代文 化常识纷繁复杂,且年代久远,在生活中的运用较少涉
的环节,但学生对这一部分内容不太感兴趣,再加上介 绍作者的语言缺乏系统性,所以学生的掌握效果并不
及,学生对这些包含着民族智慧的古代文化常识也知 之甚少。因此,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有必要对小学中
理想。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对古诗词里的作者进 行梳理,这样才能做到心中有数,在教学中有选择地把
高年级学生渗透古代文化常识。这不仅可以丰富学生 常识性知识告知学生。其次就是打破以往的背景介绍
的学识,也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增强文化自信,树 立民族自豪感。模式,采取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形式进行渗透,如情景 导入、讲故事等。其三是去掉那些与小学生心理发展、 学习领域、兴趣无关的“摘抄”,尽量精简地介绍作者
一、激发兴趣,开展竞赛的生平。例如对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望天门山》_诗的作“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教师如果想在古诗词教学
| 64 |语文秋学通讯•小学| 2020.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