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老子》第十二章 为中不为目有害

来源:好走旅游网
第十二章 为中不为目有害

[原文]

五色1令2人目盲3 ;五音4令人耳聋5;五味6令人口爽7;驰骋8畋猎令人神狂;难得取此16。 [注释]

1五色:青黄赤白黑,意指花花世界。2令:决定会使人。3盲:失去深彻见真的能力,甚至连肉眼都混花不明更何况慧眼必盲。4五音:宫、商、角、徵、羽,意指混噪不静的世欲情乐惊恐声响。5聋:不能直切真音真义。即常说的听不懂话中话、意中意。慧能第一次闻经既知义而投五祖、留坛经。6五味:酸、甘、苦、辛、咸,意指执于口味追求。7口爽:偏食厌食伤脾胃五脏。如大酒大肉,太苦伤肺,大辛伤肝,大咸伤心。8驰骋:放肆狂奔。9畋猎:围追猎杀。10神狂:精神暴狂失常 。11难得:难以得到。12行妨:违轨犯罪。13为腹:守中。而不是为了吃饱肚子。圣人贵食其母,而不五谷为腹。14不为目:不为外欲外象。15去彼:不为外象。16取此:只守内虚。

[今译]

五艳六色的花花世界外象,决定能使人执障而盲真性;混杂的声响欲惑,决定能使人执声而失闻于真音;痴迷于口味追求,决定会使人迷味而偏食、厌食、伤口齿、伤脾胃五脏;乐于奔野围猎追杀,决定能使人受到死灵的报复而精神狂暴失常;欲求难以得到的财物珍宝,决定会使人不轨而犯罪。因此,圣人只为腹中之虚而不为外目象欲所害。因此,人们要去彼外象欲害而取内虚静宁之中。

[要旨参解]

一、上章说有无之理,本章说执有忘无之害。校正的方法就是去彼不为目,取此诚守腹中虚。

二、从中启示当以虚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无味、不杀生灵、不欲占有。做到低虚而水自归、天自助、得自冲,“有不为己有”,广布普济天下永不尽。

[续解]

一、色象、音声、味觉、虐杀、贪窃,表面为益,实质生命无一不是因般般之害而神去自亡。生命世界的存在中,真正能回答生命之理,才是人类

10

11

9

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

1213

不为目,故去彼

1415

一切文化科学真理思想的核心和目的,这不但是因为人类的一切文化科学都是生命的外沿,更在一切也都是人在为人的展现。能使解放人的文化科学才是真科学、真文化、真思想。离开人的精神,科学从哪来?文化从哪来?所以科学文化首先要解决能动人的学问。形象感觉思维,学识推理思维,悟性境界思维,钱学森越三维,爱因斯坦达十维,中国科学大宗师周培源佛教协会副主席,毛泽东晚年问佛经。

老子释迦是人类的全维真理家、全维政治家、全维军事家、全维哲学家、全维科学家、全维教育家、全维经济家、全维生命起源与终极家、全维社会家,是所有现代文化思想科技的最尖端至真理。

用唯心唯物的刀,找不到科学的社会、科学的经络,读不懂写不出《黄帝内经》的见底,看不到说不明白猪心移植到人身上为什么显出猪性。所以现代文化思想科学真理必须承继古代文明,必须不违天道的请教老子释迦,而不能踩在古圣的头上自封自己是真理,是救世主而不是历史的无知和最大的迷信。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