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1075年商朝最后一任帝,辛继位,也就是世人皆称的商纣王。帝辛即为后其实面临着严重的内忧外患,由于商朝多年衰落,原先归顺的诸侯国多有反叛,其次东夷、北狄、西戎等边远部落侵犯不断,边患严重。为了更好平定内忧外患,帝辛上任后一方面团结了诸侯国中较为忠心有实力的西伯、九候、鄂候,并封他们为朝内三公,协助帝辛抵御边患、平定叛乱。比如地处西北今陕西宝鸡地区甘肃天水地区的周国就主要负责平定其西北戎狄部落边患,以及西周以东,商朝以西诸侯国叛乱;九候、鄂候类似。另一方面帝辛主要负责远赴东夷平定商朝最大的夷患。
帝辛与诸侯三公的联合在其上任之初收效不错,内忧外患得以解决,国库、粮库开始丰盈。然而福兮祸所至,祸兮福所倚。帝辛发现,虽然三公为商朝征战,平定了核心区域内忧外患,然而三候却借此机会扩大了自己地盘,这样不行,不能等他们翅膀硬了再削弱他们,于是帝辛开始设计剿除三公势力,这其中九候、鄂候势力较小,很开被帝辛以计害死,九候、鄂候死后其相关封国贵族争斗加剧,很快就衰落了。剩下西伯姬昌是个难办的角色,西伯所在周国是三公中势力最强的,不同于九候、鄂候的是,西周除姬昌外,长子伯邑考亦是不出世的英雄,如直接设计害死姬昌,不但不会削弱西周,反而会刺激周国借机复仇,因此帝辛在谋臣建议下将西伯姬昌关押在国家监狱羑里城,不久帝辛下令周国代国君伯邑考赶赴朝歌,商定关于其父姬昌治罪事宜,伯邑考知道这是帝辛的阴谋,然而作为商朝分封诸侯国,如
若不去便是不忠不孝,因此伯邑考坚定赴行,由于其知道此去凶多吉少,九死一生,临行前,他嘱咐能干的二弟姬发要沉着冷静,见机行事,切勿莽撞,并将国家大权交给了二弟姬发,也就是周武王。
如伯邑考所料,面见帝辛不久便被设计致死(交通意外),至于西伯姬昌,由于其入狱时年事已高,因此帝辛计划关其老死,然后看西周步九候鄂候旧尘,自我瓦解,因此帝辛放松了对西周的警惕。商朝的确在此时又重现了富强的气息,帝辛自以为内忧外患全部解决了,财库粮库全部丰盈,文治武功超越了先王,于是帝辛开始骄傲自大,自诩一朝圣君,并且开始刚愎自用,纵情声色,朝政逐渐开始荒废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