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好走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中医药治疗眩晕的概述

中医药治疗眩晕的概述

来源:好走旅游网
・214・ 光明中医2015年1月第30卷第1期 CJGMCM January 2015.Vol 30.1 中医药治疗眩晕的概述 葛立君 摘要:目的 回顾近年来中医治疗眩晕的研究结果,总结该病的临床研究进展特别是对病因病机特点、相关因素及中医治疗方 法、中医护理的探讨,为中医眩晕病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检索近年来中医防治眩晕的文献,从病因病机-9相关因素、中药 汤剂治疗、中成药治疗、针灸及其他治疗、中医护理方面总结,探讨中医治疗眩晕的机制及经验。结论 近年来中医防治眩晕病无 论在病因病机特点和辨证治疗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展。 关键词:中医药疗法;眩晕;中医药治疗;中医护理 doi:10.3969/j.issn.1003—8914.2015.01.121 文章编号:1003—8914(2015)一01-0214-04 中医认为,眩晕病机不外风、火、痰、瘀、虚导致邪 仁、炙甘草)治疗气血亏虚型低血压性眩晕50例。 1dl剂,分2次服。10剂为1个疗程。结果:痊愈24 扰清空或清窍失养而出现头晕、眼花为主症的本虚标 实的一类病证 。现代医学中的美尼尔综合征、高血 压病、低血压、脑动脉硬化、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贫 例,显效14例,有效9例,无效3例,有效率占94%。 从而得出:补中益气汤联合归脾汤加减治疗气血两虚 血、神经衰弱、颅内肿瘤等,临床表现均以眩晕为主。 型低血压性眩晕,疗效确切。王新明¨ 采用生脉散加 减治疗低血压眩晕45例,结果治愈25例(55.6%);显 虽然现代医学对眩晕的病因、病性等有了较深刻的认 识,但在治疗上依然未有大的进展 。笔者就近年眩 晕相关论文进行归类总结分析如下,以深入探讨眩晕 的病因病机特点和辨治规律。 1病因病机与相关因素探讨 效16例(35.5%),无效4例(8.9%),总有效率达 91.1%,表明生脉散治疗低血压眩晕有良好的临床疗 效。田丽君等 观察白拟眩晕定方治疗气虚血瘀型 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7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其中对照组27例,给予盐酸氟桂利嗪治疗;治疗组30 例,给予自拟眩晕定方治疗,两组均以7d为1个疗程, 李锦川 认为,痰阻清窍是眩晕的重要病机之 一,主张从痰论治。卓萍等 主张从虚论治眩晕,认 为血虚、气虚为眩晕的根本病机。任绍林 认为肝阳 上亢,肝风上扰是眩晕的主要病机,应该从肝风论治眩 治疗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 96.7%,对照组为70.4%,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 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眩晕定方治疗气 虚血瘀型眩晕有较好疗效。何永静 观察天麻钩藤 饮加减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疗效。其对64例门诊 晕。李晋育等 认为,高血压病眩晕的主要病机是阴 虚阳亢,痰瘀阻络。王煜坤 以补肾温阳法治疗老年 性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效果明显。 2治疗方法探讨 患者使用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1剂/d,水煎3次,早 中晚分服,连服15剂为1疗程,每周体息1天。治疗3 个疗程(45d)进行疗效判定。治疗3个疗程(45d),显 2.1 中药汤剂治疗 宋莉娟 以半夏白术天麻汤加 减治疗风痰上扰型眩晕,比较临床疗效,结论:半夏白 术天麻汤加减治疗风痰上扰型眩晕疗效确切,不良反 应少,不易复发。马兴德 采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味 治疗眩晕症104例。结果:总有效率达89.3%。提 示:半夏白术天麻汤对眩晕症有较好的疗效。牛立新 效37例,有效23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3.75%。 得出结论传统方剂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肝阳上亢型高 血压疗效满意。傅应昌 观察滋肾益肝活血汤治疗 老年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对70例肝肾阴虚伴瘀 血内阻型眩晕患者运用滋肾益肝活血汤随症加减治 等 将180例眩晕患者随机分组,其中对照组90例, 给予抗胆碱药及血管扩张剂治疗,治疗组90例,给予 自拟生地定眩汤治疗,5d为1个疗程,治疗15d,统计 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4%,对照组总有效 率为77.8%,2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张 疗。应用山茱萸、枸杞子、天麻、当归、牛膝、茯苓、桃 仁、酸枣仁各10g,何首乌、白芍、熟地黄各20g,桑寄 生、龟板(先煎)、牡蛎(先煎)、丹参、党参各30g,水蛭 6g,甘草5g。每天1剂,早晚各1次,口服。治疗15天 朝霞… 采用补中益气汤联合归脾汤加减(黄芪、当归、 柴胡、党参、茯苓、白术、陈皮、木香、升麻、黄精、酸枣 为1疗程,3疗程后判断疗效。结果:治愈34例,好转 30例,未愈6例,总有效率为91.4%。提示:滋肾益肝 活血汤治疗肝肾阴虚伴瘀血内阻型眩晕有良好疗效。 眭承志 刮运用桃红四物汤加味治疗颈源性眩晕52 作者单位:天津市和平区中医院(天津300050) 光明中医2015年1月第30卷第1期 CJGMCM January 2015.Vol 30.1 ・215・ 例,结果临床痊愈17例,显效23例,好转9例,无效3 例,愈显率76.72%。夏志强Ⅲ 将筛选出的100例颈 源性眩晕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对照组50例。 治疗组用加减葛根汤治疗;对照组用山莨菪碱静脉输 液,并口服盐酸地芬尼多片。两组均7d为1疗程,治 疗1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 94.00%,对照组为7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2.2中成药治疗李冰¨ 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2 组。治疗组42例予参麦注射液联合葛根素注射液静 脉滴注治疗。对照组38例予盐酸培他啶治疗,2组均 以14天为1疗程。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与对照组分 别为92.9%、92.1%,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0.05);2组恶心呕吐症状消失时间比较,差异有 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 论:参麦注射液联合葛根素注射液治疗VBIV疗效与 盐酸培他啶相近,但对改善患者伴随症状则优于盐酸 培他啶。刘宝云 将118例患者采用随机分为治疗 组68例,对照组50例。治疗组用复方丹参滴丸l0 粒,每13 3次,加山莨菪硷片5mg,每13 3次,疗程半个 月。对照组用培他啶8mg,每13 3次。结果治疗组显 效26例,有效36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918%;对照 组显效10例,有效28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762%。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P<0.05。丁洪涛 观察红花注 射液联合天麻素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 疗效。天麻素与红花注射液联合使用较单用天麻素和 红花注射液起效快、疗效好,又无明显的不良反应。段 劲峰 将88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4例。治疗组 采用疏血通注射液治疗;对照组采用丹参注射液加盐 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疗程均为1周。主要观察临床 疗效及起效时间、治疗前后平均血流速度的变化。结 果:临床治愈率治疗组为72.73%,对照组为45.45%, 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起效 时问<24h治疗组38例,对照组20例,2组比较,差异 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后平均血流速度 明显加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0.01);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 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椎 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引起急性眩晕发作,起效快,疗效 较好,作用安全。谢振东 引等应用脑络通胶囊治疗颈 性眩晕疗效满意。张松青等 将140例眩晕患者随 机分为治疗组(血塞通组)和对照组,两组均口服氟桂 利嗪片,治疗组加用血塞通注射液,连用1个疗程 (10d)后,评定疗效,并经TCD检测。结果:治疗组总 有效率88.9%,对照组总有效率73.5%,2组经 检 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李佳等 应用牛黄清心 丸治疗肝心火旺、上扰清窍之眩晕疗效显著。 2.3针灸及其他治疗 白中山 针刺治疗颈性眩晕 125例,每13 1次,结果显示治愈83例,显效20例,有 效18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6.8%。潘颖华等 对 60例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采取针刺治 疗,选穴:百会、双侧晕听区、风池、肝俞、脾俞、膈俞、肾 俞,观察其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脑千听觉诱发电位 (BAEP)变化情况。结果:有效率为86.67%。病人 BAEP中Lat的I、Ⅲ、V波明显缩短(P<0.05,P< 0.0t);Amp的I—I’、Ⅲ一Ⅲ’、V—V’均明显升高 (P<0.05,P<0.01);IPL除I一Ⅲ外,Ⅲ一V、I—V 明显缩短(P<0.05)。表明针刺可以松弛痉挛的肌 肉,调节脑血管,增加脑供血,使眩晕及时得到缓解。 吴晓东 采用颈三针输刺为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 89例,主穴取颈三针(百劳、大杼、天柱),配穴取百会、 大椎、后溪穴。结果痊愈67例,显效11例,有效8例, 无效3例。陈泽文等 将76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 组46例针刺风池、百会、大杼、颈部夹脊穴,对照组30 例口服西比灵胶囊、丹参片。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 有效率分别为93.5%、80.0%,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童娟等 运用局部穴位如百会、风池、率谷调畅局部 气血,并在中脘及气海穴加用温针灸以温中化痰、益气 通络,调整颈性眩晕患者的脏腑功能,达到“标本同 治”益气温中,结果表明运用益气温中针灸疗法治疗 颈性眩晕疗效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刘云霞 叫对60 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以针刺颈夹脊穴为主配合按摩 的方法取得了满意的疗效。蒋仙庭 等运用针刺联 合推拿治疗颈椎病急性眩晕。将颈性眩晕患者62例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均采用针刺风池、 百会、颈夹背穴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辅以推拿治 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总疗效以及治疗前后两组患 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 87.10%,高于对照组的64.52%;观察组功能与症状 改善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针刺联合推拿治 疗颈椎病急性眩晕,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 体征,并且临床效果优于单一的针刺治疗。陈慧珍 等 对28例颈性眩晕患者实行针刺配合推拿治疗, 针刺主穴取天柱穴、精髓不足型加肾俞、悬钟;痰浊中 阻加内关、阴陵泉、丰隆;气虚血滞加气海、膈腧;寒凝 督脉加风池、大椎。留针30min,每13 1次,10次为一 个疗程。针刺后在其天柱穴及颈部压痛点施轻柔的指 按揉法,每次15分钟,疗程同上。结果:痊愈8例,有 ・216・ 光明中医2015年1月第3O卷第1期 CJGMCM January 2015.Vol 30.1 效1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2,9%。赵光华 在枕 下三角区、环枕筋膜、枕骨隆起处肌肉附着点,乳突处 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和医 疗费用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满意度为95.0%(57/60),明显高于对 照组的83.3%(50/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中医临床路径能充分发挥中医优势,促 进疾病康复,缩短住院天数,减少医疗费用,提高满意 度,在临床实践中切实可行。邓秋迎,张晓春 等对 肌肉附着点,第1、2颈椎横突,风池穴、风府穴,斜方 肌、胸锁乳突肌、肩胛提肌等颈椎周围软组织及颈项部 压痛点等部位行手法治疗20min后,选取风池、完骨、 天柱为主穴,根据病情的不同,再选取颈部夹脊穴等相 关穴位,均采用捻转补法,每穴均行针1min以上,再接 C,6805电针仪,用疏密波,留针30min。治疗颈性眩 晕200例,症状完全消失79例,症状基本消失,但劳累 中医药治疗颈性眩晕的护理措施进行总结,:充分发挥 后时有眩晕82例,症状明显改善仍时有眩晕35例,无 效4例,总有效率达98%。经临床观察年龄越低病程 越短,疗效越好。4例无效者,均为年长者,且颈椎变 形严重,增生明显。张红等 通过耳穴综合疗法治疗 颈性眩晕。选取晕区、枕、神门、交感、颈椎相应敏感 区、耳背颈椎诸穴组成治眩主方,以王不留行籽贴压, 保持刺激量,起到活血通络,醒脑定眩之效。耳穴综合 疗法治疗颈性眩晕,即时效应显著。曹闳喻等 采用 醒脑开窍针法加仰卧三牵手法治疗颈性眩晕56例,总 有效率为92.86%。姜益常 观察针刀疗法治疗颈源 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80例颈 源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40 例,采用针刀疗法治疗;对照组40例,采用针灸治疗; 半个月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眩晕症状与功 能、TCD数值和颈椎x线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 运用针刀疗法治疗后在眩晕症状与功能计分、TCD数 值、颈椎x线变化方面均有明显改善,与治疗前相比, 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1);且明显优于对照组。 结论:针刀疗法治疗颈源性眩晕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 广使用。陈鹏 运用远近结合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 椎病,远端足部反射区选肾上腺、肾、腹腔神经丛、输尿 管、膀胱等用按、推、揉法反复治疗,近端配合颈椎仰卧 整复法,上述治疗l0天后,治愈19例(60%),显效8 例(25%),有效3例(34%),无效2例(6%)。 2.4 中医护理探讨 付倩倩 将2011年5月一 2012年6月100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 验组,试验组根据中医理论,按照临床护理路径对患者 进行健康教育;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和传统教育方法。 对2组健康知识掌握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有效 率为98%,对照组有效率为92%,2组比较差异有显 著性(P<0.05)。结论运用中医临床护理路径在对眩 晕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效果良好,值得推广。蒋娟 等:将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病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 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 疗和护理,观察组严格按中医临床路径表实施治疗和 护理。结果:观察组入院1周时眩晕障碍量表(DIH) 中医药特色疗法的优势,配合药枕、食疗、情志护理、保 健操、宣教等措施。结果:经过中医药治疗及护理措施 的落实,取得满意的疗效。孙宏伟 、倪素华 。 应用 护理程序,结合现代医学检查诊断和中医辨证施治,通 过评估、诊断,制定整体护理措施,进行个体化整体综 合护理取得较好疗效。马竹蕊,胡永祥 将40例眩 晕症患者通过辨证分型进行治疗与护理。结果:辨证 施护,通过临床护理,明显提高了护理效果,提高了患 者的满意度,缩短了住院时间。结论:辨证施护与三因 护宜是中医护理的特色与优势,也是中医护理理论的 精华。通过对眩晕证患者进行辨证施护,获得临床护 理理想效果。 综上所述,近年来中医药在防治眩晕方面取得一 定进展。我们相信,随着现代科技水平的发展和医学 科研水平的进步,中医药对该病的研究必将得到进一 步发展,对降低眩晕病的发生、改善症状、缩短疗程、减 少治疗费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方面取得更大的 突破。 参考文献 [1] 郭亮,吴建民,徐捷.眩晕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40例 观察[J] 实用中医用药杂志,200,24(2):83. [2] 李忠敏.中医辨证施治治疗眩晕疗效观察[J].光明中医,2008, 24(12):2002. [3] 李锦川.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眩晕43例疗效观察[J].临床 合理用药,2013,6(9):60-61. [4]卓萍,赵传文,张继明,等.对补虚法治疗眩晕的认识[J].光明中 医,2010,25(01):137—138. [5]任绍林.从肝风论治眩晕[J].光明中医,2008,23(08):1145. [6] 李晋育,王芳.高血压病眩晕之辨证治疗[J].光明中医,2010,25 (06):1068—1069. [7] 王煜坤.补肾温阳法治疗老年性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36 例疗效观察[J].光明中医,2009,24(09):1716—1717. [8] 宋莉娟.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风痰上扰型眩晕临床观察 [J].中医』临床研究,2013,5(19):10・11. [9]马兴德.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眩晕症104例[J].陕西中医, 2011,32(6):694. [10] 牛立新,邓军.生地定眩汤治疗美尼尔综合征90例[J].光明中 医,2010,25(06):998 999. 『11] 张朝霞.补中益气汤联合归脾汤加减治疗气血两虚型低咀压性 光明中医2015年1月第3O卷第1期 眩晕5O例[J].中医研究,2o13,26(10):35-36. [12] 王新明.生脉散加减治疗低血压眩晕45例体会[J]湖南中医药 导报,2004,10(11):15—16. CJGMCM January 2015.Vol 30.1 中医学院学报,2004,28(1):59. ・217・ [38] 付倩倩.中医临床护理路径对眩晕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效果观 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3,17(36):4878-4879. [39] 蒋娟,赵树琴,封爱婷等.中医临床护理路径在后循环缺血性眩 晕中的应用研究[J].西部中医药,2014,27(3):122—124. [13] 田丽君.自拟眩晕定方治疗气虚血瘀型眩晕30例疗效观察[J]. 中医药导报,2011,17(3):21-23. [14] 何永静.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64例[J].实用 中医内科杂志,2011,25(12):19-20. [15] 傅应昌.滋肾益肝活血汤治疗老年性眩晕7O例[J]新中医, 2007,39(7):70・71. [40] 邓秋迎,张晓春等.中医药治疗颈性眩晕的护理[J].中国医学创 新,2012,9(24):58-59. [41] 倪素华,林韶冰,吴金珠,等.眩晕病人的现代中医整体综合护理 [J].光明中医,2009,24(06):1159・1160. [42] 单红星,许长河,马晶洁,等.颈源性眩晕病因的解剖学研究进展 [16] 眭承志,陈少玫,程火生.活血化瘀法对中老年颈源性眩晕血液 流变性的影响[J].中国中医急症,2003,12(2):141-142. [J].光明中医,2008,23(11):1852-1853. [17] 夏志强.加减葛根汤治疗气滞血瘀型颈源性眩晕50例临床观察 [43] 马竹蕊,胡永祥.眩晕证的辨证施护[J].吉林医学,2011,32 [J].中医药导报,2008,14(7):31—32. (5):1014-1015. [18] 李冰.参麦注射液联合葛根素注射液治疗老年性椎一基底动脉 (本文校对:刘言言收稿日期:2014—10—10) 供血不足8O例[J].新中医,2008,40(2):85-86. [19] 刘宝云.复方丹参滴丸与山莨菪硷片合用治疗颈性眩晕68例疗 龙骨 效观察[J].实用医学杂志,2002,18(5):532. [20] 丁洪涛.红花注射液联合天麻素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 内容:成甘平。主心腹鬼疰,精物老魅,纯阳 晕的临床观察[J].实用医学杂志,3,008,24(17):3040-3041. 能制阴邪。咳逆,敛气涤饮。泄痢脓血,女子漏 [21] 段劲峰,唐宇凤,文世全.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椎一基底动脉供血 下,收涩之功。症瘕坚结,龙性善入,能穿破积滞。 不足引起眩晕急性发作的临床研究[J].新中医,2006,38(7): 小儿热气惊痫。敛火安神。齿:主小儿、大人惊 47.48. 痫,癫疾狂走,与骨同义,但齿则属肾、属骨,皆主 [22] 谢振东,陈江海.脑络通胶囊治疗颈性眩晕疗效观察[J].光明中 闭藏,故于安神凝志之效尤多。心下结气,不能 医,2010,25(12):2255. 喘息,收降上焦之逆气。诸痉,心经痰饮。杀 [23] 张松青,黄滢,薛荃,等.血塞通注射液治疗眩晕72例[J].光明 精物。义亦与骨同。久服,轻身,通神明,延年。 中医,2008,23(06):805-806. 龙能飞腾变化且多寿,故有此效。 [24] 李佳,王冰.同仁牛黄清心丸临床应用[J].光明中医,2009, 龙得天地纯阳之气以生,藏时多,见时少。其 (1O):1970. 性至动而能静,故其骨最粘涩,能收敛正气。 [25] 白中山.针刺治疗颈性眩晕125例[J].河北中医,2004,26 凡心神耗散,肠胃滑脱之疾,皆能已之。阳之 (9):690. 纯者,乃天地之正气,故在人身亦但敛正气,而 [26] 潘颖华,董中国,刘嫒嫒.针刺对眩晕患者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 影响[J].针灸临床杂志,2008,24(6):18—19. 不敛邪气。所以仲景于伤寒之邪气未尽者,亦用 [27] 吴晓东.颈三针输刺为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89例[J].上海针 之。后之医者于斯义,盖未之审也。人身之神属 灸杂志,2011,30(2):130. 阳,然神非若气血之有形质可补泻也,故治神为最 [28] 陈泽文,何成建.针刺治疗颈性眩晕46例观察[J].实用中医药 难。龙者乘天地之元阳出入,而变化不测,乃天 杂志,2010,26(3):182. 地之神也。以神治神,则气类相感,更佐以寒热温 [29] 童娟,姚红,陈建雄.益气温中针灸疗法治疗颈性眩晕30例[J]. 凉补泻之法,虽无形之病,不难治矣。天地之阳 针灸临床杂志,2010,26(2):8-10 气有二:一为元阳之阳,一为阴阳之阳。阴阳之 [3O] 刘云霞.针刺颈夹脊穴配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ll临床研 阳,分于太极既判之时,以日月为升降,而水火则 究[J].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12,34(8):686-688. 其用也,与阴为对待,而不并于阴,此天地并立之 [31] 蒋仙庭,杨丽.针刺联合推拿治疗颈椎病急性眩晕临床观察[J]. 义也。元阳之阳,存于太极未判之时,以寒暑为 中国中医急症,2014,23(3):543—544. 起伏.而雷雨则其用也,与阴为附丽而不杂于阴, [32] 陈慧珍,代晓琴,黄蜀.针刺配合推拿治疗颈性眩晕28例[J].上 此天包地之义也。龙者,正天地元阳之气所生, 海针灸杂志,2012,31(4):268. 藏于水,而不离乎水者也。故春分阳气上,井泉 [33] 赵光华.手法整复加针刺治疗颈性眩晕200例[J].中国医药导 报,2010,30(7):75. 冷,龙用事而能飞;秋分阳气下,井泉温,龙退蛰 [34] 张红,钱拉拉,李敏燕,等.耳穴综合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 而能潜。人身五脏属阴,而肾尤为阴中之至阴, 疗效分析[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0,28(5):1064. 凡周身之水皆归之,故人之元阳藏焉。是肾为藏 [35] 曹闳喻,王平.醒脑开窍针法加仰卧三牵手法治疗颈性眩晕56 水之肾,而亦为藏火之脏也,所以阴分之火动而 例[J].吉林中医药,2010,30(11):973. 不藏者,亦用龙骨,盖借其气以藏之,必能自反其 [36] 姜益常,针刀疗法治疗颈源性眩晕的临床疗效研究[J].中医药 宅也。非格物穷理之极者,其孰能与于斯。 信息,2012,29(1):90-92. ——摘自清・徐灵胎《神农本草经百种录》 [37] 陈鹏.远近结合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J].浙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aog.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