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学院始终坚持“办好教育,关键在人才”的原则,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紧紧围绕有利于促进人才引进、有利于促进人才成长、有利于促进人才创新等方面开展工作,抢抓机遇,积极创新,奋力开拓人才工作的新局面。
一、强化师德师风引领,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 学院始终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学校的中心环节,把培育良好师德师风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学院通过网站、微博、微信、微电影等新媒体形式,组织开展先进事迹、师德论坛、演讲征文等活动,营造了崇尚师德、争创师德典型的浓厚氛围;学院制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师风建设的实施意见》,积极开展师德师风建设活动,将师德作为新教师入职培训和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内容,每年定期评选“十佳”教师、教育工作者、班主任,激励了广大教师敬业修德,奉献社会,争做“四有”好教师;建立了师德师风考核评价机制和师德信息台账,在教师聘用、年度考核、职称评审、岗位聘用、评优奖励等环节实行师德一票否决,积极引导广大教师将外在的制度约束逐步内化为自身的道德修养。
二、着力人才引进和培养,营造人才强校的良好氛围 学院坚持多层次、多样化的人才队伍建设模式,补充教师数
- 1 -
量、优化人员结构,提升了人才队伍的整体水平,一支体现现代应用技术型学院水平的师资队伍基本形成。
(一)积极拓宽引才渠道
一是通过公开考试招聘紧缺专业优秀本科毕业生,有效补充紧缺专业教师数量的不足;二是引进高学历、高职称、高技能人才,5年来,通过“精英人才引进”活动引进硕士研究生70余人、博士研究生3人;三是坚持“有用即为人才,不求我有,但求我用”的原则,大力实施“企业骨干人才柔性引进工程”,通过编外聘用、柔性引进等方式从医院、学校、企业聘用编外专家、高技能型人才100余人。
(二)大力开展人才培养
我院在注重人才引进的同时,强化了对在职教师的素质提升。一是实施“五大工程”,通过实施“学历学位提升工程”、 “教授培养工程”、 “教学名师和优秀教学团队培育工程” 、“双师素质教师提升工程”、 “青年教师培养工程”提升了教师的整体素质;二是开展“定单”式培养,近年来通过与知名高校和国家级示范高职院校合作,对学院的干部和教师进行了培训,如在**大学开展干部管理能力提升培训,**职业技术学院开展职业教育专业建设培训,**职业技术学院开展为期3年的教师素质能力提升培训等;三是重视实践技能培训,学院规定教师每5年必须有半年以上到企业、医院、学校进行全职实践锻炼,提升了教师的实践水平和能力;四是实施“教师服务社会激励工程”,鼓励和支持教师为社
- 2 -
会服务,近5年来,教师参与、企业、学校决策咨询、科研攻关、产品研发、培训合作达1000余人次,教师服务社会的影响力明显增强。
三、做好平台搭建和服务保障,营造人才发展的良好氛围 学院一是为广大教师搭建平台,促进人才作用发挥,在教学、科研、培训、进修等方面为他们创造条件和提供有力支持,积极鼓励引进人才多岗位锻炼,大兴尚贤重才之风,5年来,引进人才中有近10人担任干部,其中2人担任教学系部负责人;二是强化服务,满腔热情关爱人才,让他们安心工作,学院为引进人才解决住房30套,安排教师配偶、子女就业10余人,协助教师解决子女入学近10人,每年安排教职工体检一次;三是为广大教师创造宽松的工作、学习环境,学院今年将提升教职工工作餐质量、改善办公和休息条件、打造教师文化活动中心,切实提高教职工满意度,提升教师幸福指数;四是建立了院领导联系专家人才制度,尽力帮助他们解决工作、生活上的一些特殊困难,切切实实地做好各项服务工作,从上、工作上、生活上为其提供可靠保障,使他们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科研中去。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下一步努力方向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编制严重不足,教师数量与需求有较大差距;二是由于我院地处老区,远离中心城市,加之经济相对落后,对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力不强,导致人才引进难、留住难;三是**高校仅
- 3 -
2所,高新企业、重特大企业数量少,高层次人才间交流不便、其利用知识转化产能难度大、示范作用发挥不明显。
(二)下一步努力方向
一是进一步探索编内用工与编外用工、固定用工与灵活用工、全职引进与柔性引进相结合的用工方式,有效解决教师数量不足的问题;二是提高引进人才待遇,改善学习和工作环境,优化岗位设置,强化职称评定向重育人、重教学、重实绩的导向,增强学院对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力;三是加强与高校、医院、企业的交流合作,为高层次人才在教学科研、学术交流、知识转化等方面提供更加便捷的条件,提升高层次人才对学院工作的满意度。
2019年3月21日
- 4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aog.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