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虹阳 魏笑可
来源:《东方教育》2013年第13期
(许昌电气职业学院)
【摘要】词汇的学习一直以来都是英语教学中最困难也是最关键的一部分。枯燥单一的词汇教学方式既阻碍了学生对词汇的全面理解和恰当使用,有使学生丧失了学习英语的兴趣。本文从文化因素与语义理解的关系入手,以色彩词汇为例,分析了文化因素的导入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重要性,以期帮助学生寻求更好地学习词汇的方法,逐渐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增强对异国文化的敏感度。 一、文化因素和语义理解的关系
词汇是构成语言的三要素之一,没有词汇任何语言都无法表达意义,帮助人们进行日常交际。可以说,一个民族特有的地理环境,物质状况,社会结构,精神信仰等,往往首先通过其特有的词汇表现出来。可以说,词汇承载着语言中最多的文化因素。我们生活在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色彩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英汉两种语言中都包含许多色彩词汇,尽管人们对于色彩的物理感知相同,即色彩词汇的概念意义相同,但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同一种色彩所包含的文化语义即联想意义却有不尽相同。 (一)概念意义相同,且联想意义一致
两种语言中某些色彩词不仅在字面上意义所指相同,而且在许多方面使人产生相同的联想。但这种联想重合只是相对而言,英汉色彩词在文化语义上不存在绝对重合。
黑色是一种最常见的色彩,不论在东方还是在西方,人们对它都有有负面、消极的联想意义。比如形容一个人阴险狠毒 “黑心的”,“black-hearted”;汉语中的不义之财叫做“黑钱”(black money);“黑市”(black market)在汉英文化中都指未得法律允许的地下市场。在中西方文化中,黑色衣服都给人正式而庄重的感觉。在许多正式的场合,达官贵人、社会名流都喜欢身着黑色礼服(black suits,black dress)参加社会活动。 (二)概念意义相同,但联想意义不同
“红”这种色彩在中国人心目中是喜庆、成功、吉利、忠诚和兴旺发达等象征。这源于古代对日神的崇拜。中文里“红”象征着成功,“大红大紫”在视觉上给人以强烈刺激,在当代汉语里它是政治色彩最浓的一个颜色词,象征着革命和进步,如“红旗”、“红军”,“红色政权”等。西方文化中的红色(red)则是一个贬意相当强的词,它象征着残暴、流血,如The red rules of
tooth and claw残杀和暴力统治,a red battle血战;它又象征灾祸red-ruin战祸;它也象征危险、紧张,如red alert空袭报警,a red adventure story一个令人紧张的冒险故事;它还象征着放荡、淫秽,a red light district花街柳巷(红灯区)等。
黄色在英、汉语中的含义差别比较大。中国人以黄色为尊,源于古代对地神的崇拜,黄色表示尊贵、荣耀,如“黄袍、黄榜”等。yellow却表示“卑鄙、怯懦、猜忌”,如:a yellow dog可鄙、卑鄙的人,a yellow livered胆小鬼。汉语中黄色电影、黄色书刊、黄色音乐不能译为yellow movies,yellow books,yellow music,黄色电影应译为pornographic pictures或obscene movies,黄色书刊译为filthy books,黄色音乐可译为vulgar music。 (三)概念意义相同,联想意义一方空缺
没有哪两种语言的词汇是一一对应的,色彩词汇也是如此。同一色彩词在西方有着某种联想意义,在汉语中却会完全不存在这种联想。
蓝色在中国文化中并不突出,而英语中“blue”却有着丰富的联想含义,代表着高贵、正义、忧郁与色情。第一,blue blood意为“贵族血统”、“出身名门”,blue ribbon指“最高荣誉,第一流的”,blue-eyed boy意为“宠儿”,a bluemoon指千载难逢的机会,blue book是刊登知名人士,即社会名人录;第二,在基督教文化里,上帝被认为是公正无私的审判者,而天是上帝的居所,于是蓝天蓝色便有了正义的联想,故英国皇家海军和警察的制服皆为蓝色。第三,blue也有忧郁的联想:feel blue,in a blue mood都表示沮丧的情绪。西方人和蓝色的缘分应该是源于以海洋为依托的爱琴海文明,也被称为蓝色文明。 2.白色与white
白色(white)在汉英文化中能引起一些相似的联想,诸如清白、纯洁、高贵、疾病、恐惧等,但也存在着联想空缺,于是就造成了词汇的空缺,这些词汇让人觉得与“白”或与“white”毫不相干。在汉语中,“白费功夫”意思是没有效果的劳动(do something in vain), “白手起家”比喻从零开始创业(start from scratch)。 三 联想意义差异的原因
生理感知相同的色彩词汇为什么在英汉两种语言中有时会产生相同或相近的联想,有时又会产生不同的联想意义?答案当然是跟英汉不同的民族文化相关。因为,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人类形成思想和表达思想的工具。文化的创造离不开语言,语言的变化和发展往往又离不开文化的变化和发展。英语文化和汉语文化都经历了悠久的历史,又由于所处的地理环境不同,社会习俗,思维模式和价值观念不同,两种文化差异很大,而这些文化差异淋漓尽致的体现在
了语言尤其是词汇上。所以词汇教学中加入文化知识,丰富了原本枯燥的词汇教学,增强了学生学习词汇的兴趣,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四、结论
英语词汇的内在文化丰富有魅力,而目前大学英语词汇教学普遍只注重词汇的基本意义的讲解和练习,使教学效果很不理想。只有在教学中适当地导入文化知识才能有效地改变这种状况。这对英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还要细心观察学生的兴趣爱好,合理的运用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蔡基刚.英汉词汇对比研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2]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选读[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0.
[3]高一虹.语言文化差异的认识与超越[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4]王璐.汉英色彩词汇联想碰壁与跨文化交际 [J] 山东社会科学2005(3). [5]魏平.新课标下的高中英语词汇教学模式研究[D]2008. [6]吴炜.中学生英语词汇学习策略[D]2006.
[7]杨海庆.中西文化差异及汉英语言文化比较[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5. [8]杨元刚.英汉词语文化语义对比研究[D]2005
-----英汉色彩词联想意义对比研究与翻译[J]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3(2). -----英汉习语的来源及文化蕴含[J]湖北大学成教学院学报2004(3). [9]张宇.关于文化背景在中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思考[D]200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