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A型题(请将答案涂在答题卡上;每小题1分,共30分)
1.当溶液pH与某氨基酸的pI相等时,该氨基酸在此溶液中的存在形式是 A.兼性离子 B.非兼性离子 C.阳离子 D.阴离子 2.含两个羧基的氨基酸是
A.精氨酸 B.谷氨酸 C.缬氨酸 D.甲硫氨酸 3.绝大多数真核生物mRNA5ˊ末端有
A.起始密码 B.终止密码 C.帽子结构 D.polyA 4.核酸分子的最大紫外吸收值是在
A.280nm B.260nm C.570nm D.620nm 5.当酶促反应速度为最大速度的80%时,底物浓度等于 A.1Km B.2Km C.3Km D.4Km 6.酶竞争性抑制作用的特点是
A.Km↑,Vmax不变 B.Km↓,Vmax不变 C.Km不变,Vmax↓ D.Km↓,Vmax↓
7.三羧酸循环中,底物水平磷酸化生成的高能磷酸化合物是 A.ATP B.UTP C.GTP D.CTP 8.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的辅酶不包括
A.FAD B.NAD+ C.TPP D.FMN 9.脂肪酸氧化的限速酶是
A.肉碱脂酰转移酶Ⅰ B.肉碱脂酰转移酶Ⅱ C.脂酰CoA合成酶 D.脂酰CoA脱氢酶
10.逆向转运胆固醇的脂蛋白是
A.CM B.VLDL C.LDL D.HDL 11.尿素合成的限速酶是
A.鸟氨酸氨基甲酰转移酶 B.精氨酸代琥珀酸合成酶 C.精氨酸代琥珀酸裂解酶 D.精氨酸酶
12.S-腺苷甲硫氨酸(SAM)最重要的生理功能是
A.提供甲基 B.合成FH4 C.生成嘌呤 D.生成嘧啶 13.调节正常人体氧化磷酸化速率的主要因素是
A.氧化磷酸化抑制剂 B.甲状腺素 C.线粒体DNA突变 D.ADP 14.呼吸链中,能在线粒体内膜中迅速扩散的是
A.复合体Ⅰ B.复合体Ⅱ C.CoQ D.Cyt c 15.嘧啶环上N原子来源于
A.谷氨酸和天冬酰胺 B.谷氨酰胺和天冬氨酸 C.谷氨酰胺和天冬酰胺 D.谷氨酰胺和NH3
16、最直接联系核苷酸合成与糖代谢的物质是
A.5-磷酸核糖 B.6-磷酸葡萄糖 C.6-磷酸果糖 D.1-磷酸葡萄糖 17.静息状态下,耗糖量最多的器官是 A.肝 B.脑 C.肾 D.肌肉 18.真核生物线粒体DNA复制的DNA聚合酶是
A.DNA聚合酶α B.DNA聚合酶β C.DNA聚合酶γ D.DNA聚合酶δ
19.原核生物RNA聚合酶中,辨认起始点的亚基是
A.α亚基 B.β亚基 C.βˊ亚基 D.σ亚基 20.与tRNA反密码子IAC不相对应的mRNA密码子是 A.GUG B.GUA C.GUC D.GUU 21.最重要的基因表达调控环节是
A.复制起始 B.复制 C.转录起始 D.翻译起始 22.在体外,利用酶促反应扩增DNA获得目的基因的方法是
A.化学合成法 B.基因组DNA文库 C.cDNA文库 D.PCR 23.细胞内信号转导分子大部分是
A.核苷酸 B.蛋白质 C.脂类 D.糖类 24.2,3-BPG的主要功能是
A.调节Hb运氧 B.为红细胞供能 C.维持红细胞膜上钠泵的运转 D.对抗氧化剂
25.结合胆红素的性质是
A.脂溶性大 B.透过细胞膜的能力大 C.能透过肾小球随尿排出 D.与重氮试剂反应间接阳性
26.含有金属元素的维生素是
A.维生素B1 B.维生素B2 C.维生素B6 D.维生素B12 27.分子组成中含有糖胺聚糖的大分子物质是
A.糖蛋白 B.蛋白聚糖 C.胶原蛋白 D.纤连蛋白 28.关于癌基因的描述,错误的是
A.对细胞正常生长无作用 B.激活后可致癌 C.编码产物是蛋白质 D.广泛存在于生物界
29.实时PCR与常规PCR不同的是
A.引物不同 B.模板不同 C.引入了荧光标记分子 D.产物不同 30.动物克隆技术又称为
A.转基因技术 B.核转移技术 C.基因剔除技术 D.同源重组技术 二、B型题(请将答案涂在答题卡上;每小题1分,共20分)
A.磷酸果糖激酶-1 B.乙酰CoA羧化酶 C.HMG-CoA还原酶 D.糖原磷酸化酶 31.糖酵解关键酶 32.脂酸合成关键酶 33.胆固醇合成关键酶
A.内质网、胞液 B.线粒体、胞液 C.胞液 D.线粒体 34.尿素合成部位 35.胆固醇合成部位 36.脂肪酸合成部位 37.酮体合成部位
A.氮杂丝氨酸 B.6-巯基嘌呤(6-MP) C.甲氨蝶呤(MTX) D.别嘌呤醇 38.抑制IMP转变为AMP及GMP的是 39.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的是 40.抑制黄嘌呤氧化酶的是
A.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B.夜盲症 C.佝偻病 D.脚气病 41.维生素B1缺乏导致 42.维生素D缺乏导致
43.叶酸缺乏导致 44.维生素A缺乏导致
A.苯丙酮酸尿症 B.白化病 C.帕金森病 D.尿黑酸症 45.苯丙氨酸羟化酶缺乏导致 46.酪氨酸羟化酶缺乏导致 47.酪氨酸酶缺乏导致
A.5′及3′突出末端 B.3′突出末端 C.5′突出末端 D.平头末端 48.某识别6核苷酸序列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切割5′-AGCTA↓AGCTT-3′产生 49.某识别6核苷酸序列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切割5′-CTGCA↓GTCTA-3′产生 50.某识别6核苷酸序列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切割5′-AGGAT↓ATCAC-3′产生 三、名词解释(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选答10个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genetic engineering2.vitamin3.second messenger4.biotransformation5.biochemistry6.gene therapy7.growth factor8.ketone bodies9.molecular chaperon10.reverse transcription11.chemical modification12.key enzyme四、问答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选答5个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至少有6种分离纯化蛋白质的方法与蛋白质的等电点有关。请你写出其中3种方法的名称和原理。
2.为何饥饿者易发生酸中毒?
3.肝在胆色素代谢中的作用有哪些?
4.氨基甲酰磷酸合成酶Ⅰ与Ⅱ有什么异同?
5.与原核生物相比,真核生物基因组有哪些特点? 6.抑癌基因Rb抑制细胞增殖的分子机制是什么?
长治医学院2008级医、护、麻、口、精、美、视、妇、影专业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答案
一、A型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ABCBDACDADBADCB题号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答案ABCDACDBACDBACB二、B型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题号31323334353637383940答案ABCBACDBCD题号41424344454647484950答案DCABACBCBD三、名词解释(选答10个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genetic engineering:基因工程,指实现基因克隆所采用的方法及相关的工作,又称重组DNA技术或重组DNA工艺学。 2.vitamin:维生素,是维持人体正常功能所必需的一类小分子有机物,机体不能合成,或合成量不足必须由食物供给。 3.second messenger:第二信使,是第一信使与细胞膜上的特异受体结合后,在胞浆内产生的细胞内传递信息的小分子化合物,如cAMP、cGMP、Ca2+、IP3、DAG等。
4.biotransformation:生物转化,指机体对内、外源性的非营养物质进行代谢转变,使其水溶性提高,极性增强,易于通过胆汁或尿液排出体外的过程。
5.biochemistry:生物化学,是研究生物体内化学分子和化学反应的科学,从分子水平探讨生命现象的本质。 6.gene therapy:基因治疗,从广义上讲,是指将某种遗传物质转移到患者细胞内,使其在体内发挥作用,以达到治疗疾病目的的方法。
7.growth factor:生长因子,是由不同细胞合成与分泌的一类多肽物质,通过作用于
靶细胞相应的受体,将信息传递至细胞内部,调节细胞生长与增殖。
8.ketone bodies:酮体,是脂肪酸在肝细胞分解氧化时特有的中间产物,包括乙酰乙酸、β-羟丁酸、丙酮三种物质。 9.molecular chaperon:分子伴侣,指细胞内一类可识别肽链的非天然构象、促进各功能域和整体蛋白正确折叠的保守蛋白质。 10.reverse transcription:逆转录,也称反转录,是依赖RNA的DNA合成过程,即以RNA为模板合成DNA、杂化双链上RNA的水解以及再以此单链DNA为模板催化合成第二条DNA互补链,这个过程称为逆转录。 11.chemical modification:化学修饰,指酶蛋白肽链上某些残基在不同的催化单向反应的酶的催化下发生可逆的共价修饰,从而引起酶活性改变。这种调节称为酶的化学修饰。 12.key enzyme:关键酶 ,代谢途径由一系列酶催化的化学反应所组成,其速率和方向是由其中一个或几个具有调节作用的酶的活性所决定的,这些能调节代谢的酶称为调节酶或关键酶。
四、问答题:(选答5个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至少有6种分离纯化蛋白质的方法与蛋白质的等电点有关。请你写出其中3种方法的名称和原理。 答:(每种方法的名称0.5分,原理1.5分;3种方法的名称和原理共计6分。)
与蛋白质等电点有关的蛋白质分离纯化方法有盐析、电泳、离子交换层析、分配层析、等电点沉淀法、低温有机溶剂沉淀法等6种方法。
①盐析:与蛋白质相比较,中性盐的吸水性强、介电常数高,所以在蛋白质溶液中加入中性盐,可以破坏蛋白质在水溶液中形成的水化膜和表面电荷使蛋白质聚集而沉淀。蛋白质在等电状态时颗粒之间的静电斥力最小,盐析时最易于沉淀。
②电泳:蛋白质是两性电解质,不同蛋白质的等电点不同,在同一pH溶液中所带电荷不同以及蛋白质的颗粒大小不同,在电场中向其电性相反的方向移动的速度不同而被分离。 ③离子交换层析:蛋白质是两性电解质,各蛋白质的等电点不同,在一定pH溶液中可解离成带电荷的胶体颗粒,可与层析柱内的离子交换树脂颗粒表面的相反电荷相吸引,然后用盐溶液洗脱,带电荷量小的蛋白质先被洗脱,随着盐浓度增加,带电量多的也被洗脱,分别收集洗脱蛋白质溶液,达到分离蛋白质的目的。
④分配层析:蛋白质是两性电解质,不同蛋白质的等电点不同,在同一溶液中所带电荷不同,溶解度则不同。利用不同蛋白质在流动相和固定相之间的溶解度不同,从而分配系数不同,达到分离蛋白质的目的。
⑤等电点沉淀法:蛋白质在等电状态时颗粒之间的静电斥力最小,因而溶解度也小,易于沉淀。各种蛋白质的等电点不同,达到等电状态时,所需溶液的pH值也不同,所以可利用调节溶液的pH值来分离沉淀蛋白质。
⑥低温有机溶剂沉淀法:加入可与水混溶的有机溶剂如乙醇或丙酮,可降低蛋白质的溶解度使之沉淀。有机溶剂沉淀蛋白质时,应调节溶液的pH值等于蛋白质的等电点。有机溶剂可使蛋白质变性,此法应在低温下进行。
2.为何饥饿者易发生酸中毒? 答:(每点2分;3点共计6分。)
①正常情况下,糖是人体最主要的能量来源,在饥饿情况下,血糖浓度降低,糖的供应相对不足,引起胰岛素分泌减少,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通过调节使得脂肪动员加强,生成大量的乙酰CoA。
②由于草酰乙酸等三羧酸循环中间物用于糖异生而被消耗,使得乙酰CoA进入三羧酸循环氧化受阻而聚集,转而大量生成酮体。
③酮体包括乙酰乙酸、β-羟丁酸和丙酮,前两者是酸性极强的物质。当肝生成酮体的能力超过肝外组织利用酮体的能力时,血中酮体升高,必然导致酮症酸中毒。
3.肝在胆色素代谢中的作用有哪些? 答:(每点1分;6点共计6分。)
①胆色素概念:胆色素是体内铁卟啉类化合物的主要分解代谢产物,包括胆绿素、胆红素、胆素原和胆素等。
②肝在胆色素生成中的作用:胆色素是在肝、脾、骨髓等单核吞噬细胞微粒体与胞液中生成。所以肝是胆色素生成的重要器官之一。
③肝在胆色素运输中的作用:胆红素在血液中与清蛋白结合而运输,而肝是合成清蛋白的唯一器官。
④肝在胆色素转化中的作用:胆红素在肝细胞内质网结合葡糖醛酸生成葡糖醛酸胆红素(结合胆红素)。
⑤肝在胆色素排泄中的作用:经肝细胞转化生成的葡糖醛酸胆红素随胆汁进入肠道,在回肠下段和结肠的肠菌作用下,脱去葡糖醛酸基,并被还原生成胆素原。大部分胆素原随粪便排出体外,在肠道下段,这些无色的胆素原接触空气后被氧化为胆素。
⑥肝在胆素原肠肝循环中的作用:肠道中有少量的胆素原可被肠粘膜细胞重吸收,经门静脉入肝,其中大部分再随胆汁排入肠道,形成胆素原的肠肝循环。
4.氨基甲酰磷酸合成酶Ⅰ与Ⅱ有什么异同? 答:
比较项目不同点相同点1分1分0.5分0.5分1分0.5分1分0.5分分布氮源变构激活剂反馈抑制剂终产物碳源消耗ATP产物CPSⅠ线粒体
(肝)氨AGA无尿素CO22分子氨基甲酰磷酸CPSⅡ胞液 (所有细胞)谷氨酰胺无UMP嘧啶
5.与原核生物相比,真核生物基因组有哪些特点? 答:(每点1.5分;4点共计6分。) ①真核基因组结构庞大:3×109bp ②真核基因转录产物为单顺反子:即一个编码基因转录生成一个mRNA分子,经翻译生成一条多肽链。
③真核基因组含有大量的重复序列:高度、中度、单拷贝序列。 ④真核基因是断裂基因:真核基因的编码基因内部有内含子和外显子、编码基因两侧存在非编码序列、基因与基因间存在间隔区,因此真核基因具有不连续性。
6.抑癌基因Rb抑制细胞增殖的分子机制是什么? 答:(每点1.5分;4点共计6分。)
①Rb基因编码蛋白质P105,定位于核内,有磷酸化(无活性)和非磷酸化(有活性)两种形式。
②Rb蛋白的磷酸化程度与细胞周期密切相关,当细胞处于静止状态时,仅表达非磷酸化Rb蛋白,后者与转录因子E-2F结合成复合物,使E-2F处于非活性状态。
③当细胞进入分裂周期,Rb蛋白磷酸化而失活,与E-2F解离,游离的E-2F启动转录,细胞分裂增殖。
④当Rb基因发生缺失或突变时,丧失结合、抑制E-2F的能力,于是细胞增殖活跃,导致肿瘤发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